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中的动物叙事

2011-08-15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文学人类动物

高 平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论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中的动物叙事

高 平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刘先平是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自然文学开拓者,他的大自然文学主旨就是就是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寻找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之道。以野生珍稀动物为描写对象是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鲜明特色,刘先平作品中的动物叙事,有着深刻的生态意义。

动物叙事;审美特征;生态内涵

刘先平,安徽作家,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大自然文学创作,三十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云海探奇》、《呦呦鹿鸣》、《千鸟谷追踪》、《大熊猫传奇》;纪实散文《山野寻趣》、《麋鹿找家》、《寻找大树杜鹃王》、《和黑叶猴对话》、《野象出没的山谷》、《寻找麂鹿》、《黑鹿的呼唤》、《麋鹿回归》、《在大熊猫故乡探险》、《黑叶猴王国探险记》、《我的山野朋友》、《走进帕米尔高原——穿越柴达木盆地》等。他开创的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热爱生命为主旨的现代大自然文学发端于安徽,在全国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他是我国现代意义上大自然文学的开拓者。

大自然文学以大自然为描述对象,动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中的动物叙事尤其引人注目。他的大自然文学作品主要以野生珍稀动物为描写对象,展现原生态的野生动物世界。他笔下的动物,无论是猿猴斑狗,还是大熊猫梅花鹿,抑或是相思鸟金钱豹等,都是活跃在山村里、树林中的自在动物,是真正作为生命主体而存在。

一、动物叙事概述

把动物形象写入文学作品中,古已有之,并不稀奇。但“动物叙事”的概念却是近几年才提出的,究竟什么是动物叙事,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许多作家和文学评论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 “动物叙事”进行了阐释。

陈佳冀认为:“所谓动物叙事,即是通过对动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述这些有关动物的形形色色的故事,进而更加深入到对社会、文化、人性等更深层面上的探求。”[1]徐福伟在《“动物叙事”的界定及发展历程》一文中把动物叙事定义为“文学作品中以动物为叙事主体,或涉及动物描写的,并以动物形象或观照社会人生、褒贬人性善恶、作为精神文化生命力的象征,或弘扬生态意识,从而形成了特定审美模式的文学现象。”[2]曾道荣则对动物叙事做了更为细致的厘定。他认为,动物叙事所涉及的具体的故事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叙事者所秉承的立场和态度——生态意识和生态伦理立场。他认为动物叙事的完整定义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广义,即凡是关涉到动物的书写内容的都将其笼统地归类为‘动物叙事’;一个是狭义:通过对动物故事的叙述和动物形象的塑造,反映动物与大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及作者对动物的生态伦理观念的一种涉及动物的书写或阐释行为。”[3]

综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动物叙事:第一,在题材上,动物叙事要以动物为叙事主体或涉及动物描写;第二,在体裁上不拘一格,传统的动物文学中,动物小说占绝大多数,以至于很多人把动物叙事与动物小说混为一谈。其实动物叙事不仅仅包含动物小说,它还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第三,最核心的一点是,在内涵上,要有平等的生命意识,尊重动物,敬畏生命,追寻大自然、动物与人类的和谐共生、共同繁荣。

二、刘先平动物叙事的审美特征

1、现代性

刘先平动物叙事的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文学中的动物书写而言的,主要是指作为在作品中不再把动物作为抽象的符号,也不再作为人类的陪衬和附庸,而是真正把动物当做动物来写,尊重、敬畏动物的生命价值,肯定动物神圣不可侵犯的生存权利,满怀深情礼赞动物的超凡意志和智慧,不以人类的好恶和利益标准对各类动物区别对待。这是刘先平动物叙事最鲜明的美学特征。

