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村信息化境况与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构——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2011-08-15李长江陶诚华

华东经济管理 2011年11期
关键词:公共信息金华市信息化

李长江,陶诚华

(1.浙江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2.中共金华市委宣传部,浙江 金华 321001)

人类正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中国农村未来的发展,要走信息化道路。这是中国农村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潜力所在,希望之路,必然之路。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的重视

中国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的重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央1号文件”精神;二是《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2004年至今,中国政府已连续八年以“中央1号文件”形式,部署“三农”年度工作,其中五个“中央1号文件”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作了重要指示,见表1。

2006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关于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重要阐述出现了5处:(1)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效果日渐显著。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能源、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和化工等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2)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利用公共网络,采用多种接入手段,以农民普遍能够承受的价格,提高农村网络普及率。整合涉农信息资源,规范和完善公益性信息中介服务,建设城乡统筹的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适用的市场、科技、教育、卫生保健等信息服务,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3)持续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依托高等院校、中小学、邮局、科技馆、图书馆、文化站等公益性设施,以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等,积极开展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和培训。(4)开发科技、教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卫生、“三农”、社保等领域的信息资源,提供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建成若干强大的、影响广泛的、协同关联的互联网骨干网站群。(5)加大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的信息网络建设,普及信息服务。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逐步在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设立免费或低价接入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场所,提供电子政务、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救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①。

表1 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村信息化的指示

(二)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发展性问题

在中央政府出台的政策指引下,国家许多部委都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强了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促进了农村社会发展各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农村信息化设施初具规模,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全国99%的地市和85%的县级农业部门设立了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信息化技术如3S,已在农业、水利、林业、畜牧、气象和国土等领域广泛应用。在农业和农村资源调查、农产品产量预测、农业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气象预报、林火监测、水文监测与荒漠化防治等领域,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快速准确采集和处理,为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等许多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尽管如此,笔者判断中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离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和广大农民的信息需要还相差很大距离。尤其是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仍然是中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薄弱环节,区域涉农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信息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笔者认为,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针对中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网络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采用何种农村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来整合和共享涉农信息资源,为涉农政府部门提供共享的电子政务平台、为涉农经济组织搭建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为农民群众创建综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仍然是中国农村信息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点。综合各方面信息,笔者认为,中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面临的发展性问题主要集中在两头,即“最初一公里”问题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工作“条块分割”现象严重,缺乏有效的统筹和协调。由于体制问题,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的建设受到多个部门的广泛重视,多头并进、多措并举,为公共服务信息化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以行政、地域、行业等条块分割、各行其道的局面。信息重复建设严重,“烟囱”林立,信息孤岛,共享率低,缺乏统一协调。缺少有效的统筹和协调,信息资源整合和基础设施建设很难形成社会合力,导致人力、财力、物力的多重浪费,这是阻碍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发展的一大瓶颈。

(2)公共服务信息供给与需求对接困难,缺乏服务长效机制。近年来农村能接触到的公共服务信息越来越多了,但农民到底需要怎样的公共信息服务至今依然是个问题,公共服务信息供给对象的分类和针对性不足,准确可靠的供求信息、市场行情、价格预测等有效信息匮乏;信息的传播渠道不够畅通,以网络为主的信息难以到达农民手里;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为农民提供其需求的公共服务信息。

(3)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手段落后,能力偏低。中国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手段相对落后,服务内容也非常少。有些农村的公共服务仍然依靠村广播和公告栏。即使一些农村的公共服务利用现代通讯终端,如手机、电话,收发信息,因容量、人工和传输等各方面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这些公共信息服务内容十分有限。有的地方建立了农村公共信息网站,但不适合农村实际,农村电脑拥有率不高,许多信息对农民没有意义。这些现象表明,当前农村的公共信息服务与现代信息化发展水平很不相称,现有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方式难于满足农民的公共信息需求。

