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人格失衡状况的分析及探讨
2011-08-15刘晓凤
刘晓凤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0
大学生人格健康关系其身心健康,决定着个体的顺利成长和成才,也关系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人格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大学生人格培养却处于滞后状态,传统人格培养的失效,现实人格培养的失范,理想人格培养的失落等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当下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培养和教育模式上,还偏重于学科标准、知识灌输,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学生素质教育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这些不适应有客观上的因素,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思潮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意识和人格理念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在学习、生活、就业、人格健康等方面,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泊、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人格失衡问题,迫切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培养。在主观上,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与方式、方法,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大学生人格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与时俱进。
1 大学生人格失衡的表现和原因
什么是人格,人格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是灵魂的骨架,健全的人格能给我们一个正直,清澈的灵魂,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体验和幸福的心灵,引导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方向。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是培养出来的,是对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不断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大学生不健康人格则是指人格失衡,主要表现在过度的焦虑、自闭和自我中心,具体特征有:自卑、懒惰、拖拉、粗心、鲁莽、急躁、悲观、孤僻、多疑、抑郁、狭隘、冷漠、被动、骄傲、虚荣、焦虑、自我中心、敌对、冲动、脆弱等等,这些都是不健康的人格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效率,妨碍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还会给人蒙上一层消极、阴暗的色彩。
各种教训告诉我们,心态的暂时失衡带给我们的可能只是暂时的痛苦和伤害,但人格的失衡可能不止伤害自己,甚至伤害别人,伤害社会。据了解,目前造成人格失衡的原因有很多,如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及周边生活环境等。
1)激烈的学习和就业竞争是主要原因,大部分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压力,但如果不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出现。近几年。激烈的就业竞争更加使学生们感到了无比沉重的压力。
2)大量个案表明,大学生因为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人因此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3)家长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4)很多大学生在高中备受宠爱,可来到大学后就不再受宠了,又没有及时调整心态,就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5)在高考重压下,很多学生的需要被降到最低,知识的增长伴随的是人格塑造的缺陷与心理适应能力的欠缺。
6)家庭经济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太高的期望或太沉重的经济压力极易引发自卑感,甚至是对生活的绝望。
大学生中常见的失衡人格包括以下两种:一是自恋型人格:(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者耻辱,有时未必直接表露出来。 (2)喜欢指使别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到特别关注。(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界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人物了解。(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的爱情有非分的幻想。(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8)缺乏同情心。(9)有很强的嫉妒心。自恋型人格的核心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恋型人格的大学生,自我评价过高,主观自我高于客观自我,因而在生活中爱听表扬忌听批评,且具有高度幻想性,特别是过高的自我评价带来成功的虚幻体验,过度自信,希望引起别人的重视。一般而言,这类大学生天赋较好,一直处于被关注的中心,自信心与自尊心都较强,缺乏失败的生活经历与亲身体验,因而生活在理想世界中,当面临挫折甚至失败时,无法面对现实世界而导致心理崩溃。
二是回避型人格:(1)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与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做出决策。(2)明显的无助感,希望别人为自己做出人生的重要决定。(3)依赖性,很少独立地开展计划或行动。 (4)过度容忍,为讨好别人甘心做自己内心不愿意做的事,不轻易拒绝别人。(5)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6)当亲密关系中止时感到失落无助甚至崩溃。(7)经常有被人遗弃的念头折磨,且在交往中,担心被朋友遗弃,不坚持自己的观点。回避型人格的核心是退缩。当面临内心的冲突时,他不是选择解决问题而是选择逃避,一味的迁就忍让。这与个体的不良成长环境与早期生活经验有关。
2 培养和改善大学生的人格
根据多年学生工作的经验,我认为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改善大学生的人格。
1)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优化人格整合。首先,人要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无论在寂寞地独处,还是在喧闹的人群中,我们都能看到真正的自我,只要留心,我们会慢慢了解自己,也了解自己的潜能和局限,进而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即将为之付出的努力,而不会因高估或低估自己而痛苦。我们的人格存在美好的一面,也有阴暗的角落,因此我们要优取劣汰,也就是要不断加强我们优秀的一面,比如正直,乐观,坚强,富有爱心等,克服劣质的一面,如自卑,虚荣,悲观,怨天尤人等。
2)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优化人格整合的过程。事实上,有不少人格发展缺陷源于无知,如无知容易使人自卑、粗鲁,而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自信、坚强、理智等。各学科的全面发展是人格健全发展的智力基础,因为各学科的知识同处于一个庞大的系统中,其间既相互联系,又能在各自的发展中相互迁移、相互促进,可以说,有了智力基础,人格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才有保证。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理工科大学生缺乏人文知识,文科大学生缺乏科学精神,这对于人格的健全发展是不利的,当代大学生应做到科学与人文并重。
3)要在情感滋润中,塑造学生的和谐人格。和谐的人格应该是:理智而不冷漠;多情而不滥情;活泼而不轻浮;豪放而不粗鲁;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稳重而不寡断;谨慎而不胆怯;忠厚而不愚蠢;干练而不世故;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自尊而不自骄。渴望友谊与归属是人的一种本能需要,和谐人格的培养要来自爱的情感的滋润。人格发展研究表明,在情感的沙漠中生活,生命就不可能蓬勃;没有爱的沐浴,就像树木没有阳光雨露一样,人格的形成和心理的发展必然畸形。在父母冷漠型或缺陷家庭生长的孩子,人格病态和犯罪发生率大大偏高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人际关系的“绿色环境”是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和安定祥和的社会生活,是对个体生命的理解和体贴,是对强者的温情和激励,对弱者的抚慰和鞭策。校园中如何进行爱的教育呢?通过教育者的言传身教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实践,培养教师爱护学生的情感,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学生学会自爱和爱人,是重要途径。应当注意的是,爱的教育仅仅靠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体现在教育者的言行当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4)引导学生要在全面发展中,塑造健全的人格。历史上著名的学者、伟人,绝大多数都是博闻多识、兴趣广泛,全面发展而又各有专长的人。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认为,音乐艺术不仅丰富了他的生活,而且使他的科研活动受益匪浅。反之,兴趣绝对专一,才智片面发展的人,虽然也有可能成为各行各业的奇才怪杰,但不少是非痴即怪。历史上浩如烟海的名人个案资料,可以证明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博学广识,全面发展和专业成才的关系,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大学生是专业成才的起步阶段,正确认识和处理专业学习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个性独特、颇有才气的学生,更需要自觉地培养其广泛的兴趣爱好,处理好人格全面发展和专业成才的平衡关系,注意各种人格特质的平衡发展,纠正其人格缺陷,发扬健全、积极的人格特质,从而更好地应对形势的挑战,适应社会需要。
当然,我们对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无能为力,但我们并非生来就人格失衡,无论我们是否拥有强健的心灵,我们都可以不断努力来完善自己的人格,从而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命运”。健康的人格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做好,终会有好的结果。
[1]李艳芳.论大学生健康人格[J].科教文汇,2007,(03).
[2]孙芳.诚信教育视角下的健康人格塑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9).
[3]赵洪云.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