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序参量方程的企业惯例搜寻研究

2011-08-15张铁男张亚娟

华东经济管理 2011年11期
关键词:参量子系统方程

张铁男,张亚娟

(1.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东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一、引 言

在企业演化的过程中,企业在内部建立起一套做事的方式和决定做什么的方式,即企业惯例。企业的行为是以惯例为基础的,企业的惯例就是具有与基因在自然界中相似的进化机制的作用,即推动企业的演化。企业演化的过程实际上是惯例优化的过程,而惯例搜寻是惯例优化的主要方式,在企业演化过程中,惯例搜寻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所有惯例构成惯例集合,其综合状态反映企业现有的条件,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引导作用。

企业的演化如同自然组织,通过“复制”机制和“创新”机制改变企业惯例加以实现。在企业长期演化过程中,企业不断学习,惯例类似基因被复制到企业组织中,当复制无法实现惯例的优化时,惯例变异,或者说惯例创新就发生了。无论通过惯例创新还是惯例模仿,企业惯例集合的优化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企业惯例集合综合状态是企业系统中的慢变量,是企业演化的序参量,所以,从协同学的角度研究惯例搜寻机制将对企业惯例优化与企业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建立以企业惯例为基础的企业系统演化方程、进行系统稳定性分析,并推导序参量方程,根据企业系统演化规律判定惯例搜寻方向,最终有意识和有目的的进行惯例搜寻,驱使企业系统按照要求演化,这将使企业惯例搜寻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惯例搜寻方法更加科学化。

二、惯例搜寻与序参量方程

(一)惯例与企业演化

演化经济学认为,企业被看作是由利润推动并寻求途径去增加其利润的组织,他们的行为却不被假定为在明确界定的和外在给定的选择集合上使利润最大化。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企业行为的最大限制是知识的不完全性[1]。企业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具有一定的能力和决策规则的生产者,即生产性知识和能力的集合。他们用“惯例”表示企业组织演化中所形成的生产性知识和能力。企业系统的演化是一个“惯例”的学习过程,在满意原则的指导下,企业根据惯例行事,如果企业按照惯例运转能够获得满意的收益,那么这些惯例往往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如果企业的运转出现异常而使收益低于某一个限度时,企业将有可能对惯例进行调整。企业努力调整惯例的行为称为“搜寻”,企业惯例搜寻分为惯例模仿和惯例创新。也就是说,企业通过“惯例”适应所面临的不确定问题,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企业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过程就是惯例化的过程,惯例搜寻促进惯例水平的提高,从而引导企业的演化[2]。

(二)序参量与企业系统演化

根据系统科学,企业系统是开放的系统,面临资金、人才、技术、服务、政策等的变化,同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在此过程中,其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长期的变化形成一定的演化轨迹。所以,企业系统的演化是指企业系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在与外界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企业系统的状态不断变化的过程[3]。协同学是系统科学的重要课题,在系统演化过程中,系统的大量子系统最初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系统达到或者处于临界状态,某一偶然因素导致临界涨落,这时一个或者几个参数产生临界慢化,出现临界无阻尼现象,它们的变化支配了其他子系统迅速建立起合作关系,以很有组织性的方式协同行动,从而导致系统宏观性质的突变。这些为数不多的慢变化参量就完全确定了系统的宏观行为并表征系统的有序化程度,故称序参量,那些为数众多变化快的状态参量就由序参量支配,整个系统的性质用一个或几个序参量来描述。外部的变化刺激系统,使系统达到阀值实现协同,这称为控制变量,系统通过控制变量达到阀值,此时系统的某个状态变量作为役使系统演化的主要作用力而成为系统序参量,实现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变。协同学中利用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确定系统演化的临界点,以及临界点处系统序参量,把握企业系统演化的规律[4]。

(三)惯例与序参量

企业演化的过程又是惯例化的过程,也是惯例优化的过程,企业惯例反过来指导企业演化。企业所有惯例相互协同反映为一定的惯例集合综合状态,这是企业系统的宏观状态,也是企业系统宏观状态变量中的慢变量,无论是其衰减还是形成过程,都具有较大的阻尼系数。惯例控制着企业系统演化的整体进程,如果能够不断根据外界环境优化企业惯例综合状态,那么惯例将引导企业系统演化向着优良方向进行。所以,序参量与企业惯例对于企业系统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又有着相似的特点、渊源的关系,通过建立基于企业惯例的序参量方程,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企业演化规律,将有利于指导惯例向着有利于企业系统演化的方向加以优化,同时反过来指导企业系统演化,这为惯例优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三、企业系统序参量方程的建立与分析

