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指导下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设计
2011-08-15张驰
张 驰
(温州医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指导下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设计
张 驰
(温州医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与高等学校教学实践紧密联系,以《市场营销学》课程为改革对象,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建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内容及实施方法进行科学整合和完善,提出了构建仿真情境实施体验式教学,并针对课程的教学方式和理念的转变,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的考核体系。
市场营销学;建构主义;教学设计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经济管理类、工商管理类、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随着我国企业营销实践的日渐深入和营销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其它类专业的学生也可选修这门课程。至上世纪90年代,《市场营销学》已在国内大学普遍开设,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营销人才。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已与社会需要渐渐脱节。因此,改变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成为专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的理论
(一)学习迁移理论简述
学习迁移理论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至今已有300多年的研究历史。从早期的官能-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学说等到后来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等,发展至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习迁移理论已经达数十种之多。其中,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的提出,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二)建构主义学习迁移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最早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的皮亚杰的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体系,强调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是人在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人心灵内部建立起来的。知识不是对现实准确的、客观的既定反应,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在具体的问题中,人们会针对具体的情境对知识进行重新加工和再创造,个人由于其经验背景是特定的,由此构建出的知识也不会相同。正是如此,建构主义理论将知识的内涵、逻辑外延(知识的潜在应用范围)和心理外延(主观上的应用范围)做了进一步的区分。知识的内涵决定它的潜在的逻辑应用范围,对于一个学习者来说,知识的潜在应用范围只有一部分是可能被实现的,这就是学习者主观上的应用范围。据此,维果斯基等心理学家将建构主义具体拓展为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该学习迁移观认为,教育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模式应该更着重于学习者的自身架构和知识的组织,强调学习环境的创建,即情境创建、协作学习环境、意义建构和会话交流环境的设计与实施。此后,国内外高等学校开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引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使得构建主义学期迁移理论成为当前众多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一种指导思想。
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
目前本科院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最主要的问题体现在:“教”与“学”,“学”与“用”脱节。虽然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该问题,并且也提出了多媒体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互动分析、改革课程考评体系等多种改革思路,但是学生学习效果没有显著提升。究其根本原因不难发现,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而展开教学设计,忽略了社会和学生的真实需求,学生始终被视为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并且所授营销理论与中国实践严重脱节,虽然采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实施过程中,学生会觉得生动有趣,但当开始面向社会真正就业时,又会发现之前学习的营销理论实用性低、指导性差。
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深入分析这些矛盾发现,现有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忽略了学习行为发生的主体——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迁移的过程实际上是知识在学生个体心灵内的整合与构建;忽略了知识的内涵必须和外延紧密联系,知识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从一个非常具体变化到非常抽象的过程;忽略了知识的外延(尤其是主观应用范围)总是和一定的使用情境联系在一起的,学习者一定要与环境互动,通过指向客体环境的活动来促进知识的应用。所以,在建构主义学习迁移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市场营销学》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在课程教学设计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观念,将教师定位成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将教材视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将多媒体视为创造情境、促进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突破过于以课堂为主要载体的狭义教学模式,结合社会对营销人才的实际需要,将教学衍生到课外。最终形成以课堂学习为中心,以课外学习为延伸,形成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三、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指导下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具体设计
