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廊坊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2011-08-15王郁南
王郁南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对现代文明的传播,地方文献都是一个重要的载体。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是各级公共图书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廊坊市公共图书馆一直把地方文献工作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走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道路,使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向着地方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廊坊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不仅没有消弱,反而进一步得到了加强,不仅地方文献的数量剧增,内容也更加丰富,形式更为多样,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一、对廊坊市公共图书馆当前推进收集、整理地方文献资源工作的思考
地方文献资源在发掘历史、宣传历史、创建学习型社会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廊坊悠久的城市历史,留下了极丰富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廊坊市公共图书馆应进一步注重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这是对历史文化高度负责的表现。
1.明确定位,制定目标。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现当代的地方文献在源源不断地产生,因此,廊坊市公共图书馆十分注重现当代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从廊坊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看,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已从过去以历史地方文献为主转向以现当代地方文献为主。采取内容有地方性的文献作为“核心地方文献”重点收藏,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作为“核心地方文献”的关联互补性文献收录的方法,从而建立起全面记载地方发展历史的地方文献收藏体系。
廊坊市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因此要根椐廊坊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长远目标。(1)把地方文献征集工作长远规划与每年工作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重点补充对象和常规性工作内容以及具体实施步骤以要达到的工作目标;(2)制定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细则,明确征集主要途径、基本工作流程和采购经费来源及年终数据统计方法;(3)制定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提出具体工作任务、要求以及奖惩措施。
2.明确原则、内容和范围。地方文献资源是一个城市开展社会政治、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编史修志等工作重要的文献资源保障。廊坊市公共图书馆应尽可能做到全面、系统收集整理。地方文献收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社会各方面大力协助、支持,同时图书馆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管理方法和措施,避免工作上造成盲目性和被动性。
第一,地方性原则。地方性就是指文献所记载的地方史料、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三个部分。但贯彻这一原则时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如廊坊市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行政地域范围在不断变化,19世纪末廊坊还只是一个小村庄,1897年京山铁路建成通车并在此设站后才渐成集镇。1982年3月,廊坊镇改为廊坊市,1989年4月,廊坊地区改称廊坊市(省辖),下辖两个区、两个县级市及六个县。此外,廊坊现辖境内的各区县行政隶属多次改变,如,永清县在建国初期归天津专区管辖;1958年10月并入霸州;1961年7月恢复永清县制;1967年11月属天津地区;1973年属廊坊地区;1988年9月改属廊坊市。据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后短短的几十年间,现在廊坊辖区的各县分属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3个省(直辖市)级单位,通州地区、天津地区、廊坊地区(廊坊市)、保定地区、唐山地区5个地级单位。行政隶属和行政区划的频繁变动,给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确定行政地域?如何根据行政区域的变动来收集、整理地方文献,笔者认为,应立足于现有行政区域,结合城市演变历史,适当放宽收集范围。当然历史是不可分割的,我们还要遵重历史,可采用古代以当时行政区域为主,当代以现今行政区域为主的原则,这样在收集、整理地方文献时,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无章可依了。
第二,历史性原则。长期以来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农耕文化融合、游牧文化融合、城乡文化融合,形成了廊坊包容并蓄、追求和睦的文化传统。黄帝时代,那场炎黄联盟战胜蚩尤部落的战争,催生了中华各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廊坊处于这次融合的腹地。龙和凤作为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图腾,就是在这时出现的。它融多种动物的形象特征为一体,形成多民族、多部落图腾的复合,标志着大融合的成功。那时,在廊坊这片土地上发生了黄帝长子玄嚣同安次女凤娘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即《龙凤呈祥》。龙河、凤河至今在廊坊缓缓流淌,它默默地记载着这段已去的往事,也记载着那次民族融合的旷世盛典。至宋代,廊坊又一次处于民族大融合的前沿。从北宋年开始,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相继进入廊坊境域,形成汉文化同少数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同游牧文化的融合。这段历史不是短暂的,由宋至元,经历了400余年。宋辽至明代,有大批回民移居廊坊,带来了伊斯兰文化。至清代,廊坊再次际遇多民族文化的大融合。满族人创立了新的王朝,在三河、香河、文安、永清等地派出八旗军驻防定居;在固安、永清、霸州三县划出土地,安置八旗无业人员移居耕种;太平天国时期,大批南方少数民族为避战乱迁入廊坊,形成多民族文化的又一次融通汇合。城乡文化的融合也有久远的历史。800多年前,元朝定都北京,自那时起廊坊即为京畿之地,加之毗邻商埠天津,其经济生活、语言习俗均受到两地影响。可以这样说,廊坊境域自古以来就是诸多民族和诸多经济形态汇聚区。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多种民族的和睦相处,是这一区域文化传统的重要特色。
