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电设备与智能电网

2011-08-16

电器工业 2011年12期
关键词:特高压风力风电场

全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60%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日前发布《2011年1~10月份电力工业运行情况简要分析》指出,截至10月底,全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3913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净增1481万千瓦,同比增长60.9%;但是水利发电形势严峻,由于枯水期提前到来,各大主要流域龙头水库蓄能值大幅降低,今冬整个水电发电量将大幅下降。《分析》称,1~10月份,6000千瓦及以上并网风电发电量58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87%;10月份6000千瓦及以上并网风电发电量6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48%。不过,在整体电力投资完成情况中,风电投资有所下降。统计显示,1~10月份,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5334亿元,其中,电源完成投资2760亿元。在电源完成投资中,水电、核电同比分别增长25.8%和26.2%,火电、风电同比分别下降17.9%和14%,风电投资下降主要是部分风电大省投资有所减少。

大唐招远夏甸风电场全部机组并网发电

11月25日11时36分,大唐桂冠山东电力投资公司招远夏甸风电场33台风电机组全部实现并网发电。招远夏甸风电场是桂冠山东电力投资公司首个自主建设项目,该项目2010年3月开工。其顺利投产为不仅为拓展该公司的风电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开拓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市场,缓解烟台市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当地电网的供电能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庆和平风电场首台机组成功受电

11月16日,大庆绿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和平风电场首台机组实现受电一次成功,这是全国内陆首个规模使用单机容量3兆瓦风电机组。据了解,大庆绿源和平风电场由华能黑龙江公司投资建设,核准装机容量19.2万千瓦,安装64台单机容量为3兆瓦变速变浆陆地风电机组。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发电4.22亿千瓦时。

我国自主研制1.5兆瓦低风速风电机组实现量产

中国最大的风电机组制造商华锐风电近日宣布,由其主持的国家863计划项目“1.5MW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关键技术开发和整机研制”课题日前通过专家组评审验收。该项课题主要研制适用IEC III 类以下风区(年平均风速在5—7米/秒之间)的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验收专家组认为,华锐风电自主研制的SL1500/82和SL1500/89两种低风速风电机组均完成了课题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考核目标和主要技术指标。这两种低风速风电机组切入风速均可达到2.8米/秒以下,额定风速分别为10.5米/秒、10米/秒。具有切入风速低、低风速区发电量大等优点,比市场上现有类型风电机组更能适应低风速风区,同时大幅降低了机组的重量及制造成本。这两种风电机组目前已实现批量化生产,实现装机3200余台,运行状态良好。其中,SL1500/82机组于2010年5月通过了德国劳埃德船级社(GL)的风机载荷、功率曲线、噪声、电能质量等各项现场测试,并于今年10月获得GL的A级设计认证。

新疆巴里坤三塘湖风电场一期等3个风电项目获批

按照风电发展“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有序开发”的总体要求,近日,新疆自治区发改委又核准了龙源巴里坤三塘湖风电场一期、金风天翼达坂城试验风电场项目和华电十三间房风电场二期3个风电项目。哈密三塘湖风区是哈密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建设的3个风电场之一,按照今年编制完成的《哈密三塘湖风区工程规划》,2020年前将在该风区建设150万千瓦的风电场。龙源巴里坤三塘湖风电场一期49.5兆瓦风电项目,安装单机容量15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33台,总投资4.53亿元,建设期1年。金风天翼达坂城49.5兆瓦试验风电场项目总装机规模49.5兆瓦;安装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行研制的4台GW106/3000千瓦及15台GW103/25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其电力、电量在新疆主电网消纳,总投资4.83亿元,建设期1年。华电哈密十三间房风电场二期49.5兆瓦风电项目,总装机规模49.5兆瓦,安装单机容量15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33台,设备年发电小时数为2248小时,年上网电量11129万千瓦时,总投资4.93亿元,建设期1年。目前,新疆自治区共编制并审批风区工程规划12个,总规模达1100万千瓦;截至9月已建成风电装机规模135万千瓦。

