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初探*

2011-08-15李淑琴

陕西林业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大明宫驳岸遗址

李淑琴

(西安市花木公司,陕西西安 710061)

西安是一座融合千年古迹、矗立在历史遗址上的现代化大都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新一轮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到来,大遗址保护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借助遗址公园建设模式,与城市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是大遗址保护得以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从2007年开始,历时3年,以“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弘扬文化、改善民生、提升城市”为宗旨,以大明宫遗址保护改造和展示盛唐文化为特色,以实现历史与现代、经济与社会、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和谐共融,协调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以实现区域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探索大遗址带动城市建设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物保护示范工程,也是西安市科学保护古迹遗址与城市发展和谐共生的最新实践成果。

1 遗址公园定义

遗址公园指基于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展示需要,融合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是对考古类文化遗产资源的一种保护、展示与利用方式。因此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就是要立足于遗址公园的特性,运用多种造园手段和设计方法营造相应物质环境的过程。

2 遗址公园设计步骤

遗址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最大的区别是,突出公园的历史人文氛围,保护遗址本体,整合周边环境,提升城市环境,改善生活质量,集教育、娱乐、休闲和生态为一体的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特色,通过景观手段将承载城市孕育、成长、变迁乃至衰败的信息展现给城市,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追忆往昔,感知城市历史文化魅力的场所。因此,遗址公园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四大步骤:

(1)了解遗址的历史(文化历史、技术构成、构成形态),为设计者提供思路和依据;

(2)分析遗址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

(3)进行整体规划,结合它在城市中的位置与作用;

(4)在正确保护的基础上,利用一系列现代景观设计手法进行公园的深入设计。

3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特色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以文物保护和展示为核心的主题性文化公园,较其他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的主题性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更应被看成为具有公益性质的文化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是其十分重要的一个功能,也是文物保护单位在文化和社会资源配置多元化背景下获得持续发展动力的重要支撑。回到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利用模式上来,遗址公园的规划理念已经打破了传统博物馆文物展陈的单一形式,那么作为其重要创新点的景观设计就不能仅如某些历史名胜景区一样一味地复古,强化古典文化氛围。景观环境最后不论以怎样的面貌呈现,其内涵都应该具有鲜明的现代文化气息,以强调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创新性、时代性、社会性,吸引社会的各个层面走进去。

4 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4.1 城市家具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环境虽然相对封闭,但其内部也具备了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众多功能和行为特征,包括展览、观演、娱乐、餐饮、交通、办公等各方面以群体活动为特征的聚集场所的建筑及与建筑相连的环境和区域。其城市家具直接体现遗址公园文化形象的各个方面,直接影响到游人的行为状况和行为质量。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城市家具解读的同时,首先要分析历史,对当时的行政管理、生活方式、社会形态与当代进行比较,找寻当时的国际化与目前的国际化,当时的皇城与现在的遗址公园之间的关系、场所类型的共性和个性等,找到继续设计的线索和原型才能做到在量大的同时显得少,在引导明白的基础上却看不到,视而不见的同时显层次。

4.2 标识系统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环境是对时序性有一定的要求的场所,按照遗址在内容上的联系,让观众按照一定的顺序层次了解整体环境。在设置上有以下两大特色。

4.2.1 秩序性 遗址公园的标识系统采用了五级导视系统形式,从对自身环境与周围其他建筑环境关系的介绍,到自身环境的整体布局、可活动区域的划分、内部的组织形态,到对细节上各功能空间的具体设施、陈列对象的介绍等,让观众在深入环境内部之前,先对环境整体情况有一个大概了解,以便根据自身情况作出选择或决定参观的主次与取舍。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环境的标识集导向性和说明性的作用于一体,合理、有序的设置环境的标识系统,也是对展示内容的秩序性的延续和强调。

4.2.2 灵活性 一是指广泛的适应性。观众层次的复杂性必然要求标识系统必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导师系统设计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国籍、不同教育背景的观众能一目了然,并感觉到赏心悦目,他不仅是方向性的指示,还代表着所指的内容,会让观众迅速了解所指示场所的性质,功能,特点,类型等方面的信息。二是指相对的机动性。由于遗址环境中有些区域的临时性,可能会定期更换陈列品或数量和类型,标识位置、图形、文字或多媒体内容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另外,导视系统除了具有形象识别、导向、指引等基本功能外,还是构成景观的基本要素,通过象征的形式、色彩、材质、字体、结构方式、版式,反映环境的整体面貌和主要特征,简单朴素的图形语言能利用内在涉及较少的元素而达到鲜明的广谱性,让受众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接受。

4.3 铺地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占地之广,铺装材料应用之新是国内遗址公园所不能及的。公园里主要运用了高承载露骨料透水地面、混凝土预制浮雕板、高承载植草地面、高承载彩色压面艺术地面。例如上朝路地面铺装根据考古发现的典型方砖形式选用“莲花纹”花砖,以透水混凝土材料来制作,并放大尺度,在满足“可识别性”的同时,用现代材料及工艺技术展示历史文化信息。

高承载露骨料透水地面主要应用在御道广场、倒影广场、玄武门、兴安门、望仙门、九仙门、一二级园路等重要广场和道路,其具有高承载力、高透水率、有效补充地下水、调节空气温度湿度、环节城市热岛效应、行走舒适、防滑、安全性能高等特点。整个御道广场都采用了此种材料铺设,色彩与丹凤门一致,将整个殿前区融为一体,可以感受到盛世大唐之宏伟气象。同时也展现了现代建筑材料与历史遗迹的完美结合,又因高承载露骨料透水地面具有较高的透水性,能够储存地下水、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体现了遗址、环境双保护的特色。

