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文化传承视角下对传统聚落价值的分析思考

2011-08-15杨涛朱军

山西建筑 2011年29期
关键词:喀什民居景观

杨涛 朱军

盖迪斯在《演变中的城市》一书中把生物进化的观念运用到城市方面,把区域看作土壤,把城市看作植物,城市在区域的土壤里面生长[1]。而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元素,其风格特征影响甚至决定着城市的形象,其存在具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

1 喀什传统聚落及民居建筑价值构成

1.1 城市识别价值

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宗教文化、生活习俗,一并塑造了异于他处的聚落文化形态,而这种鲜明的个性又外化、物化与固化为独特的地域建筑景观,形成城市独特的视觉气质,这也正是城市的魅力所在。

多种文化与宗教信仰的更迭、渗透、交融,荟萃出喀什聚落及建筑独具一格的外在与内在风貌。无论着眼于聚落规划中的节奏感、尺度、形式,还是建筑物的风格、语言,或是街道的功能性、形态及其尺度性,喀什聚落及建筑都具有浓烈的地域性和鲜明的符号性及较强的视觉识别性。

1.2 文化标本价值

喀什聚落及建筑绝非某一种文化的简单衍生,它融合了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南亚印度文化、中西亚的波斯、阿拉伯文化,以及地中海的希腊、罗马文化元素,无论从哪一个历史时间断面进行对比,喀什聚落文化都自成体系。对于研究中亚文明发展轨迹、揣读西域民族融合历程,具有重要的标本性的价值。

1.3 景观观赏价值

独特的文化特征与建筑形态,还赋予喀什聚落及建筑很高的景观价值。其独特的建筑形态(高墙、小窗、平顶)、空间布局(外闭内敞,由单层空间不断向上向四周进行延伸)、建筑材料选择(由生土变为土木再到砖混)、营造法式、装饰工艺都体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阶段性特征。喀什聚落通过建筑形态、色彩及材质肌理的准确演绎,使之与其他地域景观、现代景观形成鲜明的差异。

1.4 旅游经济价值

景观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存在一定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喀什聚落至今仍保存着全国独一无二的、独具特色、极富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的古街巷和民居原生态建筑群,是国内外游客观赏维吾尔民族风情的绝佳窗口。因此,无论以历史的眼光,还是经济的视角,传统气息浓郁的喀什聚落民居都与城市日益迫切的现代化要求存在天然的共生可能。

1.5 建筑艺术价值

喀什民居建筑朴素而实用,广泛地吸收了伊斯兰文化中关于建筑的设计形式和图案装饰,又容纳了本民族鲜明的建筑艺术个性,还吸纳了中原文化以及印度佛教文化的装饰元素,从而形成了喀什形式独特、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例如聚落中的“过街楼”“半街楼”,形式独特、充满韵味,而这些特色使它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和研究价值。

1.6 科学研究价值

我们的城市现处于一个非常时期,既要面对发展中国家特有的矛盾,如: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基础设施薄弱、城市拥挤无序、空间粗鄙、建筑丑陋、交通混杂、色彩紊乱;同时又要解决只有发达国家所特有的问题,如: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保育成本高昂、邻里关系淡漠、社会排斥、基础设施空放、城市低效蔓延。而喀什传统聚落及民居则体现出环境生态、空间形态与人文情态三方面的有机统一,对于解决以上存在的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

2 聚落建筑现状分析

2.1 现有建筑破坏严重

由于聚落中的早期民居建筑多以生土和原木为主料进行建造,在历经了几十至数百年不等的风雨侵蚀后,这些生土建筑面临着重大的威胁。

2.1.1 聚落地基不稳

20世纪中后期,聚落的巷道与民居建筑下开挖了许多离地约4 m~7 m、近2 m高的防空洞,导致部分地基出现塌陷,严重威胁到建筑的使用安全。

2.1.2 过度使用、缺乏养护

由于构筑空间与构筑材料的双重限制,这些带有临建性质却“一用而成永久”的追加建筑根本无法保证符合科学的构建标准,有些甚至使用了大量的可燃、易燃材料进行改建扩建,极大增加了火灾隐患。

2.1.3 所处地理位置存在地质灾害隐患

喀什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而且剧烈,而聚落建筑群正位于这一地震带上。由于聚落60%的房屋建筑都属于土木结构,早期房屋结构没有防震设计与设施,抗震性能较差。

2.2 生活方式的改变

2.2.1 家庭结构发生变化

随着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当地传统的世代不分院的家族式居住习惯由于其居住便利性的缺失已无法得以维系。传统的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居住方式逐渐向现代独立的小家庭居住方式转化,致使原有建筑的部分结构及设置已无法满足现有的居住群体。

2.2.2 民俗文化逐渐减弱

传统维吾尔族喜好聚居,但随着人们对舒适性要求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致使诸多的民俗习惯在逐渐消失,这也势必影响到聚落空间合理性的体现。

2.2.3 交往方式发生变化

传统的聚落是一个混合着多种功能的社会性空间单元,在这样一个封闭性和独立性较强的空间内,人们交流密切而频繁,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来说,聚落成为了生活的全部。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非直接接触性的异地空间交流开始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纷繁多样的讯息必然也会改变其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

2.3 社会生活需求的改变

由于居民人口不断增加和最初建筑时的自由性、随意性,致使聚落中的公共欲留空间十分有限,从而在某些方面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例如建筑群落中供排水、通讯、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聚落中没有规划相应的逃生通道、疏散场地、消防设施用地;聚落中缺乏必要的现代生活内容的场所,诸如书店、网吧、休闲娱乐场所等,从而无法满足现代居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2.4 传统建造技术的流失

传统建造技术的流失问题在许多聚落中都普遍存在,是由复杂且综合的原因导致的。由于当地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认知的局限性,导致传统的营造技艺不被重视,许多工匠迫于生计只得另谋出路;由于建造工艺的制作程序不能与现代建造技术相匹配,从而增大了其实施的“难度”,进而增加了营造成本,致使在市场上缺乏一定的竞争优势;又由于人们与外界交流机会的增多,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反而容易迷失在眼花缭乱的新建筑风格中,失去自我。以上几点最终导致传统建造技术得不到很好的继承与延续。

2.5 景观协调性的缺失

随着现代化建筑材料及建筑技术的运用,居民意识形态、审美标准的改变,聚落的整体特色正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建筑形态混乱无序;由于新材料的使用,建筑色彩的协调性无从体现;建筑立面大量使用带有镜面反射的玻璃、金属材料,材质的多样导致肌理的混乱,致使景观的协调性无法得以保障。

3 喀什传统聚落的传承与发展

喀什现代聚落的规划设计中应更多注重将生态环境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对空间形态原型进行吸取与发展,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调整,使之呈现新的表现语言。同时,还应注重聚落场所精神的吸取与重塑,从而“通过聚落文化来构建环境空间的文化品质,塑造人与人心灵情感相通的家园精神”[2]。

4 结语

通过对传统聚落及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揣测某些特定历史时期该地区人民真实的生存状态,梳理其传统的变迁与沿袭脉络。显然,传统聚落及建筑具有巨大的存在价值及意义。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需求的变化,传统聚落及建筑已无法满足其使用需要,必须在合适范围内进行有效调整。喀什当代聚落的营建只有依托于传统聚落才能使城市文脉得以更好的延续。

[1]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组.建筑不是房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2.

[2] 业祖润.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探析[J].建筑学报,2001(12):21.

猜你喜欢

喀什民居景观
喀什城是座大巴扎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景观别墅
民居智库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喀什,鲜艳的名片
奇趣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