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乡统筹的思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2011-08-15杨祥禄
杨祥禄 彭 华
(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联动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提高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着力规范有序进行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集中集约规模经营,着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产业基地强县建设成效显著。金堂县、彭州市、龙泉驿区、双流县、蒲江县列入全省产业强县培育县后,成都市及各区(县、市)党委、政府集中财力、物力和项目资金,大力支持蔬菜、食用菌、茶叶、伏季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通过举办“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第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和“中国采茶节”等重大节会,开展伏季水果评优,建立四川现代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完善蔬菜产业链等系列工作,5个区(县、市)主导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市场竞争力增强,品牌效益提升,农民收益显著提高。金堂县、彭州市、蒲江县已被四川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全省产业强县。
二是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加快。全市基本形成了蔬菜、花卉苗木、伏季水果、茶叶、猕猴桃、优质粮油、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成规模特色产业基地133个,家庭农庄(场)179个,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07万公顷。
三是组织化程度提高。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 761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5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8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到66.7%。
四是示范园区成效明显。全市已形成各类现代农业园区101个。其中:农业科技园区95个,面积2.43万公顷,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新品种411个、新技术218项,承担各类科研示范项目94项,辐射带动面积达9.33万公顷。农产品加工园区6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57家,年销售收入突破1 000亿元。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整体推进工作进展顺利。
五是现代农业物流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建成规模以上现代农业物流园区(批发市场)10个,其中有国家级农产品批发市场5个,年交易额达300亿元。
六是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全市龙头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四川省著名商标36个、四川省名牌35个;获得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累计达到610个。
2010年底,全省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产业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后,成都市和相关区(县、市)政府及时传达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研究提出贯彻意见,用城乡统筹的思路和办法,按照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西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发展区、农产品加工中心、现代农业物流中心、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中心“一区三中心”定位,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蔬菜、花卉、伏季水果、茶叶、猕猴桃、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布局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物流基地,力争5年内实现“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3年内全市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到1.33万公顷以上;初步建成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经济区,打造50个以上旅游特色村、20个以上乡村旅游度假示范区;建设完善三大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36个产地批发市场,建成全域成都农产品物联网。5年内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4万公顷以上;建设14个工厂化制种育苗和良种繁育中心,建成年出口1 000万千克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50%以上,产值突破600亿元;建成50个以上的现代农业园区;使成都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形成20个以上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彭州市提出,2011年要以实施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为载体,以“四大产业功能区”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产品产业化经营,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现代农业绿色蔬菜产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为抓手,借助“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平台,打造蔬菜和现代农业产业高端,建设“四中心、三基地、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