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泸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de思考与建议

2011-08-15毛爱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11年10期
关键词:泸县绿色食品农产品

□毛爱平

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县,全县耕地面积66.6万亩,其中水田56.25万亩,旱地10.35万亩。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光、热、水分布与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同步的优势。主要粮油作物为水稻、玉米、油菜、小麦、高粱等,粮食播种面积138.45万亩,总产53.60万t,粮食商品转化率11%;主要经济作物为甜橙、龙眼、蔬菜等,种植面积47.01万亩,总产量39.56万t。其中商品蔬菜5.8万亩,产量20万t,商品率58.7%。畜牧业以生猪为主,肉产量9.3万t。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1.积极建设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努力提高监管能力 近年来,通过对蔬菜产品的检测发现,由于乱用滥用农药,造成蔬菜产品农药残毒超标;由于盲目施用化肥,引起土壤中硝酸盐的累积,造成蔬菜产品中亚硝酸盐超标;由于有害金属及非金属元素对农田及水质的污染,造成蔬菜产品中砷、镉、铅、汞、铬等残留物超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泸县农业局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绿色食品办等机构,专们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基本形成了监管组织体系的框架。2010年,县委、县政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县政府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目标考核,安排了相关的工作经费,专门成立了泸县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县委常委)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农工办、财政局、农业局、畜牧局、供销社、工商局、质监局、卫生局、经贸局、粮食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的分管领导为成员,组织协调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2.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施行后,结合泸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际,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媒,采取科技下乡、专题宣传等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广泛深入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技术的宣传培训。全县累计出动农业行政执法人员7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接受咨询4 800余人次,培训农资经营户3 000户、农业企业9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0个。对现有的1 000余家农资网点和20个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22个农贸市场、32个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进行了监督检查,完成了70种农药、50种种子、6个化肥品种的抽样检测。立案查处农业违法违规案件起1件,结案1起。依托泸州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开展对重点基地、重点市场、加工企业各类农产品的检测,在全县19个镇的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市场全年共抽检蔬菜样品200余个,进行10次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检测,合格率达96.30%,鲜菜农药残留量控制在无公害蔬菜规定的指标以内,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了超过1亿kg的安全蔬菜。

3.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大力推行基地标准化生产 建立了10万亩再生稻标准化示范区、太伏镇2 000亩市级龙眼标准化示范区。到2010年底,泸县潮河周园龙眼专业合作社龙眼有机食品、泸县立石玉龙米业公司的绿色食品、泸县云龙龙城米业公司、泸县玄滩金禾菌业公司、泸县毗卢新原茶厂、泸县喻寺天凤黑木耳培植基地等6个“三品一标”产品,通过了四川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县其他19个镇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由农业局牵头组织开展了整体认定,已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52万亩,标准化生产面积2万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管组织体系建设滞后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广、量大,任务繁重,形势严峻。虽然监管组织机构的主干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是机构人员配置少,工作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工作机制不健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多数时候需依靠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开展监管行动,缺乏一定的行政管理力度和执法的自主性。如县农业局设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绿色食品办有机构无编制,是几块牌子一套人马,监管人员难以真正到位;各乡、镇、社区没有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各行政村还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已通过认证的生产基地也没有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质量安全追溯机制方面仅开展了一些基础性工作,尚待建立完善。

2.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泸县农产品品种繁多,涉及面广,需要速度快、结果准、技术先进的检测设备才能适应检测要求,检验检测任务重、责任大。目前,泸县尚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有关农产品的定量分析还依赖于泸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监管工作出现了无先进设备、无专业人员、无检验场地的“三无”现象。全县还没有1个镇或社区能开展二级动态快速定性检测工作,即使是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也没有建立三级动态快速定性检测点,大量的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亦没有自律性的检测能力,这给上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3.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引导力度不够 在国家产业政策、市场经济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及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等方面缺乏宣传力度,生产者还没有把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真正变成自觉行动,部分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部分生产者和经营者由于自身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及利益最大化的驱动和行业潜规则等原因,对推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不理解、不配合,造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近年来,尽管农业各产业成立了行业协会等行业自律性组织,但是这些组织运作的重心都在技术服务、利益共享等产业发展问题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往往不够重视。

三、对策建议

1.合理配置资源,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紧紧抓住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热点的关键时期,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尽快列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规划,利用国家投资的项目经费,建立泸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同时争取县政府支持,切实解决监管机构、人员、工作经费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三无”状况。通过认真规划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明确职责、合理分工,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扎实构建县、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体系,形成以县级为主、乡镇为辅、村(社区)为基点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体系。

2.加强宣传培训,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力度。结合科技入户、粮油高产创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阳光工程”培训等项目,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准确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和操作规范。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督检查,以典型违法案例为突破口,以案说法,加强法制法规、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农资经营者的守法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和农资经营者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为目标,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3.以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为先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结合泸县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从种植品质入手,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加强监测管理,建立生产技术档案,积极引导农民联户生产,统一品种,统一标准,使示范基地内的每一个产品都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标准。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壮大经纪人队伍。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实行产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产品生产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和组织化程度,打造更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全面提升泸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猜你喜欢

泸县绿色食品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什么是绿色食品
泸县农村信用联社:“互联网+”助力转型升级
农产品争奇斗艳
泸县宋墓石刻中的多彩生活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