(4)农民信息化意识薄弱,农民信息化技术水平较低,农村信息化人才缺乏。目前,大部分农民不知道信息化的概念,不知道信息化对自己生产生活的影响,大部分行政村还沿袭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难以激发农民信息化的意识和需求,信息化程度较低;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难以对海量信息做出甄选。基层政府真正懂得信息技术使用的专门从事信息的采集、发布等信息处理方面的工作人员也十分缺乏。人才缺乏是制约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发展的机遇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明确指出了“三网融合”的路线图。同年6月11日,国务院正式下发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的通知》,公布“三网融合”的具体试点方案。至此,盼望已久的“三网融合”终于浮出水面。“三网融合”的深入实施,必将促进中国信息技术发生重大革新。笔者认为,农村的“三网融合”比城市的“三网融合”更容易,障碍更少,阻力更小,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发展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中国农村地域广阔,农民收入低,各大通讯网络公司当下都不愿意去开发农村市场。要在整个农村铺设网线到村入户和基站,需要大量的资金,这是任何一家通讯网络公司难于做到。但是,如果各通讯网络公司实现融合,包括物理网融合和业务融合,充分利用各自现有的基础设施,共同开发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市场,那么,需要较少的投入就可以较快地改善农村信息化条件,而且市场开发潜力大。相对来说,“三网”在城市的基础都比较好,彼此冲突大,利益协调难度大,城市“三网融合”难度远远大于农村。由此可见,各级政府应抓住“三网融合”有利机遇,顺势而为,积极推进农村的“三网融合”,并充分利用“三网”技术,创新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模式,尽快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起政府与广大农民有效沟通的桥梁。开发更贴近农村实际的公共服务内容,促进农村公共文化繁荣发展,使广大农民尽快共享到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文明成果。

二、国际国内研究现状和进展

(一)国际研究现状和进展

世界各国对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表现在:一是模式设计,如:Harris等(1993)、Vavrek(1995)分析了以农村图书馆为基础的综合性信息服务机构模式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实施情况[1-2],并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所借鉴;Kaniki(1988)在对南非考察的基础上提出的综合性农村信息资源中心模式[3],在印度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要求信息服务模式不断革新和完善,各国学者对此积极探索。二是服务质量和效果,Singh等(2003)拓展了对农业信息产品和服务效果的评价[4];Lowe(2003)对加拿大农业信息服务分析发现,基于Web的信息服务存在明显优势[5];Just等(2006)探讨了信息格式对美国农业信息服务的影响[6]。三是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正如Shatberashvili等(2008)对中亚五国和高加索地区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分析,由于资金、技术和教育培训的缺乏,面向农户的信息服务仍处于初级阶段[7],Mubangizi等(2005)对乌干达的调查认为,农业信息服务私营部门面临机遇和挑战,应重视网络和客户关系的重要性[8];Parikh(2007)设计了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基于移动电话的信息服务模式及软件框架[9-10]。

国外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做法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11]。

(1)美国。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政府稳定、足额的投入有效支持了公益性农村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与广泛应用,每年有10亿美元的农业信息经费投入,约占农业行政事业费的1/10。由政府生产、拥有和政府资助生产的农村科技信息实行“完全与开放”的共享政策;对于公益性、基础性农村科技信息的共享,采用国家调控下的事业性运行模式,兼有商业化运行模式;非官方投资产生的信息,一般是在保障私人财产权收益和商业秘密的前提下,通过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实现共享。

(2)加拿大。加拿大在推进农村信息化过程中,非常注重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通过设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整合来自各个部门的涉农信息,通过互联网、报纸、电视、电话等多种渠道无偿向需求者提供信息。加拿大各类农产品都成立了协会,协会都有门户网站,直接为会员提供农业信息和技术方面的信息服务。通过专业协会的服务,农民能够方便获取涉农信息,提高了在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3)法国。法国的农村信息服务主体很多,包括教育科研系统(培养农业科技信息方面的学生和面向社会咨询)、行业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为该组织成员收集有关的技术、市场、法规、政策信息)、农业商会(主要是传播高新技术信息,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专家、学者讲课和发表文章,协助农场主做好经营管理)、国家农业部(负责向社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政策(法规)信息、统计数据、市场动态等)。法国官方的信息服务为财政支持,不收费;专业技术协会、行业组织的相关信息服务,一般只收取成本费。

