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城墙景观元素在城市设计中的利用研究

2011-08-15王一磊

山西建筑 2011年11期
关键词:古城墙硬质城墙

王一磊

1 背景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设计面临着如何发掘出其自身城市特色的任务。而城市设计本身其实就可以被看作是个过程,将城市地段中的历史文脉要素融入进城市设计中,就可以创建出一个时间的维度。中国筑城的历史十分悠久,作为防御建筑形成了城垣、城楼(门楼、箭楼、角楼)、窝铺、串楼、墩台等具有显著自身特色的建筑造型。而本文将研究的就是如何将这些城市历史记忆作为一种景观元素融入进当今中国城市设计中,从而体现出所在城市和地段的城市特色。

2 古城墙与景观元素

2.1 中国古城墙的构成要素

纵观中国古代建筑史,从中可以看到我们祖先对于筑城,从夏商起就有了版筑夯土的城墙,但是夯土容易遭受雨水的冲刷,唐代以后,逐渐出现砖包夯土墙,明代开始,有赖于制砖手工业在技术和产量的迅猛发展,各地开始普及和采用为当今我们所熟知的砖砌城墙技术。

前期古代城门的门洞在结构上多采用木过梁,从宋代开始砖拱门洞开始普及,城门上还会筑有城楼。出于加强防御的目的,有些城门有两道,从而形成了瓮城。同样的目的还有在城楼上建造的箭楼。又有种墩台叫做敌台或马面,指的是有些城市的城墙每隔一定的间距,城墙外形就会突出矩形的墩台,目的是有益于城市的防御者从侧面射击那些攻城者。作为防御性建筑,城墙还演化出供战士值班休息的窝铺,供指挥用的敌楼,供抵御矢炮用的城垛或称作垛口等出于功能的建筑外部造型形式。

此外,构成城墙的要素中还有护城河。具有河道运输功能的城市还会在城墙上开设水门,以供运输船只进出城市。典型的代表性城市如宋代平江府,从反映当时平江府城市布局的《平江图》中可看到其共开有五个城门,城墙外有护城河,城门旁都有水城门。

2.2 环境景观元素分析

外部环境景观可以分为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软质景观指的是绿地与植物种植配置和布局。硬质景观指地坪、地面铺设、雕塑及小品、景观建筑等设施。硬质景观直接被人们所感受的是来自步行环境,牢固、安全并舒适的步行环境是景观从功能上看最基本的要求,为达到此要求就必须对地坪竖向、铺地、边缘、台地、踏步、坡道、护坡、堤岸、围栏、栏杆这些元素进行设计。古城墙景观元素就可以结合硬质景观中的一部分通过创造设计出具有古城墙韵味的当代环境景观。

3 上海的古城墙景观元素利用研究

3.1 上海古城墙概况

上海古城墙兴建于明代,最初建造的目的也是出于防御的目的,最初地处水乡的上海县城没有城墙,明代起包括上海县城在内的沿海地区屡遭日本倭寇的侵扰,在此背景下于公元1553年城墙在上海出现了。据史料记载“城墙围长9里,高2点4丈,设有宝带门(小北门)、朝宗门(大东门)、朝阳门(小南门)、跨龙门(大南门)、仪凤门(西门)、晏海门(北门)六座城门;还建有四座水门,沿城墙有护城河,河上可以行船,城墙上还有万军台、制胜台、振武台三座敌楼以及二十余个箭台,在东北城要害处,增筑高台层楼三座,楼分三层,置陈珩旧额其上。时游人多登楼远眺江景,故有凤楼远眺一景,为上海八景之一。”随着上海开埠,租借兴起,上海的城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时上海县城城墙最初的防御功能已经不复存在,古城墙成了阻碍交通通行的障碍,终于在民国元年,上海县城开工拆除城墙。到现在,上海的古城墙仅剩老西门一处留有一小段仅存的古城墙。城墙拆除后沿城墙筑有环型道路即现今的人民路与中华路,此环形道路上还行驶着上海的11路环线电车乃是城墙的当今记忆。因此,作为上海这座具有特殊历史的近现代城市,古城墙景观元素是极其宝贵的城市财富,是被人们所感知的场所精神。

3.2 上海古城墙景观元素构建的功能分析

城市设计中利用上海古城墙作为景观元素,并不是也不可能是复建古城墙,那么如何在上海老城厢的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将已逝去的古城墙元素展现在世人面前,古城墙景观元素的构建要达到以下景观功能:

1)游走。

指的是步行的功能,已经从防御功能转变为景观功能的城墙理应具有可供通行的功能。步行的文化意义在于城市景观要素是一个集合体,是一个整体价值的创造,能够让人们从行走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形成不同人的不同价值空间。上海老城厢的古城墙的所在地块人流繁忙,利用好这一点将能很好的从步行空间使用功能和文化价值两方面达到超越城墙景观要素原本的硬质景观价值。

