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渤海辽东带地质认识的突破与金县1-1大油田的发现

2011-08-17邓运华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断块辽东沙河

邓运华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北京 100010)

1 前言

辽东带位于辽东湾坳陷东部,呈北东走向,其南北长度约184 km,东西宽为21~28 km,面积约3700 km2。辽东带地质条件非常复杂,著名的郯—庐大断裂纵贯其间。早期拉张,后期剪切所产生的正断层及走滑断层交织[1,2]。因抬升剥蚀产生的第三系内角度不整合明显,新生代火成岩侵入体普遍,这些地质事件给该区的油气勘探带来了挑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2003年,渤海石油公司及多家外国大公司进行了长达15年的勘探,钻了12口探井,除少数井见薄油层外,没有发现商业性油气田。2003—2005年技术人员对该区进行了系统的深入分析,尤其是对12口井没有商业发现的原因及该区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重点研究,获得了全新的认识。在新认识指导下寻找有利目标进行钻探,一举发现了金县1-1大油田,其地质储量达1.5×108m3,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 石油地质背景

辽东带属辽东湾坳陷的一部分,向北一直延伸至辽河油区,向南至渤中坳陷。辽东带包含辽中凹陷东部陡坡和辽东凸起带(见图1),辽东凸起被分成南北两段,且不连续。凸起东部是辽东凹陷,辽东凹陷呈北东向窄长条形,面积小,新生界沉积岩薄,不具备生油能力。

辽中凹陷与辽东凸起的分界大断层为辽中断层,该断层即是郯—庐断裂的主支,它控制了凹陷、凸起的形成及演化,也控制了油气分布[3,4]。始新世辽中断层强烈拉张,基底东降西抬,形成了辽中半地堑凹陷。半地堑中心沉积了沙四段—沙三段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是主力烃源岩;陡坡局部发育近岸水下扇和深湖浊积扇。始新世末(沙三上段),区域性抬升,湖水变浅,为河流相沉积,辽东凸起南部抬升剧烈,沙四段—沙三段强烈剥蚀,见明显角度不整合面。渐新世辽中断层活动逐渐加强,从沙二段—沙一段—东三段,湖水也逐渐变深,从河流—滨浅湖—半深湖,沉积了河流相砂岩—浅湖相碳酸盐岩—半深湖相泥岩的下粗上细岩性组合,发育第二套生油岩。东二段—东一段为大型三角洲-湖相沉积,形成了良好的储盖组合。渐新世末是区域抬升,箕状凹陷发育结束。中—上新世为整体热沉降,辽东带为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便砂砾岩厚度大,泥岩薄。上新世辽中大断裂受区域剪切应力作用控制,表现为水平走滑特征,断层平面上为羽状组合,剖面上为“树枝状”结构,反映后期的走滑运动强烈改造了先期的张性断层。

图1 辽东带区域位置图Fig.1 Location of Liaodong zone in Bohai oil province

辽东带以断块、断鼻构造圈闭为主,储层主要是东营组三角洲,其次是沙河街组水下扇、浊积扇砂体。主力烃源岩为沙三段,其次是沙一段,东三段烃源只在局部深埋处成熟。

3 油气富集的核心要素

辽东湾坳陷是一个油气非常富集的地区,中国海域油气自营勘探开始取得成功即是在辽东湾坳陷。1984—1988年在辽西低凸起上自营勘探发现锦州20-2、绥中36-1和锦州9-3等大—中型油气田。尤其绥中36-1油田,地质储量达 3×108m3,是中国海上第二大油田。至2002年,在辽东湾坳陷内的辽西凹陷、辽西低凸起及辽中凹陷西部缓坡带上均发现了大—中型油气田[5],但是在辽中凹陷东部陡坡带及辽东凸起上钻12口探井,见到薄层或致密油层,没有商业油气流。2003—2005年,渤海勘探工作者对辽东带的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尤其是对12口井失利原因、辽东带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获得了新的地质认识。

辽东带被辽东凹陷和辽中凹陷夹持。辽东凹陷小,新近系地层薄,基底埋深为2000~3000 m,生油岩不成熟,辽东带东侧油源条件差。辽中凹陷是一个富生烃凹陷,已被大量资料所证实。辽东带紧邻辽中深凹陷的烃源岩区,辽东带西侧烃源岩条件好。从层位上看沙河街组生油岩均已成熟,能提供大量油源,而东营组烃源岩只在局部成熟,供油条件差。

