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江市粮油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1-09-04熊远金罗庆明

四川农业科技 2011年7期
关键词:总产亩产粮油

□熊远金 罗庆明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是保生活、平物价、稳民心的重要战略物资。内江市约有425.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数346.7万人,耕地246.6万亩,其中水田130万亩。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市,人增地减矛盾显现,自然灾害频发,工业生产和城乡居民消费对粮食质量和数量要求越来越高,粮食自求平衡的压力不断加大。稳定发展粮油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当前社会稳定发展的头等大事。针对我市粮油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现状

1.粮油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种植面积是确保粮油产量的基础,多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高度重视,狠抓面积落实。“十一五”期间,我市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达2 402.99万亩,比“十五”期间增加184.44万亩;油料作物面积达329.5万亩,较“十五”期间增加23.06万亩。通过多年的努力,2010年我市粮食作物总面积达到490.08万亩,其中小麦面积131.9万亩、水稻129.2万亩、玉米101.8万亩、红苕103.5万亩,油料作物70.6万亩,其中油菜面积达48.5万亩,花生22.1万亩。

2.粮油总产逐年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市粮食作物总产762.94万t,较“十五”期间增产27.09万t;油料作物总产39.88万t,较“十五”期间增产3.57万t,实现粮食连续5年增产,油料连续3年增产。2010年全市粮食作物总产达160.8万t,比上年增产3.84万t;油料作物总产8.9万t,比上年增产0.2万t。

3.优质粮油稳步推进 随着居民对粮油消费质量要求的提高,发展优质粮油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2010年,我市粮食作物优良品种达242.7万亩,比2009年增加55万亩,占粮食总面积的49.5%,总产达88.2万t,比2009年增产14.6万t。其中优质水稻面积达96.1万亩,总产46.6万t;优质专用小麦54.3万亩,总产11.8万t;优质专用玉米面积达66.3万亩,总产达24.9万t。“双低”优质油菜45.7万亩,占油菜作物总面积的94.2%,总产达5.7万t。

4.粮油高产创建成效明显 通过几年高产创建的实施,核心示范片单产显著提高,同时也辐射带动大面积粮油生产水平逐年提升,各项粮油作物高产创建示范多次创造验收纪录:一是2009年在隆昌县龙市镇实施的水稻高产创建,高产攻关田块亩产达到829kg,创川东南片区最高产量纪录;二是2009年实施的万亩燃料乙醇专用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百亩核心示范片高淀粉红苕平均亩产鲜苕2 979kg,其中蓉薯703亩产鲜苕达4 073kg,经四川省农科院专家证实,创省内有专家验收的高淀粉红苕最高产量纪录;三是2010年在隆昌县实施的百亩连片水稻高产示范,平均亩产达712kg,创造了百亩连片水稻高产示范川东南最高纪录;四是2010年隆昌县实施的高产攻关再生稻经有关专家现场验收,亩产达335kg,创造了川东南再生稻次适宜区最高纪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入少,农民种植积极性低 国家投入的资金多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和技术推广部门得到较少,而被扶持的龙头企业往往又没有充分发挥其领头羊的作用,农民和技术推广部门由于缺少资金的支持,在推广优质粮油生产上也就力不从心。另外,国家虽然提高了粮食最低保护收购价,但由于种子、化肥等农资价格普遍上涨,种植部分粮油作物甚至出现负增收,从而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尤其是小春季作物,小麦产量低,价格不高,致使大多数农民都不愿种植小麦,改种胡豆甚至休耕养地。

2.农业科技普及率不高,大面积单产水平偏低 现在,各项农业科学技术虽然得到多年的宣传和推广,但除水稻旱育秧技术普及率高较外,其余主要技术普及率仍然偏低。2010年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只有5.37万亩,玉米乳苗移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虽然也得到农民认可,但主要是在高产创建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玉米示范区和鲜食早玉米上运用,大面积农民采用的较少。各项粮油作物通过高产创建,示范区都获得较高产量,有的作物甚至创造验收纪录,但大面积单产依然偏低,全年粮食亩产只有328kg,其中大春亩产374kg,主要作物水稻亩产487kg、玉米亩产366kg。

