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PreS1-Ag、HBV-DNA、HBeAg之间的关系分析
2011-08-30范英华
范英华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1]。据报道,在全世界60亿人口中,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6亿人为慢性HBV感染,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及其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HBV的携带者约1.2亿,占1/3,其中3000万发病,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乙肝的传染性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现在最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诊断、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以及疗效的预测均是依靠乙肝血清学指标及其HBV-DNA的检测结果来决定的,它不仅可以及时准确地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液中HBV的复制情况[2]。近年来,伴随着HBeAg定量测定的不断开展,为了更好地表达定量HBV-DNA和定量HBeAg之间的关系,笔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化学发光法及全自动酶免仪分别检测患者血清HBV-DNA、HBeAg及HBV PreS1-Ag,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共60例,HBsAg均为阳性。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3岁。上述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无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全部病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会分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均于清晨空腹用无菌负压管抽取静脉血3ml,2h内分离血清备用。上述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主要包括:HBsAg阳性超过6个月以上者;谷草转氨酶或谷丙转氨酶呈持续或间歇升高水平;血清HBV-DNA大于10~5copies/ml;肝脏检查结果显示为慢性肝炎。对于非活动性HBsAg阳性携带状态的患者是:HBsAg呈阳性大于6个月;HBeAg虽然为阴性,但抗HBe阳性;谷草转氨酶或谷丙转氨酶水平持续正常;血清HBV-DNA小于10~5copies/ml;肝脏检查结果显示没有明显的炎症。
1.3 检测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化学发光法及全自动酶免仪分别检测患者血清HBV-DNA、HBeAg及HBV PreS1-Ag。HBV-DNA定量检测采用美国ABI公司ABI Prism 7000荧光定量PCR仪,试剂由广州中山达安有限公司提供,仪器采用中山达安DA7600型,具体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值小于10 copies/ml者判定为未检测出HBV-DNA。HBeAg定量检测采用ARChitecti2000SR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试剂盒由美国雅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HBV PreS1-Ag定量检测采用全自动酶免仪,试剂由上海科华有限公司提供。操作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HBs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HBV PreS1-Ag的检出率为58.33%,HBV-DNA的检出率为61.67%,HBeAg的检出率为33.3%。HBV PreS1-Ag、HBV-DN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PreS1-Ag与HBV-DNA的检出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HBV PreS1-Ag、HBV-DNA、HBeAg之间的关系分析比较
3 讨论
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有慢性肝炎表现者均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腹胀、乏力、畏食以及肝区疼痛等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以及脾大,肝功能可时持续异常。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自然病程可分为连续的3个阶段,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病毒残留期。一般认为,HBeAg阳性和含量与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及传染性强弱相关[3],在免疫耐受期血清HBsAg和HBeAg为阳性,血清转氨酶正常或者轻度升高;血清HBV-DNA水平较高,在免疫清除期,血清HBV-DNA水平出现下降而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并且在这一时期的患者常会反复出现临床症状及转氨酶的波动;在病毒残留期,血清HBV-DNA通常可在非常低的水平进行复制,并且在HBV-DNA阳性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的HBeAg为阴性。由于本次研究对象采集的标本均是来自初次就诊的患者,大多数处于免疫耐受期,甚至是处于免疫清除期,因此,HBeAg是HBV核心基因的一部分,血清HBV-DNA和HBeAg量呈非正态分布,乙型HBV感染后免疫攻击的靶部位主要是肝细胞膜表面的HBsAg、HBeAg,在HBV复制过程中由前C基因与C基因一起产生一个P25前体多肽链,经转膜作用或自身消化掐头去尾,形成最终的HBeAg。乙肝患者血清中存在HBeAg,是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是临床上表示病毒复制较为实用的血清标志物;通常HBeAg阳性者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但HBeAg阴性乙肝病毒复制并不一定停止,仅可能是复制水平相对较低,这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基因的变异致使HBeAg水平降低,甚至可能发生HBeAg的转换,诱导免疫应答过强,造成病情加重。②乙肝表面抗原的表达降低,甚至停止,但HBV-DNA复制仍延续。③HBeAg的合成与分泌发生障碍,但不影响病毒复制。乙型肝硬化以30岁以上患者多见,且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这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有关,肝硬化时由于肝脏正常结构改变,肝细胞炎症坏死,肝脏合成、转运等功能降低,患者前白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胆红素、转氨酶水平逐渐升高。HBeAg消失至抗HBe产生,因此,具有抗病毒治疗指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采用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免贻误病情,给予抗病毒治疗对改善预后、延缓病情发展至关重要。对慢性肝炎患者要及时发现肝纤维化,因为,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缓慢发展为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因此,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血清标本HBV-DNA阴性,可能与以下方面有关:①病毒处于免疫清除期的晚期阶段,由于免疫应答系统的激活,HBV-DNA被逐渐清除,但是HBeAg还没消失;②病毒处于残余整合期的早期,虽然部分患者病毒有低水平的复制,但复制水平低于实验室所能够检测的极限,其e抗原结果显示为弱阳性。③病毒DNA与宿主肝细胞基因组完全整合,血清中DNA呈现为低拷贝量,导致实验室无法检测,血清学中HBeAg结果显示为阳性,因此,不能仅仅依据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或者血清HBVDNA来判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复制的程度,而是要综合HBVDNA或者HBeAg来判定。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常会有肾功能衰竭、感染、消化道大出血以及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出现,且并发症越多,其程度也就越严重,预后相对也就越差[4]。因此,感染早期给予正确的诊断及其合理的抗菌治疗,是改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预后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60例HBs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HBV PreS1-Ag、HBV-DN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PreS1-Ag与HBV-DNA的检出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HBV PreS1-Ag与HBV-DNA在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有相似的检出率,在反映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液中HBV的复制情况时更加显著。
[1] 李岩.浅谈重视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6):52.
[2] 窦亚玲,李永哲,刘志肖,等.乙型肝炎病毒前sl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81):714-716.
[3] 梁伟.规范化病毒检测,肝病治疗成功的关键[J].中国处方药,2010,12(12):15-17.
[4] 陈曼丹,邱小华,林漫燕,等.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1-Ag检测的临床分析[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7,34(6):36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