辽东带发育两套主力储盖组合,两套次要储盖组合。东营组大型三角洲从北向南覆盖辽东带,辽中凹陷陡坡带是该区最有利的东营组储盖组合。沙河街组水下扇、浊积扇储层及上覆半深湖相泥岩构成了下部有利储盖组合。东营组和沙河街组是该区主力储盖组合。辽东凸起上潜山储层物性较差,尤其是缺失古近系泥岩盖层,因此潜山不能作为主要目的层。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为冲积扇—辫状河沉积,砂岩多,孔-渗条件好,但泥岩单层薄(单层泥岩厚3~9 m),横向分布不稳定,盖层差,馆陶组—明化镇组也不能作为主要目的层,潜山和新近系是次要储盖组合。

上新世晚期辽东带断层活动非常强,圈闭与断层相伴生,断层切割了油气层,也控制了油气水界面。圈闭类型以断鼻、断块为主,断层的封闭性决定了圈闭的有效性。

由上述内容可知,辽东带主力勘探目的层是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东营组储—盖条件好,但东营组生油岩埋藏较浅,成熟度低,油气运移是能否成藏的关键。沙河街组生油条件好,利于形成原生油藏,但沙河街组储层为水下扇、浊积扇砂岩,分选较差,且埋藏深,成岩后生作用强,储层物性是沙河街组能否形成商业油气藏的关键。

1)运移是东营组成藏的关键:辽东湾坳陷重要的石油地质特征是东营组大型三角洲发育[6],储—盖条件好,在三角洲储层中发现了大量石油。辽东湾坳陷从西向东、从北向南依次形成了凌河三角洲、绥中三角洲、秦皇岛三角洲、辽河三角洲、金县三角洲、复洲三角洲等。三角洲面积大且地层厚,为砂泥岩不等厚互层,砂层单层厚5~90 m,泥岩单层厚7~200 m,储层孔隙度为25% ~35%,渗透率为100 ×10-3~5000 ×10-3μm2,是非常好的储层。锦州9-3、绥中36-1、旅大4-2、旅大5-1、旅大10-1等大—中型油田的储层都是东营组三角洲。在辽东带有辽河三角洲、金县三角洲、复洲三角洲等形成了很好的储盖组合。依照辽西的勘探经验,在1997—2002年期间,以东营组三角洲为主要目的层,在辽东带进行了勘探,钻探了JZ17-1-1、JZ17-2-1、JZ17 -3 -1、JZ23 -1 -1、JZ23 -1 -2、JX1-1-1、LD12-1-1等探井,钻井揭示东营组三角洲储盖条件非常好,但油层少且厚度薄,只在JZ23-1-1发现15 m油层,其他探井无油层发现。笔者曾逐一分析了这些失利井,这些井所对应圈闭均为断块、断鼻,类型都较差,但圈闭落实,储盖组合优越。这些圈闭都在辽中断层下降盘,圈闭下部就是沙河街组生油岩,油源充足。钻井过程中没有见到稠油或沥青,说明保存条件并不差,没有破坏原生油藏。东营组圈闭落实,储—盖优越,油源充分,保存条件不差,而没有成藏只能是运移问题。以上7口井中只有JZ23-1-1发现了薄油层,且只有锦州23-1构造东营组地层存在回倾(见图2),油层就在回倾断鼻内,其下部顺向断鼻内无油层,其他6个构造均是辽中断层下降盘的顺向断鼻或顺向断块(见图3),均无油层。并且北面的辽河油区在辽东构造带也钻了不少探井,只在葵花岛构造东营组发现了油层,这个构造的地层产状与锦州23-1相似,为回倾断鼻或屋脊断块,其他的顺向断鼻或顺向断块也无油层。

东营组只在回倾断鼻、屋脊断块中有油气聚集,在顺向断鼻或顺向断块中无油气是油气运移决定的。东营组生油岩不成熟,不能形成自生自储油藏,当深部沙河街组生成油气沿辽中断层运移时,若东营组地层回倾或是存在屋脊断块,则油气可以从下倾部位运移至圈闭高部位形成富集。若东营组地层一直向东抬升,油气不能倒灌,则圈闭内得不到油气供给。东营组圈闭中要聚集油气必具备三个条件之一:a.上述辽中断层下降盘地层回倾;b.圈闭西面辽中凹陷内还有同生断层可作运移通道;c.东营组生油岩在局部已经成熟,生成的油气沿砂层横向运移至东营组圈闭中聚集。

