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白洋淀防洪安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2011-08-15吴新玲王文林
吴新玲 王文林
(河北省大清河河务管理处 保定 071051)
王占峰
(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保定 071051)
1 白洋淀概况
白洋淀位于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周边涉及安新、雄县、任丘、容城、高阳等县市,是大清河流域中部缓洪、滞洪的大型平原洼淀,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南距石家庄189km,北距北京162km,东距天津155km,是京津冀腹地,素有“华北之肾”之称,承接大清河南支潴龙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孝义河及北支白沟引河洪沥水,调蓄后经枣林庄枢纽控制下泄,在河系防洪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滞洪水位10.5m(大沽,下同),相应蓄水量10.7亿m3,东西长39.5km、南北宽28.5km,现有大小淀泊143个,其中以白洋淀、烧车淀、羊角淀、池鱼淀、后塘淀等较大。淀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自然坡度1∶7000,淀内总面积366km2。淀底高程一般为5.5~6.5m。淀内有纯水村36个,村基高程一般为9.5~10.5m;淀周边建有小型引水闸涵28座、扬水机站24座。
2 影响白洋淀防洪安全的几个问题
2.1 白洋淀各淀区在行洪过程中水位差较大
白洋淀内河网、淀泊分布复杂,在1973年、1977年、1979年、1988年、1996年等较大洪水过程中均出现白洋淀各区域水位不一致的情况。“96.8”白洋淀行洪期间,上游各入淀口水位与淀区及十方院水位相差较大。8月6日北支留通水位与十方院水位相差2.67m,8月16日南支郝关水位与十方院水位相差1.21m。此问题对防洪调度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造成了极大影响。
2.2 现有防洪技术资料和实际情况有较大误差
2010~2011年第四次引黄补淀过程中,发现白洋淀水位—容积、水位—水面面积等特性曲线有较大变化,现在采用的技术资料与实测数据有较大误差。这些特征曲线失实,直接造成白洋淀的管理困难,对防汛抗洪也造成依据不实的问题。
2.3 白洋淀淀区内行洪条件复杂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白洋淀的基本运用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使得防洪、蓄水难以科学调度,给防洪决策和水资源调配与管理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白洋淀地形地物均有较大变化。主要包括旅游景点兴建、非法围埝、村庄扩展、台田改造、泥沙淤积、阻水作物等。加之少数人受利益驱动,无序开发、乱挖乱建现象时有发生。
至2004年,白洋淀非法围埝有80多处,埝顶高程多在8.5~9.5m之间,有些围埝顶高程达10.0m,且围埝两侧都栽有树木,形成树障。当水位在8.0~9.0m时,圈头至张庄、寨南一线行洪断面由于人为因素缩小较多,同口以下行洪断面缩小约50%,梁沟至采蒲台之间,只有几个窄深的航道沟能够行洪。
2.4 枣林庄枢纽闸前芦苇阻水,除堼效果减弱
由于枣林庄闸前地势较高,行洪不畅,河北省水利厅先后于1994年、1998年、2000年组织了3次闸前除堼工程,基本解决了闸前地势较高、泄水不畅的问题。但是,近年来枣林庄枢纽闸前除堼通道内芦苇丛生,重新又恢复了泄水不畅的局面。枣林庄枢纽闸前芦苇阻水造成了白洋淀洪水下泄困难,“96.8”洪水中,25孔分洪闸全部开启,在闸前水头2.14m的情况下仅下泄503m3/s,不到设计过水能力的1/3。
2.5 枣林庄枢纽下游河道行洪不畅
枣林庄枢纽下游河道内设置护麦埝,保护了枣林庄分洪道内的经济作物,但同时也造成了白洋淀洪水下泄困难,这也是枣林庄枢纽泄洪能力减小的原因之一。
3 对策
3.1 对白洋淀作出切合实际的综合治理规划
由于白洋淀面积较大、周边涉及五个县市、淀内情况较为复杂等原因,建议作出切合实际的《白洋淀综合治理规划》,使得白洋淀在防洪、调水、管理等方面都有政策依据,形成白洋淀有序开发、科学防汛、综合利用的良好局面。
3.2 对白洋淀现状进行勘校,修订防洪技术资料,提高决策科学性
组织白洋淀现状行洪能力勘校工作,重新校测白洋淀地形图,对防洪技术资料和白洋淀特征曲线进行修订,提高白洋淀防洪调度和管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3 清查处理白洋淀内非法阻水建筑物和设施
建议对已形成的阻水树障及违章设施列出计划进行清除,尤其对淀内阻水非法围埝彻底清除;依法严格禁止在白洋淀内违法建设围埝、养殖等人为设障行为,建设防洪安全设施,确保白洋淀行洪安全。
3.4 枣林庄枢纽闸前灭苇,形成畅通的行洪通道
在不造成白洋淀水质污染的情况下,选定科学合理的灭苇办法,恢复枣林庄枢纽闸前除堼行洪通道原貌,改善枣林庄枢纽闸前行洪条件,确保白洋淀洪水安全下泄。
3.5 对下游分洪河道进行综合治理
在维持既定政策和护麦埝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枣林庄分洪道内护麦埝的顶高程,形成中小洪水由主河槽下泄、大洪水漫埝下泄的局面,对白洋淀较大洪水的安全下泄起到保障作用。
4 结语
白洋淀原有的防洪体系为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后应加快对白洋淀的综合规划与整治,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力度,使其达到设计防洪标准,确保白洋淀防洪安全,保证白洋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防洪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