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科学合理化对策思考
2011-08-15刘礼刚
刘 燕 刘礼刚
0 引言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农村公路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便利了农产品的流通,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交通状况,促进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国农村公路建设成效十分显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建设养护发展不均衡,体制机制不健全,整体服务能力不高,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等问题。
农村公路建设采取怎样的模式、体制和方法,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和资金,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公路通行能力及服务质量的需求,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的健康全面发展,是当前农村公路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农村公路建管养现状分析
1)农村公路涉及线路多,范围广,项目储备量大,各地的农村公路规划缺乏长期性和科学性。部分地方盲目追求通达通畅率,部分地方一味追求高标准,高投资,没有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标准的关系,不顾本地经济和自然条件,提出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投资浪费。
2)农村公路建设缺乏发展的有序性。部分地方存在“等、靠、要”思想,未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影响了农村公路健康发展;部分地方建设管理的规范化欠缺。少部分地方未按照“修农民愿意修的路”的原则,出现了强行摊派、乱集资、降低征地拆迁补偿标准、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征地拆迁款的情况。
3)农村公路等级相对较低,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不完善,标志标线不齐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目前各地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建轻养的问题,农村公路使用中还存在着在路肩上行车、停车等不规范的问题,路政工作开展困难。
2 健全和完善适应市场运行规律的农村公路发展的机制体制
1)农村公路建设。
农村公路建设关乎长远和全局,其规划的合理性十分重要。要坚持规划优先,规划科学,应尽可能将规划纳入法制化轨道,切实做到依法编制、批准、修改,认真管理和监督实施。制订农村公路规划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投入为保证,以效益为中心,按照统筹兼顾、相互协调的原则,合理布局,纵横结合,有序协调发展,力求做到规划可行、规模适当、分步实施,确保满足项目资金情况及交通量发展前景和农民群众的切实需要。
坚持标准适度原则,合理确定建设规模,保持经济性与适用性的均衡发展。农村公路交通量以混合交通、轻型交通为主,主要是解决农牧民出行问题。在建设资金不充足情况下,坚决不攀大求全、盲目追求建设标准。由设计单位深入现场对设计进行认真核实,根据交通量情况选择宽基窄面或窄基窄面,在保证安全使用功能前提下,可以适当放宽平、纵指标,避免大填大挖,减少征地拆迁工程数量,有效利用资金。
2)农村公路管理。
严格资金管理,保证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是国家补助。资金问题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农村公路资金必须专项账户管理,专户存储,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严格计量支付,杜绝截留、挤占和超范围使用项目资金的现象,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走制度化建设道路,规范管理,确保质量。农村公路建设点多线长面广、管理难度大,应制定规章和办法,使农村公路建设从项目立项到审批,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管理及工程验收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抓好设计、施工、管理、验收、养护等各个环节,探索和推广符合项目实际情况的监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最大限度地保证公路的投资效益。
提高群众参与度,坚持农村公路发展与农民利益有机统一。
a.在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前提下,鼓励组织当地农民有序参加工程建设,为当地群众开辟一条商品流通、产业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及增收的渠道。
b.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推行社会公示制度,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内容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检举途径。也可推行工程质量监督员制度,派驻工程质量监督特派员,对农村公路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和监督。
c.加强对农牧民进行施工养护技能的培训,加快农民在农村公路发展中由简单的劳务输出向技术输出的转变。
3)坚持建养并重,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村公路特点的高效、科学的养护新机制,提高养护水平。
改革现行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县级及以下人民政府作为农村公路养护的责任主体,应加大自身的管理职责力度,建立适合本地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成立办事高效,人员精干,面向社会的新型农村公路管养机构,对列养的农村公路进行调查、统筹规划、监督并调控,制定政策、提供服务、检查质量,有条件的乡镇可设立地方道路养护所,保证农村公路的及时养护。同时应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允许和鼓励养护工程专业队或公司,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竞争,逐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引进高素质的基层养护技术人员,掌握高等级路面的养护技术,以适应现代科学的农村公路养护需求。
3 农村建设管理养护的相关具体措施
1)政府或立法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和保障农村公路工作。只有走法制化的道路,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和养护才能取得实质性、跨越性、持久性的发展。
2)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技术。
a.积极开展对农村公路低造价、典型路面结构形式的研究引用与推广。分析具体项目的交通量、荷载大小及人口集中度,合理确定主要控制指标,进行基层及路面设计,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试验路使用情况及工程造价比较,最终选定适合当地自然气候地形地质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造价低、质量较好,施工简易,无需大型机械,适合农村公路施工条件、便于村民自行养护的路面结构形式,跟踪调查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技术成熟后尽可能大面积的推广。
b.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关键技术的掌握与控制。通过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工艺和方法,规范施工,严格控制超载车辆等措施,将公路各种病害降到最低,提高投资效益;召开培训和现场会,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引导各地寻找差距,分析原因,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建设管理水平。
c.地方材料在农村公路的应用。农村公路材料的采备充分利用强度较好的原有路面材料及当地自采,避免舍近求远,降低工程造价。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废旧沥青在农村公路的应用也可降低工程造价和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
3)完善农村公路养护制度,采用科学合理的公路养护技术,延长农村公路整体的使用寿命,形成科学养护的新局面。
a.做好日常养护。加强日常小修保养,及时采取中修措施。应针对各种病害产生的原因、路面结构类型、维修季节的气候特点等情况,维修措施,制定相应的周期性养护工程计划。
b.建立预防性养护和预见性防范制度,推行预防性养护实施科学管养。预防性养护,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养护策略,能通过路况较好时采取的一些技术手段,及时阻止路面状况的急剧下降。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践成果和典型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出具养护技术指南。
c.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公路预警、应急处置及应急保障机制,提高农村公路应急处置能力。
d.养护设备和工艺的改进与提高。在经济、实用和高效的前提下,注重小型多功能养护设备的使用,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引进开发新机械新工艺,提升预防性养护水平。
e.加大对农村公路养护的广泛宣传,培养全民保护道路的素质,养成自觉自愿行为;加大路政管理力度,制定农村公路超限超载治理细则;加大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力度,设置齐全的交通标志,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1] 赵永平.浅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J].山西建筑,2009,35(10):293-294.
[2] JTG H 10-2009,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