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层建筑的心理学影响

2011-08-15任晓璐

山西建筑 2011年20期
关键词:尺度电梯空间

任晓璐

0 引言

伴随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国城市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增长,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地日益紧张,高层、超高层建筑的爆炸性的增长给城市发展带来沉重负荷。正如著名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在一个世纪前所言:“摩天大厦尺度的体量和高容积率给周边环境带来日照、交通等诸多的弊端,其负面效应将在各个国家的大中城市出现”[4]。

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人们认识到高层建筑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是城市物理层面的,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解决高层建筑的心理影响问题,最主要通过建筑心理学在相关领域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建筑心理学的研究核心是探讨人们对现实环境的反映及选择、改善、创造适于生存、生活和满足心理要求的建筑环境。这个全过程是人们把现实的环境作为刺激条件来认知,继而对它作出反应,然后对它确定行为,最后对经过行为之后的建筑环境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形成心理的资料,为建筑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5]。

因此建筑心理学的研究在当前的建筑创作中具有现实的意义。

1 高层建筑对人的心理影响

1.1 高度感的影响

按处在建筑中人的运动状况,高度感可以分为静态高度感和动态高度感。

静态高度感即人静止于某一高度时,因俯视地面或参照高空景物而获得的高度感[3]。站在高层建筑俯视地面上的物体,易产生不平衡感,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恶心等症状,在心理上产生对高度的恐惧。人置身其中,无时无刻不在体验这种令人不安的高度感。对于恐高症患者,高层建筑更是他们的大敌。此外,由于高处风速变大,处在较高楼层的人们会听到强烈的呼啸声和撞击声,下雨天,强风吹击雨点剧烈地打在玻璃上,这些声响也容易引起人们心理的不安和恐惧。这些都是建筑的静态高度带来的不良影响。

动态高度感指人处于高度不断递增的运动状态时获得的高度感,这种高度感所反映的垂直距离是一种心理上的累积,是一种心理距离[3]。运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越长,越加剧这种高度感。高层建筑以竖向交通为主,在电梯中的时间是人们判断动态高度的重要标准。在电梯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迫从舒适距离(45 cm~120 cm)降到亲密距离(10 cm~45 cm)。当陌生人处于这一距离就会产生不愉快的心理感受。“人的行为受到限制,环境条件干扰了人在某些场所的活动,阻碍了心中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或缩小了人的自由度,就会产生拥挤感”[5]。这正是在电梯内发生的情况。拥挤的感觉又会随时间的延续而更为强烈。再加上累积的心理距离,使乘坐电梯成为一种非常不愉快,甚至让人厌恶的经历。

1.2 非人性化尺度的影响

与普通多层建筑不同,高层建筑的尺度已经属于城市尺度,因此从高层建筑到城市公共空间实际是一种城市超常尺度到人体尺度的转换。而由于设计观念以及高层建筑本身的功能和规范的不足等原因,目前很多高层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交接生硬,使得在高层建筑之间及其周围存在着大量的消极空间。太多的高楼大厦也很容易让人感到压抑,进而怀念城市原来人性化的小尺度。站在高层建筑附近看到的是巨大而无细节的建筑,大尺度的城市使人们不能或不便使用草坪、硬质铺地广场。在我们普遍接受并欢呼这种巨型尺度出现的同时,缺乏参与的城市环境正渐渐丧失着它的场所精神。

1.3 封闭环境的影响

在城市高密度居住生活环境下,人们开始对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产生厌倦,向往一种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然而高层建筑自身的封闭性彻底打破了人们的幻想。为了实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高层建筑内部空间被精心设计,人们被非常理性的安排在一个个既定的竖向空间中,切断了传统民居和里弄中建立起来的亲近与热情,昔日在庭院内、街坊里进行的频繁自发性交往也被电梯、楼道的擦肩而过和匆匆点头代替。长期身处高层建筑中的恐惧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缺乏交往而产生的孤独和寂寞,人变得越来越理智,也自然疏远起来,然而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常常忽视了这一点,没能像在地面层一样为人们提供一个可能产生自发交往的场所。