(4)日本。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科研与技术的推广工作。一是制定系列规则和政策,保障农村信息化的有序运行。二是建立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三是通过农业科技信息网无偿向农民提供各种技术信息,同时,对农户购买计算机进行补助。

(5)印度。印度农村信息化发展是由中央政府建立各种基本项目来实施的,如“知识信息计划”项目,意在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广大农村。该项目采取公私共享的合作模式,前期由政府承担,实施运行由村民自治组织负责。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条件下帮助农民真正享受信息服务,也培养了一批农民信息技术人才。

(二)国内研究现状和进展

中国学者对农村信息服务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涵盖4个方面:(1)农村(业)信息供需分析,如魏秀芬(2005)分析了中国农村市场信息需求和服务[12];雷娜(2007)等对农业信息供需做了调研[13]。(2)农村(业)信息服务能力、效果评价和制约因素分析,如:庄传礼(2006)等评价了基层农业信息服务能力[14],于良芝等调查了农村信息服务效果及其制约因素[15]。(3)农村(业)信息服务系统和平台开发,如任明艳(2006)设计了可供自动信息查询服务和人工座席服务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16];徐先文(2008)构建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17]。(4)农村(业)信息服务模式和体系的结构、功能、机制和保障措施研究,如李道亮(2007)系统探索了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力求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18];王文生(2007)则深入分析了中国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和机制[19]。

三、金华市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实证分析

为了探究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境况和未来发展方向,笔者在浙江省金华市农村进行了入户调查,并访谈了金华市部分分管农村信息化的领导以及金华市广电、电信、移动的老总。以下是本次调查情况及分析。

(一)金华市农村信息化总体情况

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为省辖地级市,下辖2区3县4市。2008年,金华市年末总人口461.4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41.75%,该比重处在浙江省11个地级市第7位;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681.85亿元,处在浙江11个省辖地级市第7位;人均生产总值32813元,处在浙江11个省辖地级市第8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264元,处在浙江11个省辖地级市第9位。国民经济结构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5.2%、52.2%、42.6%。可见,金华市仍然是一个农业型地级市。

农村信息化是“数字金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部署,金华市启动了一系列与之相应的工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村村通电话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在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下,金华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工作体系建设、网络体系建设、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信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农村信息服务运行和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网络覆盖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2003年以来开展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的强力推动下,依托电信的技术支持和网络支撑,在省、市、县建立三级播出平台,基本实现村级终端站点全覆盖,经过各地的实践,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功能上逐步完善,体系上逐步健全,技术上越来越成熟,成果越来越显著,已经成为了整合各涉农部门信息资源、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的重要抓手,在推进信息技术进村入户,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需求,培养造就一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新型农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金华市是浙江第二大“信息港”,拥有2条国家一级和10条国家二级光缆干线,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城域宽带主干网、移动通信网、通信业务等方面的的基础指标居省内领先水平。截止2010年7月,全市100%行政村已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市现有农村固话用户57.9万,98.8%行政村实现了自然村村村通电话,移动电话覆盖率达到100%,全部乡镇和80%的行政村实现有线电视联网。光缆覆盖到全市大部分行政村,光纤传输网络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及主要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目前金华市有线宽带接入终端农村用户20.1万,宽带入户率达25%。同时,中国电信金华分公司3G无线宽带网络也已经实现全市市区范围和主要乡镇的全覆盖。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得到加强,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终端获得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市场供求,以及农民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类信息。

(2)农村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健全。通过“金华农业信息网”、“浙江农民信箱”、“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文化资源共享”等一系列工程,在农村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农民信息技术应用、多渠道做好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金华市9个县(市、区)已全部开通了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网站,市本级还建立了畜牧、农机、特产、花卉、农业科技、植保等6个专业网站和13个专业子网站,建立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147个、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4945个,418个农业龙头企业、67个农产品批发市场、420个农村中介组织、4915个特色生产基地和种养大户、654个农产品购销专业户加入了现代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广泛链接农业企业、协会、经纪人、农产品市场等的农村信息网络体系。

