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兵团经济转型战略思考
2011-08-15赵雪冉倪超军
□文/赵雪冉 倪超军
一、引言
兵团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兵团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特殊的地理环境下产生的承担特殊历史任务的独特社会组织,形成了党政军企合一的复合型体制。现行的兵团体制曾经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已经不能适应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现实要求,使得兵团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不同的影响。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新疆和兵团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胡锦涛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发挥着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的作用。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支持政策兵团同样适用,对困难地区和对口支援受援地区的政策所在地兵团师团场同样适用。要把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作为兵团特殊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的有效措施,通过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渠道扶持兵团产业发展,加大对兵团的综合财力补助力度,提高中央财政对兵团公共事业发展的保障水平,加强兵团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兵团自我发展能力,支持兵团切实履行好屯垦戍边的重要职责。
随着中国新疆战略的凸显,以及兵团地位和作用的逐步强化,特别是党中央对兵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兵团屯垦戍边能力都亟待迅速增强,而屯垦戍边能力的增强主要靠兵团经济转型来实现。因此,无论是从兵团自身发展来看,还是从党中央对兵团工作的新要求看,兵团必须要进行经济转型。兵团经济转型,是屯垦戍边事业发展壮大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深化改革,突破兵团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的需要。
二、新时期兵团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一)新疆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经过西部大开发的推动,新疆不仅获得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而且在国家发展整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和凸显。2004年5月,中央下发11号文件,即《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关于新疆发展与稳定的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提出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中心任务。文件指出:“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快新疆发展步伐,保持新疆长期稳定,是粉碎‘三股势力’的政治阴谋,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障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也是推进西部大开发,拓展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
2006年9月,胡锦涛到新疆视察工作,就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等重大战略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2007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32号文件,明确指出:新疆在我国发展和稳定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其中,“新疆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这是非常新的提法。
之前,中央对新疆的定位是“能源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中国西北的战略屏障”等,这只是把新疆放在一个省区的发展位置上或从安全的角度上予以定位,但新增的这句话,意味着将新疆放在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上予以定位,对新疆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可以说,这些政策将带给新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央对新疆的问题看得非常透,指导思想非常明确,措施非常得力。
(二)新疆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宏伟目标。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是提高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部署,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0年5月17日至19日,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展和稳定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分析新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
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路子,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民族团结明显加强,社会稳定明显巩固;到2020年促进新疆区域协调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文明进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兵团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自兵团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兵团事业发展。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都曾对兵团地位与作用作出了精辟的阐释。2006年9月,胡锦涛视察新疆和兵团工作时指出:“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央治国安邦一项战略性决策和一个重大举措。兵团要更好地发挥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建设大军作用,更好地发挥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更好地发挥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作用”。2010年5月17日至19日,胡锦涛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发挥着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的作用。
加快发展兵团,进一步增强屯垦戍边能力的关键在于改革创新。为此必须突破旧的传统思维方式,积极创新改革,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屯垦戍边新景象。32号文件明确指出:壮大兵团经济实力,发挥兵团特殊作用。新形势下兵团要肩负起参加国家建设、维护边疆稳定的新的历史使命。“垦”字的内涵在变,现在不仅指农业,还包括工业和第三产业;不仅要发挥规模化、集约化的优势,还要改革体制,发展现代农业,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但是,兵团的光荣传统不能变,屯垦戍边的宗旨不能变。现在,兵团正逐步改变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局面,确定了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加快兵团新型工业化建设不仅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唯一选择,而且对自治区实现新型工业化发展目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促进兵团新型工业化进程,自治区已经实施了工业企业税收返还,地方、兵团资源共享等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兵团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因此,新疆兵团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凸起,特别是中央对兵团地位与作用的肯定与要求,将是一八二团乃至农十师面临的重要的政治环境。
(四)兵团与新疆经济社会水平对比与分析。由于历史、环境、自然等原因,兵团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致使兵团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近些年来,兵团主要经济指标在新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与兵团维稳戍边的历史使命,与兵团在新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形成了明显的反差。2007年,兵团GDP在新疆GDP中只占12.5%,远远低于历史最好时期(曾经占1/3左右)。而兵团固定资产投资占新疆的10.2%。从三大产业看,一二三产业产值占新疆各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5.9%、7.7%和12.1%。
三、新时期兵团经济转型面临的障碍与制约因素
(一)体制因素。体制因素主要体现在兵团的特殊体制方面。兵团是一个具有“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体制,承担着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中,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在自己所辖的垦区内,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是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社会组织,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历史实践证明,兵团特有的管理体制曾经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兵团在新疆的发展和稳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兵团地位与作用的逐步明确,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兵团面临着兵团特殊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融合和统一。而在兵团经济转型时期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一大障碍与关键因素。
(二)资源因素。资源约束是兵团经济转型面临的重要瓶颈因素。兵团建设初期,本着“对外守卫边防、对内加强民族团结、利民而不与民争利”的原则,把兵团团场都选在了沙漠边缘、生态环境恶劣的偏远地带,大多处于风头、水尾、“三到头”的地区。虽然新疆的能源矿产资源特别丰富,但兵团辖区内的资源非常有限,这将会对兵团经济转型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可能会影响到兵团经济转型的绩效。
(三)产业发展因素。兵团长期以来坚持以农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思路,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的问题,虽然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兵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加快非公经济的发展,但农业一业独大、公有制经济占相当比例的状况没有发生根本变化。2008年兵团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34.9%,非农产业比重为65.1%。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兵团经济转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目前制约兵团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
(四)生态环境因素。新疆及兵团是典型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系统的核心。由于降水极不均匀,造成地表径流空间分布极不均匀,从而形成山地、绿洲和荒漠三大生态环境系统和不宜于人类活动和生物生长的沙漠、戈壁。绿洲是土地承载人口的主体,仅占全疆土地总面积4.2%的绿洲聚居着全疆95%的人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和干旱气候的影响,形成了新疆绿洲分布在盆地边缘的格局。这种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植被稀少,土地沙化,盐渍化严重,环境容量小,易受到风沙的侵蚀和人为造成的污染等。可见,生态环境问题是兵团经济转型面临的又一挑战。
四、新时期兵团经济转型战略思考
未来一段时期,兵团将面临重大的战略机遇期,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兵团经济转型既有其必然性,又有可行性。新时期兵团经济转型的基本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对口援疆为契机,坚持把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作为兵团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突出管理体制转型、经济结构转型、社会和谐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努力将兵团经济转型作为兵团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提高兵团屯垦戍边能力,努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1]潘新刚.兵团体制情结对兵团社会经济转型的影响.兵团党校学报,1999.4.
[2]张建君.中国经济转型的模式特征探析.现代经济探讨,2009.6.
[3]徐彬.中国经济转型成本分摊的合理性探讨.改革,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