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吸引刀联合超声刀在原发性肝癌手术中的应用

2011-08-22田伟军杨志强朱理玮王鹏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肝门胆管肝癌

张 鹏,田伟军,杨志强,朱理玮,王鹏志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中排第6位,而死亡数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第3位。我国是肝癌高发地区,每年的新发病例占全世界新发病例的55%左右[1]。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目前大块肝切除的手术死亡率已降低至5%,这主要归功于麻醉和外科技术的进步,包括低中心静脉压麻醉、肝脏血流阻断以及有效的肝实质切除器械的使用和发展[2-3]。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应用超声吸引刀(cut-ultrasound aspiration,CUSA)联合超声刀 (ultracision-harmonic scalpel,UHS)手术治疗肝癌40例 ,与传统肝切除方法相比效果明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2例,回顾性按是否采用CUSA联合UHS行肝切除的方法分为两组,采用CUSA联合UHS 40例(A组),其他手术器械及方法42例(B组),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肝硬化情况、术前生化指标、肿瘤位置和大小、Child分级等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根据切除部位,先用UHS游离肝脏周围的韧带,用电刀在肝脏表面标记好手术边缘,再用CUSA及UHS分离肝实质,由浅层向深层进行操作。一般直径小于3 mm血管和胆管,直接用UHS夹闭切断。3 mm以上则先将CUSA的输出功率调到合适的大小,一般为40%左右,使刀头与管道方向平行移动,将管道周围的肝实质游离,完全显露出该管道,并将其结扎、剪断、或者使用可吸收血管夹夹闭。重复操作直至病变肝组织切除。本组均准备肝门阻断器械,14例术中出血量多而不易控制行肝门阻断。阻断时每隔10 min释放阻断钳1次,5 min后再继续阻断。累积时间为10~28 min。14例术中输血。切下肝标本后使用氩气刀喷凝细小血管及胆管,进行创面处理。40例中35例首次行肝癌切除术,4例为术后复发2次行肝癌切除术,1例为术后复发第3次行肝癌切除术。其中24例行解剖性肝叶或肝段切除术,16例行不规则肝叶或肝段切除术。

B组:用电刀游离肝脏周围的韧带及肝实质,在直视下充分显露肝内血管、胆管并逐一钳夹切断,直至病变肝组织被切除。常规行肝门阻断,阻断时每隔10 min释放阻断钳,5 min后再继续阻断。累积时间为10~38 min。30例术中输血。切下肝标本后使用氩气刀喷凝细小血管及胆管,进行创面处理。42例中37例首次行肝癌切除术,5例为术后复发2次行肝癌切除术。其中27例行解剖性肝叶或肝段切除术,15例行不规则肝叶或肝段切除术。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比较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ALT和总胆红素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量资料间两组患者手术前后ALT和TBIL变化情况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其他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标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的临床资料、肿瘤病理类型、个数、大小、位置以及肝手术切除情况,经χ2检验,P值均>0.05。

2.2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B组(P<0.01)。手术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前3 d日平均引流量及术后平均住院日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前3 d日平均引流量及术后平均住院日比较(±s)

注:与B组比较,*P<0.01

n A组B组40 42术中出血量(mL)294±104*547±137手术时间(min)266±60 244±57术后前3 d日平均引流量(mL)516±353*824±548术后平均住院时间(d)12.1±2.9*15.5±4.1

2.3 手术前后肝功能损害及恢复情况 两组肝功能损害指标ALT水平在术后第1、3 d都明显升高(P<0.05),第7 d恢复至术前水平(P> 0.05),而A组术后第1、3、7 d的血ALT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TBIL水平术后第1、3 d无明显变化(P> 0.05),第7 d时明显低于术前(P<0.05);B组术后第1、7 d无明显变化(P> 0.05),第3 d高于术前(P<0.05)。A组术后第7 d的血总胆红素明显低于B组(P<0.01)。说明CUSA联合UHS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手术对肝脏损害小并且术后恢复快。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ALT和TBIL变化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ALT和TBIL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B组比较,*P<0.01;与术前比较,△P<0.05;与术后1 d比较,▽P<0.05;与术后3 d比较,▲P<0.05

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 ALT(U/L)A组47.5±13.0 263.4±104.1*△166.3±77.3*△▽60.3±17.2*▽▲B组48.4±14.4 441.7±157.5△264.3±118.6△▽135.1±59.8▽▲TBIL(μmol/L)A组26.7±7.6 29.2±7.8 32.4±8.0 18.4±5.9*△B组23.7±7.7 29.3±8.7 33.3±9△25.5±6.9▲

2.4 术后并发症 A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出院。2例胸腔积液,1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经对症支持治疗均好转。无胆漏、术后出血、腹腔感染及死亡病例。B组有5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2%(5/42)。其中1例术后肝断面大出血2次手术。1例术后出血,每天200~400 mL,经止血、输血、改善肝功能等处理,术后第l6 d逐渐停止。1例腹腔脓肿感染,经B超引导穿刺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顽固性腹水,为右半肝及部分第Ⅰ段切除者,予以抗炎、保肝、补充白蛋白、利尿、营养支持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重度胆漏,经保肝营养支持等治疗,至术后第20 d消失。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保肝等保守治疗后顺利出院。还有1例轻度胆漏,2例胸腔积液,2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传统的肝脏切除手术如钳夹法、指捏法和刀柄分离等方法,因肝创面出血的问题,常导致手术视野显露欠佳,易导致肝内血管及胆管甚至下腔静脉撕裂伤,引起术中大出血;或者肝断面的管系结构处理欠满意,常常导致术后胆漏、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