以《云海探奇》为例,这部作品主要是描写两位少年帮助野生动物科学考察队在猿猴世界探险的故事。书中描绘了大山中许多珍禽异兽,也展现了动物世界激烈的生存竞争。其中有这样一个插曲,考察队在跟踪紫云山短尾猴的过程中看到了吃猴子的云豹,少年黑河看到猴子狼藉的残骸,心里非常焦急,“坏了。俺紫云山短尾猴本来就不多,一天吃一只,要不了多少天,还不玩了?”[4]164面对黑河的担忧,刘先平借科学家之口,说出了他的生态观:“别担心。云豹是树栖动物,很少下地,爬树的本领又大,猴子只是它的主食之一,平时还捉鸟和其它小动物吃。各种动物间为了生存,各有各的本领。紫云山有云豹,也不是去年、今年开始的,还不是照样有短尾猴?”[4]165科学考察队没有为了珍稀动物短尾猴去杀戮云豹,因为每个物种都是生态链中的一环,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天敌,以维持生态的平衡。人类没有干预大自然正常的生存竞争,尊重自然、敬畏生命,这体现了不同于传统的动物叙事,也折射出作者刘先平具有先锋性的动物观、生态观。

2、纪实性

大自然充满着无尽的神奇和奥秘,珍稀野生动物更是难得一见。对于作家来说,不深入自然之中亲自体验,是无法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也无法领略大自然的神秘和奇妙。刘先平每一步作品都是建立在认真细致的科学考察基础上的,他经常深入荒山老岭,不畏严寒酷暑,不畏蛇虫肆虐,只为得到和野生珍稀动物亲密接触的机会,得以亲眼见识、掌握它们的生活习性。真实的动物形象不仅能打动人心,更能使儿童读者增长见闻,了解动物真实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

纪实性动物叙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真实,要严格遵循动物的自然本性,如实描绘它们的外形特征,真实呈现它们的猎食、求偶,厮杀等日常生活,直面失去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对动物造成的毁灭性破坏。

以《走进帕米尔高原》中的一篇《大漠寻鹤》为例,刘先平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性格温顺的黑颈鹤夫妇为了保护自己的一双儿女,拼死和猎食者麝鼠搏斗。一行人都很羡慕黑颈鹤一家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正当大家要转身离开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刚才被救下的两只幼鸟展开了自相残杀,“它们出手狠辣,目标不是对方的头颅,就是胸膛,都是要害之处……”[5]33面对两个孩子的打斗,刚才还护子心切的黑颈鹤夫妇却像没事人一样,一个津津有味地进食,另一个悠闲地挠痒痒。最终,其中一只“它终于再也没有站起,水面一片殷红……”[5]33战斗结束后,黑颈鹤夫妇带着那只胜利者走了,甚至没有回头看另一个孩子的尸体。

这就是真实的动物世界,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是它们的生存法则,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调节方式。刘先平如实地向我们展现了野生动物的生存景象,使我们的灵魂受到强烈的震撼,感受到了生命的灿烂和壮美,领略到了生存的残酷和不易,这是刘先平动物叙事的成功之处。

3、科普性

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主要读者群是少年儿童,作为曾经的一名老师,刘先平有着很强的责任感,也拥有广博的知识面,在他的动物叙事中,不乏一些科学知识的普及,这也满足了少年儿童旺盛的求知欲,打开他的作品,孩子们可以学到很多教科书上学不到的有关动物的科普知识:

“最有趣的要算澳洲的鸭嘴兽,它是哺乳类最原始的动物之一。它还没有进化到胎生,仍然是卵生,可是已给幼兽哺乳。母兽没有乳房、乳头,只有乳腺,当它授乳时,仰面躺倒,肥扁的身体两头微微翘起,活像一只笨重的小艇。仔兽爬到母兽的肚子上,在腹部一个小窝里舔食乳腺分泌出的乳汁……这种黑冠长臂猿,雌雄不同色:雄的黑色,雌的是淡黄色,但头顶上都有一撮耸起的冠毛。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两臂特别长。身长只有六十厘米左右,可是两臂平伸竟有一百七十厘米左右。它主要在树上活动,靠两个手臂在树林间悠荡。身体极其灵活,行动如飞。但性情倒是怯懦、多疑,还有些神经质。”[4]238

传统的动物书写往往把动物赋予人性,来影射现实中形形色色的人,这样一来,无疑削减了动物的主体地位,过度的人格化,也会使它们沦为人类的传声筒。刘先平在动物叙事中加入一些科普性的知识,有利于读者正确认识动物,对成长中的少年儿童不无裨益,这也体现了刘先平动物叙事对传统动物书写的发展和超越。

三、刘先平动物叙事的生态内涵

1、从“人类中心”到“地球中心”

