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基于培养领导者视角

2011-08-15郁顺华房华强

河池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郁顺华,房华强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党委宣传部,上海 201620)

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基于培养领导者视角

郁顺华,房华强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党委宣传部,上海 201620)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然而,一些大学生党员却不能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本质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更是缺乏认识。因此面对现实又立足长远,当前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组织大学生党员深入群众实践,并勇于求索创新,使之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并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但由于长期的校园生活和缺乏应有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及社会实践阅历,当前不少大学生党员不能正确理解领会马克思主义本质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认识更是不完整,甚至还停留在认知层面上。一些大学生党员反映,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入党前后党组织给予的相关短期培训,但由于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在入党后个人又不能正确地对待政治理论学习[1],造成了这些大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知半解或“先天不足”;其次,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重点在于组织发展的规范和程序,过于侧重对发展对象学习成绩、工作表现和在学生群体中人际关系的考察,而缺乏对他们思想理论水平的考评,致使大学生党员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上缺乏思考;再者,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员甚至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或已经无用等错误的观点。所有这些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一定意义上也是大学生党员成长发展的摇篮,应帮助大学生党员在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本质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质基础上,使其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意义。

一、帮助大学生党员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放射出灿烂的真理光芒,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其本质是实践的、发展的、创造的。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在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是推动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从实践中诞生,在实践中发展。当年,马克思不但把解决哲学问题的任务交给了实践,还把自己的理论交给了一个特定的阶级——无产阶级,他用毕生精力钻研并且为之奋斗的,就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和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宗旨;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俄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由此可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生命力之所在,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同各国的无产阶级实践斗争相结合的过程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着各国民族革命与建设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发展也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结合变化着的社会实际不断探索、创新,为他们创立的科学理论不断增添新内容。《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奠基之一,但马克思、恩格斯并不认为其中的论断是一成不变的,一旦发现有新观点,就通过再版的机会及时修改以丰富原来的认识。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2]680-681;列宁最初也持马克思有关未来的社会主义己经消灭了商品货币的观点,并按这种思想付诸实施建设社会主义,但不久全国陷入令人“痛苦已极的饥荒”,为此认识到必须制定新的经济政策,如允许商品交换、市场自由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毛泽东同志在1959年底针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出现的新问题,认为“现在,我们已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3]109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和现实表明,把马克思主义同它所赖以发展的现实社会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是毫无出路的。马克思主义总是与时俱进,随着实践的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产生新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还在于创造性。马克思、恩格斯曾基于当时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做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应在数国同时取得胜利的重要结论;列宁科学分析他所处的帝国主义阶段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特征,认为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在经济和政治发展方面更加不平衡,“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4]709,列宁通过“十月革命”在俄国这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列宁对马克思的革命理论进行的创造性发展;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迷信苏联“城市为中心”开展斗争的方式,根据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情况,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最终使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为此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这一切都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始终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而永葆生机活力。

为此,高校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经常性地对大学生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予辅导、讨论交流,为其答疑解惑,并鼓励大学生党员读经典原著,使之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掌握理论精髓。马克思曾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5]9大学生党员只有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才能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二、帮助大学生党员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实践、新发展、新创造

当代大学生党员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正确性、先进性有着切身体会。但是,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实践、新发展、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一些大学生党员对此似乎也存在着疑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等等,如不帮助解决这些思想认识问题,势必影响大学生党员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和对先进理论的探求,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然性的认识,也影响大学生党员在未来成为建设者和接班人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方向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这三代领导人,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结合国际国内的形势,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从马克思主义产生到现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历经了长期的实践和探索。邓小平同志在全面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精辟地指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江泽民同志提出要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实践、新发展、新创造。

(二)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同时,提出了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创建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列宁、毛泽东在各自国家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但由于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巨变,无产阶级政党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在理论上廓清和实践中加强党的建设,邓小平同志曾要求全党同志认真思考“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6]179,276这个重大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使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的建党思想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突出抓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有效提高了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为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

