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现有经济条件下为市民健身提供服务

2011-08-15宋盛庆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19期
关键词:器材全民体育锻炼

□文/宋盛庆

一、政府对群众体育的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得到了较快发展。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的骄人成绩,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我国对群众体育重视程度很不够,全民健身运动不够普及,亚健康群体仍然在不断扩大,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近年持续下降。奥运会后,群众锻炼热情高涨,积极参加各种全民健身活动。为了激励人民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2009年1月7日,国务院决定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国家体育总局刘鹏说:“设立‘全民健身日’,是适应人民群众体育的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丰富社会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的需要,也是对北京奥运会的最好纪念。”

二、搞好群众体育的大环境

群众体育是与竞技体育并存的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成员在闲暇时间广泛开展的,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目的是提高健康水平,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进而不断超越自我,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可见,群众体育的发展要以社会发展为依托。开展群众体育的社会环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治环境。自古以来,体育与政治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代生活中,体育与政治的联系更为密切。体育已经成为国际竞争、国际交流的一种特殊载体。中国的乒乓外交就是用体育交流打开政治交流的典型案例。同时,体育和政治也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政治不仅能促进政府重视体育运动并推动体育的国际化,而且能推动体育人口的增加,从而能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不同的时代背景,政治对体育的要求不同,政府所倡导的方针也不同。如1952年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参与体育的热情。邓小平指出:“中国体育主要是群众体育,体育应该主要在这方面搞好。”江泽民指出:“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胡锦涛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几代领导人对群众体育的态度的精华总结。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北京奥运会以后,政府部门的重心逐渐由竞技体育向群众体育转移,这也体现了体育的本质功能是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服务,全民身心健康这块金牌比任何靠竞技体育得来的金牌都要有价值。

(二)经济环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的体育体制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近年来,国家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投入了大量资金,修建和维修了大量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较大程度地改善了群众体育开展的条件。但由于我国仍然处于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短期内很难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改扩建场地和修建非常完善的群众体育健身设施,从而制约了我国群众体育的进一步发展。但从哲学的角度分析群众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群众体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群众体育不仅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而且群众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群众体育正朝着积极健康的道路上迈进。

(三)教育环境。研究表明,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对群众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群众在体育上的消费也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教育程度与对群众体育的重视基本呈正相关。因此,今后一段时间要对开展群众体育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群众体育,了解群众体育的功能与价值,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群众体育中来,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开展群众体育,不仅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播体育保健、卫生等知识,还能提高人们的体育文化素养,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增强人民体质,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三、搞好群众体育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群众体育工作要有区别。据2008年全民体质健康测试的抽样调查分析表明:群众体育的参与人群以老年人居多(60~69岁)。在这部分老年人中有一部分是后来加入到城市中的老年人,他们对参加体育锻炼有极高的热情,但缺乏锻炼的基本技能,同时学习效率也低,需要社区体育工作者耐心的辅导和帮助。

中老年人(46~59岁)是群众体育发展的薄弱环节。通过调查问卷发现这个年龄段的人群能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非常少,他们往往没有时间或应酬较多而很少参加体育锻炼,通过台阶试验的数据结果能清楚说明问题,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是今后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

群众体育参与人群中青年人(30~45岁)能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寥寥无几,在2008年国民体质监测大连地区的测试实践中,反映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台阶试验就能很好的说明这一点。30~45岁这一年龄段人群的台阶试验指数得分要明显低于60~69岁这个年龄段,表明这部分人群日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为数不多。

(二)抓好群众体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提高群众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吉林体育学院宋继新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年轻时往银行里存钱,到退休时想从银行里取款,能取出多少款主要取决于年轻时存入银行多少钱。”如果年轻时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年老时想享受锻炼的成果是不现实的。这就说明还有很多人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识不深刻,还有待提高。

提高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方便性。城市中很多的场地器材都是收费的,这就无形中提高了体育锻炼的成本,免费的太少,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而有场地和器材的且广泛分布于城市中的中小学,这为想利用场地器材的市民高高地挂起了“免练牌”。为了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安全,外人是根本不让跨进学校的大门,能进入学校并利用场地器材进行体育锻炼更是天方夜谭的事。2008年中国群众体育调查结果表明,在城乡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中,“缺少体育设施”已由2004年的第4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2位,我国群众体育设施数量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群众体育的发展。今后,通过行政与教育部门的沟通与协商,应该把这一块很好的闲置资源挖掘出来。利用学生放学后和节假日的时间将这部分的场地器材对市民有条件的开放。适当收取管理费及场地器材维护费,这样很好地解决了市民体育锻炼缺场地器材的难题。

四、总结

2008年群众体育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发展群众体育被普遍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规划和工作目标时,注重把发展群众体育的重点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和民生工程重大项目,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年度具体工作目标。近年来,各地多方投入资金建设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场地设施数量大幅增加。在此基础上,各地更加注重全民健身场地的使用效率以及群众健身效果,强调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与城乡建设规划协调,突出规范标准,把握因地制宜,面向基层,群众受益。这是人们愿意看到的,我国的群众体育事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群众体育事业会像今天的竞技体育一样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1]苗治文.当代中国体育人口结构的社会学分析[J].体育学刊,2006.13.1.

[2]李相如,张建业.中国全民健身工程发展的现状与特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1.

[3]肖林鹏.我国群众体育资源开发与配置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1.1.

猜你喜欢

器材全民体育锻炼
全民·爱·阅读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