APP下载

我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2011-09-05邹雪阳

统计与决策 2011年15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差距

邹雪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武汉 430074)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3645.2亿元增长为2010年的39798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10年的GDP比2009年的GDP增长10.3%,增速比2009年加快1.1个百分点,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但是,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出现了分配秩序不健全、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等问题。

若以基尼系数来衡量总体收入差距,从历史的比较看,197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16,1998年上升到0.386,2001年为0.395,我国2009年的基尼系数是0.47,在所有公布的135个国家中名列第36位,0.5以上的国家有非洲几个内战国家,贩卖白粉大国哥伦比亚等。并且,中国大陆基尼系数2010年超过0.5,说明我国在较短时期内中国收入差距程度从接近绝对平均发展到了悬殊程度。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经济增长现状,研究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或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索有利于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高经济增长下的居民收入公平合理分配,对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综述

在当代诸位学者对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库兹涅茨在1955年提出的“倒U假说”,他认为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经济的发展会使收入差距扩大,但随着经济增长的推进,收入差距将逐渐缩小,即收入差距随经济增长而呈现倒U型变化。

而后,我国经济学界有很多学者围绕着中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着“倒U假说”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夏文彬(2009)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出发,对我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对经济持续增长的影响,在一定阶段上表现为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另外的发展阶段上表现为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造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对它们的关系进行描述,可以概括为一个近似的倒U曲线。而且,YanQin(2009)的关于中国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论文里,也通过分析城市化对中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对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

但是,伍晓榕(2007)运用协整分析、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我国1978~2005年间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进行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还存在短期均衡关系;两者关系越来越不协调且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牛似虎(2010)则认为我国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应重视需求角度;同时,他也通过Murphy、Shlefer和Vishny的收入分配与市场需求的相关理论,结合中国经济的发展实践,说明经济增长是收入不平等的重大影响因素,而收入不平等的加剧,会通过减少国内需求降低市场规模,阻碍经济发展。

2 我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现状

就收入分配而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很快,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在进一步拉大。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00,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2008年延续了这种扩大趋势,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3.33:1.00扩大为3.36:1.00,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近5年来,农民收入虽然增长很快,5年人均累计增收2000多元,但增长速度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居民收入比逐年扩大,这对刺激农村消费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很不利,不仅影响我国经济的消费结构,也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

从行业看,城镇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平等改革的滞后性导致城镇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社会保障制度之间存在较大不平等,直接导致社会保障待遇的差距。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企业高管的高工资、高福利、高保障与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国有困难企业职工等低收入群体的低工资、低福利、低保障形成巨大反差,使实际收入差距要比名义收入差距更大。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前10个行业与最低的后10个行业之间的差距,由2005年的3.5倍扩大至2009年的4.1倍。

从地区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东、中、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1978年的1.10:1.00:1.01扩大到2005年的1.520:1.000:0.9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1978年的1.09:l.00:0.91扩大到2005年的1.6:1.0:0.8。2009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方面,最高的上海市已经比最低的青海省高出两倍多,东部地区的收入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

而出现这些情况的部分原因是政府在再分配领域的缺位,政府既没有从政策宣传上提倡和鼓励社会高收入者建立各种救助基金和进行捐献,也缺乏扶持民间力量进入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的社会机制,这样,对于扶助弱势群体的作用收效甚微。而且,税制结构的不合理,税收调节体系的不健全,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的不规范,影响税收公平调节功能的发挥,并存在强化收入不均等的趋向。

就经济增长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9.8%左右的速度增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保持了稳定高速增长,并在1992~1996年和2003~2007年两次连续5年每年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我国经济率先重回高速增长轨道。2010年经济增长率达到10.3%,GDP总量超过39万亿元,人均GDP在2.9万元(约4000多美元)以上,达到了当代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水平。

根据目前的国内形势,我国的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挑战。主要有: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忽视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全国各大城市的房价飙涨,增加了居民的负担;目前的社会贫富差距逐年扩大,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尤其是大城市的边缘地区和中西部落后地区;农业面临新的挑战,如劳动力不足,因为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还有,因一些不合理征地,使我国耕地面积在逐年缩小。所以,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

