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创新
——学术期刊编辑永恒的追求
2011-08-15万承贵
王 平,万承贵
(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训练部,湖北襄阳441003)
责任与创新
——学术期刊编辑永恒的追求
王 平,万承贵
(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训练部,湖北襄阳441003)
期刊编辑作为文章的“助产师”,其责任与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对文稿的加工处理水平,影响到期刊的整体学术质量。文章围绕学术期刊编辑的地位与作用、职业与道德、能力与素质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出学术期刊编辑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条件,即责任与创新。
学术期刊;编辑人员;责任;创新
一、责任——学术期刊编辑的“品质”
期刊界普遍把编辑视为文章的“助产师”,能否把文稿编出精品或合格品与“助产师”的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有着直接关系。
学术期刊作为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媒介,必须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成为引领时代前行的先导[1]。学术期刊的这种功能和价值决定了期刊编辑必须尽职尽责,真正担负起传播科学文化成果,推动社会文明建设和科技进步的历史重任;必须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对职业负责,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和方向。
社会责任。编辑工作是一种社会活动,编辑人员是社会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创造者和传播者。编辑作为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作为知识和信息传播的中介,不可谓不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编辑就是老师,就是引领社会思潮的风向标、领路人。纵观古今中外,中国古代的孔子、司马迁等大学问家都做过编辑;现代的文坛大师鲁迅、胡适、叶圣陶、茅盾、巴金都做过编辑;一代伟人毛泽东曾主编过《湘江评论》,邓小平也当过《红星报》的主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当过《莱茵报》的主编,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列宁创办了《火星报》,并亲自担任主编。为什么中外历史上有那么多大学问家、大理论家从事过编辑工作?就是因为报纸和期刊是向大众传播思想、文化、信息的媒介,是阶级、政党、集团宣传其政治主张、思想观念和价值诉求的工具[2]。期刊编辑只有真正肩负起这种社会责任,才能发挥期刊培养人、引导人、塑造人的功能,为社会发展建设提供持续的健康的精神力量。
历史责任。在历史上,没有编辑,就没有今天所看到的《永乐大典》(明朝),不可能有《四库全书》(清朝),在我们军事领域不可能有《五经七书》(宋朝)。从特定的意义上说,没有编辑,就没有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的传承;就没有千古不朽、世代尊奉的佳作。因此,编辑必须加强历史责任感的认识,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编辑只有通过仔细全面地审读,才能尽量完善论文表达的科学性与完整性,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否则,即使编辑的工作能力再强,如果对编辑对象采取漫不经心、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不负责的态度,最终会导致期刊质量的全面下降,终究只能是过眼烟云,成不了历史的经典。
职业责任。道德是做人做事的底线。没有道德,何谈责任;有了责任,把住底线,才能坚守阵地,不愧职业。作为编辑光要求在职业道德层面上进行规范还不够,还必须上升到一种职业责任上来进行约束。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要爱岗敬业,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对编辑职业要有浓厚的乐趣,满腔热忱地对待编辑职业,钻研编辑业务,提高编辑能力,从而保证编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有无私奉献精神,甘于“为他人作嫁衣”,甘于默默奉献,尽心尽力对作者文稿进行加工处理,为他人作品增加光彩,将自己的心血和劳动凝结在别人的作品中。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负责的精神,要精益求精,丝毫不能马虎。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先进的思想、美好善良的心灵、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正派的作风。二要具备应有的职业素质。要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法律意识。我国已进入法制社会,期刊应强化法律意识,要学法、懂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特别要结合编辑工作实际,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新修改的《出版管理条例》,科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具有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深厚的专业素质。编辑要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本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在哪里,制高点在哪里,学术生长点在哪里,在本学科中,学界关注点是什么,热点是什么,聚焦点是什么。要成为负责那个学科领域的学者或专家,不能只是圈圈划划,改改错字,看看标点。要有过硬的编辑业务。努力学习和研究编辑理论、编辑心理学等知识,并在编辑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分析、综合,进行概况和归纳,升华到理论高度,指导自己的编辑实践;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过硬的文字加工能力,对文章的字、词、句、段要精雕细刻,加工润饰,使文章脉络清晰,主题鲜明,结构严谨,逻辑合理,论证透彻,演算正确,符号规范,文字平实、准确、流畅、精炼、生动,使读者在获取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的同时,也得到科技论文语言美的享受。