湖北龙感湖48.6兆瓦风电项目进展顺利

11月22日,大唐新能源公司龙感湖48.6兆瓦风电项目全部完成升压站综合楼、电气设备桩基、G11风机桩基、升压站场坪及进站道路,升压站围墙完成50%。该项目工程选址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境内北侧,风场区域面积约50.5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约10至19米之间,距省城武汉183千米,距黄冈市黄州区123千米,距黄梅县33千米,交通便利。该项目一期由27台1.8兆瓦风力发电机组组成,新建110千伏变电所一座,接附近110千伏变电站入电网。本工程于2011年8月份获得核准,10月份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12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发电。据悉,该风电项目属于政府重点扶助的可再生清洁能源项目。该项目投产后,不仅能增加当地财政收入,而且还可以作为景观和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对调整湖北省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有着重要意义。

未来五年陆上风电成本下降12%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的最新研究认为,由于设备成本下降以及生产效率提高,未来五年陆上风电成本将下降12%。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风电场在经济效益上已经能够与煤炭、天然气以及核能发电相媲美,但风电的平均成本要具有竞争力还得到2016年。BNEF风能小组估计,由于规模经济和供应链效率提高,每当陆上风力涡轮机的装机容量增加一倍,其成本将下降7%。综合来看,1984年到2011年,陆上风电装机容量每增加一倍,其成本(不考虑任何不同或支持机制)下降14%,这段时期内,陆上风电的成本已经从200欧元/MWh下降到52欧元/MWh,仅比2011年燃气发电的平均成本高6欧元/MWh。这里的燃气发电成本还不包括碳排放成本,如果考虑碳排放因素,则风电已经实现平价。由于风电行业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和日益激烈的竞争,BNEF预计风力发电机的价格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下跌。同时,由于设计者设计出了更大的涡轮机和更长的叶片以捕获更多的风能,即使在低风速地区,发电效率将进一步提高。这两个变化将推动风力发电的成本继续下降到常规能源的水平。到2016年,预计风电装机成本将下降到80万欧元/MW,与燃气发电装机成本相当。而燃气成本的增加将推高燃气发电的成本,推动风电实现平价。

风电消纳得到了欧洲大电网的有力支撑

满足大规模风电并网和送出客观上要求电网应具有坚强的网架结构、强大的输电能力和先进的控制技术。德国、西班牙电网通过220千伏及以上跨国联络线与周边国家实现了较强互联,风电消纳得到了欧洲大电网的有力支撑。丹麦电网与挪威、瑞典和德国通过14条联络线实现互联,挪威等国丰富的水电资源发挥了“蓄电池”作用,为丹麦风电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目前,以分散式风电接入配网为主的欧洲大部分国家日益面临着风电开发和利用的瓶颈,为实现2020年欧盟提出的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20%的宏伟目标,欧盟将未来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焦点逐步转移到海上风电和荒漠太阳能上。因此,为实现远距离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送出,欧洲国家纷纷提出了构建适应大规模海上风电和太阳能接入系统的跨大区电网。

金风科技风电示范项目成功并网

日前,金风科技中标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项目15台2.5MW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成功并网运行,该项目展示了金风科技直驱永磁机组出众的并网友好性能。国家“风光储输”示范项目位于河北张家口,是财政部、科技部、能源局及国家电网公司共同推出的国家“金太阳工程”重点项目。项目规划建设50万千瓦风电,10万千瓦光伏发电站和11万千瓦储能装置,配套建设一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是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首批试点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集风电、光伏发电、储能及输电工程四位一体的可再生能源项目。

金风科技2.5MW直驱永磁机组自2011年初开始投入批量生产,首台样机已于2010年2月就在北京官厅并网运行,截至目前已发电量已超过700万度。含该示范项目在内,目前已经有20多台2.5MW机组成功并网运行,已并网运行机组的年均可利用率达97%以上。

