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产品理论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战略选择

2011-08-15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大国全球化供应

石 悦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江苏南京 210039)

公共产品理论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战略选择

石 悦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江苏南京 210039)

通过对全球公共产品定义和特征的归纳总结,分析了现阶段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而指出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负责任新兴大国参与全球公共产品供应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对几种全球公共产品供应模式的提炼分析得出“国家间合作”供应模式是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现实的战略选择。

全球公共产品;国际机制;和谐世界;国家间合作

一、关于全球公共产品的认识

(一)全球公共产品的定义及特征

公共产品原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一国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产品和劳务。最初,公共产品理论仅限于一国范围内,该理论认为政府有责任提供包括国防、外交、治安等领域公共产品以及道路、桥梁等社会基础设施,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导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全球公共产品(Global Public Goods,GPGs)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关注而兴起的。

全球公共产品是能够对所有国家、群体、和不同世代都产生影响的产品,它的最优供应只有通过国家间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二)全球公共产品的分类

全球公共产品的种类繁多,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类。英吉·考尔根据生产和面临问题的不同,将全球公共产品分为全球自然共享品(natural global commons)、全球人为共享品(human madeglobal commons)和全球条件(global conditions)。全球自然共享品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全球人为共享品和全球条件是由人类的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托德·桑德勒根据性质不同,将全球公共产品分为纯全球公共产品和准全球公共产品。纯全球公共产品既具有非竞争性也具有非排他性;而准全球公共产品只满足其中的一个性质,其中,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属于全球俱乐部产品,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属于全球共库资源。

二、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现状

(一)供应不足

因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公共属性,由此产生了集体行为问题。一些全球公共产品没有得到提供或只是部分得到提供。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及其带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就证明了金融稳定是当前一种典型的供应不足的全球公共产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1975年至1988年期间,全球共发生了158起通货危机,54起银行业危机,以及32起复合型危机。

(二)供应失调

全球公共产品供应失调指的是某一种产品不是没有供应,而是以一种扭曲的方式被供应,其生产的收益(或成本)被不公平地享受(或承担)。近些年,由于越来越多的不公平的贸易保护政策,大量且有意地减少了发展中国家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净收益。如今,发展中国家日益担忧乌拉圭回合会带来“空头支票”,因为尽管当时工业化国家承诺发展中国家有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但是工业化国家的市场依然受到高度的保护。发展中国家经常将自己视作单纯的“政策接受者”,为了促进对外贸易,他们引进了难以负担的与他们的发展政策或许并不相容的标准与规定,然而结果并未如他们所愿。这种建立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制度上的国际公共产品自然不能公平的为所有国家提供福利。

三、中国参与全球公共产品供应的必要性

(一)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需要

通过上述理论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国际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以及人类面临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尖锐的今天,国际社会需要的是通过协调与合作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全球公共产品。一个国家或某几个国家去承担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所有问题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国际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大国,中国理应为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发挥自己的建设性力量,主动承担合理的,符合实际的国际责任,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更高的道德标准。同时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建设。

当然,同时应该看到中国仍然是正在成长中的大国,中国自身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中国只能“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担起我们有限的责任”,这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增加的过程。

(二)构建和谐世界的需要

2005年9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庆祝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演讲,向全世界郑重提出了“和谐世界”理论。“和谐世界”理论要求各国秉持包容精神、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依靠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合作机制,实现人类普遍的发展和繁荣,使“人人享有发展”,最终“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从以上和谐世界理论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共同安全具有非竞争性的特征,共同繁荣则具有非排他性,这些都与国际公共产品的基本性质相吻合。而依靠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合作国际机制的建立实质是提供那些具有国际制度性质的全球公共产品。可以说中国在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的同时,也为自己和谐世界理论的实现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

(三)融入并改造现存国际机制的需要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不是要成为现存秩序的挑战者,尽管旧制度存在着诸多的局限与不足,但是现行体系的强大制约力使得任何一个挑战它的国家都得不偿失,而且势必会损害本国的国家利益。所以说,中国在对待国际机制未来发展的问题上,应该是积极参与国际机制,承担相应义务,享受相应的权益;对国际机制持建设性的改革态度,促使现有国际机制趋向民主化、合理化;积极参与新国际机制的制定,适时参与主导,使之体现本国的意愿和大多数国家的利益需求。

四、中国参与全球公共产品供应的模式选择——“国家间合作”

(一)全球公共产品供应模式分析

全球公共产品产生的根本动因是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各种资源全球配置,这就需要类似于国内公共产品的公共需求,但是国际社会是个无政府社会,无法提供类似国内公共产品的全球公共需求,因此,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就得需要一个类似全球政府的霸权国家或国家间合作组织来提供。

