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作品中儿童游戏场地的设计初探
2011-08-15陶联侦
陶联侦 安 旭
1 问题的提出
在众多已建成的园林作品中儿童游戏场地所占比例和受重视程度均小,已有的儿童活动场地的设施简陋并且单调。从城市规划到园林实施过程中,人们单一强调城市绿地率等指标,加之国标用地规范中儿童场地所占比例也没有最低限额的约束,导致城市各绿地中普遍缺乏应有的儿童游戏场地。
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相应出台了关于儿童户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规定,越来越多的园林作品开始重视儿童游戏场地的设计与实施,这表明儿童户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开始得到重视,所以分析研究儿童的园林需求这一课题十分必要。
2 分析问题
快节奏、效能经济、城市化和计划生育等因素促成了我国的家庭结构的核心化,表征是问题只要涉及到儿童,就特别棘手。我国的园林设计者通常在整体美观性上花费较多精力,但从国外园林作品中的儿童游戏场地来看,他们更多考虑是否具有挑战性、安全和与儿童的发展更加适宜的游戏环境设计。针对安全这一问题,保守者认为适宜安排舒缓动作器具,事实上孩子们不这样认为,他们宁愿到富有挑战和冒险性的马路边。诸如我们现在的居住区、公共开放的城市绿地中,常常安排色彩斑斓的体育器械,以此吸引儿童的注意,进而使用这些器械,而我们做的调查却证实这不可能成为现实。2009年暑假我们重点对优诗美地小区、金龙湾公园、上西陶新操场、秀兰城市花园小区四个不同类型绿地实地观察记录,显示儿童在所有地块中使用器械的数量明显低于成年人,并且使用器械的儿童人数也远低于在本场地自主游戏的数量。应该说,目前我国关于儿童游戏场所从政策层面、大众关注程度、设计和实施、综合环境等方面处于初级阶段。优良的儿童户外活动场所可以使儿童开展内容更加丰富以及有更多认知与社会交往的活动,“儿童游戏乃是一种最令人惊叹不已的社会教育”(小皮亚杰)。在调查中,我们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发现,单个儿童在体育器械上主要表现为个体的身体活动,即使是多个儿童针对这种器械展开游戏内容也较单一;而在成人认为不屑的地方,儿童却常有创造性游戏行为发生。特别引起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所有的城市儿童都被成年监护人带领才到游戏场所开展游戏,并随地缘和血缘的因素呈现城乡差异。在村里我们观察到单独玩耍的儿童最小年龄为5岁,但在城市中自主玩耍的儿童最小年龄为11岁。
3 解决问题初探
3.1 儿童的园林需求层次
儿童发现有其他同龄人摆弄有趣的装置时,他们立刻表现出兴趣和希望加入。这要求园林工作者提供设计的游戏场所首先必须有趣。总结西方相关经验按照游戏水平把儿童游戏场地分为四个层次。
3.1.1 传统儿童游戏场地设计(满足最低水平的需求)
这种场地至今在西方仍受欢迎,一般建构在幼儿园及园林作品中公共儿童游乐场、街边空地。最初是由于市政、房屋建设或园林工程而堆放的大水泥管、砌块与柱等建材自发形成。儿童喜欢来这里,是因为有可玩的机会。后来为了安全,这种游戏场地采用了厂家特别制造的设备。除此之外典型的传统器具包括立体攀登架、秋千、滑梯、跷跷板、旋转轮椅等。此种场地优点明确,如设备容易搭建和维护,这些器材锻炼儿童的体力、耐力、平衡感和速度,外观质朴。缺点也突出,设备功能单一,只能用于一些特定种类的游戏,无法满足儿童的较高需要。
3.1.2 艺术家参与游戏设计类型(中级水平的需求)
最初受到美国城市改造运动的影响,艺术家、教育家、建筑设计师及游戏设备制造商都参与这一层次场地的设计和营造。设计人员希望利用自然环境及人工环境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游戏场所,并把它作为一种环境以及总体环境的一部分来考虑。设计师喜欢运用沙、水泥制品、鹅卵石和原木来建造隧道、雕塑、土丘、斜坡、水体等。这种游戏场地上也会运用一些传统的机械,并采用开放的形式,来给儿童提供多种活动交流与经验,有较大的灵活性。缺点是成年人使用成人思维来安排儿童的游戏,造成了年龄行为取向的差异,仍然不是理想的儿童游戏场地。在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均有大量的作品实物,在我国一线城市的高档楼盘中经常使用。
3.1.3 偶发性游戏的游戏场地(理想水平的需求之一)
最初风景设计师索伦森在哥本哈根郊外设计建造开创这一层次游戏场地,此后被其他发达国家纷纷仿效。这种游戏场地看上去很不正规,常用篱笆环绕以确定限界,场地上有各种建筑材料(沙)以及废旧轻质工业设备和材料,并有一间小屋储存各种工具。这种场地一般需设有专职人员引导孩子们开展各种创造性和复杂性活动,如建造小屋子、狗舍、垒城堡、挖洞、挖水沟、砌墙、种植、爬树、饲养公共宠物(羊、兔子)等,他们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对游戏场地进行重新规划,让儿童群体自行协调内部关系达到意见统一。这种游戏场地有几个显见的长处:可以根据特定游戏需要不断变化;有助于通过自选活动促进儿童的身体、社会与认知的发展;可以锻炼儿童亲身认识事物的形成过程,体会其中劳动付出、收获喜悦和享受成就感;鼓励儿童想象与创造;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使儿童主动的学习和亲身认识各种材料物理性质;鼓励不同群体的交往与合作和本群体内部成员的协调与交往。这种游戏场地给儿童提供各种接触自然材料施展动手的机会,这对生活在当今远离自然的城市生活环境中的儿童尤为可贵。本类型最能够迎合儿童的园林需求,尽管孩子们喜欢这种场地,可是在我国未见,推广的难点在于成年人认为它不太整齐和美观,甚至把它形容成垃圾场、破烂聚集地和危险地;游戏材料容易被偷走以废钢铁的形式变卖;成年人不能容忍这种身体参与游戏,偏执的认为可能发生危险。