美国超导与华锐风电的“知识产权”之战

超导公司在海南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华锐于11月23日开庭。今年5月,作为当时超导公司最大的客户,华锐风电因质量问题拒绝“收货”,超导因此受到巨大损失。超导股价暴跌,市值大幅缩水,以至于财报难以按时发布。“在感情上”,超导公司也难以接受“被抛弃”且被指出产品不符合要求的现实。遭此重挫,指控华锐风电侵权,成了其“最佳”也是唯一的武器。针对超导的起诉,华锐风电已向北京仲裁委员会提交了《答辩与反请求书》。究竟谁侵了谁的权,自有法律的裁决。然而,值得中国企业注意的是,在未来,如果要在技术和产品领域真正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导者,学会更好的应对来自国外同行乃至政治势力的打压将极为重要。

德国离岸风电并网困难重重

德国电网运营商Tennet公司日前向德国联邦经济部长罗斯勒发出紧急信函警告称,基于项目参与各方财力、人力和物力资源短缺,北海风电园在目前条件下无法并网发电。德国经济部承诺,将为电网运营商改善投资条件,降低项目风险。北海和波罗的海离岸风电园是德国政府积极推动的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预计到2030年发电功率将达到25000兆瓦,能满足德国15%的用电需求。

西班牙歌美飒向enXco公司出售其风电场

近日,西班牙风电场开发商歌美飒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enXco公司签订销售协议,其将向enXco出售38兆瓦的ChestnutFlats风电场。据悉,该风电项目装备18台型号为G90-2.0兆瓦的风电机组和一台型号为G87-2.0MW的风力涡轮机。歌美飒北美首席开发官JidduTapia表示:“歌美飒该风电场的出售展示了我们作为世界领先风电机组制造商和在北美风电场开发,建设和销售佼佼者的能力。”

阿尔斯通子公司为EnBW波罗的海风电场建设变电站

据报道,风力涡轮机制造商苏司兰(SEL)获得GAIL23兆瓦风电机组订单,这已是GAIL公司在SEL连续第四笔订单。这些风电机组将用于印度卡纳塔克邦和泰米尔纳德邦州的风电项目。根据协议,苏司兰将供应11台型号为S88-2.1兆瓦的风力涡轮机,涡轮机将于今年或明年年底投产。据悉,苏司兰与GAIL之前的订单包括:苏司兰为一个4.5兆瓦风电项目提供型号为S82-1.5兆瓦的风电机组,这些涡轮机在去年三月份投产;还有古吉拉特邦17.4兆瓦的风电项目现正生产的风电机组。苏司兰集团主席兼总裁TulsiTanti表示:“我们很乐意与GAIL的第四次合作,这笔订单反映了苏司兰作为印度大型风电投资商合作伙伴的选择。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保持我们在世界能源市场中最具活力的风能市场的领先风范,对此,我们有信心。”

韩国望成为风力发电强国斥巨资建风电园区

据悉,韩国将耗资10.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73.9亿元)在其西南部海域打造2500兆瓦海上风力发电园区,预计在2019年底前完工。报道称,韩国知识经济部11日发布包括上述内容在内的“西南海2500兆瓦海上风力发电项目综合规划”,并与发电公司和风力设备开发商签署了有关合同。2500兆瓦规模的海上风力发电园区的年产能力为6525千兆瓦,可供139万户家庭使用。据了解,西南海域海上风力园区建设项目是在“2020年将韩国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海上风力发电强国”的目标下,韩国政府、地方自治团体,以及相关企业携手推动的大规模发电项目。报道指出,韩国电力和6家发电公司商定为该项目设立“特殊目的公司(SPC)”,并与斗山重工业、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业等8家风力系统供应商签署设备供应合同,积极推动海上风力发电项目。韩国政府期待这一发电园区建成之后,到2020年累计销售额将达42.4万亿韩元,同时创造7.6万个就业岗位。