二、创新——学术期刊编辑的“灵魂”
创新是学术期刊编辑永恒的追求。编辑应该在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努力把自己创新的人格理想、价值观念渗透到编辑过程中,使编辑客体体现出独特的价值。
创新意识。编辑工作本身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这就要求编辑必须首先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灵感,求新求变,保证期刊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保持期刊的活力。学术期刊要想在众多的期刊中生存并具有一定的影响,或者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名刊,没有编辑的超前改革创新意识是很难想象的。编辑要根据自身期刊的定位、办刊理念、专业优势与特色,分析同类期刊的特长,积极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保留特色的同时大胆改革,不断提升期刊的学术档次和社会影响力。
学术期刊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编辑必须具有开放的思想,善于包容、接纳新的东西,不能抱残守缺。作为编辑,不要轻易否定作者提出的观点或理论,要有能力预见该观点或理论到底是正确的智慧火花,还是可笑的谬误。如果编辑慧眼识珠,发表前瞻性观点或创新理论,将会引起理论和实务界的强烈反应,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如果编辑明哲保身,拒绝了闪烁智慧火花的稿件,则可能扼杀作者创作的热情,也给期刊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期刊盲目冒险,发表的文章包含谬误,则可能毁掉期刊的前程。
创新思维。创新性思维是编辑运作的灵魂。所谓创新性思维,就是开拓和探索学术理论新领域的思维活动。无论调研、策划、构思、选题、还是审读、筛选、加工、装帧、出版、发行等环节,都离不开创新性思维指导下的探索和创造。因此,编辑必须跳出一般性思维的惯例,克服陈腐思想的障碍,以求真知灼见和理想突破。面对各学科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和海量的学术信息,责任编辑要比较准确地判断论文所反映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创新性及其价值,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工作。
期刊编辑要把创新思维贯穿于编辑的全过程:选题组稿时,准确把握学科发展动态,跟踪学科热点,捕捉有价值的最新信息,提高科学预见能力,选择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学术性水平高的课题。审读编辑时,要具有洞悉学术发展的开阔视野,不拘一格的学术兴趣和跟踪前沿的超前意识,以超常的眼光发掘论文的闪光点,提升论文的质量。
创新能力。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面前,学术期刊编辑只有把创新视为“灵魂”,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从似曾相识中独辟蹊径,才能克服学术期刊“千人一面”的雷同化倾向,避免人云亦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以富有吸引力和个性化的内容赢得受众的青睐,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牢牢站稳脚跟。现在,期刊相互竞争的压力使得急功近利的现象凸显出来,片面追求出得快、出得多。论文的“量”上去了,但“质”下来了,作者群上去了,但读者群下来了,很多编辑部在人员、资金、发行量等核心问题上陷入恶性循环,其生存、发展困境已是无法回避的现状。期刊要冲出迷雾,尽快走出阵痛期,必须提高创新能力。谁创新,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谁有创新能力,谁的作品才能在众多的强手中脱颖而出,赢得读者,赢得市场。这就要求编辑要有足够的专业学术水平,有足够宽广的学术视野,有较高的学术判断力,对本学科有较深的研究,知晓本学科的总体发展动态,了解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能够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
[1]弓峰,张一凡.军校学报编辑人才素质培养[M].军队学术期刊编辑研究.
[2]严高鸿.新形势下军队期刊编辑工作的若干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6(1).
[3]唐克等.论信息化条件下学术期刊的编辑队伍建设[M].军队学术期刊编辑研究.
[4]郭新河,傅明.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的培养[M].军队学术期刊编辑研究.
[5]秦江敏,王荣.论军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综合素质[M].军队学术期刊编辑研究.
G230
A
1003-8078(2011)03-0087-02
2011-04-13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1.03.31
王 平,男,河南信阳人,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训练部部长,教授;万承贵,男,湖北天门人,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训练部科研科科长,编辑。
(张所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