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信仰

2011-08-15刘志敏

社会科学论坛 2011年8期
关键词:神灵良知信仰

【内容摘要】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政治信仰,对超现实的精神客体的信仰是精神信仰。“文化大革命”摧毁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信仰,但没有建立起新的健康的精神信仰。中国现代社会精神信仰的缺失,人们的良知失去了根基而日渐枯萎,导致社会道德水平下降。

【关 键 词】 精神信仰;良知;道德。

【作者简介】 刘志敏,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去年笔者曾撰写《我国公民意识在淡漠中觉醒》一文,谈到了我国公民意识三个层面的内容:法律(规则)意识、道德意识和信仰意识。在谈到我国公民的信仰意识时,因为我们中国人的信仰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因此没有展开讨论。本文专门谈谈我们中国人的信仰问题。

一、什么是信仰?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接受的意识形态教育中,只有共产主义信仰。除此之外的信仰和宗教一样,统统是迷信。虽然,我们的《宪法》明确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具有信仰的自由,但事实上,其他信仰都受到了无情的批判。我们也就从小时候起都被培养成了只相信现实世界、不相信超现实的精神世界的人。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形成了共产主义信仰是科学,其他的信仰和宗教都是迷信的、落后的、反动的、愚弄人们的精神鸦片的判断标准。但在现实生活中,又经常看到大人们逢年过节或有人过世时,进行着各种虔诚的祭拜活动。成年人关于神灵的态度与官方意识形态教育观念的矛盾一直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中缠绕着、纠结着。

读的书多了,渐渐知道了共产主义信仰是政治信仰,宗教或对某种“神灵”的信仰是精神信仰。比如旧中国社会世界大同的信仰;孙中山领导下的国民党人的三民主义信仰;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西方国家的民主自由信仰等等,都属于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现实世界(世俗社会)未来发展的政治主张、立场和政治目标的向往与追求。宗教信仰或我们中国人对“神灵”、对先祖的膜拜属于精神信仰。精神信仰是人们的潜意识对现实世界(世俗社会)之外的另一个世界——精神世界中“神灵”的崇信、敬服、敬畏和期盼。在人们的潜意识里,超现实的“神灵”创造并主宰着现实世界(世俗社会),而且时时关注着人世间(世俗社会中)每一个人的言行。精神世界是人的灵魂的来源和归宿。比如基督教教义认为现实世界(世俗社会)人的灵魂,因在精神世界——天堂触犯了戒律被“神灵”遣送到现实世界(世俗社会)来赎罪。在现实世界(世俗社会)受苦受累、多做善事、不做坏事,赎完罪死后就可以回到天堂——上帝身边。如果继续做坏事死后灵魂就要下地狱,遭受更重的惩罚。其他宗教也都有类似的教义阐述。政治信仰和精神信仰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信念,我们硬性地给精神信仰贴上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标签进行“革命”,是对人的灵魂的无端的摧残。

后来读的书多了,渐渐知道了精神信仰与宗教的异同,就像珠宝是玉石加工而成,世界上还有很多玉石还没有做成珠宝。有精神信仰的人不一定都属于某种宗教,就像世界上还有更多的玉石还没有制成珠宝一样。宗教是有完整的教义经典和教规戒律、有明确的崇拜对象和追求目标、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活动仪式,并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自发的精神信仰组织。此外,还有更多的人,也有自己的精神上的膜拜对象和追求目标,在一定的场所并通过一定的仪式表达自己的对某个精神客体的崇信、敬服、敬畏和期盼。但是,这些信奉者是一个个的个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组织,也没有固定的教义和戒律。比如我们中国人对“老天爷”的信仰,对祖先或关公等各路“神灵”的信仰等等。不论是宗教信仰还是其他的精神信仰,虽然形式和对象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所信仰的(有的是“天堂”的“上帝”,有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或者“真主”,或者“老天爷”等等),都不是现实世界的物质实体,而是超现实世界的,存在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精神客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统称为“神灵”。在信奉者的心灵深处,这个“神灵”掌控着自己的前生、今生和来世。信仰者定期对其顶礼膜拜,以表达自己臣服和敬畏之意,在绝望和无助之时祷告,祈盼“神灵”前来拯救。