智能电网“试点”接近尾声市场争夺战一触即发

日前,从“2011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未来10年里,国家给予智能电网预计年均投资约3000亿元。而在与会业内专家看来,电网企业的投入资金将拉动十倍乃至百倍的资金跟进。

“智能电网建设将成为未来5-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超级引擎。”中科院首席能源专家武建东在“2011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其投资拉动效应将使GDP每年至少因此增加一个百分点。”

按照国家电网的发展规划,2009年、2010年不过是智能电网的“规划试点阶段”,主要工作是制定规划和相关标准,这一阶段的投资寥寥无几。而即将到来的2011年-2015年,则是智能电网计划的“全面建设阶段”,这一阶段的投资金额接近2万亿元。

“我们判断这个规划一旦实行,将产生巨大的市场蛋糕。”一位参与论坛的企业家说,“争夺战已经开始了。”

智能电网建设“受宠”电力设备企业掘金

日前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总监谭荣尧在“2011ABB电力世界”开幕演讲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力产业面临四大任务。具体包括,首先,调整电力产业机构;其次,加快建设智能电网;第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技术进步;第四,加强监管,把安全监管作为头等大事,加强市场监管。智能电网将成为重点之一。

ABB集团北亚区及中国总裁方秦表示:“智能电网为建设一个低碳输电系统带来了巨大契机。通过降低化石燃料消耗来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需求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分布式发电,更多的风电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一个可以接收并输送可靠电力的双向电网。”

电力设备行业业绩四季度及明年好转,调高投资评级至“买入”。目前,电气设备板块2011年平均市盈率达29倍,已经位处各行业估值的中下游水平。我们认为,电力设备利润最差的时期已经过去。第四季度及明年行业利润同比、环比将上升。鉴于板块跌幅较深,且智能化比例悄然加速,我们调高行业投资评级至“买入”。

特高压、智能电网促投资高端电工装备迎“春天”

“十二五”期间,随着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加快建设,我国高端电工装备和材料领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作为这一领域的代表,也逐渐朝着世界一流电工装备制造企业的目标迈进。“十二五”期间,中电装备济南产业基地将成为集产品研发、设计、制造、检测及成套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现代化产业基地。中电装备公司将随之成为一个以交直流、全电压、全系列为主要特征、具备电力装备整体解决方案的国际一流企业。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有为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将在全国建立5000座左右的智能变电站。上海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由于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至2020年,智能变压器将新增总投资3500亿元、智能开关新增总投资2800亿元、新型互感器新增总投资900亿元。5000座智能变电站将拉动7000多亿元新增投资,对二级市场上的智能电网概念形成提振。

国网信通:中国智能电网理念将引领世界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短缺、资源紧张、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过去十年世界能源消费累计增长28%,比上世纪后十年消费增速高出近1倍,全球在能源安全、能源效率、能源环境等方面面临重大挑战。建设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电网,应对全球能源发展的新挑战,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战略选择。

在“2011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国网信通王继业总经理表示中国智能电网理念将引领世界。他说,美国、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建立智能电网建设目标,但总体来看,全球智能电网建设应处于发展初期,国内外在智能电网方面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正是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领先世界的战略机遇。

目前,智能电网受到政府重视、各方协同合力,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调整能源结构、抢占相关技术领域和产业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全面建设SGERP系统来支撑智能电网的发展,“十二五”基本建成和智能电网建设配套的SGERP系统,到“十三五”,2020年全面建成SGERP系统,全面支撑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

国网特高压直流 关键设备获突破

日前国内自主设计、生产的±800千伏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首台400千伏低端换流变压器成功通过型式试验,关键技术指标优越。这标志着特高压直流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研制取得又一个重大进展。

