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祭祀空间的恢复与保护——以北京天、地、日、月坛为例

2011-08-30王瑶刘晓明王琼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月坛祭坛天坛

王瑶,刘晓明,王琼

(1.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2.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 深圳 518055)

中国祭坛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黄帝统治时期,首建合宫,祭祀天地。随后帝王历代相袭,由于元明清三代定都北京,因此,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国家祭祀重心是在北京。这样,北京祭坛具有了封建社会后期集大成之特色。天、地、日、月坛就为其中的代表。

天、地、日、月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日月的场所,分别位于北京城南、北、东、西四个方向。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大景观的祭坛,它以实体的形式反映了古代人对宇宙的认知水平和他们朴素的宇宙观,而其中传统祭祀空间的营造更是显示了古人对于园林景观塑造的精湛技艺。本文主要以天、地、日、月四坛为例分析传统祭祀空间的恢复与保护。

1 背景介绍

天、地、日、月四坛形成于1530年,即明清嘉靖九年。(图1)

图1 天、地、日、月坛区位图

(1)天坛是诸坛之首,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场所,占地面积2730000m2。(2)地坛坐落在北京城安定门外,位于北京故宫的东北方,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地祗的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连续祭祀时间最长的一座地坛,占地面积373000m2。(3)日坛又叫朝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位于北京故宫的东方,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占地面积206000m2。(4)月坛又名夕月坛,坐落在北京西城区南礼士路西侧,位于北京故宫的西方,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月神的地方,占地面积81200m2。

2 传统祭祀空间分析

2.1 传统祭祀空间的构成

祭祀空间的营造是根据祭祀礼仪发展的需求逐渐完善起来的,古代祭祀发展到清代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制度化的礼仪,传统祭祀空间也在这个时期发展完全。为充分体现出祭祀对象的崇高伟大,祭祀礼仪的严肃神圣。因此,四坛祭坛面积较大,建筑较少,密植圆柏(Sabinachinensis(Linn.)Ant.)。祭坛建筑坐落于大片苍翠浓郁的柏林之中,加深了肃穆气氛,使祭祀空间具有主建筑物突出,空间序列有序,环境深远等特点,满足这些祭祀礼仪中的使用功能需求以及气氛营造,传统祭祀空间主要由祭坛建筑与坛外树木两部分构成。

2.1.1 祭坛建筑

(1)天坛:天坛的祭祀活动主要包括冬至祭天、孟春祈谷、孟夏常雩、升配告祭。根据不同祭祀活动的使用需求,天坛的祭祀建筑主要有祈年殿、圜丘、斋宫、皇穹宇、神乐署和牺牲所等。古人讲天圆地方,故而天坛最南的围墙呈方型,象征地:最北的围墙呈半圆型,象征天,双重坛墙使其有内、外坛之分[1]。中轴线上的三大建筑:北端的祈年殿、南端的圜丘坛,中间的皇穹宇构成了天坛的主体祭祀空间。天坛主轴线偏东,拉长了从垣门至祭坛的距离,这样皇帝祭祀时的道路显得深远而漫长,较好的营造了祭天的神秘氛围[2]。

(2)地坛:对地祇神的祭祀仅次于祭天仪典的祭祀。主要建筑有方泽坛、黄祇室、斋宫、神库、神厨、宰牲亭、钟楼等[3]。祭坛建筑很好的处理了祭祀空间的节奏,如方泽坛以最简单、最精练的形式设计,最大限度地去掉周围建筑物上一切多余的部分,从而形成了一个高度净化的环境,加上中心体量不大的方形祭台因由重复的方形向心式构图形式而显得非常肃穆雄伟。又如祭坛外层高1.7m为内墙0.9m 的1倍以上,上层台宽3.2m,下层台宽3.8m,不同的台阶宽度设计等这些手法极大地强调了深远的透视效果,从而营造出祭拜的神圣氛围。