作为地方文献必须具有历史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地方文献是我国历史文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一方之全史”。地方文献大都产生于生产实践和实际生活,属于原始文献和原始记录,内容可靠。部分地方文献具有不同程度的保密性,且印数少,一般不重印、再版。因此我们在收集、整理时要特别注意对历史文献的保存,避免损坏、遗失。
第三,实用性原则。由于廊坊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像龙、凤河文化、戏曲文化、民间花会、回族文化等都在全国有相当的影响,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都很高,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廊坊市公共图书馆应根椐实际情况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与保存当地文化资源的要求,收集符合本馆文献资源建设原则与体系的地方文献资源。
廊坊市地方文献资源的内容和范围,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古今地方志。地方志包括市志、乡镇志、甚至村志;(2)各种专业志。如水利志、商业志、地质志、艺文志、寺庙志等;(3)全市范围内的出版物,以公开出版物为主,兼收有史料和学术价值的内部出版物等;(4)地方史料。地方史料的范围极广,以图书形式出版的地方史料比较容易收集,散落在报刊中的地方史料收集则较为困难。[1]
二、廊坊市公共图书馆对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与成效
1.组建廊坊文库。廊坊市图书馆在建立地方文献特色文库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工作。在廊坊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的共同谋划和领导下,进行了组建“廊坊文库”的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抢救挖掘地方文献资料,并将它们收集在一起,妥善保存、充分利用。廊坊日报、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为此也做了广泛的报导。在此基础上,文化局、文联领导亲自带队,深入重点部门,广泛发动,逐单位收集。各单位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逐人游说,挨门收取,而后送交“文库”。收到的2492种文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极大地丰富了地方文献的收藏,提高了地方文献的使用价值,使地方文献资源得到最大化、最便捷的利用。
2.编写《廊坊历史文化概要》。廊坊的许多文物古迹,已在《廊坊历史文化概要》中分类陈述,并通过“廊坊历史进百校入千家活动”赠送志书给在廊坊的院校,使更多的人了解了廊坊优秀的文化。
三、关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达成共识。地方文献资源是反映特定区域政治、经济、科教文史的知识宝库和信息源,是某一特定地域内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类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是地方文化的沉淀,它本应是地方图书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馆藏资源,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图书馆地文献资源匮乏、管理不利,有的甚至将地方文献资料等同于一般图书,以至于多有散失。这一现象在廊坊也同样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廊坊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我们必须要从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意义,并努力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争取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
2.多途径、多渠道采集地方文献。拓宽收集途径,采取征订、现购、缴送、索取、复制析出、交换等多种收集方法。如向新华书店、古籍书店、出版社、研究机关、学术团体采购或征集。馆际间协调互换或复印。通过联合书目、馆藏书目等工具书及书目数据库了解地方文献分布情况,再进行有计划的补充。向私人征集或购买藏书。在地方政府会议、学术研讨会、科研成果公布会上征集文献。接受个人、机构团体捐赠。许多地方文献收录于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中,可通过复印、摘抄、剪辑等手段收集、汇编。
3.拓展服务功能,推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廊坊市图书馆应以搜集和宣传地方文献为己任,努力开辟地方文献馆室,供广大读者阅览,并在阅览和外借的业务之外,增加文献复制、参考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同时,还努力通过各种专题的地方文献宣传,让社会各界了解本地的历史,了解本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此扩大地方文献的影响力,使今后文献收集工作得到更多的支持。
4.充分利用“5·18”等经济平台,高唱“历史文化之戏”。“5·18”是廊坊所特有的一种国家级、国际性经济贸易洽谈集会。在该活动期间,可通过向来宾发放廊坊历史文化宣传册、组织观看“历史廊坊”短片等形式,让每一个走近廊坊的人都了解廊坊,更能走近这片热土。
当然,从长远来看,这些传统的服务方式还是受到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这些文献的长期保护和存藏,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所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地方文献的保存、开发和利用也需要逐步向数字图书馆的机制转变。廊坊市图书馆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逐步建立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专题索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等。同时,还必需要加强多元化的阵地服务方式,如:编制方便实用的目录、索引,便于读者查阅和馆际之间的资源共享;举办地方文献展览和地方文献数据库展示活动,为读者提供直观的地方文献信息;举办地方文献研讨会和有关本地区人文知识的竞赛,加大地方文献的宣传力度;有目的地编制地方文献专题书目、文献汇编进行跟踪服务;利用一些老照片分专题制作光盘等,使地方文献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
[1] 张嘉萱.浅谈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 聂晶.对市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