二、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信仰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信仰,一般分为官方信仰和民间信仰。官方信仰是政府确定的国家信仰,民间信仰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信仰。官方的信仰,如俄罗斯把东正教定为国教,印度把佛教定为国教,阿富汗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等。中国自汉代以来,大部分朝代的政府都把儒家思想定为正统思想。在孔子本人的思想中,一般是回避讨论“神灵”的,阐述精神信仰的内容不是很多。当谈论到“鬼神”和“天”的时候,一般采取敬畏而远之的表述。哲学上称孔子的神学思想是不可知论。到宋代朱熹把孔子的“天”解释为形而下的有形的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不承认形而上的精神客体——“神灵”的存在,成了无神论。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信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现实的物质世界是物质世界自身变化的结果,不存在一个外在的精神客体。马克思主义属于无神论。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思想,经过六十年强有力的灌输,对现代中国民间社会的精神信仰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用。

新中国建立以前,在民间社会除了个别人信奉了外国传入的宗教或我们中国本土的道教外,普通的中国人尤其是在汉族地区,一般人佛、道、儒都信,天、地、君、亲、师都拜,另外还有极其广泛的实用性、地方性崇拜。如各地有土地神(或土地公公)、城隍,家门口有门神,灶头有灶神,理财有财神,科第有魁星,婚姻有月老,求子有送子观音,航海靠妈祖,还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河神、海龙王、阎罗王、玉皇大帝等各司其职,简直无所不包,应有尽有。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吉凶祸福,无不有相应的神或鬼督察照料,都可以通过虔诚的膜拜和丰盛的贡献得到相应的庇佑或化解。尽管表现形式不同,具体内容各异,但是这些崇拜的核心就是对神灵主宰因果报应的信仰,即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一时见不到效果,那是因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所以,祈求者完全可以“今世不修修来世”,在下一辈子得到弥补。虽然供奉者不一定对他们供奉的“神灵”有很清楚的了解,也不固定和统一,因时而异,各种各样,但都很虔诚地按时焚香上供。祷祝神灵或祖先在另一个世界生活美好,祈求神灵或祖先对家人的庇护。19世纪末,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的美国传教士明恩傅对我国民间社会这种精神信仰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描述,并得出结论认为,普通的中国人属于多神论或泛神论。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进行了六十年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并且经过了十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国大地上的神像被毁,所有的宗教都被宣布为牛鬼蛇神,成了革命的对象。“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各地的寺庙堂观又得到了修复,香火缭绕。在农村家庭生活中,上了年纪的(新中国以前出生的)农村妇女,仍然在家里或明或暗的供奉着自己的“神灵”。他(她)们对自己崇信的“神灵”知之不多,但他(她)们深信,神灵是公道的,能够主宰人的命运。这部分人,在信仰上仍然属于多神论或泛神论。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生的中老年人对于“神灵”的崇信和敬畏还是存在一些的,一般持“信则有,不信则无”的态度,这部分人在信仰上属于不可知论。越年轻的人,对于“神灵”存在与否的问题越不关心,对“神灵”的敬畏越是淡漠,这部分人在信仰上属于无神论。活跃在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基本人口,绝大部分是建国以后出生的,在精神信仰方面属于不可知论和无神论。在我国民间,精神信仰的缺失已成不争的事实。

三、精神信仰的缺失导致

社会道德水平下滑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严重地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改造运动。“文化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毁灭。不仅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封建文化进行了全盘否定,而且把外来的文化(马克思主义除外)统统列为(封资修)牛鬼蛇神予以排斥。“文化大革命”运动,彻底清洗了人们灵魂中的传统文化,心中原有的精神支柱坍塌了,良知失去了家园,四处流浪,渐渐萎靡,濒临泯灭。毛主席成了人们崇拜和期盼的偶像。毛泽东思想,成了新的精神支柱,但没能培育起新的良知。人们除了忠于毛主席之外,已经无所畏惧、无所顾忌、无所不敢。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立场,不惜出卖朋友、师长甚至亲人。“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人们心中的精神支柱又一次被摧毁。改革开放的国策,启动了利益机制,私有利益取得了合法地位。人们的追求目标来了一次一百八十度的翻转,物质利益追求取代了灵魂革命,发家致富显得实惠取代了越穷越革命越光荣的价值判断标准。物质支柱茁壮成长,人们的精神却失去了支撑,良知仍然无处安身。为了个人利益,为了尽快富起来,一些人不择手段、投机取巧、欺骗他人、不遵守规则甚至违法乱纪事件越来越多;人格上不自尊、不尊重他人尊严甚至不珍重他人生命的事件日益增多;在国际交往过程中,我们普通中国人的道德素质不断受到批评。