(3)日坛: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祭日典礼,明、清两代的祭祀在春分进行。主要建筑有拜神坛、宰牲亭、神厨、钟楼、祭器库、神库、具服殿等。建筑整体紧凑雅致,气势恢弘的祭坛是一层正方形的祭台,以西面台阶最大最宽,方形祭台外环绕圆形的矮砖墙,台上祭祀之时,可将墙外景观一览无余,祭祀空间就这样创造出来,让人产生一种登高望远的豪迈之情。

(4)月坛:祭月与祭日典礼相似,但仪式程序相对较少。主要建筑有:神厨、宰牲亭、钟楼、乐器库、祭器库、神库、具服殿等。整体建筑规模为四坛中最小,目前损坏较为严重。据史料记载空间序列清晰,整体建筑沿东西轴线布置,形成空间接点,整体氛围严谨、肃穆、凝重、深远[4]。

2.1.2 坛外树木

古人将祭祀看做最隆重的典礼,不仅大力营建祭坛建筑,使之富丽堂皇、高大巍峨外,还为了衬托祭坛建筑的严肃、营造庄重的祭祀空间,在祭坛周围种植各种树木。祭坛内所植树木多为松柏,也有少数的榆树(Ulmus pumila L.)和国槐(Sophora japonica Linn.)。松柏林在传统祭祀空间中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背景,没有苍松翠柏,不仅削弱了祭坛的生命气息,更缺少了神圣的韵味。这些树木和祭坛一起,营造了不可缺少的祭祀空间,有效地烘托了祭祀氛围。据抗日战争之前调查,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共有古柏7000多株。天坛最多,6157株。四座祭坛就是四块绿色净土。

在烘托环境时,古木本身也成为一道祭坛特有的景观焦点所存在。成片的古柏排成方正的队列,齐整俨然,端肃庄严,就像皇帝出行的卤簿仪仗。许多古树根据其形态被形象命名,如天坛的“九龙柏”、“槐柏合抱”、“迎客柏”等。地坛的“将军柏”等。

2.2 传统祭祀空间的特点

(1)祭坛形似构筑物,不设置内部空间,为露天进行,称作“坛而不屋”。(2)祭坛建造使用象征手法,例如天坛与地坛,祭坛分别用圆形和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其他构件采用奇数偶数象征“天为阳、地为阴”。(3)祭坛周围建有古代称之为“壝”的矮墙,根据祭坛的不同形状也不同。(4)祭祀对象一般为自然,选址一般都在更加接近自然地的地方。

3 天、地、日、月坛存在问题

3.1 天坛

(1)空间序列仍然不是很明显,从入口处到主景处的规划设计上还未构成相当强烈的丰富文化内涵,令人神往的甬道。

(2)有些园内的添设,使神圣的祭天活动逐渐转化为游人们游赏猎奇的场所,精神价值被淡化绿化环境的配置,作为一座公园,近几年来,园内增添不少服务设施,美化了环境,对游人确实起到休息服务的作用无可非议,如果能更好的结合天坛所赋予的那种象征气氛,锦上添花,所以宜慎重规。

3.2 地坛

(1)现地坛祭祀路线上的建筑已经被违规占用。(2)周边城市建筑已经破坏地坛内天际划设计,立意明确,符合天坛所具有的独特环境—“天界”。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众多游人在圆丘中心的天心石上娱乐拍照,拥挤不堪。

3.3 日坛

(1)日坛坛内未经良好的修复,也有高楼在其外围建造,破坏了其总体氛围。调研中发现坛壁没有按照历史进行修复,并且天际线被高楼破坏。

(2)日坛被改造成公园后,其历史和精神价值消失殆尽,只有其作为公园的使用价值为人们使用。居民在日坛公园进行日常休闲活动,可见如今日坛只用作人们休闲娱乐普通的广场来使用。

3.4 月坛

(1)月坛内只剩下坛门和矮墙,坛内已无坛面保留,其场地已经被完全占用。调研中,从月坛坛门外发现无入口可进,可见月坛已经被封闭并且占用。(2)月坛周边住宅办公建筑距离较近,破坏了祭拜环境,已经失去其历史和精神价值。

