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恨水小说中的“红楼”模式

2011-08-15许思友

关键词:创作方法金粉张恨水

许思友

(池州学院 中文系,安徽 池州 247000)

张恨水小说中的“红楼”模式

许思友

(池州学院 中文系,安徽 池州 247000)

张恨水小说雅俗共赏,不仅仅因其小说讲述一般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更在于他深深理解中国人的阅读心理和审美欣赏期待,特别是广大老百姓的欣赏水平。他的小说循着传统创作方法和叙述路径,适当加入一些新的技巧,为新旧读者所喜爱。张恨水小说创作中有很多的“红楼”模式,特别是在创作方法、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人生梦境描写等方面深受《红楼梦》的影响。

张恨水;《红楼梦》;创作方法;人物性格;梦境描写

张恨水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通俗文学大师,他的小说雅俗共赏,特别是他的小说循着传统创作方法和叙述路径,适当加入一些新的技巧,讲述一般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因此为新旧读者所喜爱。直至今日,他的小说仍然不减当年人们的阅读兴趣。这种成效得益于张恨水先生从小所受到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对于平民文化的理解,正如他所说,从12岁开始就广泛地阅读《三国演义》、《西厢记》、《红楼梦》、《水浒》、《封神演义》、《列国演义》等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且“除了对故事生着兴趣外”,“便注意到文章结构上”[1]。正是受这些传统文学作品的影响,他的小说创作深深地打上了或隐或显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烙印,而其中《红楼梦》对他小说创作的影响最为显著。

一、张恨水小说中“红楼”模式的创作方法运用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家庭叙事模式的集大成者,在于小说注重深刻的思想和高尚的审美品位及其情趣。《红楼梦》的叙事模式完成了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由外向内,由社会叙事模式向家庭叙事模式的转变,即由反映社会重大矛盾向透视家庭琐事模式的真正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仅是空间层面的变换,更是人的认识层面和思想层面的更新,也是创作方法的更新。家庭叙事模式能够通过最平淡和琐碎的家庭人事反映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这种“以小写大”的创作方法,往往具有“点石成金”的神奇效果。《红楼梦》这一创作方法,张恨水在其小说中也常常用到。在《金粉世家》中,张恨水先生同样通过金府这个大家庭的琐屑事务、各类人物的日常生活描写,充分展示当时社会的腐朽现实,达到了以小写大的艺术效果。

曹雪芹为充分表达某一情感或思想倾向,常采用“以多写少”的创作方法。林黛玉父母早逝,孤苦零丁,不得不背井离乡,寄人篱下。不幸的身世,再加上身体虚弱,造成她过分细心、敏感、自卑和多愁善感的性格,精神上过度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小说对她的这一性格主要是通过“黛玉落泪”这一细节在《红楼梦》里反复出现来展示,并暗示了她的悲惨命运。《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显然有着“红楼”中林黛玉的影子,她也是身体虚弱,时常触景生情,伤怀落泪,最后导致孤独寂寞、穷困潦倒,以至于最终流落街头以卖文为生。

一些情景设计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红楼梦》第七十七回写晴雯与宝玉道别情景,晴雯舍不得离开宝玉,但又不得不离开,为了给宝玉留下念想,她用剪刀剪下左手两根指甲,又脱下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都交给了宝玉,宝玉也连忙脱下自己的袄儿,送给晴雯,穿上晴雯送给他的旧红绫袄。[2]《春明外史》第二十二回写妓女梨云与杨杏园离别情景,梨云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她舍不得就此离别杨杏园,为了给杨杏园留下纪念,将自己一条宝蓝色的丝带送给杨杏园,杨杏园也连忙就将带子换了,把自己的交给梨云,梨云也拿进被里去系上。[3]无论是一件旧红绫袄,还是一条丝带,都将有情人生离死别时的内心世界表现得细致入微。两部小说对同样的情景的表达如出一辙,这里显然有《红楼梦》对张恨水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些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模式如出一辙。如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创作方法来安排人物出场。林黛玉进贾府一场中,林黛玉来到贾府,见过众人,正在说话,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林黛玉感到很奇怪,贾府个个皆敛声屏气,非常恭肃严整,谁敢这么大胆放诞无礼,正想着,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4]25语言虽然不多,但将“泼皮破落户儿”的王熙凤泼辣放肆的鲜明个性展示得淋漓尽致,所以这种写法更有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在《金粉世家》第十四回,写三少奶奶王玉芬出场也是这样。只听门外一阵笑声,有人说道:“这是谁长得这样标致?把秀珠妹妹比得这样一钱不值。”在这说话声中,玉芬笑着进来了。[5]141王玉芬边走边“笑”,未见人先闻声,还自由自在地大声说话,恰似王熙凤的性格。《真假宝玉》中麒麟童的出场也是这样。可以说,张恨水小说中经常运用这一人物形象塑造模式,而且运用得相当广泛和娴熟。