CUSA由振动切割、灌注和吸引3部分组成。其中空的钛管沿纵向振动,在接触肝组织时,薄壁组织被捣碎,肝组织被分离,细胞碎片经灌注的盐水冲洗后再经中空钛管吸除,同时,比较坚韧的组织如血管和胆管保留下来。它是利用超声吸引装置,依靠超声波产生的强大瞬时冲击加速度和声微流的共同作用,使半固态的肝组织、细胞破碎、乳化,同时被吸引至体外,从而达到手术目的,是肝脏外科重要的手术工具[4]。相对于普通电刀治疗,CUSA只对周围组织造成极小的损伤。CUSA切肝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剩余肝脏的肝功能,确保精准切肝,从而增加了肝癌的手术切除率。本组中A组有1例患者,其肝脏肿瘤与下腔静脉关系密切,如果不用CUSA很难分离。

UHS的基本原理是超声频率发生器使金属探头(刀头)以超声频率(55 500 Hz)进行机械振荡,使组织的水分汽化,蛋白氢键断裂,细胞崩解,从而组织被切开或凝固,是一种既可凝止血又可切割的机械能手术刀。其优越性主要在于切割精度,凝血可控制。因为它能同时完成组织凝固与切割,所起止血效果要比普通电刀好。另外UHS的热损伤程度要比普通的单极、双极电凝轻,一般不会造成周围组织明显的坏死及炎症反应,因为它的热传导距离大约只有1.6 mm[5]。对于直径小于5 mm的血管,理论上UHS可以闭合。但是有的研究分析提示,UHS仅对直径小于3 mm的血管止血效果确切,所以对更粗的血管,最好选择其他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处理[6]。除此之外,UHS术中烟雾明显少于电刀,而且患者无电流接通,避免了灼伤。

在本研究中,CUSA和UHS的优点都能充分显示出来。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A组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B组,表明CUSA切除肝脏肿瘤具有明显的减少术中失血、减少术后引流量的效果。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本研究未对两组的术后肿瘤复发率和生存率随访分析。本研究还显示,A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用CUSA联合UHS切除肝脏在不行肝门血流阻断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控制出血,术者能在直视下精细地处理肝内管系结构。较之常规肝切除,更能有效保护重要血管、胆道,当遇到解剖复杂、位置特殊的肝癌时,更适宜应用。精细的操作减少了失血和对肿瘤的挤压,可能减少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率,提高生存率[7]。

在本研究中A组40例中仅有14例肝门阻断,而B组常规肝门阻断。肝脏对缺氧十分敏感,如果在常温下对肝脏血流阻断超过20~30 min,就可能引起病人的血压下降和不可逆的肝细胞死亡[8]。有专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术中是否阻断肝门是决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的预测指标,不阻断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阻断组[9]。本研究中,A组术后第1、3、7 d的血ALT及术后第7 d的血总胆红素均明显低于B组(P<0.01)。

CUSA的不足之处,是可能会增加手术时间,但联合UHS后可以快速分离切割组织,并且能安全凝固直径小于3 mm的血管及胆管,大为减少了结扎及缝扎的时间,弥补了CUSA的不足。总之,在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中运用CUSA联合UHS,是一种实用而且有效的技术,能提高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损伤轻且恢复快。

[1]Parkin DM,Bray F,Ferlay J,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02[J].CA Cancer J Clin,2005,55(2):74.

[2]Aloia TA,Zorzi D,Abdalla EK,,et al.Two-surgeon technique for hepatic parenchymal transection of the noncirrhotic liver using sa⁃line-linked cautery and ultrasonic dissection[J].Ann Surg,2005,242(2):172.

[3]王捷.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J].新医学,2008,39(2):121.

[4]Poon RT.Current techniques of liver transection[J].HPB(Oxford),2007,9(3):166.

[5]Diamantis T,Kontos M,Arvelakis AS,et al.Comparison of monopo⁃lar electrocoagulation,bipolar electrocoagulation,ultracision,and ligasure[J].Surg Today,2006,36(10):908.

[6]Westervelt J.Clipless cholecystectomy:broadening the role of the harmonic scalpel[J].JSLS,2004,8(3):283.

[7]Nakayama H,Masuda H,Shibata M,et al.Incidence of bile leak⁃age afterthree typesofhepaticparenchymaltransection[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3,50(53):1517.

[8]杨甲梅,谢峰.肝切除术中肝血流阻断方法的选择[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18(7):657.

[9]杨连粤,黄耿文,黄建华,等.不阻断肝门的大肝癌切除术[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9):331.

猜你喜欢

肝门胆管肝癌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联合半肝切除与围肝门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进展
肝门部胆管癌47例临床分析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