(3)农村信息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日趋明显。各级农业信息网,及时为农民群众提供农产品促销、农业技术、农村政策、市场价格等全方位、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农村信息服务的效益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金华各县(市、区)农业信息网站充分利用已经组织的500多家企业的700多个产品上网布展,进行农产品的网上购销。2007年,金华市通过农民信箱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达成的交易额为2.29亿元,为企业、合作社、经营大户节省营销费用388.36万元。特别是在2009年抗击冰冻灾害、森林火灾、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农民信箱的“即时通”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夺取抗击冰冻灾害胜利赢得了宝贵时间,累计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64亿元。农村信息服务的不断拓展和深化,极大地促进了金华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金华市正聚集更多WEB技术人才。2009年,金华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00亿元。总部扎根金华、在国内网络游戏业界规模第一的“5173.com”一个公司,2009年交易额就超过了53亿元,这一数值相当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去年交易额的八分之一。同年,金华市被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授予“中国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城市”,是继杭州、广州后全国第三个被授予的城市。后又跻身“中国电子商务十大创新创业城市”,与其他9大副省级以上城市比肩。目前,在全国电子商务行业100强企业中,金华占8家;在中国商业网站100强企业中金华占3家,中国包装网、中国化妆品网、中国饰品网、5173网、中国五金网等知名网站,在业内都是领军角色。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金华市的税费优惠、投资资助、纳税奖励等“放水养鱼”政策密不可分。2006年5月26日,金华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培育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各项促进金华市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政策。在成功培育电子商务的一批“大鱼”后,呈三足鼎立之势的金华市区高新园区、婺城区浙中信息产业园、金东区信息软件园,正吸纳电子商务产业的更多“快鱼”、“活鱼”。已将总部从杭州迁至浙中信息产业园的天下谱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饶玉华说:“金华为我们电子商务创业者提供了加快发展的‘孵化器’,在这里我们有信心做成业内的‘大鱼’。”由此可见,金华市正聚集更多WEB技术人才。

(二)金华市农户公共信息需求情况

为了获取农户对公共信息的需求情况,笔者和金华市统计局的农调队对当地的农户进行抽样调查,被调查农民330位,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金华市农户信息需求情况

根据表2分析如下:

(1)本次调查对象以30-50岁的农民居多,占62%。这部分人经历着农村信息化“从空白到如今重视建设”的巨大变化,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感同身受,应该说本次调查对象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他们对各选题做出的回答,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当前金华市的农村信息化现状。

(2)被调查者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农业(43%)。说明金华市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市,需要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3)被调查者的电视机、手机、固定电话、电脑、收音机的拥有量,分别为99%、94%、62%、45%、17%。这些信息设备占有被调者日常时间最多的是看电视。在业余生活中,看电视和看报纸杂志是被调查者的主要业余生活,选择该两项的被调查者的比例分别为85%、45%。

(4)被调查者喜欢的信息中,选择“健康保健类”和“社会新闻类”的人居多,分别为55%、54%,然后依次是技术类(42%)、政策类(32%)、市场类(28%)、文化娱乐类(21%)、新风俗新风向类(11%)。说明被调查者比较关心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在行业信息中,选择“种植类”和“畜牧类”的人占居多,分别为57%和37%,说明金华市农业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所有这些不同类型信息的比例,可供信息提供者参考。

(5)“获取信息途径”的调查问题中,从高到低的选项依次为“看电视”(94%),“同村民交谈”(33%)、“看报纸杂志和书籍”(30%)、“电脑上网查阅”(29%)、“村广播或公告栏”(16%)、“集市集会”、(8%)、“打电话”(5%)、“听收音机”(4%)。说明金华市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传统,仍然以“看电视”和“同村民交谈”为主。从“村广播或公告栏”(16%)的选项看出,金华市农民并不在意村广播和村公告栏上的信息,这一定程度反映了金华市农村的村两委的公共信息服务的角色没有扮演好。同样,“村两委提供公共服务信息”的调查问题也说明了这个情况。在“村两委提供公共服务信息”的调查问题中,有40%的被调查认为村两委提供的信息“很少”,8%的被调查者认为村两委“没有”提供公共信息,41%的被调查者认为村两委提供的公共信息“一般”。此外,在“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公共服务信息”的调查问题中,有51%的被调查认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的信息“很少”,12%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职能部门“没有”提供公共信息,29%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的公共信息“一般”。这说明,绝大部分农民没有感觉到金华市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提供了公共信息服务,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现实问题。