张恨水小说经常采用《红楼梦》悲剧结局模式。张恨水曾高度评价高鹗对《红楼梦》的续作,他认为高鹗最值得称赞的就是能把握曹雪芹的思想,将中国小说团圆的旧套打破,用悲剧来作终局,抬高了《红楼梦》不少的价值。[6]因此,在《金粉世家·自序》中,作者感叹道:“嗟夫!人生宇宙间,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吾有家人相与终日饮食团聚,至乐也。然而今日饮食团聚,明日而仍饮食团聚否?未可卜也。吾有吾身,今日品茗吟诗,微醺登榻,至逸也。然则今日如此,明日仍如此否?又未可知也。最亲近者莫如家人,最能自主者莫如吾身,而吾家吾身,吾终莫能操其聚散生死之权。然而茫茫宇宙间,果何物尚能为吾有耶?”[5]1一方面,张恨水对《红楼梦》悲剧模式非常能够理解,也因此他的《金粉世家》、《夜深沉》、《秦淮人家》和《春明外史》等不少作品采取悲剧结局模式;另一方面,作者爱女离世,悲痛万分,现实的心境与难以摆脱的红楼情结缠绕在一起。于是,我们看到《金粉世家》的悲剧结局。金总理的突然离世,再加上一场突如其来、莫明其妙的无情大火,让这个曾经的“金粉世家”很快便“呼啦啦似大厦倾”,金家就这样四分五裂、人去楼空了。

当然,张恨水对《红楼梦》创作方法的借鉴,是立足于主体性选择的基础之上,这种主体性就是现实需要的尺度。

二、张恨水小说中“红楼”模式的人物性格塑造

张恨水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真假宝玉》,发表于1919年上海的《民国日报》上,也正是这部小说最早显示出张恨水小说的“红楼”模式。作为张恨水的早期作品,这部小说谈不上较高的艺术成就,但对其后期小说人物性格的塑造方面的成熟,却有着不容忽视的经验意义。《真假宝玉》只是一部片段式的短篇小说,约三千字,人物了了二三人,但人物性格却与“红楼”中的人物性格完全一致,如果不是内容与《红楼梦》相比太过于现代,我们即使在《红楼梦》原著中找个地方将之插入其中,不是特别细心的读者未必会能够发现。举其中一段:

话说袭人回家去了,宝玉一个人郁郁无聊,便拿了一本京调工尺谱躺在床上看。晴雯见了便来推他道:“仔细冷着呢,又要……”宝玉一翻身爬起来笑说道:“我倦了横一回儿就好,为何这般大惊小怪。”晴雯道:“呀!我晓得了,没有这个人在屋子里你就不高兴哩,我们的话只是耳边风。”宝玉笑道:“我这个真是驼东西的驴子,一天总要你抽几鞭子才好哩。”晴雯噗哧一笑,麝月听了走进房来笑说道:“当真的倦了就出去散散闷来,不要睡凉了。”宝玉道:“不错,我还要去瞧妹妹呢。”晴雯道:“怎么样?我们的话一千句还抵不了人家一句呢。”麝月咬着牙笑道:“啊哟!晴姑娘又编排上我啦。”宝玉听了一笑,也不和她们计较就走出院来。[7]1

这一段,晴雯一共有三句话,但第一句充分反映了晴雯对宝玉发自内心的体贴爱护,后两句展示了她直言快语,虽然在主子面前,却毫不低声下气,而是敢于抱怨,发牢骚,说出自己心中的不满情绪,决不虚伪做作。这也使她在众多的婢女中脱颖而出,锋芒毕露。这种直爽透明的性格,以及字里行间显露出的对宝玉的温情关爱,与《红楼梦》中的晴雯几无二致。

