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1-08-15刘铁红

关键词:就业率毕业生旅游

刘铁红

(黄山学院 旅游学院,安徽 黄山 245021)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

刘铁红

(黄山学院 旅游学院,安徽 黄山 245021)

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在阐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于旅游企业最看重的能力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最欠缺的就业能力进行的调查分析,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状况进行了探讨。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日益增多,2011届大学毕业生约有660万人,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高校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有增无减,但是旅游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总体上却呈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因为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产生了对旅游人才的巨大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毕业生自身的期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仍是一项关键而迫切的工作。

一、提升就业能力是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面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十分突出的情况下,1999年国家首次公布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毕业生就业率是指一所高校的毕业生在毕业时或统计时间内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的人数(包括就业、考研、出国和自主创业等)占该校毕业生总数的比例。教育部公布就业率的举措,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各界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引导了高校按照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大大提高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就业率已经成为衡量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核心指标,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关注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必须正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现行的就业率统计侧重的是毕业生离校时的就业量,没有充分关注到一个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就业流向和供需比例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没有真正全面地反映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第二,如果片面关注毕业生就业率问题,容易出现高校采取鼓励学生去劳动力市场随意签就业协议及扣发毕业证换取就业协议书等消极现象。第三,如果对于表面数量指标过分关注,客观上容易妨碍毕业生的自主就业,可能会出现毕业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在没有充分选择的情况下勉强和自己并不很满意的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导致了违约率和跳槽率的上升。因此,在关注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推动就业政策目标从“就业率”向“就业力”的转变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对于就业率这个数量概念而言,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力是个质量概念。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就业能力有不同的表述,如英国原就业与就业部把就业能力解释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国际劳工组织把就业能力解释为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1]。概括地说,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品质和能力。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四个基本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旅游相关知识结构,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课知识和综合素质知识。这是基于旅游业综合性的需要。第二个层次旅游专业技能,即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全面系统地掌握旅游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运用其指导实践的能力,包括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这是旅游业应用性强的需要。第三个层次是旅游基本工作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组织管理、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外语和计算机运用等方面的能力。第四个层次是指旅游情感,具体包括从事旅游的热情、灵感、理想和事业心等。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是成功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情怀和行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体系。第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成功就业的可能性。即使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具备了这些就业特性也并不意味就一定成功就业,能否成功就业还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第三,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动态发展的倾向。虽然就业力分为寻找并获得工作、在工作中维持就业岗位以及在必要时重新选择和获得新的工作岗位的不同情况,不同情况的就业力的要求有所不同,却都是可以通过知识积累、技能训练及素质提高等适当途径进行培养和提升的。第四,就业力是长期保持高就业率的前提和保证。一般说来,就业力越强,就业的可能性越大,就业率就越高,反之亦然。具备较高水平就业力的毕业生更有可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毕业生自身的期望,更有利于在人才竞争中实现充分的就业。

二、旅游专业学生就业力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就业能力现状的调查方法和对象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分为调查问卷和访谈两种不同的方式,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单位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等方面提出的建议三大部分。关于单位对专业人才需求情况部分的调查,重点是单位对于不同层次人员所需的学历及学习成绩、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心理及身体素质、实践经历、职业道德养成、沟通协调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为使调查结果更具有真实性,打消被调查者的顾虑,部分调查问卷不要求被调查者署名。对于旅游企业的调查主要是对旅游学院在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安徽省等地域的顶岗实习单位进行,对于学生的调查是在近3年毕业的往届毕业生和正在顶岗实习的应届毕业生中进行,发放问卷200份,获得有效问卷186份。

