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中的寻租行为

2011-08-15李静静唐艺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20期
关键词:会计准则准则利益

□文/李静静 唐艺丹

一、会计寻租理论

(一)寻租理论。会计寻租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寻租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寻租”一词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Ann0.Krtleger(1974)首先提出的。利益集团理论之集体行动理论的创始人奥尔森认为,人类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活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生产性的增进社会福利的活动,即寻利活动;另一类是非生产性的,有损于社会福利的活动,可理解为寻租活动。一般的经验表明,由于公共物品性质及“逃票乘车”问题,集团很少选择前一条途径,更多的是选择后一条。公共选择理论则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寻租行为,主要是指寻租者期望通过一定的手段取得对某些缺乏弹性要素的控制权,以获取租金利润的行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利益集团间的相互博弈消耗了社会资源,减损了社会总福利。

(二)会计寻租。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刘峰,1996)具有经济后果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认可。不同的准则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到不同主体的利益。因此,在会计领域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寻租行为。会计寻租是指通过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过程施加影响,以便使自己获利,而对其他会计主体利益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会计准则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供给刚性的特征,会计准则的供给受需求的影响不大。由于会计管制的存在使社会资源配置链条中出现了“公共领域”(廖涵平,2005),从而使会计寻租成为了可能。只要能对会计准则施加有利于自己的影响,就能攫取社会经济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公共租”。

二、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中的寻租行为

(一)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现状。会计国际协调是一个持续了几十余年的话题。自IAS委员会(IASC)1973年成立以来,会计国际协调的概念便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广泛地运用。近年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世界各国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与之趋同。

我国在促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上一直保持积极的态度,提出了协调策略和实现建议,就如何协调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在原则上达成了共识,2006年2月15日新会计、审计准则的发布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成本与收益。虽然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中,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各国为了降低自身成本,提高收益,纷纷进行“寻租”。

1、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成本

(1)学习和转换成本。这包括新准则的制定、学习和实施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要进行与国际的协调,本国的准则制定机构必须先要对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学习;会计准则变化完成以后,会计界人士对新会计准则又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特别是在会计准则变化较大时,会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而政府部门为了保证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也要投入足够的财力进行宣传教育和组织培训。

(2)风险成本。一般来说,本国原有的会计准则与传统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比较契合,突然转向可能会带来改革失败的风险。而且,会计国际协调作为一种制度变迁,很容易受到路径依赖的影响,直接的“拿来主义”可能会变为“四不像”,从而加大了改革的风险。

(3)间接成本。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因此,与本国实际不相适应的会计准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经济损失。例如,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跨国公司业务中。不同会计准则下,在国外上市的公司利润可能会由国内的盈利转为国外的亏损,从而影响到企业在国外的投资融资。

2、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收益

(1)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降低了会计报表调节的成本。根据成本与收益的外部性原理,上述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成本与收益不是一一对应的,即受益国家不一定需要付出成本。就目前而言,IASB中发达国家拥有大多数的话语权。因此,这些国家必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制定符合本国实际或者以本国会计准则为基础的国际会计准则,从而使其在承受较低成本的情况下享受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带来的收益。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就成为了这些成本的主要承担者。由于其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的发言权较少,因此对国际会计准则只能“拿来”和“遵守”。而且,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与国际会计准则假设的发达国家典型会计环境仍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高成本、低收益在所难免。

(三)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具体寻租方法。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是一种产权制度,它的供给呈现为刚性,无论外界对会计准则的需求多大,因人力、物力、财力等原因的限制,其供给量是固定的,不可能突破一个极限。由于人们的有限理性和信息的不对称,完全衡量会计准则有用性的特征是不可能的,总有一部分特征处于公共区域,这一公共区域就是会计准则制定中寻租赖以生存的温床。

由上可知,各区域组织及国家为了能在未来准则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降低自身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中的成本,提高收益,纷纷开展“活动”。这种为自身利益而不顾其他利益集团的活动构成了会计的寻租行为。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中的寻租大致分为以下两方面:

1、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寻租。就会计准则的制定权而言,谁掌握了会计准则的制定权,谁就可以轻易地重新分配利益格局,制定出有利于自己经济利益的会计准则,同时还可以享受别的寻租者的部分租金。一方面美英等国及一些区域组织积极参与到国际化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其直接动力是经济利益。他们希望通过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改善其自身的投融资环境,提高本国资本市场的效率;另一方面他们充分利用在经济上和准则制定历史上的强势地位,不断地对准则制定机构施加压力,软硬兼施,以求寻租利益的最大化。

2、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的寻租。对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寻租大部分存在于准则的制定阶段,但在准则的执行过程中也普遍存在。一方面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权上占优势的国家,往往以接受国际会计准则作为条件,给予其他国家以“优惠”,从而进一步扩大经济利益;另一方面通过规定对国际会计准则引用的条件寻租。例如,美国FASB发布采用国际准则的路线图是在以保留部分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基础之上的。

三、我国对于寻租的对策

会计寻租是一场负和博弈(王瑞,2009),根据负和博弈经济后果说,其最终结果会耗费大量的社会成本,却延缓了准则制定进程,并可能导致准则内容的可选择范围过大,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准则的强制性。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协调中存在的寻租行为,其负作用已日益体现出来:延缓了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增加了贸易各方的交易费用、有悖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等。

现阶段,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总共12个席位中欧美就占8个。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话语权较少。为了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中保持自己的利益,降低负和博弈的负作用,一方面我国要争取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努力发展我国会计,作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坚强后盾。

(一)努力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并逐渐与国际趋同。在会计国际准则制定博弈中作为后来者,我国目前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应把握住当前,逐步与现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中的发言权。

(二)积极倡导变革准则制定制度。有效的制度创新可以降低政治交易成本,从而使有效的产权产生,进而约束政府官员和有关人员到非生产领域去寻租(道格拉斯·C·诺斯)。我国应发挥大国作用,在国际上反对寻租,积极倡导制度的创新,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功能,变革原先不合理的制度,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1]刘启君.寻租行为的经济分析[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冯淑萍.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的基本态度与所面临的问题.会计研究,2004.

[3]曲晓辉,陈瑜.国际会计准则发展的利益关系分析.会计研究,2003.2.

[4]王瑞.会计寻租——没有胜出的负和博弈.现代经济,2009.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准则利益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固定资产会计准则与会计职业判断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