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新型农民 加快农村发展

2011-08-15丁文胜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1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文化

丁文胜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1]农民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主体和重要力量,如果没有一支能够胜任现代农业建设重任的现代农民,就无法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更无法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一、新型农民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分析

1.新型农民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生力军。新型农民是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才能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现代农民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生力军,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2.新型农民是提高农村产业结构的助推器。当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目标,对农业产业及其内部结构进行选择和优化。只有那些高素质的农民才能对价值规律的理解更深刻,对市场供求的反映速度更加敏捷,对结构调整的意义认识更加准确。因此,实现现代农业和农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劳动者和农村高级专门人才,新型农民是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3.新型农民是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的基石。在我国的农村,仍然存在众多不太和谐的现象,如贫富差距扩大、生活环境恶化、民主观念缺失、迷信思想盛行等等。造成上述因素的原因很多,其中农民素质的差异应是基本原因,培养新型农民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基础工程。农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农民的内生发展能力,为和谐农村营造充满活力的氛围;有利于扩大村民自治,加强民主监督,加快法制建设;可以不断增强农民对我国优良道德传统和普遍价值文化的高度认同,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弘扬和谐社会的诚信友爱;可以协调各方关系,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构建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4.新型农民是改变自身弱势地位的根本。农民在中国社会中属于弱势群体、处于劣势地位,改变这一局面的根本之举还是在于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西奥多·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明确指出:“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对构筑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增强农民的自生能力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受过良好教育的农民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有效的刺激,将会点石成金。”从某种意义上讲,培育一个新型农民,既可以提高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开发效益,又可以拓展就业创业和持续增收的渠道。

二、新型农民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然分析

1.“有文化”是新型农民的先决条件。农民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正确理解和积极消化国家的农业政策,坚决拥护和积极参加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自觉摒弃封建意识的社会毒瘤。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兴衰与成败。

2.“有技术”是新型农民的关键所在。新型农民应该将掌握的文化知识转化为科学技术,把农业的科技成果迅速推广应用。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系统工程等为特征的现代科学技术,逐步渗透到农村经济发展的专业化、集约化与社会化过程中,采用的先进机械设备、科学种植方法和现代管理手段均要求具备一定技能的新型农民所掌握,有无技术日益成为是否是新型农民的关键所在。

3.会经营是新型农民的客观要求。会经营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农村的发展状况,农民的富足情况,不仅取决于农、林、牧、副、渔等各个产业和产品的生产情况,而且取决于农民对农产品的经营状况。只有那些善于经营的农民,才能获得良好的收益。只有那些善于经营的农村地区,才有可能出现市场活跃、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和社会效益良好的局面。

4.民主意识是新型农民的必然要求。宪法赋予每一个城乡居民都具有平等的政治权利,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型农民应与城市居民一样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自我诉求和自我管理的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地参与农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是新农村建设中“管理民主”目标的必然要求。

三、现型农民的实然分析

1.文化基础薄弱。在历史和现实、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农民的文化基础仍然薄弱,具有高中学历的农民比例偏低,具有大学学历的农民数量寥寥无几,现行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文化差异仍然较大,东部农民的文化水平也明显高于中西部。

2.技术水平较低。由于农民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导致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也很难有机会系统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农业生产基本依靠现有的经验进行生产,农业科技推广速度很慢,再加上留守农村人员中,老弱病残者占有相当的比例,农民的整体技术水平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3.文化生活单调。由于农村的文化设施薄弱,文化建设滞后,农民享受娱乐活动的条件和机会不多,除了在家看电视之外,主要从事扑克、麻将等赌博活动,网络还是农民的奢侈品,文化生活显然单调乏味。

4.思想观念落后。传统农民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墨守成规,安于现状,迷信思想突出,小农意识严重,许多农民甚至被一些愚昧的思想所左右,修坟墓、建寺庙、塑神像的现象极为普遍,这些现象与新型农民的本质要求相距甚远。

5.民主意识淡薄。我国农民的封建意识还很浓厚,奴性和服从的意识很深,法律意识、参政意识十分淡薄,家族意识、宗教意识十分浓厚,不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民主法制意识极其淡薄。

6.经营理念不足。农民养成了墨守成规的生活方式,习惯于传统的生产经验,不愿接受新事物,排斥市场经济、新兴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缺乏创业冲动和风险承担能力,从而直接导致了广大农民在新事物、新产品、新科技方面采取谨慎行为。

四、培育新型农民的路径选择

1.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当务之急。培育现代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就是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即按照“学用结合,按需施教”的原则,针对农民的多层次需求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对象上,实行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重点加强农村“领头羊”和农民骨干,即村干部和少数“文化农民”的培训工作,以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带头、模范与辐射作用。在培训形式上,采取远程教育、集体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切实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在技术引进渠道上,实行技术培训和技术引进相结合,通过引进农业大企业、大集团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开发,把大型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直接引入农村,为农村的经济发展与产业开发树立标杆作用;也可以与高等学校、科技机构和跨国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引智格局,把先进的品种、技术和成果引进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是培育新型农民的根本举措。近几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师资队伍中有的教师素质偏低、培训机会太少、整体年龄偏大、教师待遇较低、学科结构失衡;教学条件较差,很多学校基本的教学条件都难以满足,网络教学、现代设备更不用奢望了。因此,在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阶段过程中,应把着力点放在农村基础教育之中。温家宝指出:“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要整合,学校布局要调整,逐步缩小城乡学校在资源配置上的差异,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合理流动。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要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均衡发展。”[2]此外,还要重点加强和监督“教育扶贫”的落实情况,进一步增加财力投入,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高度重视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只有切实解决义务教育中的现实问题,才是确保新型农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举。

3.大力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应加大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并把它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管好用好现有的文化设施,扶持发展各种文化团体,充实、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着力刹住迷信风、浪费风、赌博风,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各村庄筹建“文化大院“或“农家书屋”,积极开展树立新风尚、争创文明户等活动,激励农民自觉提高文明道德水准。通过大力发展各类农村文化设施和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并寓道德教育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农民的道德素养。

4.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民主选举就是要选出一个群众拥护的村委会领导班子,它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村民自治活动最重要的环节。在民主选举方面,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尤其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政策时,要积极宣传人大制度的改革思路,详细介绍人大代表的职责权利,切实选出人民满意、政府需要的人大代表。在民主决策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对村民关心的重大问题,切实实行“听证制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由村民共同研究决定;在法制建设方面,要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进行以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业法、婚姻法等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并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温家宝.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1-09-09.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文化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谁远谁近?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