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中药汤方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11-08-15雷海春
雷海春
美尼尔氏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中年人群,女性此病的发病率较高,患者往往出现阵发性旋转性眩晕,同时伴有耳鸣、重听、眼球震颤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初期多为单侧,随着病情的发展,10%~15%的患者可发展为双侧症状表现。笔者自 2006年 10月—2009年 12月运用自拟中药汤方对 60例美尼尔氏综合征患者进行健脾祛湿、化痰祛风的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60例患者均为经西医确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的病例,其中男 24例,女 36例;年龄 21~66岁;病程最长 5年,最短 4d。主要症状为患者突发性眩晕,自觉天旋地转,伴有伴有耳鸣、耳聋、眼球震颤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眩晕随着体位的变化而加重。
1.2 治疗方法 根据健脾袪湿,化痰熄风的原则组方如下:半夏、天麻、炒白术各 15g,泽泻 20g,苍术 15g,陈皮 12g,茯苓 12g,菖蒲 10g,僵蚕 10g,竹茹 10g,生姜 5g,生草 6g。水煎服,1剂/d,汤液分 3次温服,6d为 1个疗程;临症加减:眩晕较甚者加胆南星、倍僵蚕,以增强化痰熄风之力;兼头痛者加川芎、蔓荆子,以增强清利头目止痛之效;恶心呕吐较甚者加代赭石、旋复花,以增强降逆止呕之效。
1.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 1995年制定实施的《中医诊断标准》,制定本次疗效标准如下:痊愈:患者眩晕、耳鸣耳聋及恶心呕吐症状全部消失;显效:眩晕基本控制,耳鸣消失但听力轻度减退;有效:眩晕症状改善,但有轻度耳鸣及听力障碍;无效:治疗后上述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痊愈 27例,占 45.0%;显效 23例,占 38.3%;有效 6例,占 10.0%;无效4例,占 6.67%;总有效率 93.3%。
3 典型病例
王某,女,55岁,以 “发作性眩晕头痛伴呕吐 1年余,加重 3d”就诊。患者 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头痛,天旋地转,如坐舟车,站立不稳,闭目不得缓解,伴恶心呕吐,耳鸣。经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治疗后病情好转,但每 2月左右即发作 1次。2d前再次发作,现症见:眩晕头痛,头重如裹,站立不稳,伴恶心,口黏多涎,胸闷,纳呆眠差,二便可,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缓。诊断:眩晕。证属痰浊内蕴,上蒙清窍。处方:清半夏10g,天麻 15g,炒白术15g,茯苓 15g,陈皮 10g,泽泻 20g,苍术 15g,菖蒲 10g,僵蚕 l0g,蔓荆子 10g,生草 6g,大枣 6g,生姜 6g。水煎服,1剂/d,分早中晚 3次温服。3剂后复诊,患者自述症状缓解明显,可独自站立活动,食欲轻微改善,可进食清淡饮食;继服 3剂,共6剂后症状完全消除。随诊 1年未再复发。
4 讨论
美尼尔氏综合征又称内耳性眩晕症,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属于 “痰饮”、 “眩晕 ”范畴。 《素问 ◦玉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病机概括,后世医家也有 “无痰不作眩”和 “无虚不作眩”之观点。本病多由情志内伤、饮食失宜、久病体虚、劳倦内损或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导致脾肾亏虚、清窍失养以及风、火、痰、淤上扰头目,表现为头晕、耳鸣等症状。眩谓眼花,晕者头晕,二者常并见,临床统称“眩晕”,症状较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天旋地转,站立不稳,常伴恶心呕吐、汗出心悸等症状[1]。西医对于此病的病因学说解释为内耳膜末路水肿积水,但是此理论不能对临床症状进行完全解释,根据此理论指导临床临床治疗,疗效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听力改善方面,效果并不理想,即使短暂控制住症状,之后也较易复发。
本证属于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虚为其本,风、痰、火、淤为其标。脾为生痰之源,脾气亏虚,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生痰;肾为先天之本,功善温阳化气,肾阳不足,湿浊内生,上扰清窍,致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加之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引动伏痰,蒙蔽清阳而致本病[2]。本方由《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而成,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标本兼治,天麻平肝熄风,定眩止痉,合为君药;炒白术、苍术、陈皮健脾燥湿,扶脾益胃,以消生痰之源;茯苓、泽泻健脾利水渗湿且不伤阴;菖蒲宣气祛痰、清利头目;僵蚕熄风解痉、化痰散结;竹茹清热化痰,尤善清中上焦之热痰;生姜化痰止呕并解半夏之毒;甘草培土制水且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健脾袪湿、化痰熄风之功。本方无不良反应,组方精确,疗效确切,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1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 [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72-274.
2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