(一)加强对学生的研究与监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核心,同样还是知识的应用者,所以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及知识水平、专业认同度以及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课程内容的设计的针对性更强。《市场营销学》是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通过该门课开始认识营销、了解营销的基础理论,为后续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课程授课前,教师可通过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背景,建立学生学习背景信息库,明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基础,选取一些学生喜欢并且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去设计课堂教学,避免课程教学片面强调理论知识,重视将知识内化成学生自身能力与素质的过程实施,正确引导学生对营销的兴趣,从而为后续专业必修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如了解大部分学生希望从事药品销售工作,但又缺少实践操作,则在课程授课内容方面,可将营销的分销渠道、促销技巧、品牌经营等基础理论与药品营销联合起来,有针对性列举药品销售实例。
(二)创建仿真情境,实施体验式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是直接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对市场营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需要学生能够基于理论分析市场信息、联系企业营销实践活动,撰写企业营销管理的文本(如,市场营销调研报告、目标市场分析报告、营销项目策划书、广告策划书、销售业绩报告等)。但是仅仅靠课堂教学很难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因此教师要提供类似于企业市场运作的真实教学情境,组织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知识,有效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扩大自我学习的空间。当部分学习内容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复制情境或者再现时,让学生借助想象来描述未来可能的学习情境是什么样子,可以对未来各种潜在的学习情境,以及用来处理不同情境的心之策略发表自己的观念等方法,进而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例如:在讲授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内容时,可以先通过一份详细的市场调查报告为例,讲解基础理论及操作技巧,然后选取一些可行的调查主题,让学生依据模板去实践。引导学生对其调查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学生实践结果即市场调查报告做出详细分析点评,让学生归纳出市场调查中需注意的问题和执行技巧,以及调查报告编写的流程等,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并可以强调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后续《市场调查与预测》的课程中将全面系统地讲授,实现课程体系的融会贯通。
(三)科学整合多种教学方法,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局限
1.角色扮演,创造基于任务的真实教学情境
由于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多去企业就职,在教学情境构建时,以企业的营销部门、市场部门、客户服务部门为模板进行模拟。在讲授不同的课程内容时,将小组学生按照不同部门的职位要求,扮演企业的销售员、策划人员、市场调查人员、客户服务接待人员等,通过创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职业需求的角度去主动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此外,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或根据自己喜好设置网店、策划营销主题活动等,将课程教学延伸到课外,结合学生兴趣及社会需求,构建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情境,自觉进行认知训练,强化认知技能和策略。
2.模拟项目实施,实现任务导向的教学情境
在做好角色划分后,教师就可通过创造模拟项目来进行教学活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自觉展开学习。例如,目标市场营销战略这章的内容讲授式,教师在介绍基本理论后,将班级成员划分成若干市场调研小组,分配模拟角色,按照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要求,要求学生去分析市场、发掘市场机会,从而寻找适合创新项目,并最终选择适合自己项目的目标市场。具体的工作执行及分析就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来操作。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来阐述项目机理,让学生自主归纳在其操作中是如何进行市场细分、如何评价细分市场,又是如何结合自身项目的特点进行市场定位的。教师则结合理论给予适当的补充、点评。
3.协作学习,构建团队同进的合作情境
无论是角色扮演还是模拟项目,最终还是需要小组成员的合作执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合作,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共同推动项目的完成。在此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能提升学生组织能力、沟通社交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等营销岗位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四)设计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估方式
教学效果的评定能检测教学是否有效。配合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情境教学理念,就必须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的考核体系。将评价的主体从教师拓展到学生。评价的内容涉及到:基础理论、营销项目实战、团队写作能力、案例分析水平及操作技能等多个项目,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及职业能力提升状况。具体可以由四大部分组成:①课堂案例分析及项目执行的表现评价。②学生课外参与的营销主题活动及相关竞赛的次数及成果。③基础营销理论的卷面测评。④小组成员基于平时项目操作实际相互评价。对该门课程的学生学习效果,实现定量与定性、书面与口头、课内和课外的全方位体力考评体系。同时,也论证课程全新授课方式的可行性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
在具体实施中,由于教师授课风格的差异,学生专业的不同,借鉴建构主义学习迁移理论对《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具体教学细节的设计还需要根据实际做详细的规划和调整。当然也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但是相信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课程的主动性及知识的实践能力确实会产生显著效果。
[1] 刘儒德.论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
[2] 文福荣,肖少北.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3] 张本裕.借鉴建构主义思想有效开展英语情境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
[4] 王文静.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04,(2).
2011-02-20
张驰(1980-),女,硕士研究生,温州医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医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