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山区水田不再冬闲
2011-08-15熊飞
□熊飞
水田是山区的当家田地,水田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山区全年的粮油产量。在粮食紧缺年代,山区水田冬季除少数预留的“秧母田”与确实难以起旱的“冷浸烂泥田”外,其它基本被“种满种足”。
然而近年来,山区水田冬闲面积呈急剧扩大趋势。2010年各地粮油价格普遍上涨,按说水田冬闲面积应当有所减少,但近期笔者在调查中却发现,山区大面积水田仍然处于“冬闲”状态,冬闲田面积几乎占到水田总面积的60%。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冬闲田面积甚至占到水田总面积的80%以上。
一、山区水田大面积冬闲的主要原因
1.种植效益低 经营规模小、生产成本高、自然灾害多、产量偏低、效益较差,这是山区冬闲田面积扩大的最主要原因。如今市场粮油供应充足,购买方便,山区农户收入来源趋于多元化。在此情况下,农民种田的目的已不再是“自给自足”,而是要获得“经济效益”。如果种植不“划算”,农民就不愿意种植,政府也不能勉强。
目前,山区水田冬季以种植小麦、油菜为主。正常年份,种植1亩小麦,在除掉种子、化肥、农药等必须的农资开支后,每亩收入仅在200元左右;如果再除掉人工开支,每亩还要倒贴。种植1亩油菜,在除掉各种农资开支后,每亩收入接近300元;如果除掉人工开支,每亩纯收入也只有几十元钱。如果遇到灾害年份,水田冬种就会出现普遍亏损,例如2009~2010年连续两年小麦、油菜收获期间遇持续阴雨,导致作物在田间霉烂、发芽,就使冬种农户蒙受巨大损失。“种小麦亏本、种油菜略有赢余”,是山区不少农民的共同看法。正因如此,一些农户宁愿冬季将水田“休闲”,春季抢早种植一季水稻,认为这样比一年种植两季作物更加省心、划算。
2.务农劳力少,用工成本高 近年来,山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后,务农劳力急剧减少,成本迅速抬高,每日工价已由前几年的15~20元迅速抬高到50~60元。尽管工价较高,一些家中缺乏劳力的农户,农忙季节还是不得不请人帮工。过高的工价,使山区水田冬种效益大打折扣,一些农户觉得水田冬种太不“划算”,所以干脆放弃。
3.种植技术复杂,机械化程度低山区农业生产,在种植技术上讲究“精耕细作”。多数农户在种植油菜、小麦时,播种、育苗、翻地、炕地、耙田、起旱、施肥、移栽、除草、防虫、治病、收割、晾晒等工序一点也不含糊。由于工序较多、操作认真,直接导致生产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成本较高。近年来,农业部门虽然一直致力于推广免耕、直播等轻型、简化栽培技术,但不少农民对新技术接受较慢,有的则对轻简栽培技术持怀疑态度,认为种“懒庄稼”会导致作物减产,致使新技术推广进展缓慢,普及难度较大。
另外,与完全依靠人力、畜力生产相比,采用机械化生产工效较高、成本较低。但山区耕地分布零散、凸凹不平、面积较小,每个农户成片耕地很少,加之多数地块没有机耕路,导致耕种、管理、收获等很多工序必须依靠人力、畜力才能完成。机械化程度低,致使山区农业生产与平原地区相比成本居高难下,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很多农户在经过核算后发现,自己冬季费力种植小麦、油菜,还不如买从外地调入的面粉、植物油划算,于是干脆不种。
4.基础设施落后,投入风险大 山区水田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冬季水田基本处于“有旱难灌、有涝难排”的状态。在风调雨顺、产量正常年份,种植一季小麦或油菜收益有限;遇干旱或雨涝年份,就会出现亏本,因此不少农户宁可冬季不种。另外,一些灌溉条件差、水源无保证的田块,冬季起旱种植,水稻插秧期间如果遇持续干旱,有可能灌不上水、插不成秧。不少农户为保住一季水稻,也会放弃冬季种植,致使水田冬闲。
5.雀鸟、野兽危害,作物损失大 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与退耕还林力度的不断加大,山区植被逐步得以恢复,雀鸟、野兽明显增多。靠近林地边缘的水田,冬季种植受雀鸟、野兽危害损失较大,有的损失程度达到50%以上,少数甚至绝收。由于山区目前青壮年劳力较少,加上没有枪支,对野猪等大型、凶猛动物基本没有办法,只有放弃冬种,导致林地边缘水田冬季被迫休闲。
6.年轻一代不愿种田,劳力紧缺 在山区种田,人均耕地面积有限,生产规模小,而且投入高、见收慢、风险大、效益低,特别是与在外务工相比,比较效益明显偏低。据调查,目前在家种田农民,1年纯收入多数只在2 000~3 000元,高一点的也不过4 000~5 000元。如果赴外打工,普通技工每天收入100元以上,年纯收入一般在2万元左右;就是最普通的小工,只要肯干,1天收入也在80元左右,年纯收入在1万元以上。“在家苦干1年,不如在外打工1月”,如此大的收入差距,使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选择外出打工,真正返乡创业、务农的只是极少数。农村年轻一代不愿意在家务农,导致山区虽然人均耕地面积较小,但农忙季节劳动力反而十分紧缺,一些农户为此放弃冬种。
二、对策措施
1.推行更加切实有效的优惠政策,调动农民种田积极性 目前国家出台的鼓励发展粮油生产优惠政策,到基层后基本上都变成了“普惠制”,变成了一种“福利”。农户只要有地,无论种与不种、种好种坏,实际上都能享受到政策补贴。国家虽然拿出了巨额资金补贴给农户,但这些资金分散到千家万户后,每户能够享受到的十分有限。调查显示,此种补贴方式,对调动山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作用并不显著,应当对其进行改革。要设法将有限的资金,真正补贴到出售商品粮油较多的种田大户头上,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农户多种粮、种好粮、多卖粮。
2.改变传统种植观念,大力推广轻型、简化栽培技术 目前水田冬种可以推广的技术有水稻免耕直播油菜、油菜免耕移栽、油菜稀植栽培、小麦免耕直播栽培、洋芋免耕直播稻草覆盖栽培等。采用这些技术,可以在不明显降低产量的情况下,节约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进而使水田冬种效益实现大幅度提高。
3.加快山区水田“园田化”建设,促进规模经营与机械化生产 通过治理,将部分小田逐步并为大田,同时留好机耕路,改善灌排设施,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实现土地流转、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促进山区冬闲水田向种植能手、种田大户集中,进而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4.改革种植方式,千方百计提高种植效益 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有组织、有计划、成规模地推广高效经济作物(如地膜洋芋、早熟豌豆、蔬菜、食用菌)与高效种植模式(如萝卜与绿肥或油菜混种)、高效栽培技术(如优质油菜“一菜两用”技术),努力提高种植效益。
5.制定科学可行的土地季节性流转政策 要设法促进冬闲田合理流转、集中,通过规模种植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增加粮油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