此外,人们在心里保留的对自然环境接近的强烈渴望也加剧了人们对高层建筑这种封闭环境的反感。就高层建筑而言,远离地面,隔离了人与土地、动物、植物等室外自然环境的接触。由混凝土、玻璃、金属等人造物所构成的封闭环境缺乏生命感,缺乏绿化环境所给予人们的美的感受,长期在人造环境中生活会使人产生压抑的感觉。

2 改善高层建筑负面心理影响的措施

2.1 电梯及电梯间的设计

传统街道空间以一种横向方式组织交通,便于人们进行自发性交往,而高层建筑中这种横向体系被打破,以电梯为主的竖向交通成为主导。正如前文所述,电梯内狭小空间和漫长等待都会给人带来不安和焦虑,合理的电梯空间设计可以极大的减弱高层建筑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

在对高层建筑的电梯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人的生理和心理适应需求。电梯区划、电梯停靠间隔及楼梯、电梯的合理组织可以极大的减弱动态高度给人带来的不适感。以4层~5层为一个电梯区间,减少电梯停靠楼层数,电梯不到达楼层以楼梯沟通竖向交通,唤起人们对于地面生活的回忆,增加人们在室外停留时间,为被动交往提供可能性。电梯停靠楼层可以结合电梯间建立类地面层,所谓类地面层就是在高层建筑空间里通过引入地面环境的构成要素,模拟地面环境气氛来创建一个心理上的地面。类地面层可以是一个高层建筑中膨大的空间或者是一个小型的庭院,并设法引入地面生活方式,一方面可以缓解小空间给人带来的局促感,另一方面适当布置公共设施(绿化、座椅等),改变交通空间的单一空间属性,增加互相认识的机会,为人们主动自发性交往提供可能性。

2.2 人性化尺度的营造

底部空间属于近人空间,这部分经常被使用者所接触,也是人们对建筑直接感触的重要部分,是高层建筑人性化尺度最直接的表现。高层建筑的底部空间可以作为一种中介空间来连接高层建筑和城市空间,如通过高层建筑的中庭来与城市街道或广场结合。为人们提供封闭或半封闭的步行、购物或休息、娱乐空间,来使城市空间和建筑内部空间相连接和融合,使底部空间成为一种中介性场所。通过底部人性化尺度设计,来消除大尺度主体对人心理的负面影响。

有些高层建筑以门厅直接和城市空间连接,入口门厅就成为了人从室外空间进入室内空间的缓冲部分,为了高层建筑的空间艺术需要,入口门厅往往设计的非常富丽壮观,然而巨大的尺度往往容易让人迷失方向感,本想留住人的空间却无法形成公共性。如果在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增加一个过渡地带,对入口界面进行处理,利用立面虚实、材料质感的变化与立面形象形成对比,就可以以人性化的尺度建立具有活力的中介空间,削弱巨大尺度空间给人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2.3 立体绿化的建立

由于高层建筑的接地性差,使人们远离地面居住和工作,在钢筋混凝土堆砌的空间里,人们真正感受到环境中最缺乏的就是绿色。立体绿化的引入,可以使绿色在三维空间中得到延伸,使人们获得良好的心理美感,舒缓长期远离地面带来的紧张和不适感。

空中花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法,在高层建筑内部通过与部分中庭的连接和部分里面的开敞,在建筑内部营造绿化环境。在高层建筑中部引入绿色开敞空间,它是城市开敞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竖向空间中提供了一个适宜环境,鼓励邻里和人们之间的交往。通过交往、娱乐、休闲增进邻里和人们之间的感情,使人对周围环境产生共鸣,在高层建筑中找到场所归属感。

此外,常见且有效的手法还有屋顶花园。在大楼内高低错落的各种平台内种植绿化,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楼面层自由支配的半户外或户外空间,还能丰富高层建筑里面,弱化庞大体量带来的压迫感,同时还为人们欣赏“第五立面”提供可能性。

3 结语

当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快速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时,人们生活行为方式也不可避免的发生改变,如何在发展高层建筑的同时关注其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并通过一些设计手段削弱这种不利影响,是建筑师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1]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龚兆先.建立类地面建筑环境——改善高层建筑可居性的一种途径[J].中外建筑,1996(6):45-46.

[4]赵恒元.反思摩天大楼[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5]小林重顺.建筑心理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尺度电梯空间
空间是什么?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创享空间
被困电梯以后
宇宙的尺度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
乘电梯
9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