图2 JZ23-1-1过井剖面图Fig.2 Seismic profile through the bore hole JZ23 -1 -1

2)储层物性是沙河街组成藏的主控因素:沙河街组是北面辽河油区最重要的储油层。辽河油区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22×108t,80%储量在沙河街组内。而其南面的辽东湾坳陷沙河街要逊色得多。锦州20-2凝析气田是沙一段生物碎屑灰岩储层,它是辽东湾的第一个发现。后来又在锦州25-1S、锦州25-1构造沙二段的三角洲中发现轻质油和天然气,辽西凹陷的主要目的层仍是沙河街组。从1987—2002年辽东带钻探结果来看,沙河街组的钻探效果很差,JZ27-6-1、JX1-1-1、LD12-1-1三口井揭示了沙河街地层,在JZ27-6-1井发现油层27.8 m,测试产量为 157.59 m3/d。JX1 -1 -1发现了45.4 m差油层,测试产量为22.22 m3/d,因产量低或储量小,没有开发价值,LD12-1-1井只见显示没有油层。

图3 LD12-1-1D过井剖面图Fig.3 Seismic profile through the bore hole LD12-1-1D

辽东带沙河街组成藏主控因素是储层物性,因为沙河街组自身是生油层,油源及运移不是问题。该区圈闭类型不好,圈闭都与断层有关,但圈闭类型只决定充满度,类型差则充满度低,类型好则充满度高[7,8]。储层物性则决定了商业性,JZ27 -6 -1 井沙河街组为浊积砂体,单层厚度较薄(平均约为4.5 m),横向分布范围较小,储量小,从1990年发现以后一直未能开发。JX1-1-1沙河街组砂岩太细,为粉—细砂岩,尤其是2700 m以下的铁白云质胶结,成岩后生作用强,储层物性差(孔隙度为14%,渗透率为5.7×10-3μm2)。LD12-1-1井在沙河街组只揭示了薄层白云岩及粉砂岩,储层物性差,只见油气显示没有发现油气层。

沙河街组沉积时期,辽东带为大坡降,多物源,短距离沉积,且邻近坳陷处多为古生界碳酸盐岩剥蚀区,化学风化为主,不利于提供优质碎屑物质形成好储层;东营组沉积时源远流长的河流发育,变质岩剥蚀区提供了大量碎屑物质,经长距离搬运、淘洗,在辽东带形成了大型三角洲优质储层。

可见在辽东带的沙河街组为目的层的勘探中,要特别注重储层的研究。近物源区浅埋的储层物性较好,因为近物源区颗粒粗,孔—喉半径大,物性较好;浅埋的储层成岩后生作用弱,能保持较高的原生孔隙。较好的储层是辽东带寻找沙河街组商业油气流的重要条件。

4 金县1-1油藏特征

经过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的深入研究,两次技术讨论会的研讨,勘探工作者对辽东带基本的石油地质条件、12口已钻井的失利原因及成藏的主控因素有了深入的突破性认识。在2005年8月29日,钻探JX1-1-2D井前一天,公司技术负责人再次组织讨论了该井的有利条件及风险,明确指出与已钻的12口井相比,JX1-1-2D井有3个有利因素:第一,东营组目的层油气运移条件较好,构造西面的张性断层断至生油岩层内,断层具继承性,可以成为东营组储层的供烃断层;第二,沙河街组靠近物源,岩性较粗,且埋藏相对较浅,成岩后生作用弱,储层物性可能较好;第三,对沙河街组储层岩矿特征进行了仔细分析,有针对性地配置酸化溶液,如果油层物性差,可进行有效酸化提高产量。当时预测3个因素只要有一条落实,就能发现商业油田。功夫不负有心人,钻后证实前两个因素均得到证实。在东营组和沙河街组均发现了较厚的好油层,厚度分别为 20.1 m 及 23.3 m,测试产量分别为90.3 m3/d、47.8 m3/d。金县1 -1 油田是在辽东带上发现的第一个油田,并且地质储量达1.5×108m3,是一个大油田。

