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分析
2011-08-28杨海涛
杨海涛
不稳定型心绞痛重要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出血,使血小板在局部发生粘附聚集,血栓形成,冠脉腔内出现不完全堵塞,血流供应不足,心肌发生缺血缺氧,很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本文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0年颁布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均在用药前2周内有2次以上典型心绞痛症状,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急性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大为77岁,年龄最小为47岁,平均年龄为(63.5±5.7)岁;平均病程为(3.1±1.5)年;对照组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大为78岁,年龄最小为48岁,平均年龄为(62.7±4.9)岁;平均病程为(3.0±1.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等。对照组采用以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注射液3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同时给予疏血通注射液5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均连续应用14 d。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大于治疗前80%,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恢复大于0.1 mV,或ST段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为治疗前50% ~80%,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恢复0.05~0.10 mV,为有效;没有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效果评定结果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属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1]。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和发展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硬化斑块发生破裂,血小板发生粘附聚集,释放血小板因子,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冠脉出现不完全阻塞,心肌发生缺血缺氧[2,3]。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疗将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出现心源性猝死等。在临床治疗中,处理抗凝治疗外,还要改善患者心肌能量代谢,提高心肌细胞供能。本文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
疏血通是水蛭和地龙两种中药提取物,水蛭中水蛭素属于天然的凝血酶抑制剂,具有类似于肝素的药理作用,能够增加抗凝血蛋白活性,促进凝血酶灭活,同时还可以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水蛭还具有一定的调整血脂做作用,提高心肌血流量。地龙中含有蚓激酶、蚯蚓解热碱等,蚓激酶属于纤溶酶原激活物,能够溶解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左卡尼汀属于哺乳动物能量代谢中必需的体内天然物质,能够促进酯类代谢,能促使长链脂肪酸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左卡尼汀是肌肉细胞特别是心肌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左卡尼汀通过增加能力产生提高组织器官供能。
在本文中,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能够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1]汤建霞.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74-75.
[2]李学远,杜芬,程文林.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8):2232-2233.
[3]陈晓军,张维霞.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21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