从古至今,人都是文学作品表达的中心,文学关注的是人的生活,人的家庭、社会活动以及人的爱恨情仇、欢笑悲喜,动物只是一个象征符号,或者是人物命运的陪衬、烘托,或者表现人的勇猛、智慧和力量,没有作为一个真正的生命主体出现在文本叙事中。

对孕育万物的大自然,人类也抱着征服的欲望,“与天斗,与地斗”,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着自然,使原始的自然环境逐渐成为人化的自然。人类陶醉于对大自然的征服,可是一个又一个的事实证明,违背大自然规律,必将遭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导致全球自然灾害频发,海啸、泥石流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森林面积日益锐减、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的严峻形式都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警钟,生态问题成为全世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

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中的动物叙事完全抛弃了“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取而代之的是“地球中心主义”立场,认为大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人和动物都是大自然生态链上的一环,在生命本质上是平等的,人类还要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维持可持续发展,破坏大自然就是破坏人和动物共同的生存家园。

2、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是刘先平动物叙事的鲜明品格。他超越了人类的小我,把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投射到一般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动物身上,传递动物在自然之中的生命话语,展示动物世界的生存美、生命美、情意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地间的自由自在的生命。

关注动物保护的作家叶广芩曾说:“能感受快乐和痛苦的不仅仅是人,动物也同样,它们的生命是极有灵性的,有它们自己的高贵和庄严。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和尊重。”[6]

当代作家韩少功大力倡导生命意识:“……我还会想起很多我伤害过的生命。包括一只老鼠,一条蛀虫,一只蚊子。它们就没有活下去的权利么?如果人类有权吞食其它动物和植物,为什么它们就命中注定地没有?是谁粗暴而横蛮地制定了这种平等规则,然后还要把它们毫不过分的需求描写成一种阴险、恶毒、安全的生存。我与我的同类一直像冷血暴君,用毒药或者利器消灭着它们,并且用谎言使自己心安理得。换句话说,它们因为弱小就被迫把生命空间让给了我们。我们欠下了它们太多”。[7]

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展示了动物独有的生命价值,用事实告诉我们:要正视动物的生命,摈弃对动物生命的漠视,纠正对动物生命的歧视和偏见。对动物价值的肯定、生命的尊重,也是对人类自身价值和尊严的保护。

3、天人合一,众生平等

我国古代道家思想主张崇尚自然、顺应自然,认为是自然创造了万物,自然才是万物的主宰。“天人合一”是人和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指人类要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荣共生,做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正如陆绍珩《醉古堂剑扫》所说:“与梅同瘦,与竹同清,与柳同眠,与桃李同笑,居然花里神仙。与莺同声,与燕同语,与鹤同唳,与鹦鹉同言,如此话中知己。”这是生命与生命的神交共鸣,是人与大自然的心灵契合!

人类虽然是万物灵长,但究其本质,也只是生命的高级形式,与动物、植物等其他非人类生命在本质上是平等的。对于自然万物,刘先平始终抱以博大的仁厚之心,“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8]

刘先平大自然文学饱含生态意识,独特的动物叙事拓展了文学的表现领域,使读者能够从狭窄的生活圈中跳出来,融入大自然之中,倾听动物的心灵话语,从而了解真正的动物王国,认识动物的生命价值,尊重动物的生存权利,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寻找人类迷失的智慧、善良、美好,寻找人类灿烂的明天——刘先平的动物叙事是儿童文学中一朵奇葩,体现了作者紧随时代的创作理念,面向人类、面向自然、面向未来的先锋文学。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会逐步意识到动物、大自然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从而善待动物、善待自然,共创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1]陈佳冀.时代主题话语的另类表达——新世纪文学中的“动物叙事”研究[J].南方文坛,2007,(6):156

[2]徐福伟.“动物叙事”的界定及发展历程[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8,22(1):29

[3]曾道荣.动物叙事与寻根文学[J].三明学院学报,2009,26(3):248

[4]刘先平.云海探奇[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5]刘先平.走进帕米尔高原[M].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

[6]叶广芩.老虎大福[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226

[7]韩少功.感激[N].光明日报,2003-10-15

[8]奥尔多·利奥波德著.沙乡的沉思[M].侯文惠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201

I206.7

A

1009-9530(2011)03-0064-03

2011-03-19

高平(1983-),女,安徽淮南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文学人类动物
我们需要文学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