3.1.4 折中型游戏场地
折中型游戏场地与其说是前面三种儿童游戏场地的折中与互补,不如说是希望在国内推广的一个策略。由游戏设备厂商为这种游戏场地设计游戏设施和一些半成品材料结合而成,如轮胎、电缆木盘、木柱和彩色木块等。“折中”性质也避免它们所为人诟病。这种游戏场地投入较低,但能够给儿童提供尽可能多的游戏内容。它一般亦需要游戏专家指导,由家长、教师与儿童自己规划与建造。它外观漂亮和安全,符合成年人的审美取向。折中型游戏场地被认为是美国取代传统游戏场地的最佳选择。
3.2 儿童游戏场所在园林作品中的设计实施
3.2.1 设计选址
建构在园林作品中的儿童游戏场地,其选址应根据其环境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场所周围有恰当的植被以形成适合的温度环境,也有助于儿童进行有氧活动,又形成安全的视觉环境以便其监护人及时实施保护。即便在冬季也应有充足光照,这就要求场地不能长时间被建筑和植物所遮蔽,需要种植高大落叶乔木;夏季应有不随太阳角的变化而失效的固定时段的遮阴,保证在儿童游戏的黄金时段免受太阳暴晒。
3.2.2 安全
园林工作者和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场地安全无事故,儿童游戏的跌倒和微小的皮肉伤是挫折经历的一种,同时也是对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对成长有利。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儿童也有天然的趋利避害的能力,成年人过度保护的结果反而让儿童不能认识到危险,未来遇到同样问题时便会夸大危险或被虚假安全所迷惑。
3.2.3 隔离度
儿童游戏场地需保证没有频繁人流和车辆横穿干扰,其低级形式不一定和成人区域分开,然而宜将高级形式的儿童游戏场地独立,并与其他用途用地增加适度的隔离度。如果设置栅栏,应该考虑儿童的尺度诸如身高、头径等。所有层次的儿童游戏场地都应该容易被外部运动的成人视线穿过,内部特别安排的私密区域除外。高级的儿童游戏场地不应该接纳儿童监护人进入,但应该在周边位置设置监护人休息座椅,并且安排遮阴提升休息舒适度,可以增加家长们的交往机会。
3.2.4 尺度
尺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场地的尺度,儿童游戏场地的要义在于游戏的内容而不在于开阔。在设计之初应做人口调查,安排场地大小。另一方面是场地内的器物以儿童的身高为标准,避免被成年人使用。
3.2.5 港湾空间
作为儿童游戏场地的一个特殊地带,港湾空间具备私密性质,满足儿童的特殊状态下的心理压力释放和自我调节。设计原则是必须使用软质的材料营造,比如高度在1.2 m~1.4 m的浓密绿篱或柔软和没有气味的塑料材质所围合,或者通过台阶攀登到一定高度上四周有安全高度栏杆围合可以躺卧的小平台,这个小平台如果在树冠中效果更好。
3.2.6 种植
儿童户外活动场所的植物种植设计作为园林作品环境中的一个部分,除了园林植物配置的一般性原则以外,还应掌握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选用色艳、形大、果奇的植物,并且无刺、无毛、无毒,高度适中,放置植物介绍牌,寓教于乐。
3.2.7 清洁
地面无垃圾,指导儿童不要在游戏场地内吃零食,也不允许家长带食品进入。保持空气流通,没有刺激性气味传入。
3.2.8 附属设施
儿童户外游戏活动场所没有必要单独设置厕所(依据游戏场地等级和大小而考虑是否设置),但可以设置洗手池。除此之外可以设置垃圾箱、遮阳设备、座凳、雕塑、园林灯具等。雕塑的表面适度光滑无棱角,允许儿童攀爬。
4 结语
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情商、动手能力、创造力、身体协调能力的成长应该重视,户外游戏提供了重要途径,身体游戏同时也为解决已经日益严重的网络成瘾等社会问题提供途径,让儿童远离电子游戏等能提升民族核心竞争力。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简单,需要集中社会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媒体、规划、投资方、设计方、管理者等等社会多方面的合作,也需要对国民进行相应的安全意识、安全程度、安全心理等正确的安全问题启蒙和教育。儿童游戏场地研究的空间和工作量仍然很大,任重而道远。
[1][德]谭玛丽.适合儿童的公园与花园——儿童友好型公园的设计与研究[J].周方诚,译.中国园林,2008(9):43-48.
[2]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40-62.
[3]王绍增.风景园林与建设和谐社会[J].中国园林,2005(9):12-13.
[4]于桂芬,邹志荣.居住区景观与儿童游戏场地设计现状与反思[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4):205-208.
[5]刘冰颖.浅析城市儿童游戏场地设计元素[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5(7):18-21.
[6][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人性场所[M].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