(一)企业系统变量分析

1.企业系统的控制变量

协同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存在一个控制系统发展的外参量。协同学主要研究开放的系统,在物理学、化学或生物学当中,是靠外界流入的能量流、物质流驱使系统离开热平衡状态的,我们也可以依靠外部条件改变温度、照射等操作系统,当保持这些外部控制参量不变时,我们可以在方程中用称为控制参量的一定常参量表示它们的影响。在协同学中,相变出现前,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很弱,不能束缚子系统本身存在的自发的无规则的独立运动,系统呈现无序状态。控制变量从系统外界控制系统状态的变化,当控制参量不断变化达到某一临界点即阈值时,系统越过临界点,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胜过子系统的独立运动,而成为主导作用,形成子系统之间的协同运动,于是形成宏观的结构或类型。

企业的直接环境是行业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因素通过影响行业环境对企业的发展施加作用,因此,我们定义企业系统的外部控制变量为行业惯例与企业惯例的偏差和整个行业创新投入。

2.企业系统的状态变量

能够完全描述动态系统时域行为的所含变量个数最少的变量组称为系统的状态变量。企业系统的运行目标是实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两方面,一是企业目前的状态,二是企业的创新状态。企业既有的发展模式决定企业发展的惯性,如文化、结构、能力等,都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做事的方式和习惯,这种状态用企业惯例集合的综合状态表示;在此基础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还取决于企业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对自我状态的超越和挑战,即企业的创新状态。所以,企业系统的演化受企业的惯例集合综合状态和企业创新状态的影响,对这二者的衡量即为企业系统的状态变量。

3.企业系统演化序参量的确定

在对企业系统序参量的探讨中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尽管在不同相变中的序参量有着不同的内容,但都具备以下共同的特征:

(1)序参量是宏观参量:序参量是宏观参量,这一观点是协同学中再三强调的。哈肯认为,当外部控制参量达到临界点时,因各子系统阻尼系数对外界作用的响应不同而会分化为两种模式。由于序参量的驰豫时间比其他子系统(快变量)慢得多,所以“子系统的稳定阻尼模式必须直接随着序参量而变化,即子系统由序参量控制”,支配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微观变量之间的控制与支配,另一种是人们常说的“宏观调控”,它是通过类似某种宏观的公约、制度、法规等手段来对微观客体实施控制的,而这些公约和法规正是宏观整体性的一种表现。序参量对子系统的控制属于后者。

(2)序参量是系统内部元素间合作协调的强度标志:序参量与外部的控制参量有本质的不同,它不是外部作用强加于系统的,而是系统内部元素间发生非线性相互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自动、自发产生出来的。当后来被称为元素或子系统的事物处于无序、独立、自由、不合作的状态时(此时它们还不能称为元素或子系统)不会有集体行动,也不会产生合作效应,这时的序参量为0;当外部控制参量趋近临界点时,原来的那些事物之间就会出现非线性的长程关联,出现相互间的合作与协同,这时就出现了对外体现整体属性,对内控制、支配或“维持”这种合作协同关系的序参量。

(3)序参量支配元素的行动,决定系统演化的进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序参量体现了整体的意志,支配一切元素或子系统的行动。如同语言与文化,一旦产生出来,就具有支配个人行动的力量。动物种群系统形成后,个体总数至少“在平均的意义上”控制着种群全体的命运,成为种群系统的序参量。通过控制一切子系统的行为,序参量就成为主宰系统演化过程的力量。子系统的合作产生序参量,序参量命令子系统合作行动,二者的关系有点像鸡与蛋的关系,相互作为对方存在的条件。

(4)系统整体行为服从序参量方程:既然序参量决定了系统的演化进程,那么,建立和求解序参量方程就成了系统理论的基本任务。当出现多个序参量时,情况会更复杂一些,它们之间可能合作,也可能出现竞争,产生出不同的结构[3]。

