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接受复筛的结果分析
2011-08-15田继春李艳梅
田继春,李艳梅
(阜蒙县人民医院a.耳鼻喉科;b.妇科,辽宁 阜蒙 123100)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诊断听力缺陷的有效手段,对听力障碍患儿进行干预,早期接受语言康复训练,早期治疗,对他(她)们回归主流社会有重要意义。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在阜蒙县人民医院出生接受听力初筛的新生儿1 706例,笔者将其复筛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对在本院出生的1 70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排除早产儿、低体质量儿、窒息高危因素及拒筛者。参照文献[1]中的听力普遍筛查方案,出生后3~7 d对本组新生儿进行初筛,未通过者42 d左右进行复筛,第1次复筛未通过者2~3个月内进行第2次复筛,仍未通过的转省级听力康复中心。1 706例中,未通过初筛的326例,占19.1%。出院前已向家长交代,在出生后42 d左右带患儿回院复筛听力。
2 结果
326例中主动接受复筛的82例,占25.2%(82/326),复筛未通过6例,占7.3%(6/82),2次复筛未通过2例,占33.3%(2/6)。
326例中,244例未接受复筛,占74.8%。对未能来院复筛者进行电话随访,其原因为:93位(38.1%)家长持侥幸心理认为孩子听力没问题;109位(44.7%)家长电话号码错误或无人接听,3位因交通不便及经济困难,28位忘记出院医嘱,11位家长外出打工。
3 讨论
新生儿听力障碍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其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占0.1%~0.3%、在上海市占2.59‰[2],我国每年新发病例数以万计,其治疗的保证依赖于听力障碍的早期发现,而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听力障碍最有效、最可能普及的检测方法。本组1 706例中,初筛未通过326例(19.1%),第 1次复筛未通过 6例(7.3%),2次复筛未通过 2例(33.3%),可见第1次筛查假阳性率较高,随着婴儿周龄的增长42 d后假阳性率下降。由于2次假阳性的排除,第2次复筛的阳性率明显上升,提示:1)出生42 d左右新生儿的复筛假阳性率低,为真正阳性者的诊断提供了可信的基础数,在新生儿听力筛查环节中最为重要;2)未通过复筛者是新生儿听力障碍的高危人群。
根据辽宁听力康复中心调查,辽宁省城乡新生儿听力筛查覆盖率为52.5%,未接受复筛的约为42.0%[3],而本文统计未接受复筛的占74.8%,提示:1)提高听力筛查覆盖率和复筛率任重而道远;2)很大一部分听力障碍的患儿未得到早期诊断,强调复筛、提高复筛率是新生儿听力筛查最有意义的环节。未通过复筛的新生儿如是单耳听力障碍,因患儿对声音仍有反应,而且语言中枢会基本正常发音,久而久之适应了单耳听觉,听力障碍很难被发现,因此使患儿的诊断被延误,失去治疗的机会;如是双耳听力障碍或轻度听力障碍,未及时进行早期诊断就会失去早期干预的机会,影响听力中枢和语言中枢的发育造成患儿聋哑。
笔者对本组未按规定接受复筛的家长进行随访,显示家长持侥幸心理的占38.1%(93/244),其他原因占17.2%(42/244),而失访占44.7%(109/244),为此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干预:1)加强对准父母产前、产后的宣传,特别是一些细节如“不是任何耳聋都可以让家长感觉到的”“新生儿听力正常与否必须通过筛检”等等。2)接生医院要登记双号码主要是固定电话并将医院本科室的电话告知新生儿家长,同时可签写复筛告知书。3)可采用相应灵活的措施提请家长带患儿进行复筛,如家长接受可留一定的押金,推迟开据出生证的时间等。
[1] 韩德民,戚以胜,黄丽辉,等.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1-153.
[2] 侯峥,吴皓,陶峥,等.2005年上海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临床分析[J].听力学及语言疾病杂志,2008,16(3):206-209.
[3] 孟祥伟,周继宏,史文杰,等.辽宁省农村儿童听力筛查基线调查[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0,17(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