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科学评价指引区域教育改革

2011-08-15何兰田

湖北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考分升学率教育工作者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还没有走出应试的泥淖。教育教学仍旧停留在认知层面(世界是什么样),学生缺少实践、探究的平台,不善于思考(世界为什么是这样),不善于创新(怎么样让世界更美好)。学习成为知识的累积,成为升学、就业的敲门砖,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一些教育工作者错误地认为,考分就是政绩,并把片面追求考分归咎于社会压力。教育工作者与其被社会功利的、狭隘的教育观念支配,不如做大众教育观念的普及者和引领者。

要改变基础教育片面追求考分的倾向,一方面,要转变观念,提升理念,引导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局长、校长摈弃考分政绩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另一方面,要探索和研究关系教育全局的核心问题——教育评价。只有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评价、科学评价,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创新。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教育评价的杠杆、导向作用,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引导学校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提高育人水平和质量。在质量评价上,要特别重视评价的“三性”:多维性、过程性、发展性。

所谓多维性,就是在评价内容上,不仅仅从学科成绩去评价,更要从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压力状态、团队合作、师生关系、个性特长等方面去评价,要对学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考量。在评价方式上,不仅仅是学科知识考试,还包括动手能力考核、体质体能测试等;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自评、互评等。

所谓过程性,就是既注重终结性评价,又注重教育教学过程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譬如,在学生动手能力、身体素质评价上,应把学生平时活动情况纳入考核成绩。

所谓发展性,就是在评价中赋予学生继续学习能力一定的比重,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力。以初中教育质量评价为例,一所学校升学率过高,并不能说明其教育质量高、培养出来的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强。道理很简单,因为区域内学生升入高中(重点高中)的数量是一个定量(招生计划)。升学率过高的学校,一般办学行为都不规范,其升学率是靠“死擂”学生获取的,学生的头脑成了容器,正如灶膛里添满了柴火无法燃烧一样,这种做法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能力低下。在县域内,我们可以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价初中的办学水平,把中考的数据与高考和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据进行量化比较,判定学生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样一来,用可持续发展的数据来重新评价初中教育质量,就让那些不按照规律办事、以扼杀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获得的成绩化为无形,从而使校长在错误政绩观支配下形成的政绩掉下去,且捞不到任何好处,也可以促进校长、教师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

总之,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有利于改进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有利于学校按教育规律办学,建立科学、完备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机制,引导学校积极主动实施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考分升学率教育工作者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分式求值——中考分式题的核心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数学模型之试卷综合评价模型
中考分式题题型展示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
实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