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011-08-15孙亚梅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20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思想大学生

□文/孙亚梅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长期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整体素质,也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和寂寞的决心和恒心。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道德失范,如公共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丢杂物、在课桌椅上乱涂乱画现象比较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就餐时任意插队、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诚信意识淡薄,助学贷款久托不还;基础文明行为失范,不能尊老爱幼,尤其是男女生谈恋爱时行为有失分寸;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差,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不讲节俭,互相攀比,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不能爱护公共财产,图书失窃,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财务损毁严重等。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道德缺失的主流,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问题分析

(一)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功利性。现在多数高校在考虑德育问题时重政治而轻道德。长期以来,学校德育被涂上功利主义的色彩,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完全从属于政治形势的需要,而忽视学生的身心规律,把现实生活中的品德问题政治化,这种学校德育的功利化直接伤害了真正意义上的德育,使人们对政治问题过分敏感,对道德问题麻木不仁,从而阻碍了思想道德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道德修养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反映,是基础政治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是高校教育的应有内容,但传统的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多数学校往往过多地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和得失,以此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方式却不能很好地关注和适应多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不能真正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纷纷感到理论阐述的生硬枯燥,特别是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得不够,使得学生不能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思想道德修养、政治理论素养不够,特别是对思想道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即使重视和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多数学校也存在德育教育目标空乏、理想化,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育过程抽象、空洞,学生普遍缺乏道德实践,道德行为能力不强,进而造成道德愿望和道德行为相矛盾的现象。

同时,政治理论教育的载体有待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的教材体系不够健全,还没有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能紧密联系时代发展和形势转变,从而使得教育的实效性降低。另外,高校高度重视并加强了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十分注重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利地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保证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但队伍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学历层次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工作思路不开阔,方式、方法欠灵活,教育形式单一,工作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较差,队伍人员数量不足,尤其是理论社团与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数量少,影响力小,教育资源开发有限,既不能有效利用存在的资源,又不能积极开展外联,同时保障机制不健全,软硬件建设滞后,各种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无法满足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需要,学生工作经费长期存在较大缺口,没有形成有效的针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的激励与保障机制,不能很好地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再者就是有些大学教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缺乏应有的研究,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缺乏应有的了解,思想教育工作方法不得当,使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因此,尽快提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前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

(三)新经济体制的建立给德育带来的挑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也为我们德育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历程。正是由于这种经济体制的改变,使一些学生的思想仍停留在过去,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他们或迫于升学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或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缺乏艰苦奋斗和拼搏进取的意识;或对社会现实缺乏正确的认识……所有这一切都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发展和心理健康,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的疏导,引导他们做一个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人才。

(四)角色、环境的转变增加了学生心理壁垒。虽然大学生完成了从中学时代进入大学时代的时间跨度,但他们的心理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跨越而跟进。随着他们学龄一同变化的还有他们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所处的不再是以前老师管教式的环境,与之相反,他们处于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他们更多地感到空虚、迷茫和无所适从。此外,他们自身角色的转变也会引起心理波动。随着环境的改变,学校学生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过渡到大众教育,这种心理的落差可能就使他们走向自闭,导致他们的心理出现一定的缺陷。

(五)网络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挑战。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和交流情感的重要渠道,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语言习惯,对其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高新传媒技术为高校思想道德工作提供现代化手段和新渠道,扩展思想道德工作的空间的同时,国内外的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也趁机扩大传播范围。所以,网络的开放性从信息数量和质量上严重冲击了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网上信息内容庞杂,既有大量科学健康的有益信息,也有伪科学、不健康、有害、甚至反动的信息,网络传播处于无序状态,思想道德教育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网络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二、解决方法探究

(一)转变传统观念,提倡“人的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前提,观念是实践的先导。邓小平指出:“我们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还是那些,但是,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首先,做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实际出发。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生命需要、尊重学生的智力,尊重学生的主题选择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体验情感、意志,塑造人格,达到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判断和自我澄清,最终使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心灵”(即思想),外化为学生的行为。只有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

其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实践体验法进行教育,要充分利用大学生课外活动,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依靠大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地、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大学生在校园对紧贴社会生活的如诚信与失信等现象和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讨论,可以进一步拉近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距离,开阔大学生认知的眼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体悟。

再次,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更要强调个人的道德自律,增强遵纪守法和公民意识,注意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加强自我约束、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实际能力。

最后,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全方位、全过程。高等学校各门课程教学,都要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有机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接受到道德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全方位教育中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受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高等学校党委要认真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状况和道德状况,师德建设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各高校要根据实际,提出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和道德建设的措施,形成可持续机制。

(二)抓住经济全球化这个机遇,对大学生进行观念重塑。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虽然经济全球化给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这种冲击和影响的背后也带来了一个重塑大学生各种观念和人生价值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者应抓住机遇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及法制观念。教育他们从时代的高度找准自己的人生价值坐标,确立敢为天下先的竞争意识,把握具有时效性、时事性的信息资源,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德育与心理相挂钩,以促进心理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提高学生品德水平。例如,高校可以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他们走出精神空虚的泥潭,另外,增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让他们从根本上了解心理问题的危害性,并促使他们自主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彻底走出心理缺陷、人格失衡的困境。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我们必须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以求真务实的精神,重新审视和思考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和创新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水平,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一流的社会有用人才。

[1]张正林.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特点及其引导[J].高等教育,2007.

[2]龚先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理论,2007.

[3]杨永利,李建德.社会主要核心价值体系[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0.

[4]季白维.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9.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