首先,霸权国供应模式已明显不符合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社会现实。霸权国家是指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国家,霸权国家具有支付公共产品成本的能力。21世纪的国际社会仍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但威胁的性质发生了深刻变化,即原来的国家间安全威胁在下降,跨国性安全威胁和全球性安全威胁在上升,或者说硬威胁严重程度下降,软威胁严重程度上升。人们日益认识到,无论一个国家多么强大,都无法单枪匹马应对当前的种种威胁。而且,威胁的跨国性决定了全球安全的相互依赖,只有合作才是“唯一可行的博弈”。对于中国来说,中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霸权国家,崛起进程和崛起之后都不会走先前霸权国家的老路,所以霸权国供应模式不是中国的选择。

其次,通过个人、组织、团体或公司提供公共产品的模式。依据新自由主义国际合作创设和维护国际公共产品的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在国家和个人层面上也可以创设国际机制。在现实社会中,个人、组织、团体或公司都可以提供公共产品。但是在今天,国家还是当前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主体。虽然每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不同,对全球化的反应和应对存在着差异,但是在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过程中,国家的作用仍然是主导性的。应该看到这种全球社会如果没有国家间的合作所营造的和平的国际环境,这种全球社会的力量是相当脆弱的。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家间合作依然是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的根本。

最后,主要大国间合作供应模式。这种供应模式是新自由制度主义者通过对霸权稳定论的修正和提炼得出的。以基欧汉为代表的新自由制度主义正确地看到在一个日趋相互依赖的世界中,通过主要大国合作提供国际制度安排与建设—这种全球公共产品的重要意义;但他们所强调的这种供应方式,“是为了维护和延续某种国际社会体系服务的”,本质上是带有深刻的阶级性烙印的。我们不难发现,当今国际社会中大部分的所谓主要大国合作供应模式所提供的国际制度设计,是由一种被称为“深嵌的自由主义”(Embedded Liberalism)理念所主导的,或者说主要是由处于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心地带的西方国家主宰下完成的,这些既定的国际制度,界定了国际社会中的基本财产权,是弱势国家处于被强制和压制的边缘地带的一个重要根源。

(二)中国的战略选择——“国家间合作”供应模式

从前文关于全球公共产品的定义和特征分析来看,它的最优供应只有通过国家间合作才能完成。

首先,我们所讲的这种“国家间合作”供应不同于西方新自由制度主义所提倡的主要大国间合作供应。这里“国家”指的是世界范围内普遍意义上的国家,合作的目的是维护世界范围内的共同利益,在参与供应主体与供应受益范围上都比主要大国间合作模式要广泛和深刻的多。

其次,“国家间合作”供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近年来各新兴国家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对国际旧秩序调整的诉求,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对现存国际体系和秩序可能造成的挑战。中国所选择的“国家间合作”模式当然包括和主要大国间的合作,而且也是建立在不颠覆现存国际机制和规范之上的合作,只不过在与主要大国合作的同时的把发展中国家和新型国家的利益纳入到国际制度的安排之上。在合作过程中要处理好与各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因结构调整导致的冲突和纷争,以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最后,“国家间合作”供应模式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中国人自古重视和衷共济,强调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共同趋利避害。为此,就要进行合作,最大限度的实现共同利益。“国家间合作”模式正是沿袭了这种合作理念,在相互依赖进一步加深的国际社会,通过国家间的相互合作,实现世界的共同发展和普遍繁荣。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外交文化的基本立足点之一便是“天下无外”。“天下”是一个至大无边的概念,“无外”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被容纳进它的总体框架。体现了中国人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的视野。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所有人都被抛入到全球化这一共同的运动中,除了人们各自的命运,显然还形成了人类共同的命运。中国在全球公共产品供应中选择这种囊括世界上具有普遍意义上“国家间合作”供应模式正是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不排斥任何他者,建立“天下为公”社会秩序的理念。在不树立敌对国家的前提下,通过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合作,为全人类提供公共产品解决公共问题。

五、结语

弗兰克·宁科维奇曾经说过,“全球化和攀登珠穆朗玛峰不无类似之处:越来越多的人爬上去了,但是在那个海拔高度生命是难以维持的。”全球化进程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把我们带向某个新的时代,而人们还没有为未来时代准备好新的理念和制度安排。世界各国对全球金融稳定、全球公共健康、全球安全、气候稳定等全球公共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然而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全球性公共问题的治理也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和建设。在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的国际社会当中,只有依靠国家间的相互合作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1]韦正翔.国际政治的全球化与国际道德危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苏长和.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门洪华.国际机制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2001(02)

[4]秦亚青.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反思新自由制度主义[J].外交学院学报,1998(01)

Theory of Global Goods and Strategic Choices for China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SHIYu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Study,Nanjing Jiangsu 210039,China)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summarizing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 Public Goods(GPGs),analyzes current supply and problems of GPGs,and then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for China to join in the supply of GPGs as a rising country with responsibility.Finally,through abstraction and analysis of several supply modes of GPGs,this article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upply mode of"inter-nations cooperation"is a strategic choice that is 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interests of China and the reality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Global Public Goods;international mechanism;harmonious world;"inter-nations cooperation"

E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3974(2011)03-0022-03

2011-03-10

石悦(1986-),女,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大国全球化供应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吐槽大国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多想记住你的脸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供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