高承载植草地面主要应用于公园的停车场,既可以实现高绿化率,又可以满足交通承载的要求,形成真正的绿色交通通道。

高承载彩色压印艺术地面是一种整体成型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公园的小园路,利用专用化学材料提高抗压强度,物理性能优良,图案和颜色可以任意组合,具有很强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4.4 驳岸

水系的驳岸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自然式驳岸,包括太液池护城河的主体部分的绝大部分均为此种类型,二是遗址展示型生态驳岸,在太液池西池周围的驳岸,结合考古发掘的情况对驳岸遗址选择性的保护与展示,三是硬质的亲水平台驳岸,传统驳岸的工程手段主要是将砖、石、混凝土等材料用于加固水域的岸堤、筑堰、筑坝等。但是这些措施也会带来许多消极的后果,生硬的筑岸会直接破坏河岸植被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而且缺乏渗透性的水泥护堤也隔断了护堤土体部分与其外部空间部分的水气之间的交换和循环。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通过生态驳岸的手法弥补了这些缺点,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根据水系深度,水面宽度,地形特点设置了不同形式的自然式生态驳岸。

4.5 微缩景观

大明宫是唐代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水平,由此微缩景观成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一个主要亮点。微缩景观的建筑有1 100多座,除了各种宫殿,还有宫内的配套住房以及围墙等等,按照15∶1的比例微缩,建筑样式是依照大明宫建筑群的复原图。在这里,有高约5m的大明宫前殿,低约0.5 m的普通宫女住房,还有微缩的太液池,景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真实处理,例如宫殿上的瓦片,虽然只有2 cm见方,但也是按照瓦片工艺烧制的。

4.6 水体

从设计内容上,水系设计包括绿地内部复合植物群落、景观建筑小品等基础元素的设计与处理。滨水区生态功能要求,主要是通过植物来完成的,采用了自然化设计,通过模拟自然湖岸线的自然生态群落结构,以植物造景为主体,运用天然材料,结合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用乡土树种来创造自然生趣活泼的滨水景观环境,结合西安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注重地被、花草、低矮灌木与高大乔木的层次与组合,陆域上,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选用具有季相变化树种,综合考虑树种的形色感,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营造变化的天际线及林冠线。乔木选用柳树、杨树、银杏、白蜡等乡土树种,底层主要采用自然式的乔灌草复层结构,选择了碧桃、红瑞木、紫叶李、珍珠梅、锦带花、太平花、白三叶等,水域里,以地方性耐水或水生植物为主,营造水滨的符合植物群落,将有生态价值的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应用于部分水边,绿化与水融为一体。

西池作为整个公园的景观焦点,运用现代手法,围绕着自由的湖岸线分布着绚丽多彩的灯阵、大型亲水广场、木平台、表演舞台、弯曲的木栈道以及优美的景观桥等,同时,也通过台地式广场,将临德殿至西池的轴线彰显出来,体现了皇家园林的气派。东池及漕渠根据水岸线的特点分布了林荫广场、木栈道及娱乐、管理设施等,丰富了市民文化休闲空间。

4.7 植物

植物景观的设计关系到整体景观气势及空间氛围,在整体的景观设计中占有前提与基础的角色,并与建筑设计紧密地关联,因此植物景观设计采用大量乔木,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为保护古代土层不被破坏,使用了界面模数控制下的预制树池,种植竖向满足树阵种植的地形需要和自然的排水坡度并满足总体规划的基本标高控制要求。

殿前区绿化是唐长安城绿化的延续,主要种植了槐树、柳树。绿化的同时又考虑到了市民休憩和组织大型活动的便利。

宫殿区绿化配合密集建筑遗址景观,种类虽然不多,但是整体特色以松、竹为主,配合梅、梨、桂等开花灌木做点缀,大器雍容。

宫苑区是大明宫主要的园林景区,花木茂盛,种类繁多,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以及现场实际分区种植了包括牡丹园、菊园、梅园、玫瑰园、竹园、梨园、杏园、桃园、柿园等大片园区,再现唐代皇家园林胜景。

宫墙东、南、西、北四侧与城市道路之间均开辟了保护及隔离绿带,种植槐树、柳树及灌木花草,对遗址本体采用植物栽植,做了很好的保护。

总之,唐代诗篇和记载明确大明宫的整体园林特色即大明宫的花草树木繁多,配置多样,尤以观赏果木突出,反映了当时唐人对植物的喜爱。一些来自南方和西域的花木也出现在了大明宫里,说明唐人具有较高的花木培育水平,在众多的花木当中,槐、柳、石榴等树木一直沿用至今,这些植物充分体现了地方文化。目前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植物配置也沿用了当时的一种栽植状态,即对遗址本体的原真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5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小结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遗址保护形式,在传统“博物馆”保护模式的基础上,将遗址本身及周围自然环境进行妥善的保护、还原,并以有效的方式展示出来对社会开放,是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的统一。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环境设计中体系规划不明晰,存在某些场所的内在精神没有得到恰如其分的表达、部分景观细节与大环境不匹配等问题。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建设应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充分利用现代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在局部重点遗址上给以现代化的展示;除了承载遗址保护和利用、展示的功能外,还应作为西安市区应急避难场所的示范、教育基地。

[1] 王语萌.金沙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2] 俞 锋.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可行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3] 胡 畔.遗址公园景观规划研究[D].西北大学,2007.

[4] 刘 楠.西安市城区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

[5] 梁文辉.朔州古城墙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大明宫驳岸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辽上京遗址
走在大明宫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唐大明宫图》再现盛世荣光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与建设
探究园林驳岸的构造设计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