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齿突导针定位器行齿状突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配合分析

2011-08-15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邢台054000王美玲

陕西医学杂志 2011年12期
关键词:齿状定位器导针

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邢台 054000)王美玲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择 2005年 8月至 2008年 7月在我院治疗的齿突骨折患者 15例,其中男 12例,女 3例,年龄 23~ 64岁,平均 34.7岁。患者从受伤到就诊时间为 1.5h至 17d,平均46.7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 8例 ,高处坠落 6例,砸伤、压伤 1例。本组 15例均经过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齿状突骨折,根据Andersong分型方法对骨折进行分型,其中Ⅱ型骨折 11例,Ⅲ型骨折 4例(陈旧性骨折脱位 1例)。其临床表现均为枕颈部疼痛,活动受限。3例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颈髓压迫。

2 术前处理

2.1 明确诊断:颈椎张口位和正侧位 X线片可明确诊断,CT扫描及其三维重建可进一步明确齿突大小、骨密度、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M RI有助于脊髓损伤的判断。

2.2 颅骨牵引:明确诊断后立即行颅骨牵引,必须在骨折复位 100%后方可手术 ,牵引重量为体重的 1/10~ 1/7,必要时行头颈双向牵引,完全复位后稳定 5~ 7d后行手术治疗[1]。

2.3 治疗并发症:对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应先予积极控制和预防。

3 麻醉与体位 气管插管吸入麻醉,尽可能使用带弹簧的插管,便于术中牵拉显露术野。于口腔内塞入绷带卷,将插管挤至紧贴一侧峡部。仰卧位,头颅牵引下将颈后伸,抬高下颌,床旁 X线透视证实复位满意后方可实施手术。

4 手术配合

4.1 器械管理:护士提前 10min洗手,进行器械整理;无菌器械台铺置好,将颈前路专用器械与内固定器械进行分开放置,根据手术的步骤安排位置摆放;在手术开始之前检查手术器械与仪器的性能及点数,确保仪器与器械的完整和齐备。

4.2 整理各种器械的导线放置: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将有塑料口袋的手术薄膜粘贴在术野,同时将吸引管和单、双极电凝线在手术薄膜下固定,保持手术区域整体的整齐,将吸引管与单、双极电凝线置于袋中,不易掉落且方便操作。

4.3 手术配合:经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入路,进行递刀与逐层切开操作,暴露 2~ 5颈椎体 ,递骨膜剥离子进行分离,实现术野暴露。在 C臂透视下进行齿突导引定位器的调整安装,经透视进行定位后,递导针导入杆在术前测量的角度上固定,穿入导入杆递导针,在 2颈椎体下缘的软骨终板将导针打入,在正、侧位透视确定导针角度后递电钻,在齿突前方将导针小心地钻入,经透视确认后,在齿突尖钻入导针,进行导入杆的拆卸并保留导针。将合适的中空压螺钉进行固定,在齿突内沿导针以空心改锥快递将螺钉拧入,拔除导针,在对物品进行清点后关闭手术切口,以敷料贴进行固定。

结 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 1.5~ 2.5h,平均手术时间为 1.85h。术中出血量为 25~ 120ml,平均出血量为 55ml。伤口引流量为 55~110ml,平均伤口引流量 85ml。手术后 1周进行 X射线检查,所有患者的内固定螺钉均在齿突的中央,不存在偏斜,固定位置良好。螺钉头端都超过了骨折线,且骨折线较为模糊。患者伤口愈合良好,不存在感染的征象。术后随访时间为 4~ 1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 7.8个月。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良好 14例,1例延迟愈合。

讨 论

齿状突骨折后,由于骨折疼痛或血肿等原因使患者呼吸功能受到影响。在术前应鼓励患者积极进行深呼吸运动,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应注意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并在术前应对患者神经损伤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格观测,防止患者感冒的发生[2]。

齿状突骨折手术的持续时间较长,在合并其他位置损伤的情况下需要时间更长,而出血较多、损伤较大,对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测量血压频率保持每 10min/1次 ,随时准备进行急救。在心电监护的患者,应确保患者导联位置的正确。在输血时对患者的反应随时观察。保持患者的尿管通畅,及时为患者放尿。手术后期因钉入导针时动作较大,加之患者俯卧时间长,往往因疼痛、肢体酸痛、麻木,尤其年龄大且瘦弱者会出现烦躁、心急、气促等,应及时给氧气吸入,帮患者擦汗。

术后要保持患者的脊柱水平,让患者于木板床上平卧,检测脉搏、体温、呼吸,测量血压每 30min/1次,观察患者的反应,对各管道的位置认真检查,观察患者运动情况与下肢感觉,保证血液与其他液体输入的顺利。密切观察伤口的渗血情况,保证敷料的干燥清洁。在伤口处进行常规处理放置一次性输血器,保持输血通畅 ,防止脱落、压迫,注意患者的引流物流量和颜色的变化;在引流物倾倒时要将引流管钳紧 ,防止倒流,恢复引流袋呈负压状态时再进行引流管连接。一般术后 2~ 3d,引流量低于 30~ 50ml/d即可拔管[3]。

褥疮的预防是术后护理的关键,翻身的频率和方法都有要求。患者要先平卧 2h,再酌情进行轴型翻身每 2~ 4h/1次;在翻身时要保持脊柱半直,避免扭转和屈曲的发生,体位改变每次90度;避免推、拉、拖,要抬起患者身体进行操作 ,翻后保持患者的舒适卧位,以滑石粉对受压部位按摩,保证床铺的整洁,避免渣屑皱折的出现。保持患者的翻身次数,不因管道多或身体重而减少。

有关资料表明,Ramsay观察到脊椎骨折患者进行呼吸锻炼者肺活量可增加 12%~16%。因此卧床患者的护理中要及早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鼓励患者多咳嗽以辅助排痰。术后第 2天辅助患者进行双上肢内收、伸屈、外展的锻炼,运动频率为 5~ 6次每日,对完全瘫痪的患者要帮助其树立信心,保持每日 3~4次的频率为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和双下肢按摩的护理,预防术后畸形的发生,减轻患者肌肉萎缩的程度。

[1]王大清,郑三女,何瑾云.应用齿突导针定位器行齿状突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配合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1):59-60.

[2]陈小雁,余 虹.经颈前路行齿状突骨折内固定术 1例护理 [J].福建医药杂志,2010,32(2):170-170.

[3]刘少喻,刘景发.齿突导针定位器在齿突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4):209-212.

猜你喜欢

齿状定位器导针
定位器故障分析及控制措施
压接类定位器压接工艺设备改进方案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髓内钉治疗:新设计的具有远端导针定位器的导向开口器的应用
“触摸和漏斗”法快速置入PFNA导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Ⅱ型齿状突骨折的解剖影响因素的研究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导针定位装置的临床研究
基于HART协议智能阀门定位器的研究
基于图像处理的定位器坡度计算
中西医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微创导针治疗22例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齿状突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