(三)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曾强调,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江泽民同志则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要全面理解发展问题,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建设与效益、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理论,提出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把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使我们党对无产阶级伟大事业的发展理论有了新实践、新发展、新创造。

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产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创造,又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从根本上也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为此,高校党组织应有效地对大学生党员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党政干部以及工人、农民、解放军等社会各界人士作报告,畅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如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大学生党员真正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质。

三、教育大学生党员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使之成为推动力量

当前,我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同时由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也进入了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出现了诸如贫富差距拉大、就业难、房价高、腐败现象严重等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过程中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因此,高校党组织在帮助大学生党员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本质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质基础上,教育大学生党员科学认识和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与要求。

概括起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具体实践之中;二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中国民族化;三是使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化[7]。换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质的马克思主义,以指导、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同时代变化、时代特征、时代主题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合理吸收世界先进文明,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强调将马克思主义回归广大群众的生活世界,关注广大群众的需要,解决广大群众的困惑,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

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也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因此需要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代大学生党员肩负重任,他们不仅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主力军,而且更重要的是将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对此,基于培养领导者视角,高校要教育大学生党员,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更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政治立场,加强党性锻炼,深入实践、勇于创新,使其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推动力量。

第一,提高理论素养。高校应教育大学生党员紧紧抓住提高理论素养这一关键环节,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习中求真务实,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力求学得更多一些、更深一些、更好一些,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真用而不误解、不曲解,不附加错误的东西,从而在向广大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做到准确而系统,并在工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成熟,面对国内外思想文化和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教育大学生党员还应养成高度的理论自觉,始终结合当代中国和世界不断变化的实际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领悟,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自己在理论学习上紧跟时代步伐,坚定理想信念,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手中的武器。[8]

第二、深入群众实践。广大群众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根本途径。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智慧的源泉。高校应组织大学生党员通过社会实践,了解把握来自生活、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群众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或多或少地与人们的利害得失相关联、与价值理念相关联、与体制机制相关联、与社会环境相关联,往往也是社会矛盾的焦点[8]。教育大学生党员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走出“书斋”,特别是利用寒暑假深入广大群众的实际生活,观察、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影响,同时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立足我国国情,着力思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中的实际复杂问题,努力从改革发展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蕴藏的智慧和养分,总结概括广大群众的实践经验和鲜活思想,逐步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

第三、勇于求索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可能离开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性课题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而孤立发展。马克思主义总是与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相联系,总是通过回答时代课题获得新认识,总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过程中得到丰富发展。高校应教育大学生党员密切关注世界文明进步的新趋势,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把握科学技术重大突破对经济社会乃至人们思维方式带来的深刻影响,打破落后的思维方式、陈旧观念、世俗偏见和习惯势力的束缚,以敢为人先、超越前人的锐气,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同时学会从世界与中国的双重维度去认识和求索有关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利益、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人的需要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问题。

综上,当代大学生党员是未来的领导力量,高校党组织只有使大学生党员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本质,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质,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才能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使其在理论上愈加成熟,在实践中经受锻炼,永远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先进性,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党的先锋队作用。

[1]廖志成.和谐社会视野下加强大学生政治责任感培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115-11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 (第 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

[4]列宁.列宁选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7]刘昀献: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J].求是, 2010,(5):25.

[8]任海泉:在研究回答重大现实问题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求是,2010,(13):18.

TheoreticalMarxism Education of Un iversity PartyM embers with Leadership——A Research into the Cultivation

YU Shun-hua,FANG Hua-qiang
(Publicity Depar tment of the Party Comm ittee,Shangha iL ixin Accounting Un iversity,Shangha i201620)

Being excellent on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some university party members have not grasped the essence ofMarxis m and theoretical socialist systems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yet,let alone fully understoodMarx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refore,the university should strengthen university party members’theoreticalMarxis m education,improve their theoretical attainments,organize them to practice,and encourage them to innovate so as to make them be an important force of advancingMarx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iversity party member;Marxis m;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popularization;

G41

A

1672-9021(2011)01-0111-05

2011-02-10

[责任编辑阳崇波]

郁顺华 (1963-),男,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和大学生德育。

猜你喜欢

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