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期刊的编辑工作

2011-08-15张冯娟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作者群建筑学刊物

张冯娟

(华中建筑杂志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71)

浅谈建筑期刊的编辑工作

张冯娟

(华中建筑杂志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71)

该文以作者的编辑工作经验为实例,分别从建筑学、编辑学、出版学的角度探讨编辑的职业要求,同时指出,建筑期刊对作者群的特殊培养要求,最后介绍了现代营销方式对建筑期刊发展的应用,以期对建筑期刊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建筑期刊;作者群;读者群;营销

建筑学在西方最早是设立在艺术院系下的学科门类,而在我国,多数院校,特别是最早的工科院校都将建筑学独立设置为工科的一级学科。中西方的建筑学的这种学科设置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学的综合专业属性,既有社科人文的特性,又有自然科学的天然属性,所以,作为一名建筑期刊的专业编辑,这种学科特殊性和科技期刊本质特性的双重属性,给我的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一名建筑学专业的编辑,我做期刊编辑工作已有3年,从一个刚毕业的建筑学学生,到一个建筑期刊的责任编辑,三年的时间让我对建筑学和建筑期刊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希望总结工作以来的编辑心得体验,亦与建筑界期刊同仁交流学习。

一、期刊特色对编辑的职业要求

(一)建筑学专业要求 纵观建筑期刊的办刊要求及栏目设置,可以看出其杂志所涵盖的建筑行业内容十分广泛,就本刊而言,设有先锋论坛、建筑技术、建筑实践、城市规划及景观设计、建筑文化、建筑教育等常备栏目,其中大部分涉及到建筑学及城市规划学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编辑人员了解建筑历史、建筑设计专业术语、规划专业设计特点等方面的内容,在编辑加工的过程中不仅能发现逻辑语法错误、政治性错误,还能发现专业学科的术语误用,设计图表的不规范问题等。总之,建筑专业素养的具备和提高是建筑期刊编辑必须具备的能力和自我提升的努力方向。

(二)编辑学专业要求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是一项严密的系统工程,包含了编辑的创造性劳动:从选题、组稿、选稿、编辑加工,到审稿、定稿,再到录入、编排、终审、校对、终校,直至付印发行等全部工作程序。科技期刊编辑人员是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者和普及者,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多出成果,快出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所有这些均说明了编辑工作的重要性。但是,从中国的编辑历史和现实的市场经济情况来看,编辑工作的产品仍是学术性极强的精神文化产品,编辑及其产品的这种属性决定了其必然在社会效益方面的定位,不能过分考虑经济效益。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是一项奉献性的工作,作者创作,编辑再创作,作者和编辑是合作者,一个在台前,一个在幕后,但编辑和作者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编辑要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甘为他人做嫁衣,时刻注意调整心态,加强自身修养,保持平和心态,开展工作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优质高效。不管外部环境的优劣,善于把握自己,坚持、坚守,默默无闻,讲求奉献,不求索取,淡泊名利,抵制各种诱惑,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一个编辑的崇高精神境界,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水平,担负起为社会服务的历史重任。

作为工科专业的编辑,人文和科技期刊编辑方面的素养必不可少。在从业的几年中,我不断进行编辑专业的学习,并每年被单位外派到各地参加编辑期刊协会等权威机构举办的专业培训,对科技期刊质量控制及稿件编排艺术,科技期刊编排格式和参考文献著录、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编辑加工,编辑加工中的语言文字,期刊数字化出版内容等内容进行系统地学习,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同时,每个科技期刊还有各自的体例和编排方式,我们建筑期刊的图文量特别大,图片精度要求高,图文的编排艺术更趋于艺术化,所以,建筑学期刊的编辑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更高,这也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年,我通过了国家出版行业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中级),并成功注册为责任编辑。通过专业资格认证,我更有信心做好编辑工作。同时,也充分了解到编辑这个行当所需要的知识储备是相当丰富的,要想办好建筑期刊,及时获取编辑出版知识十分重要。

(三)出版学专业要求 出版学是研究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的产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由于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领域所特有的矛盾,它反映出版活动的本质特征;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领域最主要的矛盾,它能反映出版活动的基本状况;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普遍存在于出版物再生产全过程之中,它能全面反映出版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所以,研究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的过程,就是把握出版活动规律的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讲,出版学也就是研究出版活动规律的科学。我们了解到出版学的这种特性,才能在宏观上把握期刊发展的特点。

我编辑部自成立有限责任公司以来,力求以市场发展为依托,将期刊推向市场,接受更广泛的市场检验。同时,面对新闻出版总署的精神和要求,我省科技期刊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快。作为传统期刊,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优势上进行拓展,从社会团体转向改制后自负盈亏的公司体制,如何从单一的编辑部转向杂志社,继而转向传媒集团或公司,这些问题都不约而同地引起了我们期刊编辑从业人员的重视。我们希望将刊物做大做强,也希望从一种刊物发展为多种刊物,甚至于再开展与建筑行业相关的建筑作品出版业务。这是新形势下的期刊壮大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加强出版学专业的知识储备,充分了解一份期刊从收稿、审稿、编辑加工、排版、出版印刷的整个流程,做到深入了解建筑期刊专业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将我们的建筑刊物做到精益求精。