《金粉世家》可以说就是现代版的《红楼梦》。小说中有一个近于贾府的金宅,这里“红楼”中的人物应有尽有,特别是一个现代版的林黛玉冷清秋,一个现代版的贾宝玉金燕西,其他的人物像贾政、贾琏、贾母、王熙凤、探春、迎春、惜春诸人一应俱全。作品主人公金燕西完全脱胎于贾宝玉。《红楼梦》中借《西江月》二词给贾宝玉的性格形象是这样描述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虽然不一定恰切,但基本反映了贾宝玉这样一个纨绔子弟的性格特征。贾宝玉成天泡在大观园的脂粉堆中,金燕西则内有三位嫂子、四位姐妹,再加上小怜、阿囡、秋香、小兰、小玉几个使女,外有冷清秋、白秀珠、邱惜珍、乌二小姐、曾美云、李倩云等女友,还有花玉仙、黄四如、李老五、白莲花、白玉花等一班女戏子,每日除了和女子调笑,没有别的事儿可干。金燕西从小过的是纨绔公子的贵族生活,虽然生长在现代社会,但他仍然秉承宝玉的这种性格。他们为人善良,对父母,知礼孝顺,对兄弟姐妹,情深意重,对下人非常温和;看淡钱财,不愿追求仕途经济,视名利如浮云;他们不通世务,有钱时常常挥金如土,对人大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黛玉早已敏锐地觉察到了贾府歌舞升平背后暗藏的危机,告知宝玉如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而宝玉面对大观园还是温柔富贵乡的繁华景象,听后不以为然,还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金燕西在父亲逝后,家庭四分五裂,经济面临严重的危机,而他还抵不住诱惑,在外面尽情挥霍。他们不爱读书,都不是无能之辈,也不是文采匮乏之流,但对读书都没什么热情。贾宝玉在诗社和姐妹们做的诗也是极好,但都不是科举所要求的。金燕西为了不让清秋看低自己,只埋头苦读了两个月,就没有了兴趣。

冷清秋更是酷似林黛玉。冷清秋性格单纯,她接受的教育是新式女子教育,学过诗词,而且文学功底深厚,她崇尚自由恋爱,喜欢写诗,不爱现代诗,而是偏爱古代诗词,而且写的诗词都是林黛玉那种婉约凄凉的意境。她虽然嫁进金府,可是她的性格和金府的生活方式是格格不入的,她并不适合金府那种大家族的勾心斗角的生活方式,她内心更向往的是自由的生活。这点从冷清秋和金府大少奶奶、三少奶奶的争斗能看出来。冷清秋还有比较像林黛玉的一些性格是:敏感多疑而又要强、不会审时度势、多愁善感。这都是由于门第不等造成的,冷清秋出身小家碧玉,和金府的奢华一开始就是不能融合的,冷清秋虽然进了金府,可是自己内心仍然有种身份不如人的感觉,所以她非常注意生活起居中的细节,担心给别人留下“小门小户”的感觉,而且她对下人的言论也比较在意,常常会觉得别人(大少奶奶、三少奶奶)意有所指,但同时她又是非常自尊要强,她以自己的文采为荣,有时候说话不注意场合,得罪了人也不自知。当然,还有非常像林黛玉的一点:对弱小人群的深切关怀,不是金钱上的施舍,而是内心中的悲悯同情。比如林黛玉对香菱、晴雯和尤二姐,冷清秋对小怜等。

《金粉世家》中人物关系与《红楼梦》相近的还有很多:小怜如《红楼梦》中的袭人一样,担起了贯穿全剧另一条主线的重任。她识文断句,是金家最聪明的使女。与暗恋贾宝玉的袭人一样,她也曾默默地爱着金燕西;白玉芬绝对是个王熙凤式的人物,她想稳定自己在金家的地位,不惜一切为白家出谋划策,周旋于两个家族矛盾之中,在对白秀珠和金燕西的撮合中更是“功不可没”。

张恨水正是凭着自己对《红楼梦》思想的理解,以及艺术特色上的把握,在小说人物性格塑造上巧妙地运用了《红楼梦》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模式,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自己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系列。

三、张恨水小说中“红楼”模式的人生梦境描写

俞平伯先生在《红楼梦研究》中提出的色空观尽管曾经遭遇各种各样的质疑,但还是有许多红学研究者深信不疑。《红楼梦》这部小说的名字就是一个最恰当不过的隐喻—— 人生虚实真假在现实中转换无常,人世的繁华不过是红楼一梦而已。美国学者麦克莱伦评论张恨水的小说,认为《红楼梦》中有一种“如梦的色彩”和“给现实涂上一层如梦色调”[8]。《金粉世家》第一百十一回金太太的那番感慨就充分印证了这种观点。金总理死后,金家四分五裂,金太太离开住了一辈子的北京城,决心在西山别墅静心、寂寞地度其残生,当她远远看到夕阳烟里笼罩着的曾经繁华的北京城时,不禁感叹道:“哎!人生真是一场梦!”[5]1207

《红楼梦》整篇就是一场梦,而且是梦中套梦,梦里有梦,梦是小说的最重要的一个特质。而且小说中的故事人物进入梦境时,不是刻意去描写如何进入梦境,而是让作品中的人物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梦境。如《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这样描写宝玉进入梦境:宝玉刚合上眼,便惚惚地睡去,好像看到前面是秦氏,于是他便不假思索地随了秦氏来到一个地方。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宝玉在梦中欢喜,想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呢。”[4]46如果读者不是特别认真注意,不一定意识到作者已是在写梦境,而是习惯性地认为宝玉是随着秦氏在一个现实世界中游历,作者也不知不觉随着主人公徜徉在这种梦游的乐趣中,直至从梦中惊醒过来,才最终明白这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红楼梦》写了大大小小33个梦境,“托之于梦,折射生活”的梦境描写模式,使得《红楼梦》把人生的一切盛、衰、悲、喜托之于“梦”,而且梦境与现实之间相互掺杂,人生虚实真假在现实中转换无常,造成一种亦真亦幻的效果,从而让读者深深体味到作者以虚构的梦境来讽喻现实生活的复杂思想。