2)驻留。

人所感受的视觉空间与价值,所强调的是既需要主观刻意创造行人的停留空间,更需要停留的价值,而这个价值是不强迫的,是一种景观意象的自然吸引。强调能够创造一个粘滞的空间,让人们能够“驻足以望,翘劲以望”。同时,这个景观也是人们最希望能够“引以为邻”的要素,正如同过去人们曾“逐水草而居”,当今时代理应是逐城市景观而居。为此,这种以古城墙为要素的硬质景观不能成为视觉的障碍,而应在尺度和造型上有所变化而成为能够满足人们心灵所需的物质空间。

3)闲憩。

古城墙景观元素必定是要融入进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那么其必定要是一个可休息的地方,是一个与自然最为接近的地方。

4)娱乐。

当今城市的公共空间虽然可以提供现代的奢华,但很难给人以娱乐,尤其是那些使人能在空间中感到十分安全的娱乐,因为现实中宁静安全的空间很难得,现代城市的公共空间使年轻人难得童心,甚至儿童亦少童心。所以对于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在更新中利用古城墙元素造就出可娱乐的公共景观空间,是城市回归自然的机会,也是为空间增加乐趣的源泉。

5)观赏。

景观需要从“纵”即历史的角度挖掘,也需要从“横”即根据地域文化所造的细节雕琢,来自于古城墙元素的景观符合“纵”和“横”的标准,是能从表至里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景观的可赏性是景观的外观和内容的统一,与其载有的故事有关,上海老城厢的城墙满载着这座城市的变迁,富含的故事数之不尽,以它为元素创造出的景观能与人们产生共鸣,由其建构的景观是具有内涵和可赏性的。

6)学习。

城市景观的可学习场所是一种文化场域,甚至应该是文化生产的场域。上海老城厢的人文与历史价值深深地印刻在城墙曾经所在的地块上,因而以古城墙为景观元素构建的硬质景观是具有可学习性的,如果能通过此地块的城市设计营造出具有吸引性的景观,便能造就出立体的全景式的学习型景观体系,以此产生的价值是会无限展开的。

3.3 古城墙作为景观元素在上海城市设计中的利用

作为古城墙景观元素在上海城市设计中利用的范例,上海古城公园的硬质景观设计作出了许多值得一看的创意。上海古城公园是一块开放的公共绿地空间,位于上海老城厢人民路新开河,此处正是原先古城墙所在之处,位于城墙的东北段,因此在这里的开放空间中引入古城墙景观元素是合适的地块,能够在这里引发人们在空间中感知和学习的效果,同时能提高其内涵和文化品质。地块正处在上海老城厢于外滩与黄浦江和对岸浦东陆家嘴的景观轴线上,在此轴线上所出现的古城墙景观元素,正是通过城市设计来承接上海的历史和未来的绝佳的表现形式。

1)护城河。传统意义上的护城河处于防御功能的目的必定是宽并深的水体,此处摒除了这些已经不需要的功能,采用了流动的溪流来表现护城河的意境,使人产生亲切的亲近感。

2)城墙。位于小溪边的绿地围栏正处于雷同于城墙要素的位置,为了表现出城墙的效果,设计使用了城墙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垛口,材质上使用清砖表现了砖砌城墙的技术。由于围栏具有很长的长度,同时又具有强烈的围和感,所以虽然低矮但使人第一眼就能认出城墙的存在,也使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这里曾经那高大的城墙印记。

3)城门。现实中的城门必定是在城楼的门洞吊下门板跨过护城河连接城里城外的,这里建造巨大的城门显然已经不符合景观设计上的要求了,于是跨越溪流的木桥被造成了带有吊索元素的城门,这巧妙的设计也正在景观轴线的入口,给人以强烈的进入感。

4)城楼与敌楼。据史料记载在城墙一敌楼万军台上筑有丹凤楼为上海古时最高的建筑,站其上远眺乃上海八景之一,但重建旧样已不适合此处现今的景观尺度,于是采用当今现代园林中的高架步道,步道从一侧清砖砌筑外表的城楼式样的茶室顶端出发从高处往低处徐徐降落,站在高架步道上四周景色、浦江两岸美景、老城厢的古建等等尽收眼底,它给人带来的感受与“凤楼远眺”如出一辙。人们行走于高架步道平台上感受到的历史气息正是古城墙景观空间设计从观赏和学习功能上的最佳展示。

4 结语

城市的更新改造过程中面临着城市景观的再开发,如何在其中塑造出新的内涵是现今城市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古城墙景观元素作为能够连接古今的纽带可以为城市特定场所营造出富有历史文化意境的景观意象。通过对中国古城墙和环境景观构成要素的分析着手,结合上海老城厢的古城墙景观元素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利用研究,希望可以触类旁通为今后在设计中运用古城墙景观元素提供思路,为城市营造出更具文化底蕴的公共空间环境。

[1]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315.

[2]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51.

[3] 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68.

[4] M·盖奇.城市硬质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3.

[5] 俞宝英.顾从礼与上海城墙的修筑[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8-30.

猜你喜欢

古城墙硬质城墙
50号硬质沥青在海南省沥青路面中的应用研究
煤基超硬质沥青改性沥青研究现状与评述
圆盘锯超硬质耐磨被覆层下方防磨损措施
浅析古城墙的历史价值及保护原则
硬质道路石油沥青产品开发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晋阳古城墙遗址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