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输变电技术的最高水平,研制难度极大。2011年2月,国家电网公司与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公司签订换流变采购合同。为确保产品研制成功,国家电网公司强化了全面管控,组织国际、国内相关咨询、科研、试验机构及行业资深专家,进行严格的设计审查;组织专家对厂家的工艺条件、工装设备、试验设备等进行了论证和确认,确保生产过程满足质量要求;督促并实施延伸监造,解决了各关键组部件的国产化设计、工艺和材料问题。经过国家电网公司精心组织、周密策划和全过程、全方位参与,换流变的研制工作顺利完成。

太阳能与智能电网的结合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中的分布式系统还可以与智能电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结合,为太阳能的大规模应用开辟新的道路。柏林工业大学电网与新能源系主任、教授施特伦茨在研讨会上讲述了德国用智能电网进行需求式管理的经验:“德国25%的电力来自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需求式管理克服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太稳定的缺陷。我们通过智能电表,对电价进行了分时段的灵活调节,从而调整了德国人的用电习惯,使高峰时段的部分用电需求分布到较低的时段去。这种方式使我们增加了14%的电力供应。”

陕西750千伏电网建成“三站五线”

日前,陕西750千伏延榆横输变电工程按期投运,工程包括750千伏榆横变电站和750千伏延榆横输电线路。工程的顺利投运,标志着陕西首批750千伏电网建设项目“三站五线”全面建成,陕西主电网电压等级顺利从330千伏全面升级为750千伏,实现了关中与陕北电网联网,结束陕北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是继750千伏延安智能变电站后又一条连接陕北的能源大动脉,将为陕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保障。

750千伏“三站五线”工程全面建成投运,打造了横贯关中、纵贯陕北的坚强电网,打通了陕西电力南北大通道和东西大通道,形成陕电外送750千伏“高速公路”,填补了陕西33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的空白,对发展750千伏西北骨干网架、加快黄河上游水电和新疆、宁夏、陕北火电集中外送、服务陕西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具有重大意义。

特高压纳入“十二五”规划 电力业利好

国家能源局已于近日成立“十二五”电网规划领导小组,“十二五”电网规划拟将于明年3月之前形成并上报国务院。

这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第一次把特高压建设放在政府的工作报告当中,这是未来几年特高压建设的重大利好。

特高压交流建设低于预期,直流特高压不受影响技术成熟度及投资风险等原因导致特高压交流建设速度低于预期,特高压直流建设不受影响。从目前两类特高压线路审批建设进度上可初见端倪。大家普遍预期今年上半年批复建设的两条特高压交流线路也没有出现推进的迹象;与此对应的是两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满负荷运转,国网、南网的两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分别开工建设,预计明后两年将投入使用。

未来五年将建设十二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总计2486亿元的盛宴就在眼前。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规划,未来五年将会陆续建设12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总建设长度将达到22188公里,容量为79200 MW,静态投资总额将达到2486亿元。我们判断,2012年将是超特高压设备制造和供应高峰的起始年,特高压直流设备制造高景气度将维持4-5年。

西宁110千伏城东智能变电站引领智能时代的到来

青海首座智能变电站——西宁110千伏城东智能变电站是1985年投运后经过综合自动化改造的“高龄”变电站,现已引领着青海电网走进了智能时代。

110千伏城东变电站是国家电网公司第二批智能变电站试点项目,也是青海电网首座智能变电站。“十二五”期间,西宁地区电网建设投资将达33亿元,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将按智能变电站标准实施,智能化率将达到100%,西宁电网也将实现从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的升级和跨越,到“十二五”末,330千伏电网将覆盖西宁地区重要负荷中心,110千伏电网将形成以双电源、双主变为主的电网结构。

猜你喜欢

特高压风力风电场
海上漂浮式风力发电机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润滑概要
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失效绝缘子判断的仿真计算
含大型风电场的弱同步电网协调控制策略
我国最长距离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
特高压输电塔双重非线性分析
应用STATCOM与Crowbar提高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
千亿投资助推特高压审批开闸2014年迎来特高压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