(6)为了进一步说明我们的一个想法,我们有意设计了三个假设问题供农民选择。第一问题是“某项技术可以实现电视机连接互联网,您的态度是?”,51%的被调查者选择“比较支持”,41%的被调查者选择“非常支持”。第二个问题是“通过连接互联网的电视机可以方便地查阅农村公共服务信息,这种方式?”,41%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好”,37%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好”。第三个问题是“如果需要您支付一定的费用实现电视机连接互联网,但您完全有能力承受这笔费用,那么您愿意支付这笔费用吗?”,38%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愿意”,27%的被调查认为“非常愿意”。由此可见,农民还是普遍赞同通过电视机上网查阅信息。

四、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结构

实证调查表明,在农村,电脑拥有量很低,电视普及率高。看电视是广大农户业余生活的重要手段。手机在农村普及率较高,但其接受的信息量少,不宜作为信息终端。电视作为信息终端条件最合适。综合专家意见,笔者提出,可以以“IP+TV”作为信息接受终端,并根据电视机特征和农民使用电视机摇控的习惯,设计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这种网络平台内容应设计成超连接形式的层级制结构。下面以笔者设计的金华市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结构进行示意。

1.金华市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站首页图

金华市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站首页见图1。

图1 金华市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站首页

2.金华市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站二级以下网络结构图

金华市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站二级以下目录内容视工作实际和农户对公共信息需求具体设置二级网页、三级网页等。下面以农资推介和培训课堂二个栏目为例,示意上下网页超连接技术和内容。

(1)农资推介按键下拉菜单见图2。

图2 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站农资推介下拉菜单示意图

(2)培训课堂按键下拉菜单见图3。

五、对策建议

(一)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平台组织管理体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为了保障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正常运行,需要建立不同主体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这些主体应包括省(市、县、乡镇)各级涉农政府职能部门、县乡村信息服务站和服务点、有关高等院校、涉农企业和经济组织、农业行业协会、通讯网络公司、村委会等,共同组成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管理体系(见图4)。笔者认为,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管理体系要独立编制,并为厅级管理单位,下设具体的职能部门(办公室、信息科、技术科、业务科等),具体运营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站的相关职能。

为督促各部门积极参与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和整合共享建设,应建立省政府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省通信管理局、省广播电视局、省农业局、省农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局、省经贸委、省林业局、省水利局、省科技局、省劳动保障局、省民政局、省气象局、省招商局、省工商局、省农科所等与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有关的省直局(委、办)组成,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体系的重大工作事项由分管宣传工作的省委常委或省政府分管农业的副省长召集联席会议进行审议和决策。各市、县、乡也分别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齐心协力共同组建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管理体系。

图3 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站培训课堂下拉菜单示意图

图4 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管理体系结构拓扑图

(二)加强农村公共信息资源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共享机制

农村公共信息标准化是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正常运营的关键,是解决涉农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的首要任务。无论农村公共信息资源获取、传递、存储,还是对农村公共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和利用,都需要信息标准化,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农村公共信息,实现农村公共信息共享。一是农村公共信息资源采集渠道要规范,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二是农村公共信息资源采集标准要明确,提高农村公共信息资源分类效率。三是农村公共信息技术标准要统一,提高农村公共信息资源获取能力。

(三)加快农村公共信息资源整合

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是一个实用性强的信息共享平台,因此,需要完善农村公共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标准统一的公共数据库。积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究开发低价位、易推广、简单实用的信息技术产品,为农村公共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要对各部门的涉农网络系统、网站、信息资源和科技服务体系进行整合,尤其是整合各涉农部门现有的农村信息资源。未来,积极推动农村各行业和其他涉农部门按照统一标准开发农村信息资源,切实提高为“三农”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即使某些政府部门要建设纵向网络,也要考虑充分利用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减少对地方的过多干预和硬性摊派,可以在地方性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建立特色化的专业性信息资源接口。