(四)行业动态的关注 在建筑期刊界,我们的兄弟期刊很多,特别是全国范围内,由大型设计院及高等院校主办的建筑期刊的实力都十分雄厚,亦各具特色。如《世界建筑》、《建筑学报》、《时代建筑》、《规划师》、《建筑师》等期刊,在区域优势和期刊定位上都非常明显,具有固定及庞大的读者群和作者群。我们《华中建筑》作为一个创刊28年的大型综合性科技核心期刊,多年来也通过自身不断革新而发展壮大,直到今日,我们的载文量已达7000余篇,作者群分布在全国各高等院校及设计研究院所,还有不少建筑界院士和设计大师的投稿以及国外留学生的投稿,期刊影响力逐渐扩大。这是多年来我们刊物发展的优势和现状,但挑战也依旧存在,如何在国家建设大发展时期,进一步突出我刊的特色,密切关注行业发展的动态、及时反映中国大地上优秀的设计作品和设计思路,以及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这都是我们建筑期刊编辑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二、期刊对作者群的培养

(一)建筑行业内作者群为主 自《

,严格把握稿件质量的原则,这一传统为本刊培养了一批建筑业界的专业作者群,从十几年前的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到现在驰骋于建筑行业的研究人员及设计院所的中流砥柱,正是由于我们与这批作者的互相扶持和进步,才有刊物如今源源不断的稿源和高质量的稿件。

在我工作的第一年,本刊还第一次策划了《中国当代优秀青年建筑师作品》一书的征集、评选、出版活动,我们的选择对象正是我们多年来培养起来的建筑行业作者群,我们不光要通过刊物将他们的先进成果介绍给行业内人士,还要通过作品集有针对性地对他们个人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作品进行梳理和整理,以便更好地为作者服务,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进步服务,这是我们刊物发展的一个根本点和出发点。今后,我们还会秉承刊物的一贯风格,更好地为作者服务,也会对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建筑行业外作者群为辅 除了建筑行业作者群外,我们的作者和读者也包含了艺术、历史、社会学等学科的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他们对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关注同样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有这样一批作者正在研究建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并积极投稿给我刊,这是对我刊办刊风格的一种升华,也是对常规建筑期刊稿源的有力补充。为此,我们还专门设立了先锋论坛、建筑摄影等常备和备选栏目,以期丰富我们的刊物特色,扩展我们的读者群。

三、期刊在营销方面的策略

(一)版面费方面 自新闻出版总署提出要加快期刊改革、加快各省期刊转企改制的要求以来,我们《华中建筑》杂志积极响应总署号召,于2010年完成了转制、成立了湖北华中建筑杂志有限责任公司,独立经营起华中建筑这个媒体品牌。没有了主办单位的拨款,杂志社必须自我经营,在营销方面开拓进取,以适当收取版面费为依托,经营刊物,保证刊物正常运行。同时,我们还要发挥专业优势,拓展其他营销渠道,把刊物办好办活。科技期刊不再是国家扶持的“穷衙门”,而是通过自身努力发展壮大的媒体品牌。

(二)广告方面 近年来,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纸质刊物的发行量受到了极大地冲击,发行量的萎缩直接影响了广告的投放量。作为建筑期刊,我们的广告主要来自于建筑设计行业,包括设计公司,设备、材料供应商以及相关会展的宣传等,其数量有限。如何开拓这方面的营销途径,是我们今后要考虑的问题。

(三)合、协办方面 科技期刊的发展离不开相关行业的支持,作为建筑期刊,我们必须紧密联系建筑院系和设计研究院所,依托科研和设计力量来提升我们刊物的整体水平。在这方面,我们通过寻找合适的合办、协办单位,在加强双方学术合作的基础上,征集更多优质稿件,也着力于依托这些单位举行行业会展和会议活动,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发展态势。

(四)网络数字化出版方面 我刊在20世纪80-90年代曾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建筑期刊被EI收录,后由于EI方面收录方式和学科侧重点的改变而终止。但我们仍然与国内重要数据库保持着长期的联系。数据库引文下载的稿酬,也是我刊实现营销途径的一种重要补充。现阶段,我们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根据2010年底中国知网公布的2009《华中建筑》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华中建筑》机构用户总数上升到3713个,较2008年增加了427个,增长率为11.5%。其机构用户分布在17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26个国家和地区,我刊在国内外影响力逐步扩大。虽然我们杂志社还未开展互联网出版的工作,还未实现自主数字化出版,但读者和作者仍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到我刊每期的内容。近期,华中建筑新网站 www.hzjz.cc将正式上线运行,我们将逐步完善自身的网站平台,实现与作者、读者的实时互动。

四、期刊发展展望

我省作为科技期刊发展大省,已经有很多全国知名的特色示范期刊,但仍然有很多亟待发展壮大,寻求突破的发展中期刊。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阅读方式和获取信息的需求不断地变化,我们科技期刊的发展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面对着向数字化发展的时代诉求,但这并不意味着纸质刊物的发展衰竭,我们建筑期刊将积极开拓海外版和互联网数字版的发展,让世界了解我国现阶段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水平的状况,让优秀的设计作品走出国门,同时,也让先进的设计理念走进国门,这既是为建筑文化事业添砖加瓦,也是为我们刊物未来的发展铺陈道路。

[1]梦里.编辑的职能[N].甘肃经济日报,2000.

[2]赵晓丽.出版社现代营销理念的建立[J].编辑学刊,2011,(1):76-78.

[3]陈昕.中国出版业集团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编辑之友,2008,(6):16-21.

[4]罗紫初.比较出版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5]陈齐顺,王晴.科技期刊编辑的信息意识[M].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五集),1998.

G213

A

1003-8078(2011)03-0164-03

2011-04-25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1.03.59

张冯娟,女,华中建筑杂志责任编辑,硕士。

(张所滨)

猜你喜欢

作者群建筑学刊物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刊物贺词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系列刊物介绍
《档案管理》论文作者群计量分析
《甲寅》周刊:民国新闻业的“孤臣孽子”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核心作者群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