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周山区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de思考
2011-08-15颜绿芬杨廷勇周元亮
□颜绿芬 严 萍 杨廷勇 周元亮 冯 刚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国家设立在基层为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者提供技术服务的公益性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和技术支撑。叙永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山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济基础薄弱,农业技术推广任务重。20多年来,叙永县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在改革中历经波折,努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一、体系建设现状
1986年起,叙永县开始组建乡镇农技站,通过县上招聘,对62个建制乡(镇)分别配备1名农技人员。1989年,正式建立乡镇农技站,业务技术由农业局指导。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在乡镇设立农业服务中心,乡镇农技站的“三权”下放归乡镇管理。2008年的乡镇机构改革中,设立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站,原编制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大多数划归农业局,作为县农业局的派驻机构,实行县农业局和乡镇政府双重管理。全县共设立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25个,人员编制165名,实有人员163人,缺编2人。
随着基层农技站的建立,县、乡镇两级农技推广体系“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得到极大的改变,增强了农技推广技术力量,加快了农业科技推广运用进程,为叙永县现代农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水稻抛秧、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飘浮育苗以及烤烟普改密烘烤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大力实施土地整理、标准粮田建设、育土工程、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和推广稻田保护耕作技术,农业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耕地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2008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能源建设资金12 354.5万元,改造中低产田5 920hm2,建设标准粮田2 000hm2,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1 567口;抽检果蔬81批次,样品436个,合格率99%。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 833hm2;每年引进示范推广粮食和蔬菜新品种达50多个、新技术10余项,建立玉米地膜覆盖、水稻强化栽培、蔬菜、沼液综合利用等生产示范片20多个、1 000多hm2;建立完善了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络体系,建立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伍54个,年实施病虫防控面积1万hm2以上;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工程,年培训农民15万人次以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正在迅速成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落后,工作环境条件差
2008年收编后,县农业局积极筹集资金和物资,给每个基层站配备了电脑等办公设备,初步改善了基层站的办公条件。但由于历史遗留的很多问题一时无法解决,大多数基层站仍然存在着缺乏工作用房、技术推广设施设备简陋等问题,只能临时在当地乡镇府借房办公,在影响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给农技人员带来较大的思想压力。
2.人员结构差异大,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1992年设立农技服务中心以后,进入农技站的人员除原招聘和部分大中专毕业分配外,其他人员一般都是退伍军人或为解决编制而进入的非专业人员。目前,全县在编在岗的乡镇农技推广人员143名,但与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的涉农专业人员仅 60人,占42%;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人员11人,仅占7.7%;通过函授学习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117人,占81.8%。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5人,占7.7%;中级职称42人,占29.4%;初级职称87人,占60.8%;还有3人未评定职称。总体来看,农技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农技推广范围较窄。除水稻、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外,缺乏柑橘、茶叶、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和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更缺乏懂市场、会经营、能管理、能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复合型、综合性农业科技人才。
3.经费严重不足,队伍不稳定 一是无工作经费。基层农技站人员虽然收归县农业局管理,工资纳入财政预算,但县财政未安排推广工作经费,只有每人每年2 500元的“人头经费”,25个基层农技站基本上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半瘫痪状态,所承担的公益性职能无法正常发挥,大多数工作只能停留在低水平的产前、产中服务上。即使在从事有关项目推广中可以获得少量经费,也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个人收入偏低。基层农技站大多数人员工资偏低,只有政策性工资,绩效工资尚未发放,更不用说奖金、补助等。面对日常生活中住房、子女教育等巨大的经济压力,无可避免地形成了思想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创新意识等严重问题。3年来,基层农技站共有17人调出,1人辞职,被当地乡镇政府和县级部门借用50人,实际在编在岗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仅有93人。
三、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农技推广和科技普及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依托。2007~2010年以来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均对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的要求。相信在中央领导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基层农技人员的努力工作,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1.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工作活力为确保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行,完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增强工作活力,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完善县级农业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合理划分职责,县农业局主要以人事、业务管理为主,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基层站的行政管理、思想和政治教育工作;二是建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农技推广所需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积极协调解决事业人员绩效工资问题;三是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建立农技人员职业水平评价、业绩考核、职称评价等多元化的考评机制;四是完善目标考核管理制度,实行基层农技站与农业局、乡镇、服务对象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职责和服务内容,实行“农业局+乡镇+服务对象”的目标考核管理制度;五是设立科技奖励基金和科技推广风险金,支持和鼓励农技人员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动,创办农业科技示范片(园、区);六是逐步探索建立“农技人员+示范户+农户”、“农技人员+基地+农户”和“农业科技示范片(示范带)+农户”的多元化推广模式,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扩大服务范围,不断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2.加快基础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在现实社会中的确是处于弱势地位。加强乡镇农技站建设,保证农技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必须要靠各级政府的财力支持才能实现。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按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力争3年内普及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四川省基层农技服务体系能力建设项目在叙永县实施,努力争取县委、县府将乡镇农技站建设资金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协调乡镇政府提供建设用地,分期分批修建办公场所、购置办公设备,逐步完善农技站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3.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综合素质是提升服务能力的有效保证。一是完善农技人员聘用制度,规范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逐步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到缺编基层站工作,大力引进符合柑橘、茶叶等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科技人才,优化农技队伍结构;二是建立完善农技人员培训教育长效机制,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创新培训方式和内容,选拔事业心强的年轻同志到大专院校进修学习,鼓励农技人员通过自考、函授等方式更新知识,全面促进知识更新;三是按照叙永县委县政府《叙永县2011~2015年“百带千孵万”人才培养工程》和《叙永县农业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农业科技人才“百带千孵万”工程,充分发挥农业中高级技术人才的“传、帮、带”作用,逐步提升基层人员的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