4 恢复与保护方法分析

根据周易的理论,祭坛是整体性很强的建筑类型。建造祭坛有统一的规划和周密的设计。每座坛的坐落方位、形制、构件色彩和朝拜方向及路线随各祭祀对象不同而各异,具有明确的专用性,又互相呼应,成为有机的整体[5]。

作为物质与精神上的净土,祭坛已经逐渐被日益扩张的城市所淹没。祭祀庞大的精神和历史价值正在淡出人们的生活。传统祭祀空间更是急待恢复与保护,通过理论指导与现状分析总结出关于传统祭祀空间整体性恢复和保护的理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对祭祀空间的保护与利用。

4.1 天、地、日、月四坛共同保护方法

根据周易的理论,祭坛的建造是有统一的规划与严密的设计,才能体现出很强的建筑感,每座祭坛建造地址,形式,色彩与朝拜方向及路线都是严格按照祭祀对象的不同而分别设计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又互相呼应,形成有机的整体。

作为物质与精神上的净土,祭坛已经逐渐被日益扩张的城市所淹没。祭祀庞大的精神和历史价值正在淡出人们的生活。传统祭祀空间更是急待恢复与保护,通过理论指导与现状分析总结出关于传统祭祀空间整体性恢复和保护的理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对祭祀空间的保护与利用。

4.1.1 恢复朝拜方向及路线的景观空间

恢复四坛的朝拜方向,天坛朝北祭拜,地坛朝南祭拜,向着紫禁城的方向,日坛朝西祭拜,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月坛朝东祭拜,向着中秋时祭祀的月亮方向。

朝拜路线通过铺装的引导及提示,是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沿着祭祀路线体会其中神圣的祭祀氛围,到达祭坛,通过朝拜方向的提示,深刻领悟祭祀精神。

4.1.2 强调四坛内涵——“数”的原理

依据《周易·系辞》,1、3、5、7、9 为奇数为阳数,2、4、6、8、10 为偶数为阴数,阳数中最大的数为 9,阴数中最大的数为10其次为8。天坛为天为阳,故其内涵的数为阳数单数,比如,最上层坛面太极石及周围圆形石头按fn=9n的数学规律排列。地坛为地为阴,地坛建筑的数为偶数阴数。如:地坛祭坛坛面由方形石组成,上层坛面中心为6×6=36块大方石。日坛内的建筑的数为奇数阳数,如一层祭台尺寸5丈×5丈,高5尺9寸,9级台阶,外面一层圆形围墙。月坛内的建筑的数多为偶数阴数,如,祭坛坛面尺寸4丈×4丈,高4尺6寸,台阶为6级。由上面可以看出,天、地、日、月坛建筑中运用的“数”符合周易原理[6]。

在坛外空间的处理上,运用各坛数字的原理,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分别用9 ×9,6×6,5 ×5,4 ×4来栽植园内树木,从而更好的通过恢复和营造肃穆庄严神圣的氛围,从而恢复四坛所具有的祭祀空间。同时,也造就了景观独特的祭坛空间。

4.1.3 还原代表色彩

根据五行原理,天坛为蓝色,象征天谓之苍;地坛为黄色,象征地谓之黄;日坛为红色,象征日谓之红;月坛为白色,象征月谓之白[7]。恢复坛体结构,在引导路线中运用各坛各自所代表的色彩,从而使四坛之间可以紧密联系又加强了各自的特点,从而搭建起今人与宇宙相维系的桥梁,并且使得今人与古人对宇宙的认识达到共鸣,使得古人的精神世界与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相连接。

4.1.4 恢复四坛使用功能

除月坛基址破坏严重外,其它三坛建筑均保存良好。但都并未恢复其祭祀功能,而是当作公园使用。参观文化遗产的游人与来休闲健身的周边居民在祭坛以及周边活动空间上有些重叠,互相干扰,导致祭坛活动用地紧缺并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拥堵,同时影响了双方的活动效率与品质。另一方面,附近居民在祭坛的休闲健身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祭坛的视觉环境、祭祀氛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参观遗产的游人无法体会到祭祀空间的神圣氛围。应通过在坛外环境设置景观小品分别引导游客游览与休闲活动为主的市民,避免路线交叉,合理组织道路系统,结合其他保护恢复方法来体现祭坛的历史文化内涵。