金县1-1是一个断裂—背斜构造(见图4、图5),其形成受断层及泥底辟的控制。渐新世末期,辽中断裂是郯—庐断裂在辽东湾的主干断层。辽中断裂受张—扭应力作用,强烈活动,在JX1-1构造东面抬升,并向南走滑,西面下降向北走滑。同时张—扭断层活动,使地层破碎,并诱发沙三段塑性泥岩在主断层处上拱底辟,加剧了上部断块的运动,使圈闭幅度增大。金县1-1构造以辽中断层为界,分东西两个半背斜,两个半背斜又被多条北东东向次级断层分成多个断块,西部半背斜上有5条次级断层分成6个断块;东部背斜上有12条次级断层,分割成13个断块,次级断层呈羽状展布,与主断层的交角为30°~60°。辽中主断层在剖面上呈上缓下陡,与次级断层组成“树枝状”结构,断层的平剖面具有水平走滑特征。在东营组主力油层顶部整体圈闭面积为67.2 km2,幅度130~900 m。

图4 JX1-1油藏剖面图Fig.4 The geological profile of JX1 -1 structure

图5 JX1-1东营组油层顶面构造图Fig.5 The structural diagram of the top of the Oil Group in Dongying Formation for JX1-1 structure

金县1-1油田的油层主要分布在沙河街组和东营组。沙河街组储层为扇三角洲沉积,物源是东面的胶辽隆起,属近源沉积,岩性组合为砂泥岩互层,砂岩单层厚3~40 m,泥岩单层厚3~10 m;砂岩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岩屑,属岩屑质长石砂岩,细粒为主;储层埋深1500~3600 m,储层孔隙度为17% ~34%,平均约为24%,渗透率为10×10-3~1500 ×10-3μm2,平均约为 265 ×10-3μm2,属中孔中渗储层。东营组为三角洲沉积,属金县三角洲体系;源远流长的河流携带的砂质碎屑经长距离搬运,磨圆、分选好,形成储层的孔隙度为18% ~38%,平均约为 31%,渗透率为 55.9×10-3~1989.6 ×10-3μm2,平均约为 950 × 10-3μm2,为高孔高渗储层。砂岩单层厚3~25 m,泥岩单层厚2~383 m。岩石中石英含量为65% ~78%,长石为16% ~25%,岩屑为6% ~15%,属岩屑长石质石英砂岩。

金县1-1是一个多油水系统的断裂背斜油藏(见图4)。基本聚油单元是断块,不同断块具有不同油水界面,同一断块内不同砂层组具有不同油水系统,同一断块内一般有多个油水系统。金县1-1油田内原油性质变化很大,沙河街组为轻质油,原油密度为0.828~0.866 g/cm3。东营组中部为中质原油,原油相对密度为0.876~0.925 g/cm3。东营组上部为重油,原油相对密度为0.943~0.998 g/cm3。因原油性质,储层物性不同,测试产量也不同,沙河街轻质油产量为45~203 m3/d,东下段为27~171 m3/d,东上段为 8.2 ~ 22.1 m3/d。目前金县1-1油田正在建设中,在油田高部位钻探的开发井,单井油层厚达190 m,是渤海单井油层最厚的开发井,该油田将为渤海稳产3000×104t做出重要贡献。

5 结语

1)已钻井成败原因分析,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是勘探突破的最有效方法,金县1-1油田是经历了15年勘探,钻探12口探井之后,经深入分析,突破认识,指导勘探发现的大油田。

2)辽东带东营组生油岩成熟度低,不能提供油源,东营组成藏的关键是油气运移。

3)辽东带沙河街组为近源沉积,分选较差,碳酸盐岩胶结物含量高,且埋藏较深影响储层物性,沙河街组突破的关键是寻找好储层。

[1]龚再升,王同纯.渤海新构造运动控制晚期油气成藏[J].石油学报,2001,22(2):1 -8.

[2]蔺殿忠.渤海湾盆地的扭动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2,3(1):16 -23.

[3]王国纯.辽东湾坳陷构造格局的讨论[J].中国海上油气,1988,2(2):85 -89.

[4]邓运华.郯庐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对渤海东部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J].中国海上油气,2001,15(5):301 -305.

[5]朱伟林,米立军,龚再升,等.渤海海域油气成藏于勘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邓运华,李建平.浅层油气藏的形成机理—以渤海油区为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7]邹华耀,周心怀,鲍晓欢,等.渤海海域古近系、新近系原油富集/贫化控制因素与成藏模式[J].石油学报,2010,31(6):885-893,899.

[8]宗 奕,邹华耀,滕长宇.郯—庐断裂带渤海段断裂活动差异性对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影响[J].中国海上油气,2010,22(4):237-239.

猜你喜欢

断块辽东沙河
沙河板鸭营销策划方案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白沙河
明代辽东镇险山参将地方城堡
白沙河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心向辽东
明末辽东沿海一带的“海上势力”
泉28断块注天然气混相驱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