在企业系统的状态变量中,企业惯例集合综合状态满足企业序参量的特征。首先,企业惯例集合综合状态反应企业的一种状态,所以惯例集合综合状态可以说是企业的状态变量,其他的企业状态是由企业惯例这一状态决定的,所以,惯例集合综合状态可以表示其他企业状态变量,惯例集合综合状态是企业系统的序参量;其次,无论是惯例集合综合状态还是序参量,都反映了企业的演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惯例集合综合状态可以同时反映企业的演化;再次,无论是企业惯例是慢变量,不容易在系统演化过程中被消耗;最后惯例集合综合状态是描述企业系统宏观有序度或宏观模式的参量,它能够描述企业系统在时间的进程中会处于什么样的有序状态,具有什么样的有序结构和性能,运行于什么样的模式之中,以什么模式存在和变化等等。所以,惯例集合综合状态是企业系统的序参量。

(二)企业序参量方程的建立和分析

协同学中系统的演化模型由系统的控制变量和状态变量构成。此外,研究企业系统的演化还需要确定企业系统状态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系数,我们称之为调整参数。调整参数是一组可以用指标体系来衡量的统计数据,反映了系统状态变量相互作用的能力大小。企业系统的变量和参数汇总见表1。

表1 企业系统的变量与参数统计表

设企业系统满足下列哈肯模型:

企业系统是有阻尼的,对应的系统时间常数为:

如果有λ>>k,且λ>0,则有τ2>>τ1,即表示q1为慢变量,q2为快变量。运用绝热消去法,令代入上述方程,得到:

其势函数解得为:

图1 两种势能曲线

如图1:

当k>0时,有唯一稳定平衡点q=0(吸引子);

从上述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当慢变量q1的弹性模量k从正变到负时,势函数曲线就从左图变到右图,即平衡点的稳定性发生了变化。

四、序参量方程引导下的惯例搜寻机制

(一)序参量方程对惯例搜寻的影响

根据企业系统的序参量方程及其推导,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当k>0时,即存在影响企业惯例集合状态的因素时,企业的惯例集合发生变化,即企业惯例向对企业演化有利的方向进行优化,直到企业惯例与行业惯例的偏差为0,这时达到稳定点q=0;

(2)当k<0时,即影响企业惯例集合状态的因素处于劣势状态,即行业惯例处于无法引导行业自身的优化和向前演化时,企业演化状态无法单独通过调整企业惯例与行业惯例的偏差实现优化,因为行业惯例不是优秀惯例,q=0是非平衡稳定点,即当企业惯例与行业惯例的偏差调整为0时,企业的演化方向并不能得到有利引导;这时候的稳定平衡点是即企业惯例进行创新,这种情况下,λ越大,即行业创新投入越大,越有利于企业惯例的创新;企业惯例水平越高,越不利于企业惯例的创新。

(二)序参量方程引导下的惯例搜寻过程

根据序参量方程对惯例搜寻的影响,我们认为企业惯例搜寻遵循于以下步骤。首先,判定企业所处行业是否处于向上发展的状态,即通过分析行业平均盈利水平、行业所处生命周期、行业盈利增长率等判断行业的基本面貌,从而判定行业惯例是否能成为企业惯例优化的源泉,是否应该成为企业惯例模仿的对象等;其次,判定企业惯例与行业惯例的协同程度,企业惯例与行业惯例之间的偏差是否是影响企业系统演化的因素;再次,根据前两个步骤判定企业惯例搜寻方式,即惯例模仿还是惯例创新;最后,优化企业惯例集合,即通过模仿和创新提高企业惯例质量,同时提高企业内部惯例之间的协同程度,即提高企业惯例一体化水平。序参量方程引导下的惯例搜寻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序参量方程引导下的惯例搜寻过程图

(三)序参量方程引导下的惯例搜寻关键点分析

根据序参量方程引导下的惯例搜寻过程,其关键点主要有企业惯例与行业惯例的协同环节、企业惯例搜寻的两个方式、企业惯例一体化水平的促进环节和企业创新惯例的重点培养等。

1.企业惯例与行业惯例的协同环节

行业惯例是行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某一行业内企业共同遵循的行为方式。行业惯例是长时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秩序”安排,行业内的企业都通过他们的活动形成这样的“秩序”并不断的持续下去。这样的“秩序”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业发展的方向;二是行业的竞争模式;三是行业中产品的生产销售方式。

企业惯例与行业惯例不是截然分开和互不相关的。企业惯例与行业惯例的形成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行业的特点决定了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行业惯例,这种行业惯例对于身处其中的企业而言十分重要,行业惯例相当于一个共同的游戏规则,处在其中必须遵守。同时,行业惯例实际上是行业内强势企业或者领袖企业惯例的延伸,这些企业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主导行业内的规则,它们的惯例影响了行业惯例的形成,行业惯例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与此类企业的惯例一致的。