为了重建社会道德秩序,我们国家对思想道德教育和宣传非常重视,“学雷锋活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八荣八耻”教育等等连续不断,从小学到大学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教育不遗余力。由于没有信仰做精神支撑,良知失位,虽然道德模范人物和事迹也经常出现在政府组织的表彰大会和媒体,但是,一次又一次道德底线的被冲破事件就像水桶的短板一样,严重的影响着我们中国人相互交往的安全感和在国际交往中形象。近几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论文抄袭事件”,最近的“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染色馒头事件”等丧尽天良、违法乱纪事件频发。2011年4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同八位国务院参事座谈时痛心的说:“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商业、政治、社会等相互交往不再敢坦诚相待,不再敢那么轻易地相互信任。

《一千零一夜》中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说一个渔夫在海里打捞出一个瓶子,当他打开封着瓶口的锡纸,瓶子里冒出一股青烟,这股青烟迅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魔鬼,非吃掉渔夫不可。有人借用这个故事,说改革开放就是那个渔夫,市场经济就是那个在海里沉没了三千年的装有魔鬼的瓶子,私有利益就是那个恩将仇报要吃掉打捞它的渔夫的魔鬼的化身。其实市场经济并不是那个装有魔鬼的瓶子,私有利益也不是魔鬼。魔鬼就装在人类每一个人心中,精神信仰和人们心中的良知才是封堵瓶内魔鬼的锡纸。

人类每一个个体的人心中都存在着向善和向恶两种心性和趋向。向善的心性得到正向诱导和激励,向恶的心性经常性的受到抑制,慢慢就形成了健康的道德原则认知(良知)。良知是人们行为向善或从恶道德底线的内心守护阀,或者说是避免损害他人的第一道防线,而且是最重要的防线。法律是第二道防线,而且是人的外在的控制装置。在日常生活中,良知主导这个人的行为,其言行就趋向于善。相反,当人没有良知或者良知发育不良的情况下,趋利避害的天性就下意识的主导了人的行为趋向。在利益的诱惑面前,人的趋利避害之心得不到外在有力的社会督察和制约,特别是得不到内心良知的抵制,冲破做人的道德底线就在所难免。不道德行为的个人不一定都不知道,其行为损害了他人可能要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惩罚。但是,人们的投机心理会驱使没有形成良知的人会试着去触及道德底线。一旦成功又没有被人发现,反过来又会助长其为了个人利益损害他人的行为。一旦被人发现受到谴责,其在潜意识里会产生违反道德原则获得的利益,大于受到谴责的损失的心理安慰。这也就是说在没有道德良知者的心里越轨获取利益现得实惠,而遵守道德规范的成本很高,得到的荣誉只是徒有虚名。在一个人没有精神追求,良知不足以抵制私欲,又存在别人不知情的侥幸心理的情况下,损害了他人满足了自我的欲望也不会产生心理愧疚,更不会有什么敬畏。

人们的道德原则认知(良知)是怎么形成的呢?笼统的说是这个民族社会时代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总和影响的结果。准确的说是这个民族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滋润而成,起着核心作用的是这个社会历史文化中的健康的精神信仰。健康的精神信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从经济、政治、社会和家庭、学校等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培植着、滋养着道德原则认知(良知)的发育生长。良知会时常提醒自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外界的诱惑引发贪欲时,良知就会惊醒,精神信仰的敬畏之感就会警告:“当心上天的报应。”久而久之良知就会形成。人的良知一旦形成,不经暴烈的摧残是不容易坍塌的。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猛烈冲击,彻底的坍塌了。本来就非常松散的、无系统的、脆弱的民族精神信仰也被冲击的彻底崩溃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功利主义价值观猛烈冲击着世俗生活的社会,良知成了没有实用价值的累赘,甚至受到实用主义世俗观念嘲讽。正像前边提到的我们国家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没有扎实的文化根基,没有精神信仰的敬畏,人们的良知没有能够得到健康成长。良知找不到生根发芽的沃土——带有精神信仰的民族文化的营养,反而经常性的受到趋利避害心理机制抑制,即使不断获得阳光雨露——政府的提倡和引(下转第206页)

猜你喜欢

神灵良知信仰
信仰
漫画
良知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神灵迷宫
“良知”的义务
神灵冰龙呈现物魔双免神迹
太阳,你辛苦了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