(四)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

农村公共信息具有公共产品性质,需要由政府提供。政府提供农村公共信息的权威性大。因此,各涉农部门需要大力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作用的充分利用,需要建立一支由政府部门信息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对他们进行整合、培训和提高,带动农村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大力指导农民提高信息收集、信息应用和信息反馈的能力和意识。要加强对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并着重培养农民现代科技意识、市场意识、信息意识,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其次,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结合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工程的实施,有意识地培养农民的职业技能。第三,积极引导懂信息技术、懂农业科技和经济、具有实践经验的复合人才加入到农村公共信息服务队伍中,利用所学习的技术积极开展涉农信息服务业务。

(五)完善平台的组织运营模式

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的运营,需要配备强有力的管理队伍。建议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体系管理单位建制为厅级单位,具体管理农村综合信息开发、收集、编辑、发布和网站设计。并且,省政府要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前提下,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和提供税收优惠,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来引导广电、电信和移动参与农村的“三网融合”,使他们通过竞争、联合,积极参与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成。不仅如此,省政府还应通过财政补贴或其他经济激励机制,调动涉农部门参与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维护和运营的积极性,建立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维护与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保障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站上的公共信息不断更新。

[注 释]

① 引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新华网北京2006年5月8日。

② 引用2004-2011的“中央1号文件”。

[1] Michael H Harris,Stan A Hannah.Into the Future:the Foundation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the Post-industrialEra[M].Norwood,N.J.:Ablex Pub.Corp.,1993.

[2] Bernard Vavrek.Rural Information Needs and the Role of the Public Library[J].Library Trends,1995,44(1):21-48.

[3] Andrew M Kaniki.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J].International Library Review,1988,20(3):321-360.

[4] Ranjit H.Singh and Bruce Lauckner.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and Impact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Products and Services:Development of a Methodology[J].Farm&Business:The Journal of the Caribbean Agro-Economic Society,2003,6(1):155-164.

[5] James C Lowe.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the Canadian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Sector[J].IAALD Quarterly Bulletin,XLVM,2003,(3/4):173-177.

[6] David R Just,Steven A.Wolf and David Zilberman,Effect of Information Formats on Information Services:Analysis of Four Selected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in the USA[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6,(35):289-301.

[7] Oleg Shatberashvili,Ajit Maru.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Central Asia and Caucasus[R].Worl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ongress:74th IFLA General Conferenceand Council,2008.

[8] Narisi Mubangizi,Margaret Najjingo Mangheni,Chris J.Garforth,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Privat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 Providers in Accessing and Utilisng Information Under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Advisory Services(NAADS)System in Uganda:A Case Study of Arua And Tororo Districts[J].IAALD Quarterly Bulletin,LAA-LD Quarterly Bulletin,L,2005,3/4:111-118.

[9] Tapan S Parikh.Designing an Architecture for Delivering 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s to the Rural Developing World[D].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2007.

[10] 蒋勇,罗利平,祁春节.现代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模式设计及制度安排——基于湖北省的实证分析[J].情报杂志,2010,(3):173-179.

[11] 刘淑华,姚玉秀,尚丹,等.论国外农村信息化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0-31.

[12] 魏秀芬.中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和市场信息需求利用分析——结合天津市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5,(5):54-62.

[13] 雷娜,赵邦宏.农户信息需求与农业信息供需失衡的实证研究——基于河北省农户信息需求的调查[J].农业经济,2007,(3):37-39。

[14] 庄传礼,杨萍,李道亮,等.基层农业信息服务能力的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6,(6):54-55.

[15] 于良芝,俞传正,樊振佳,等.农村信息服务效果及其制约因素研究:农民视角[J].图书馆杂志,2007,(9):14-21.

[16] 任明艳.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7] 徐先文.贵阳市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研究与设计[D].贵阳:贵州大学,2008.

[18] 李道亮.零公里的探索——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19] 王文生.中国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与机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公共信息金华市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金华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新时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把报道做“正”,把新闻做“亮”,把传播做“热”——金报集团金华市2018两会报道回望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交通运输公共信息服务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金华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