(二)就业能力现状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我们在不区分就业能力层次的基础上对于一些旅游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看重的能力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心理素质、沟通协调能力、实践经历、学习意愿及可塑性、创新能力、学历及学习成绩、身体素质。其中,“职业道德”排到第一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排到第二位,“职业技能”排到第三位,“沟通协调能力”和“学习意愿及可塑性”排到第四位和第五位。旅游企业在选聘人员职业道德养成方面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包括:敬业精神、服务意识、礼仪礼貌和守法诚信,其中敬业精神排在第一位。在选聘人员心理身体素质方面优先考虑的因素包括:吃苦耐劳、乐观豁达、身体素质,其中吃苦耐劳排在第一位。“学历及学习成绩”在指标体系中列第8位。从对于旅游企业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第一,旅游业是窗口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气质、仪容、与人沟通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学生更适合从事旅游行业,在求职过程中,这些也是最被用人单位看重和容易判别的能力。第二,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旅游行业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基层不断磨砺后发展起来的,旅游行业基层业务能力对于胜任高层管理工作的奠基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地说,不管是本科毕业生还是专科毕业生,到了单位都要从事比较辛苦的基层工作,包括工作比较辛苦的导游、景点讲解员、旅行社和酒店的前台接待、餐厅服务员、宾馆客房服务员、酒店大堂副理、旅行社票务等工作,因此旅游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等职业道德方面的情况显得格外重要。第三,目前我国旅游业是低就业门槛的产业,劳动就业的培训成本较低,旅游企业在招聘人员时从总体上显现了较强的功利性,表现为向初级技能劳动者倾斜,仅仅从从事基础工作岗位工作的情况看,旅游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力优势并不明显。因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虽然可能拥有比高职生、中专生更深厚的理论知识,但是高职生、中专生就业心理普遍比较务实、求职定位比较合理,更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从对于往届毕业生和正在顶岗实习的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情况看,毕业生在学校期间所形成的就业能力与旅游行业所需求的能力存在较大差距的现象还很普遍。突出表现为:第一,从旅游相关知识结构和基本工作能力方面看,毕业生所掌握的基础性理论性的知识比例多,而现代旅游人才必备的现代技术和外语交流能力等实训知识方面薄弱,这方面的问题使旅游管理的毕业生不仅受到了来自计算机专业和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挑战,而且为从事一些旅游工作带来了困难。第二,从旅游专业技能和基本工作能力的方面看,学生学习理论能力较强而实践能力较弱。由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还没有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偏重于培养学生学习文化的素质,开展旅游实践性活动较少,偏重于课堂教学,接触和了解社会过少,总体上学生学习理论能力较强而实践能力较弱。这样的毕业生面对大量不同的客人和各种各样的问题,往往显得无所适从。第三,从旅游情感方面看,学生从事旅游的热情、灵感、理想和事业心的情感薄弱,职业意识及归宿感较差,后续发展能力缺乏。很多学生自我定位甚高,对旅游与酒店工作的严谨性、艰苦性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旦面对旅游与酒店严格的管理、高强度而又单调的工作,就无法胜任。调查结果显示,旅游高等教育学历层次的高低与其毕业后从事旅游及相关行业比例的高低是成反比例状态的,专科生毕业之后从事旅游及相关行业的占60%以上,本科生在毕业之后从事旅游及相关行业的不到40%。根据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10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关于2010年度3年内离职率的统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离职率在被调查的专业中高居第五位[2]。我们调查的毕业生中,有90%以上毕业生认为,旅游行业毕业生流失率高的直接原因是毕业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的满意度低。

根据以上对于旅游企业和旅游专业毕业生进行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总体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旅游业呈现了供不应求和流失率高的矛盾状态。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旅游产业的行业门类和岗位层次很多,就业容量大且包容性强,对不同层次劳动力的需求都很大。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进入的门槛很低,从业人员整体学历和业务素质偏低,旅游业亟待引入受过良好旅游教育的专门人才,但是旅游专业毕业生在旅游行业“有业不就”和“频繁跳槽”的现象还非常突出。第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水平是平衡高等旅游教育定位和旅游行业用人现实差异的关键。应该说,高等旅游教育定位和旅游行业的用人实际是存在差异的,从高等旅游教育定位的角度看,旅游本科教育是要培养出知晓一线工作、具备管理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旅游专科教育是要培养出具有一线工作能力,能直接上岗的初中级管理人才[3]。从行业的现实通则看,旅游行业是要求管理人员从基层做起,对于实际经验及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强于对于学历及理论水平的重视,有3年至5年的同行业经验甚至成为企业录用管理人员的必要条件,高校毕业生虽然学历高,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就只能与高职、中职生一起从事最基础的工作,有些毕业生因此感到失望和失落而最终放弃所学的专业。改变这种局面的根本办法就是通过多途径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缩短企业提供的发展平台、薪资标准及就业环境和毕业生期望的差距,缩短毕业生从事基层工作的时间,加快毕业生在工作中进步的速度。良好的就业能力是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满意工作和职业良性发展的坚实基础。第三,在含有包括知识、技能、情怀和行为等层面的就业能力体系中,较高的旅游情怀对于从业人员在旅游行业的良好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择业问题上,大学生希望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及报效社会的愿望强烈,容易对就业岗位和待遇的期望值过高。因此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旅游职业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旅游职业感和职业荣誉感,提升毕业生的旅游情怀,是破解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

[1]汪怿.就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面[J].教育发展研究,2005(4).

[2]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及麦可思-中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求职与工作能力[DB/OL].http:∥www.mycos.com.cn.

[3]郭为,何媛媛,王丽.旅游人力资本和旅游就业的地区差异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1).

G640

A

2095-0683(2011)06-0178-03

2011-09-11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2009SK308)

刘铁红(1963-),女,黑龙江绥化人,黄山学院旅游学院教授。

责任编校 刘正花

猜你喜欢

就业率毕业生旅游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旅游
最“叛逆”的毕业生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
日本应届高中生就业率71.1%就业形势改善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