3 实证检验

为揭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引入1990~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基尼系数(GINI),但是表1中的GDP数据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包含价格水平考虑,尤其在通货膨胀时期,有很大不确定性,所以在计算过程中使用实际GDP,即各年的GDP与以1990年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比值,另外,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GDP和GINI分别取对数,记为LNGDP和LNGINI。

表1 1990~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基尼系数

3.1 单位根检验

现代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发现,大部分经济变量是非平稳的。为了避免对非平稳序列进行回归造成的伪回归问题,需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表2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ADF检验结果

结果如表2所示,LNGDP和LNGINI的ADF检验,经过一阶差分后的序列平稳,即拒绝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因此,LNGDP和LNGINI两个序列都是一阶单整I(1)的,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

3.2 协整检验

为研究LNGDP和LNGINI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采用约翰森法对两者进行协整检验。

表3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

如表3所示,当显著性水平为1%时,只有第一个似然比统计量大于其临界值,因而第一个原假设被拒绝,即LNGDP和LNGINI之间有且仅有1个协整关系。其协整方程如下:

所以,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之间具有显著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率提高,基尼系数上升;基尼系数下降,经济增长率下降,两者同方向变化。

3.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可以揭示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无法揭示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而格兰杰因果(Granger Causal)检验可以解决此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知道究竟是由于经济增长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还是因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表4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检验结果

由表4中LNGDP和LNGINI之间进行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两者在滞后1期时互为因果关系。说明199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扩大,但同时收入差距的加剧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影响。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知收入分配状况不仅是对经济增长结果的反映,更是影响经济进一步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近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从长期来看,我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GDP每增长1%,基尼系数增长0.16%;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引起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同时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增长。所以,针对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发展现状,我们既要发展经济,也要解决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以实现高经济增长下的居民收入公平合理分配。

4.2 政策建议

(1)加快居民收入总量增长

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实现充分就业,居民收入才有稳定来源,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必要条件。我们一是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地资金和技术,增加社会投资总量,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二是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那些能耗低、污染少的劳动密集性产业,以吸纳更多的企业下岗人员、城镇待业人员以及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等剩余劳动力;三是继续实施劳务输出政策,并加大力度对无业人员、下岗职工进行各种就业和再就业培训,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其次,要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扩大内需,启动居民的消费需求,实现有效需求的较快增长,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事实上我国目前一些产品不是没有需求,而是居民消费启动不起来。为此,建议地方政府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氛围,利用媒体做好启动居民消费的宣传工作,提倡适度负债和超前消费,引导和推动居民从储蓄型消费向信贷型消费转变,使居民家庭能够真正“敢花未来的钱”。

再次,要建立建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扩大内需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目前,部分效益较差的企业,其失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仍难以保证。为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必要。这就要求政府尽快完善并实施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用法律、法规约束用人单位和职工,规范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和兑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证金,使每个居民都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同时要帮助困难企业解决社会保险金和医疗费等的拖欠问题;出台针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计划;建立政府与社会共担的医疗救助机制,解决城镇低保人员难以享受的医保问题,从而做到保护弱者,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2)完善税收调节体系

首先,建立合适的税收调节体系。针对我国现行税制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制度缺陷,即单一、缺失、弱化的状况,建立多税种,立体式、全过程的税收调节体系,也就是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以财产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两翼,以其他税种为补充的收入分配税收调控体系,使税收调节分配的功能在居民收入、存量财产、投资收益等各个环节得到有效发挥。

其次,运用综合调控手段,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调控。一是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二是深化消费税制改革,充分发挥消费税商品课税再分配功能,对必需品适用低税率或免税,对奢侈品适用高税率;三是可考虑对储蓄存款利息课征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以及开征物业税、遗产税等税种。

[1]夏文彬.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浅析[J].北方经济,2009,(8).

[2]伍晓榕.我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07,(36).

[3]何庆光.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分析[J].商业时代,2010,(20).

[4]牛似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研究的逻辑线索[J].渤海大学学报,2010,(4).

[5]黄泰岩,崔万田.经济增长转型中的居民收入分配调节[J].求是,2006,(13).

[6]权衡.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现代分析框架及其争论[J].社会科学,2004,(6).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差距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