这也是《真假宝玉》与《八十一梦》等小说的共同特色。

《真假宝玉》是写《红楼梦》中真宝玉入梦后的一路见闻,并借他之口,以滑稽的口吻批评和嘲讽在《红楼梦》剧中扮演贾宝玉、林黛玉的京剧演员,认为他们的扮相不合宝玉和黛玉的形象,要求演员要忠实地表现原著的精神。《小说迷魂游地府记》叙述了一个小说迷夜里做梦来到地府,在辛世茅的引导陪同下,小说迷在地府到处游历,引出了许多光怪陆离的故事。如地府中的出版界是“文明骗子”,学到了“东洋佬卖药的广告法子”,言情小说家的书名“只要有花、玉、恨、泪这四个字都可以包括得下”,而且“必定画上一个时装美人”做广告等,小说通过梦游来抨击当时的社会和小说界,既是梦境也是现实。

类似的情形在《八十一梦》中也比比皆是。《八十一梦》是张恨水在抗战时期的一部讽世力作,作品由14个“梦境”构成,各梦独自成篇,但在思想上却构成了对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的不正常现象的讽刺。第72梦《我是孙悟空》,揭露了那些穷凶极恶的妖精们,在通天老母的庇护下逍遥法外,孙悟空疾恶如仇,对他们进行了正义讨伐,虽然有降服妖魔的雄心壮志,纵然本领不弱—— 有七十二变,但是对付鹰犬之流也得借助于他人—— 廉颇和善财童子的帮助,在手指套着黄金、白金、赤金、钻石、宝石的老妖面前,也差点一命归天。第36梦《天堂之游》中,警察署督办猪八戒是个大走私犯,他把走私货的洋商标撕去,换上土产品商标囤积起来,等待时机,然后把它推出去,发更大的财。还有西门庆、潘金莲、罗刹公主等,有的贩药,有的贩面纱等等,在天堂中横行不法,战时的一些紧俏物资,都成了他们发财的工具,这些发国难财的人,在老百姓那么苦,没有房子住,或者住破草棚子的时候,他们却能在山里盖了非常豪华的房子,七层的洋楼。

由此看来,《红楼梦》对张恨水的影响还不仅是停留在人物性格和创作方法的借鉴上,张恨水也在做着一个曹雪芹的梦,用一些荒诞不经的故事,揭露政治上、社会上诸多丑闻秘幕,达到抨击黑暗现实的目的。

四、结 论

作为现代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深深理解中国人的阅读心理和审美欣赏期待,特别是广大老百姓的欣赏水平。《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一直成为中国人爱不释手、百读不大厌的佳作,不仅仅在于作品的思想内容深厚,还在于“红楼”模式的创作方法、人物性格塑造、人生梦境描写的模式已适应和满足了中国各阶层、各文化层次读者的审美欣赏的需要。也因此,“红楼”模式也为中国作家竞相效仿。张恨水先生正是发现了“红楼”模式的重要性,因此巧妙、自然地在其小说中广泛运用,使得自己的小说得以雅俗共赏。当然,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将张恨水的作品看成是《红楼梦》的复制品,那么,这同张恨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张恨水只是借用了《红楼梦》的一些模式而已,他笔下的主人公们已经不是大观园中的才子佳人了,他们忠实地表达着另一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感情。

[1]张恨水.写作生涯回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

[2]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金城出版社,1998:432.

[3]张恨水.张恨水文集·春明外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85.

[4]曹雪芹.脂本汇校石头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

[5]张恨水.张恨水文集·金粉世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张恨水.红学之点滴 [N].北京:世界日报,1927-09-03.

[7]张恨水.真假宝玉[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3.

[8]麦克莱伦.从梦幻浪漫主义到噩梦现实主义[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147-148.

I206

A

2095-0683(2011)06-0101-04

2011-10-05

许思友(1969-),男,安徽桐城人,池州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

责任编校 边之

猜你喜欢

创作方法金粉张恨水
《金粉世家》:现代版“红楼梦”的乱世悲歌
张恨水谈择妻:要找一个能了解我的
浅谈关于蒙古族现代主义创作方法
张恨水后期小说创作简论
大字书法的创作方法
现代国画中女性意识表现的创作方法研究
从二次金粉中提取金、碲、铂、钯、硒工艺研究
金粉硝浸提纯液回收利用研究
中国现代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
金粉朝暮,西亭燕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