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水利基层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1-08-15张凯
张凯
(礼泉县抗旱服务队 陕西 礼泉 713200)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是水利工作全面实现其价值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服务和执法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单位。它是水利工作的根基,如何创新农村水利服务体系,推动水利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水利工作的一个重点。目前礼泉县水利基层服务组织体系的主体是抗旱服务队,本文对抗旱服务队建设现状进行简要阐述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并就深化县域基层水利组织体系建设进行初步探索,为其健康全面发展,更好服务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1 礼泉县水利基层服务组织体系现状
礼泉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偏北,辖15个乡镇、327个行政村、46万人,县境北山南原,总面积1018km2,耕地面积85万亩,水利设施灌溉面积5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3万亩。礼泉县水利基层服务组织体系的主体是抗旱服务队,组建于1998年8月,副科级建制,事业性质,隶属于县水利局,现有职工2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名。全县15个乡镇抗旱服务组织与县抗旱服务队同期组建,和乡镇水管站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原有人员85人。主要承担全县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抗旱应急工程建设、抗旱新技术推广、机动灌溉服务和汛期排涝抢险等工作任务。2003年8月,由于乡镇机构改革,撤销乡镇水利管理站(抗旱服务队),成立乡镇综合服务办公室,再无专职抗旱服务人员。
2 水利基层服务组织体系建设运行及工作开展
2.1 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工作
抗旱服务队在全县范围内针对不同作物类型,采取分类布点、典型取样的方式,对旱区土壤墒情进行全面监控。并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分析究旱情动态,每年取样测试近3000份,提交阶段土壤墒情测试报告6份,为全县抗旱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2 积极开展抗旱服务工作
遇有严重旱情,积极开展流动灌溉服务,并开通抗旱服务热线电话,主动为群众提供设备维修和机动灌地服务,每年出动机动设备120多台次,检修机泵80多台,浇灌农田1.8万多亩。其次,推广抗旱新技术。每年利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开展抗旱服务技术咨询,免费为灌区群众发放“旱地龙”叶面喷施肥2.3t,推广“地根宝”试验面积500亩,通过生物技术措施丰富和拓展了抗旱减灾的手段。另外,实施抗旱应急工程建设,先后完成骏马乡纪村、南坊镇黄村等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解决饮水困难人口1500人。并参与实施了昭陵、新时和石潭等乡镇节水灌溉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00亩,着力改善区域农业生产基本条件。
2.3 完成抗旱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承担并完成了《礼泉县抗旱应急预案》和《礼泉县城市抗旱应急预案》编制任务,建立健全县域涉旱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机制,有力地指导县域农业抗旱增产工作。
2.4 参与全县防汛抗洪抢险工作
抗旱服务队在坚持抗旱排涝两手抓的情况下,在每年夏季主汛期,充分发挥基层水利组织体系的优势,组织人员设备,在县城区和南坊、叱干、新时等乡镇进行了多次排涝抢险工作。特别是在2009年,面对入汛后第一次大范围降雨过程,先后调集机泵设备28台次,抽排积水1.2万m3,夺取了县域抗御“8.12”大暴雨,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 农村基层服务组织体系建设运行中存在问题
(1)抗旱服务队很难发挥基层水利服务功能。由于抗旱服务队没来稳定的资金渠道,技术力量不强,加之政府机构改革时,部分乡镇抗旱服务组织名存实亡,况且目前抗旱服务队库房仅现存柴油喷灌机20台,潜水泵5台以及一些微型提水设备,全部属于抗旱服务队建队初期配备,这些抗旱监测设备和灌溉机泵经过长年运行,已经严重老化,效率低下。尤其是在当抗御干旱灾害二级应急响应启动后,送水车辆和设备严重缺乏,在抗旱应急的关键时刻难以体现出抗旱服务队机动灵活的优势。
(2)工程损毁严重。因资金投入不足,每年在保证不影响灌溉的情况下,只是对部分水利工程进行小修小补,大多数水利工程在艰难运行,因此造成工程损毁严重。同时,许多人饮水工程在建设初期时标准就低,而这些工程运行管理经费来源只有收取水费,没有专项维修改造经费,加之水费征收率低,农村“两工”取消,“一事一议”政策难以落实,使原本就捉襟见肘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资金投入上更是雪上加霜,形成了资金投入不足→工程维修跟不上→不能满足群众用水供给→水费征收困难→工程维修资金更短缺的恶性循环局面。
(3)经费短缺,抗旱服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抗旱服务工作面对的是农民群众,带有很大的公益性,而多年来国家对抗旱服务组织的经费和设备投入几乎没有。单位办公用房不足80m2,拥有库房一间,职工学习、工作环境较差,不能很好地安心工作,加之乡镇抗旱服务组织缺位,直接影响到抗旱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效能的发挥。
4 关于深化基层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进行科学定位。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关系千家万户,承担着服务范围内的水利建设和工程管理等职能,主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一项公益性比较强的事业。作为基层水利服务组织体系主体的抗旱服务队应定性位为公益性单位,其管理应该按照公益性质的管理方式来进行,明确人员编制,实行收支两条线,落实人员和经费,确保抗旱服务工作正常开展。
(2)建立健全“直管”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保障体系正常运转所需的经费。加强基层抗旱和农村水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央一号文件”中水利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进行系统调研,摸清服务体系家底,科学评估体系中存在问题,改革现有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将其从乡镇管理体制剥离出来,合理布局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网络,形成水利派出机构,由县水利局直接管理。同时加大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将抗旱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按时足额拨付,保障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健康发展,同时依托当地资源和专业优势,拓展服务领域,开展系列技术咨询等业务,发展养殖、渔业、种植等多种经营,积极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灌区改造、扶贫等各种项目建设,通过第三产业开展弥补经费不足。
(3)借鉴农民用水者协会模式,健全水利抗旱基层服务组织体系。抗旱工作服务对象是农民,其建设与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的组建和发展相辅相成。以往抗旱服务工作中通过行政方式组织农民进行各种农村水利建设活动已经遇到严重困难,不能有效地组织农民投资、投劳,更不能有效维持灌溉秩序,而目前全省各省直、市直灌区建立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因其在体制上具有优越性,很好地解决了村民组织问题和科学决策问题,充分调动了农民会员参与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积极性。所以说在建设水利基层服务组织体系中应借鉴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模式,成立以乡镇为单元以村组为成员的抗旱服务协会,通过资金扶持和抗旱工具配备,引导其开展区域内抗旱服务工作,使其成为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中骨干力量或主力军。
(4)建立水利专业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专业人才扎根基层。基层水利服务单位工作条件较差,待遇偏低甚至没有保障,难以吸引专业人才。一方面加大在职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水利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教育和引导水利人员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尽职尽责做好抗旱服务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着力解决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工作条件,使之具备基本的办公工作条件,在有条件的地区,配备或进一步改善与现代化服务水利服务体系相适应的设备。通过条件改善,使其安心基层工作,为专业人才创造一个生活有保障、工作积极向上、充分发挥其人才优势的“安乐窝”,使专业人才留得住、干得好、有前程,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
5 结语
水利基层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实现了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配置和统一管理,水利工程建设中人力、物力、财力统一管理,深化其建设与发展便于农村水利管理工作的相互协调,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和农业增产的双赢。陕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