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在平安大街北段工程中应用的体会
2011-08-15赵培庆
赵培庆 刘 君
1 工程概况
平安大街北段工程位于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长5 873.02m。其中桥梁部分总长1 680m,桥梁全宽32.5m,跨越2条铁路,3条主干道,跨路处均为现浇箱梁,其余部分采用 17m,20m,22m先张法预应力板梁。道路部分总长 4 193.02m,道路全宽50m。
2 工程目标计划的建立
本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不允许发生任何质量、安全事故,确保在 2008年 8月 31日完工。
在分项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原则:找出了施工面临的几个主要困难及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上的几个关键工序,将其作为分项目标,分项目标一旦实现,工程难点将得以解决,使得总体目标的实现有了可靠的保证。
3 制约条件
1)时间紧、工程量大。该工程工程量十分巨大,而工程从2007年 7月 14日开工到 2008年 8月底竣工,由于地处东北中间有冬期 3个半月气温较低不适宜施工,施工工期仅为 10个月。2)结构复杂,该工程包括道路和桥梁两部分。道路部分高挖高填;桥梁部分包括:先张法预应力预制板梁、后张法预应力现浇箱梁、挂篮法现浇箱梁,后张法预应力盖梁,以及圆柱、方柱,挖孔桩、钻孔桩等。3)拆迁量大,对外协调的工作量多。本工程属当年立项,当年设计,当年拆迁,当年开工。平安大街北段工程全长5 873m,位于开发区的城乡结合部,涉及两个镇(处)、三个村庄、四个跨线所属单位、五个公安派出所(分局)。拆迁、切改工作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到施工工期,所以如何根据现场实际动态调整分项目标将成为本工程成败的关键。4)工程属“三边”工程,出图时间仓促,地质资料不全,难免会产生一些设计失误,能否把这种失误克服在施工之前,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败。5)交通情况复杂。道路部分地处山区,自然沟壑众多,须修筑近4 km的施工便道。桥梁部分地处城乡结合部,施工期间不能断绝交通,对工程干扰十分严重。6)原材料使用量大,供应紧张。本工程与营口开发区整个大路网工程、鞍钢新厂区工程同期施工,当地原材料供应紧张,从而使保证材料供应、控制成本成为新的难点。
4 选择手段
上述 6个问题几乎包含本工程所有管理因素的困难与外部条件的制约,而解决这些问题所面临的关键就是时间,因此如何具体确定各分项目标及为完成该分项目标提供技术、物资保证和其他必要条件使其按期完成是本工程目标管理的核心。在本工程实践中我们重点抓了三个方面工作。
4.1 科学合理的施工部署
1)分项目标的确定和动态管理。首先我们以工程的开竣工时间作为网络计划的起、终点,尽可能压缩各工序的施工周期。据此编制出整体工程的施工网络计划图。整个工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桥梁部分和道路部分。从施工网络计划图中可以看出,桥梁部分工序最多,施工周期最长,技术工艺也最复杂,是整个工程的主线,所以我们用桥梁的施工周期来控制整个工程的总体工期,用桥梁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完成时间作为工程的分项目标,据此我们确定了以桥梁的关键工序完成时间作为分项目标。
2)用节点工期计划控制分项目标的实现。在工程施工中我们采用了节点工期计划,将各分项目标按时间组合作为节点计划目标,在安排施工时,我们优先安排主桥部位施工同时注意了引桥部位的穿插配合施工,使之成为流水作业,据此我们共安排了 5个节点目标:
节点一:2007年 8月 15日: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及典型施工。节点二:2007年10月 15日:完成 1/2先张法板梁预制;完成 2/3灌注桩施工;完成 1/4承台、墩柱、盖梁施工;完成道路路基、碎石垫层和 2/3的水泥稳定碎石、第一层沥青施工。节点三:2008年1月 15日:完成全部预制完的板梁吊装;完成全部灌注桩施工;完成全部承台、墩柱和 1/2盖梁施工;完成道路面层下部附属设施施工。节点四:2008年 5月 10日:完成全部不受现浇箱梁影响的板梁吊装,完成 1/2的桥面铺装、防撞墙施工,完成全部现浇箱梁浇筑。道路部分完成全部碎石层、水稳层,护坡、绿化带、人行道施工。节点五:2008年 8月 30日:剩余工程全部完成,并做到工完场清。
4.2 技术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工期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在本工程中,我们采取了下列技术手段:
1)在桥梁挖孔桩施工中,对于直径大于 2m的我们采取了井下绑扎钢筋笼的施工方法,既节省了施工机械又提高了施工效率。2)在桥梁墩柱钢筋施工中,我们借鉴了钻孔灌注桩钢筋笼的成型方式,承台钢筋、模板施工完成后直接吊装预制好的墩柱钢筋笼。既提高了工效减少了劳动力用量,又缩短了施工周期。3)在板梁施工中,设计要求板梁放张必须达到设计强度 100%。我们通过对混凝土原材料精心挑选,对配合比进行科学的试验和比选,增加了适用的外掺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保证了 7 d混凝土龄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和弹性模量,使得预制板梁周期缩短。
4.3 良好的外部施工环境的创造
与设计单位的协调。工程开工时设计图纸不完善,给工程带来了很多困难,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邀请设计单位派代表到现场办公,协助设计单位根据现场实际制定出图计划。根据施工需求,提出设计顺序和出图时间,尽早掌握设计意图,为后续施工提前做好准备。
与地方政府的沟通。本工程拆迁量大,桥梁部分交通情况复杂,对外协调的工作量多。拆迁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将直接影响工程管理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派遣专人负责拆迁、切改及其他对外协调工作,根据充分的现场实际调查协助有关部门提出拆迁、切改方案,跟踪落实,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
5 工程施工组织部署和控制
实行班组责任制,具体工作责任到人,做到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实行两大班组昼夜连续作业,歇人不歇机,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
提前做好构件及外加工件的预制及定货,避免了因不能按期到场而影响施工进度。加强原材料的联系和供应,对个别短缺材料及时备料,避免因原材料供应造成人员窝工和工期损失。
实行日、周计划和月计划制度。达到以日保周,以周保月的目标保证体系。每天召开施工队相关负责人参加的现场碰头会,分析施工生产形势,解决施工生产存在问题,商讨对策、调整部署,避免因沟通不及时或落实不到位造成的计划拖延或质量下降等情况发生,切实做到了动态管理。
6 结语
2008年 8月 28日工程全部完工,确保了 9月 1日竣工通车的目标,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重大伤亡事故和质量问题。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都得到了质监站、业主、监理的高度评价。实践证明,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的目标管理技术是有效的,目标计划的制定是合理的,施工中的组织和控制是成功的。
[1] 张文红.加强项目管理 提高企业效益[J].山西建筑,2010,36(2):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