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和谐思想解读
2011-08-15李会,赵飞
李 会,赵 飞
(1.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2.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9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和谐思想解读
李 会1,赵 飞2
(1.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2.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91)
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社会和谐思想进行解读,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人与人和谐的思想;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和谐发展的思想。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社会和谐思想的探索主要有:协调城乡发展与推动工农关系和谐的思想;建构团结和睦的民族关系的思想;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社会和谐思想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和谐思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飞跃,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这一理论创新不仅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包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9因此,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的思想,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具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及其科学内涵,调动全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和谐的理论
1.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是自然存在物”,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人们在现实的自然界的交换活动中影响着自然界。其次,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未来社会“是人与自然界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2]因此,我们既要开发自然、利用自然,又不能超越自然的承受能力,而要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人与人和谐的思想
首先,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56因此,每一个人都不是单个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社会中的人,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同其他人发生联系。其次,马克思认为,人与人的和谐表现在丰富的社会关系上,而丰富的社会关系则建立在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尤其是在人与人的交往实践活动中。社会的发展过程不仅是生产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交往关系发展的过程。最后,马克思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50共产主义社会能够实现个人利益之间、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统一,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真正和谐。
3.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辩证的:一方面两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另一方面两者之间又是一种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但是,社会发展是以人与社会的和谐为前提的。因此,一方面要关注人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社会的发展来实现人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理想状态的和谐社会中:一方面,社会关系的和谐将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从而使每一个个人更充分地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只有全面发展的个人,才能成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和谐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任何社会形态都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有机整体,当它们发生矛盾时,就会引起社会形态的更替。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明确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4]因此,只有当生产关系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能够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时,才能使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二、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社会和谐思想的探索
1.协调城乡发展与推动工农关系和谐的思想
列宁认为,合作制是将小农经济与社会主义大工业联系起来的最好形式;合作社是促进工农关系和谐、城乡协调发展的一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使俄国居民充分广泛而深入地合作化,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因为现在我们发现了私人利益即私人买卖的利益与国家对这种利益的检查监督相结合的合适程度,发现了私人利益服从共同利益的合适程度,而这是过去许许多多社会主义者碰到的绊脚石。”[5]他认为,战争、经济破坏等使得农民处境特别困难,这一状况影响了农民对社会主义俄国的支持,动摇了他们对无产阶级的信任感情,不利于工农关系的友好发展。因此,他强调了要通过妥协的方式建立正常的工农关系和工农联盟,以实现工农之间的和睦相处。
2.建构团结和睦的民族关系的思想
列宁指出:“保证俄国在它仍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时,有最大的民族和睦的可能。”[6]俄国不仅幅员辽阔,而且民族众多,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复杂。因此,列宁认为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对于国家的团结统一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意义重大。列宁根据俄国民族关系问题的特点,提出了民族平等、民族自决、民族自由分离与自愿联合、民族自治原则和建立联邦制的主张。“所谓民族自决权就是民族脱离异族集合体的国家分离,成立新独立的民族国家。”[7]民族自决权问题最后演变成为世界上被压迫民族摆脱帝国主义桎梏的世界问题。他指出,俄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该向其他小的民族作出必要的让步,发展社会主义不能超越各民族国家地区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而应采取谨慎、过渡、适当妥协的方法帮助各民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睦。
3.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
首先,列宁通过对俄国的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的深入分析,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核心。因此,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妥善处理党内矛盾,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实现党内和谐,才能较好地发挥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其次,列宁一方面通过全党同志讨论的方式来处理党内分歧,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对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志善于作出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含糊,以事实为依据,坚决不让党内分歧夸大化,从而达到了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的效果。最后,列宁指出官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大敌,强调了党脱离群众的后果。他曾指出,俄国所有经纪机构的一切工作中最大的毛病就是官僚主义。他认为个别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而党内的这些不和谐的因素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和谐。
4.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的思想
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的分析,在不损害无产阶级国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善于对帝国主义国家作出一定的让步和妥协,他认为租让制和对外贸易是加强同外国的和平友好关系的可以使用的主要形式。同时,他还通过与世界上各帝国主义国家进行外交谈判以争取尽可能持久的国际和平为国内革命和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他根据国内无产阶级政权日益巩固的状况和国际上相对和平的政治局势,强调对所有的国家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从而尽可能地创造出比较缓和宽松的国际和平氛围。他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所有制的实际平等”等主张。列宁通过灵活机动的外交斗争,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矛盾中逐一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争取到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促进了俄国的发展。
列宁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付诸于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俄国的实际情况和特殊国情,为俄国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和谐找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尽管列宁从事社会主义实践的时间很短,但是他的有关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思想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以及最终走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结 语
马克思恩格斯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坚持辩证地、历史地、科学地阐述社会和谐的理论,他们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角度出发,阐述、分析了构成社会和谐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理论一方面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使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和谐社会建设能够“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有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贯穿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之中,他的社会和谐思想为俄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也为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以及最终走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推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社会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384.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9.
[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8.
[6]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8.
[7]张凤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4.
Interpretation of Social Harmony Thoughts of Marx,Engels and Lenin
L I Hui1,ZHAO Fei2
(1.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2.Institute of Marxism,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
Marx and Engels’social harmony thoughts include: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interpersonal harmony;harmony between people and society;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and the economic base and the ideological superstructure.Lenin’s explorations of social harmony in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re:coordinat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workers and peasants;building united and harmonious ethnic relations ; promoting social harmony through inner-Party harmony ;creating a harmonious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Russian.Marx,Engels and Lenin’s thoughts on social harmony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in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Marx;Engels;Lenin;social harmony thought
D 641
A
1008-9225(2011)01-0016-03
【责任编辑:张耀华】
2010-10-05
李 会(1987-),女,陕西丹凤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