4.2 天、地、日、月四坛各自保护方法

4.2.1 天坛

天坛是四个祭坛中保护最完整的,它是地坛、日坛、月坛等祭坛恢复和保护的参考依据。天坛充分展示了祭祀空间的典型设计手法,但因为随着我国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其由于自身的国家象征,需要举办各种类型庆祝活动,导致对其进行内部改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一些影响祭祀空间以及祭祀氛围。同时,为了满足市民对天坛的活动需求,对其内部进行绿化、铺装以及休闲娱乐设施的安排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祭祀建筑的环境景观及氛围。解决天坛作为文化遗产的功能与作为市民活动的文化空间的功能的相协调,是恢复与保护天坛的具体方法。

4.2.2 地坛

地坛建筑大体基本得到保留,一些破坏严重的建筑通过抢修后基本恢复原貌。但由于资金的短缺,坛内的院落不得不租用给一些企业,同时,还要承担一些大规模展销活动,例如:地坛书市等。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坛的祭祀空间、破坏了祭祀氛围。有关部门应尽快做出对策,进行统一管理,使地坛建筑得到更好的保护。

地坛由于年久失维护,大片古柏被伐。现仅存定级古木168株。地坛特有的青翠肃穆的环境却未能展现出来。如从保护整个城市生态的角度来讲,更大范围内的保护才是彻底解决城市生态危机的出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应遍植柏树,营造坛内幽静、肃穆的气氛。还原地坛内外的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柏这一大特色。

4.2.3 日坛

日坛相对保护较好,原有建筑基本得到保留。但因坛内的古典山水园的建造,与祭坛空间的环境不是很匹配,导致祭祀氛围极度弱化。古人通过这种祭日的礼仪文化来表达“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来达到天地人三者和谐的意境,所以应该通过恢复祭祀仪式所需的设施及环境来做到祭祀氛围的完全表达。

4.2.4 月坛

月坛为四坛中破坏较为严重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祭坛内建筑,保证原有空间格局的完整性,同时还要有较大面积的坛外环境为背景和氛围基础,植茂密的树木,加强严肃神圣气氛。

在恢复祭坛的同时,完整再现中国传统“月文化”,使其作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载体,向海内外游客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5 结语

综上所述,祭坛这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奇观,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的设计手法,祭坛园林的布置理念,同时,也是中国祭祀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依据。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逐渐淡忘这些让人内心沉静、安宁的传统祭祀空间,更加使得祭祀精神在现代生活中的流失。

作为传统祭祀空间,天、地、日、月四坛具有很强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我们应对具有这些价值的历史景观给予重点保护,创造其与现代景观之间的连接纽带,做好祭坛园林的传统景观与现代城市生活需求之间的良好关系,使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实现扩大城市“沙漠”中文化岛屿等更长远目标,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1]程莉.北京祭坛园林的保护与利用[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2]张晶晶.天坛:说不尽的玄机[J].中华遗产,2008(1):58-71.

[3]池小燕.北京地坛建筑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1-136.

[4]杨丹.北京月坛公园总体改造设计[J].中国园林,2007,23(2):49-53.

[5]林楠.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北京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试点)规划设计[J].建筑学报,2003(11):7-11.

[6]吴书雷.北宋东京祭坛建筑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5:1-81.

[7]谷健辉.场所的解读:明清北京天坛的文化象征意义[[J].华中建筑,2005(2):41-43.

猜你喜欢

月坛祭坛天坛
“月坛小哥”为城市治理“穿针引线”
“月坛小哥”为城市治理“穿针引线”
《天坛之美》
燃烧的祭坛
红山文化祭天祭坛的形制特点及其内涵继承
做大做强企业造福一方百姓
——记“2013年度“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称号的天津月坛现代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天坛的建筑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