3.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配套,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建设的推进,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总体偏低,农田基础设施骨干工程少,现有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都老化失修,设施不配套,难于发挥应用的作用。而我市历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夏旱、伏旱频率高,一遇上较大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粮油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有限。

4.机械化程度低下,劳动强度巨大我市推广机械化程度普遍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操作譬如深耕翻地、水稻栽插、收获等,多数都是靠人力完成。而我市也是劳务输出大市,大量的年青劳动力外出务工,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还是留守下来的老弱病残人员,在生产季节,劳动力严重紧缺。

5.从事粮油生产人员素质低,农技推广难度大 一是农技推广队伍,尤其是县乡农技推广人员较多属于“半路出家”,农业专业知识有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文化程度低,稍微有点文化水平的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经商,剩下的多为留守老人、妇女,接受新事物能力有限。

6.订单农业合同失信多,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足 粮油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大,规格等级标准较难规范,市场风险大,企业参与粮油产业化经营的热情不高,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没有形成经济共同体,产业链不紧,尚未真正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格局,从而导致订单合同履行率不高。

7.粮油产业化意识不强,规模生产小 许多农民的小农意识依然根深蒂固,市场意识不强,现有的土地管理制度,造成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转受阻,规模经营难以形成,产业化经营缺乏现实基础。各有关部门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不到位,尤其是基层科技服务体系人员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服务农业生产的力度不够,支持粮油产业化的主动性不强,配套措施少。

三、粮油生产发展对策

1.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改善粮油生产条件 加大对技术推广部门的投入和农民优质粮油品种的补贴,以刺激农民积极种植优质粮油,并确保农技推广人员在指导大面积优质粮油生产时有足够的资金保障。

2.狠抓高产创建示范,着力提高大面积单产水平 高产创建的实施,能将新品种、新技术、高产典型等直观地展示给广大农户。通过几年高产创建的实施,各项粮油作物核心示范的单产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农技人员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科技普及率,扩大高产创建示范片面积,带动大面积粮油单产的整体提高。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自然灾害抵御能力 粮油要发展,基础须先行。我市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已严重制约了粮油产业的进一步推进。为改变现状,必须大力吸引财政资金、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等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国家扶持农业的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等项目为契机,整合项目资金,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壤改良、农业机械化建设等。通过改善生产条件,进一步增强我市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粮油增产增收。

4.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减轻劳动强度 根据我市的实际地形特点,应加大力度研究和推广适宜本地操作的农业机械,以农机补贴、现代农机装备、农机新技术推广等项目为依托,努力提高田间机械化操作率,减轻劳动强度,有效缓解当前劳动力紧缺的问题。

5.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人员素质 针对人才断层和农技人员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等问题,一是要组织农技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继续教育学习;二是要重视农业专业人才的引进,通过这些措施,确保农技队伍人员素质全面提升,人才不断层。

6.完善订单农业经营机制,确保订单农业健康发展 本着“主体独立、自愿合约、风险共担、利益联动、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合同、契约等法律形式,使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各方责权利明晰,通过法律来规范其主体的经济行为,确保订单农业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7.转变观念,着力推进现代粮油产业发展 一是强化粮油产业化意识、把实施粮油产业化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广泛宣传,形成粮油产业化经营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成立粮油专业合作社,对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在机械化操作、良种、良法上给予更多的扶持;三是改变农民种粮不赚的思想,指导农民种植优质、比较效益高的粮油,如早熟玉米、优质稻等;四是抓好粮油作物的品质提升。按照现代农业生产理念,粮油生产要本着“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组织化”进行生产经营,从根本上解决粮油农产品质量不整齐的问题,为企业输送优质加工原料,从而有利于企业加工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总产亩产粮油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2021年山西省夏粮总产24.34亿千克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