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文献资源与旅游持续发展

2011-08-15周李哲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14期
关键词:文献旅游资源

□文/周李哲

地方文献资源与旅游持续发展

□文/周李哲

本文阐述地方文献与旅游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地方文献资源特点的认识,指出地方旅游文献资源在开发利用上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措施,挖掘地方文献所蕴藏的旅游资源。

地方文献;旅游资源;持续发展

一、地方文献与旅游的内在关系

地方文献是记录地区知识的载体,反映了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状况,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旅游文化品牌的形成离不开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以及所蕴含的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指出:“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地方文献资源蕴藏着丰富的等待开发的旅游信息资源,在支持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地方文献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史料支持。地方文献中记载了地方自然风光、历史遗址遗迹、历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民间艺术、风土人情等,通过搜寻古籍、地方志、民间传说,追根溯源等为历史文化名胜、人文景观、旅游风景区等提供文字介绍材料,提高旅游的科学性、知识性、历史性、真实性和娱乐性,才能招徕众多的游客。如广西河池一年一度的铜鼓山歌艺术节,招待四方游客都需要一些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传统菜式、地方小吃、民族服饰、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等。在各地的地方志、乡土志的“风俗篇”、“艺术篇”、“饮食篇”就能找到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的关于饮食文化、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的历史资料作为依据。广西河池东兰有“将军之乡”之称,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是壮族人民优秀儿子、广西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的故乡。1955年新中国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17名广西籍将领中,河池籍就有7位。这些史料为开辟红色旅游路线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地方文献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文化内涵。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开发并非凭空臆想的,需从地方文献中查找有关自然条件、民族风情、诗文典故等历史依据,需通过搜集相关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开发出具有民俗特色、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浓厚的高档次、高品位旅游产品。针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河池市提出挖掘红水河特有文化内涵,整合开发天峨龙滩天湖、东兰大同垂钓天堂、红水河第一湾、大化八十里画廊、奇石博物馆、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都安红水河英雄大峡谷等景区(点),打造“红水河生态”品牌;以长寿养生文化为依托,整合开发巴马长寿水晶宫、盘阳河、凤山国家地质公园、凤山三门海等景区(点),着力打造“长寿养生”品牌;整合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加快开发宜州下枧河、南丹甘河白裤瑶民俗文化村、罗城仫佬族博物馆、环江毛南族博物馆等景区(点),打造“刘三姐故乡”品牌;以东兰、巴马、凤山是百色起义的策源地和指挥所为依托,整合魁星楼、列宁岩、东兰烈士陵园、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红七军标语楼等革命遗址,着力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品牌。通过对原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进行再整合、开发,赋予了文化内涵,形成综合旅游优势,打造自己的旅游文化品牌。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又领略了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满足游客旅游需求,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品牌的形成,离不开对地方文献中所蕴藏的旅游资源的挖掘。

总之,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从不同层面提升了旅游的内涵,加速了地方旅游资源的传播,而地方旅游文献资源的开发、整理、完善也依托旅游业本身而获得生机和发展,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地方文献资源在旅游业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开发旅游景区、项目中或多或少都开发和利用了地方文献中所蕴藏的有关旅游方面的资源,努力打造旅游品牌。尤其是旅游节的举办,这是对地方特色的、民族的、物质的、非物质文化的展示,并融入现代文化气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吸引了大批游客。总的来说,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还是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地方文献资源分散。地方史料、地方志、地方报刊、地方人物资料、文学载体、政府规划等当中都有与开发旅游资源相关的文献记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采访、收集、记录,建立完善的收藏范围和体系,且有许多与旅游有关的口述历史文献资源、民间口头相传的习俗和技能都尚未纳入收藏范围。

(二)地方文献资源出现藏而不用的现象。地方文献资源主要收藏在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料室、档案室等,文献资源没有进行系统整合、开发、编目、共享,查找困难,阅读不便,无法满足用户对旅游文献的需求,因而利用地方文献查阅旅游信息资源的人不多。

(三)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流于表象和形式,缺乏自身特色。在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区,不同民族、地域间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不同的形式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在旅游景区的民族风情表演中表现出简单化、庸俗化、大众化,没有从历史、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做多角度、深层次的提炼打造和包装宣传,旅游项目商业化气息浓厚,文化内涵还没来得及开发就已经搬上商业舞台。如,婚嫁习俗在各旅游景点的表演相似,所表达的无法诠释民族风俗的特色,粗制滥造,容易让游客陷入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尴尬境地。有些旅游景点,其文化内涵没有持续挖掘,使之处于老化状态,新旅游项目开发跟不上,发展出现断层现象。

(四)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相似,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造成屏蔽形势。游客受经济、时间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选择旅游目的地上,考虑景点的知名度和便利度,造成弱势旅游资源的闲置。如河池与百色同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宜州是“刘三姐故里”和桂林阳朔有“印象刘三姐”旅游资源内容相似,前者知名度有限,竞争中难以占一席之地,只有挖掘自身旅游资源的特色,另辟蹊径才能拓展旅游业的新局面。