无论是企业惯例的变化影响行业惯例的变化,还是行业惯例引导企业惯例的形成,二者最终的结果是达到双方惯例的协同。我们通过二者之间的协同度来衡量二者的协同关系,并以此为依据探讨二者的联动措施。

设企业惯例为αi,与之对应的行业惯例为βi,惯例在惯例集中的重要程度为λi,定义u为企业惯例与行业惯例的协同度:

u∈[0,1],ui值越大,企业惯例与行业惯例的协同度越低,反之则越高。据前面的分析,当行业惯例处于良好状态时,企业应进行惯例模仿,提高自身惯例与行业惯例的协同度;当企业惯例与行业惯例的协同度较高,而行业惯例处于劣势状态时,企业应进行惯例创新,降低企业惯例与行业惯例的协同度。

2.企业惯例搜寻的两种方式

当演化的动机强大到一个临界点时,惯例就会冲破阻力,进行调整。这是一种对环境和自身竞争能力之间进行不断计算和权衡的结果。企业进入行业后,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继续企业惯例调整行为,形成新的惯例集,从而提高企业在新行业中的适应性。

惯例搜寻有两种模式,即模仿与创新。模仿是企业在其所处行业的惯例集合中寻找能够提高自身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技术和惯例,并进而加以学习;创新则是通过自我研究开发去寻找行业范围内没有的技术和惯例,后者在演化经济学中也被称为“熊彼特式竞争”,它是从根本上改变原有惯例的搜寻模式,进而进行“交互式发展”。企业惯例“模仿”与“创新”行为并不是绝对分离的,而是相互交叉进行的[5]。惯例模仿包含着部分创新的因素,而创新必须是以原有惯例为基础,存在着模仿的成分,是企业学习和模仿达到一定值时的“随机性偶遇”[6]。一般来说,惯例是很难模仿的,这是由于企业所处环境的不同和惯例的特征是运作中的、隐性的知识和能力,而且通常企业没有太强的为别人提供惯例的意愿。

无论是通过模仿还是创新,企业搜寻到行业内成功的惯例后,需要结合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特点进行选择[7]。由于对于同一活动,不同企业存在不同的惯例,惯例选择面临多项,这时候企业需要比较不同惯例之间的效率差异而做出选择。惯例模仿往往带来对惯例创新居有成本节约和风险规避的优势,惯例创新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企业已有惯例的创造性组合,一种是创造出一种新的惯例,后者对于企业能力的要求极高,企业的风险也大。通过惯例的搜寻和创新,企业不断优化自身条件,引导企业演化的良性发展,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8-9]。

3.提高企业内部惯例一体化水平

惯例是组织的技巧,一种组织惯例的完成情况涉及构成它的许多次级惯例的有效一体化(次级惯例本身又可以进一步分解),而完成一体化通常没有“有意识地知道”,即不要求最高管理层注意。组织发挥功能的这种非集中化类似于熟练的个人完成事情不用注意细节的能力[10-11]。

所以,企业系统的演化取决于企业惯例集合的整体状态水平,而企业惯例集合的整体水平不仅仅取决于单个的企业惯例质量,还取决于企业内部所有惯例之间的协同程度。所以,企业惯例搜寻过程中,不仅要模仿和创新对企业演化有意义的单个惯例,还要注意吸收与企业内部相协调的惯例;不仅要注重单个惯例质量的提高,还要注重惯例之间的一体化水平。例如,一个企业模仿行业中其他企业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形式和民主讨论的决策方式,提高自身的结构惯例水平,但是还要避免盲目行为,要考察企业内的其他惯例,如企业的文化氛围和企业目前拥有的资源是否适合吸收此类结构惯例,避免过度引进和内部惯例运行的冲突。

4.企业创新惯例的重点培育和发展

企业惯例搜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惯例代替原有惯例、一种行为方式替代另一种行为方式的过程。企业惯例的形成和建立过程是在一种无序状态下变为有序的过程,而惯例的搜寻是在一种有序状态下变为另一种有序状态。企业惯例的搜寻机制是以企业良好的创新惯例为基础的[12]。设新企业惯例为I,描述企业系统中惯例的一体化程度,企业创新惯例水平正比于惯例一体化水平和新惯例形成速度,我们把它表示为DI,系数D表示企业创新惯例水平。那么,由于企业对惯例改变的抗拒程度会较少I的大小,并引起负的dI dt与I成正比,表示为-AcI,系数Ac表示企业对惯例改变的抗拒程度,即惯例依赖程度,也表示其它一些不利于企业惯例改变的因素。结合这两个因素,企业惯例的演化方程可以描述为:

由于这是一个线性方程,当D>Ac时,惯例搜寻结果增大到无穷,这是不切实际的,其实现实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即饱和效应,当I非常大的时候,亦即企业中新的惯例被接受程度提高的时候,新惯例的增加不会正比于I,饱和效应与I之间的关系具有非线性,即考虑非线性项为-βI2,方程变为

方程有两个解,

第一个解I1=0,表示企业中无法对新惯例不接纳,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创新惯例,企业不会有活力,更缺少惯例搜寻的活力;

第二个解I2=(D-Ac)/β,只有当D>Ac时,方程的解变得有实际意义,对于方程的线性稳定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这时的I1=0的解已经不稳定,相反I2=(D-Ac)/β的耗散结构的解成为稳定。

所以,企业中已有创新惯例对其惯例搜寻机制有着重要意义。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惯例需要做相应的改变。惯例的改变涉及到了创新。创新与惯例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惯例通常状态下有抵抗变异的倾向。创新是来改变企业的惯例。但企业想要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就需要在惯例方面做一些变异。就像生物学中的基因一样,生物通过基因变异以便能继续生存下去,惯例通过创新而增强其生命力。惯例的创新有很大一部分是现有惯例的新组合。范围明确的可靠惯例,是提供新组合最好的组成部分[7][13]。企业在惯例搜寻过程中,必须加强自身创新惯例和选择惯例的搜寻与培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惯例引导企业进入较高的创新水平,同时较高的创新水平降低企业对新惯例的抗拒程度,最终优化企业惯例搜寻机制。

五、结 论

企业不断对环境和自身竞争能力进行计算和权衡,当企业演化的动机强大到一个临界点时,惯例就会冲破阻力,进行调整。当行业演化动态处于良好状态时,行业惯例与企业惯例之间的偏差是企业演化的动力,即企业通过提高自身惯例与行业惯例的协同度实现自身演化的优化,这时企业惯例发生搜寻的方式为模仿;当行业演化动态处于良好状态并且行业惯例与企业惯例协同度很高,而同时企业系统的演化处于劣势时,企业惯例集合水平的高低不再取决于企业惯例个体质量,而是需要提高企业惯例集合的一体化水平;当行业演化动态处于不良势态时,企业惯例发生搜寻的方式应为创新,即不再从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惯例集中寻找和选择惯例,而是进行惯例创新。在企业系统演化和企业惯例搜寻过程中,企业自身的创新惯例始终产生着重大影响,所以,企业要始终重视自身创新惯例的培养,保持企业旺盛的生命力。

[1] 盛昭瀚,蒋德鹏.演化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2] 陈琦,曹兴.企业成长理论述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3-75.

[3] 陈忠,盛毅华.现代系统科学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4] 刁晓纯,苏敬勤.基于序参量识别的产业生态网络演进方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6):506-510.

[5] Feldman M S,Brian T.Reconceptualizing organizational routines as a source of flexibility and change[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3,(1):94-118.

[6] Hodgson G.Economics and evolution:Bringing life back into economics[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3.

[7] 夏炜,蔡建峰.企业竞争优势的演化——基于惯例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1):164-168.

[8] 盛昭瀚,蒋德鹏.演化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62-74.

[9] 高展军,李垣.组织惯例及其演进研究[J].科研管理,2007,(5):22-26.

[10] Teece,David J,Gary Pisano.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 ,(18):1256-1267.

[11] Pelikan P.Bringing institutions into evolutionary economics:Another view with links to changes in physical and social technologies[J].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2003,13(3):237-258.

[12] Murmann J P.Knowledg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The co evolution of firms,technology,and national institution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13] 邓俊荣.产业组织演进的理论阐释及其政策含义——基于动态演化视角[J].生产力研究,2008,(6):103-106.

猜你喜欢

参量子系统方程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方程的再认识
方程(组)的由来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圆的方程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环形光的形成与参量的依赖关系
含双参量的p-拉普拉斯边值问题的多重解
锁定放大技术在参量接收阵中的应用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