(五)在网络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通过互联网获取旅游地的玩、住、行等相关信息。但旅游信息特色网站建设不完善,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旅游信息、旅游资源宣传等建设远远落后于旅游业发展,阻碍旅游持续发展。

三、开发地方旅游文献资源的策略

地方文献是开发地方性旅游资源的载体,完善的地方旅游文献资源的收集为开发和建设地方旅游资源数据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一)深入挖掘地方旅游资源,建立特色、完善的收藏体系。应做好地方旅游文献收集工作。地方高校、公共图书馆、地方志办公室、档案室、旅游局等是旅游信息的集散地,通过相互合作,广泛征集旅游文献。收集的范围包括:地方县志、丛书、工具书、家谱、族谱、地图、图录、碑志、笔记、日记、年鉴、资料汇编、名人字画、本地历史史实、地方名人生平著作、个人论文、风土人情、“非卖品”或内部资料,高校师生著作、论文、科研成果等。对于未形成书面文字的神话故事、传说、民族史诗、民间曲艺、民族教育及伦理教化等有价值的资源,在保护原生态的基础上,以调查、访问、征集等形式,记录、收集、整理下来。加强网络上旅游文献资源的收集工作。

做好二、三次文献的深度开发。对搜集到的文献应认真地分析研究,考镜源流,辨析真伪,提供准确的史料与数字。以目录、索引、题录、文摘等形式,选择地方旅游文献中最具代表性,且收藏有一定优势的旅游文献作为开发目标,进行专题资料汇编,以适应本地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如,《广西刘三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作为广西教育厅立项科研项目得以通过。

(二)构建地方旅游文献资源数据库。充足的地方旅游文献资源是构建旅游数据库的重要保障。通过计算机把旅游信息资源和数据加工组织、贮藏、标引、编目,把地方旅游文献资源变成高效、快速、易检索的信息数据库。地方旅游文献资源数据库可以是由多个专题资源数据库构成的数据库群,其内容有以下方面(以广西河池为例):

1、地方旅游历史文献数据库。数据库的资源主要收集地方旅游资源历史文献资料,包括地方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的描述;地方名人、革命先辈等在本地活动的情况;折射社会历史发展脉络的家谱、族谱的收集;风土人情、节日节令、居住文化、服饰文化、婚丧生育、礼仪礼节、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介绍;本地地理、气候、水土、动植物等情况的记载。在特色上,注重从整体性、地域性、代表性角度进行旅游文化的开发。代表:河池长寿养生文化、原生态民族风情文化。

2、地方旅游商情文献数据库。数据库的资源主要收集旅游业发展动态、趋势、市场、投资等方面的信息,为地方旅游发展提供有关信息资料。包括旅游政策和法规、地方旅游发展规划、地方旅游景区和项目开发情况、投资环境、名特产品、举行旅游活动资料汇总等方面的信息资料构成。在特色上,注重旅游政策、法规、规划的准确性、完整性,帮助决策者和管理者做出正确选择,使旅游事业和旅游经营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代表:巴马赐福湖风情岛的建设。

3、地方艺术文献数据库。数据库的资源主要收集与旅游业相关的地方文化艺术发展和建设情况,包括地方文学、美术、戏曲、音乐、舞蹈、建筑、手工艺等艺术作品及相关的研究、评论等方面资源构成。在特色上,注重从“本色”角度挖掘旅游文化内在价值,增强地方旅游业的文化底蕴。代表:山歌文化、铜鼓文化。

(三)建立地方旅游资源信息特色网站。很多旅游者在前往旅游目的地之前都上网查询旅游目的地的情况,景点、交通、住宿等,这意味着旅游消费者趋向于以互联网作为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信息化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之一,因此建设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信息网站是对地方旅游推陈出新,对对外宣传有积极作用。

网站的建立要突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简约实用。目前大多数旅游信息网站上都设置景区信息、管理服务机构、交通信息、宾馆饭店餐饮、气候医疗等模块的信息分类。为更好地宣传地方旅游资源,还可以在网页上设置与地方旅游资源数据库的链接,为游客了解或者投资者了解地方旅游资源提供详实的文献依据;设置Blog、BBS,为旅游信息资源的互换、信息反馈提供交流平台,通过这样的方式也是对地方旅游资源的再挖掘。

综合上述,旅游的过程是旅游者经历文化、体验文化、欣赏文化的过程。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地方文献中所蕴藏的旅游文献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1]徐险峰.大湘西民族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图书馆,2009.

[2]黄亚男.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以湖南文理学院图书馆为例.2009.6.

[3]郑小灵.关于图书馆建立地方性旅游数据库的思考.当代图书馆,2005.4.

F59

A

(作者单位: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文献旅游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