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河湖水系连通战略构想
2011-08-15刘加海
刘加海
(黑龙江省水利厅,哈尔滨 150001)
黑龙江省河湖水系连通战略构想
刘加海
(黑龙江省水利厅,哈尔滨 150001)
针对当前国内部分地区水资源问题严重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河湖连通作为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的一项举措,实现水量优化配置,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增强防洪保安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文章依据黑龙江省水资源时空分布、水土资源匹配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从确保全省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流域及重点地区的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提出了全省、区域和水生态建设层面的河湖水系连通战略构想。
河湖水系;功能分类;连通;战略构想;技术要求;黑龙江省
2010年,水利部陈雷部长在全国水利规划计划会议上强调“河湖连通是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河湖水网体系,根据丰枯变化调引水流,实现水量优化配置,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增强防洪保安能力,改善生态环境[1]。”
2011年,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都明确将河湖连通作为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的一项举措,并强调“完善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资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2-3]。
虽然黑龙江省境内和过境水资源都比较丰富,但由于受气象因素和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因素共同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仅呈现“春季少、夏秋季多”,“平原区少、山丘区多”,“发达地区少、欠发达地区多”和“腹地少、过境多”等四少四多的特点。而且年际变化较大,存在连丰连枯、丰枯交替的特点,导致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年内经常是先春旱、后秋涝,多年间又有连旱、连涝、旱涝交替的周期性,在地区上则呈现西旱东涝的区域性特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黑龙江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的形势将更加严峻,迫切需要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河湖水网体系,增强防灾减灾和水资源配置能力。
1 河湖水系连通的概念、功能与分类
1.1概念
一般意义上的河湖水系连通是指以江河、湖泊、湿地以及水库等为基础,通过科学的调水、疏导、沟通、调度等措施建立或改变江河湖库水体之间水力联系的行为。河湖水系连通本质是增强河湖的水力联系、维护良好的水循环关系,包括河河连通、河湖相连、河库连通、湖库连通、库库连通,也包括江河湖库与城市、湿地、灌区的连通[4-6]。
1.2 功 能[4-6]
1.2.1 调节水资源空间分布差异
合理调整区域间、区域内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发展需求的匹配关系,缓解供需矛盾。
1.2.2 调节水资源丰枯分布差异
合理调整水文过程和丰枯变化周期与发展需求的适应性,进行丰枯调剂。
1.2.3 调节资源环境承载力差异
合理调整河湖水循环动力与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和负荷状况,促进减荷增效。
1.2.4 调节河湖功能与目标差异
合理协调河湖的自然生态服务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关系和河湖连通功能与区域发展目标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3分类
根据新时期对河湖水系连通的需求,我省河湖水系连通可分为3类:
1.3.1 全省层面水资源配置连通
通过建设跨大江大河的重大调水工程,连通全省骨干河网,实现全省水源互连互通,提高全省水资源调控能力,提高供水保证率,解决全省层面的水资源配置问题。
1.3.2 区域水资源调配连通
通过必要的区域连通工程,实现区域内水源互连互通,提高区域水资源调控能力,提高供水保证率,解决区域层面的水资源配置问题。
1.3.3 水生态环境修复连通
结合生态省和滨水城市建设,以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为目的,连通河湖水系。
2 河湖水系连通的基本原理[4-6]
2.1 自然规律——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流域水文循环遵循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原理,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维护良性水循环和水平衡,河湖水系连通要最大限度的维系、塑造良好的流域水平衡关系,减少对流域水平衡关系的影响。
2.2 生态规律——生态服务与生态平衡原理
健康的河湖水系具有自我调节生态平衡、抗干扰和自我修复的功能,连通能够维护和修复河湖的生态功能,满足河湖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必须合理协调和平衡其生态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2.3 经济规律——资源配置与协同发展原理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不同区域间进行统一配置。通过河湖水系连通,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实施优化配置,增强水资源格局与经济社会格局相互的适应性,促进区域之间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3 河湖水系连通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
3.1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4-6]
既要注重通过河湖水系连通提高连通区域的经济效益,也要注意连通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兼顾,避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3.2 顺应自然规律与适度人工调控之间的关系
既要注重河湖连通措施对改善河湖水系连通状况的作用,更要注意顺应河湖自然规律,避免对河湖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重大影响,要在人与河湖和谐发展的前提下,适度合理进行河湖连通,维护河湖的健康。
3.3 连通效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既要考虑连通带来的效益,更要重视连通可能带来的风险,避免风险转移,要建立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注意洪灾风险、污染风险、物种入侵,以及工程安全等风险[4][5][6]。
3.4 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既要为提高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创造条件,更要从全局角度统筹局部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协调好流域间、区域间、城乡间、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关系,逐步建立利益补偿机制,促进局部与整体的协调发展。
4 不同类型河湖水系连通的技术要求[4][6-7]
4.1 全省层面水资源配置类技术要求
1)全省层面水资源配置必须符合国家和黑龙江省的总体战略要求,符合国家和黑龙江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符合建立国家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的总体要求。
2)受水区流域必须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已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与规模,实行了强化节水措施,并有一定的水权界定的基础。
3)调出区流域必须有比较稳定的可调水源,调水后对水资源的总消耗量不得超过水资源可利用量。
4)在资源性缺水的贫水地区,流域之间除水资源应急调配外,不能进行常规的跨流域调水。
5)必须强化水资源统一调配能力,实施多水源联合调度,形成调控有力、调配灵活、安全保障程度高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6)高度重视调水的影响及对策措施,逐步建立跨流域调水的补偿机制,使调水的影响降到最小。
4.2 区域水资源调配类技术要求
1)必须符合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满足国家和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划和建立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体系的总体要求,充分考虑区域水系格局和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状况,根据不同连通目标和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区域水系连通。
2)必须统筹规划、科学论证,深入开展连通效益和影响的分析评价,实施符合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的连通,满足水资源论证和立项审批的各项技术要求。
3)必须统筹兼顾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的复杂水事关系,促进协调发展,避免连通引发各类水事矛盾。
4)注重从全局出发处理河湖水系连通问题,必须取得连通相应区域内的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同意,联合签署连通影响补偿、资源资金分配及调度等相关事宜的协议文件。
5)注重多水源的互通互济和联合调度,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保证率,兼顾改善水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慎重连通。
6)通过区域各种水源之间的有效连通,既满足区域正常情形下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也要为应对极端气象事件等创造条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和区域抗旱能力。
4.3 水生态环境修复类技术要求
1)对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导致生态破坏且难以自我修复,必须在调整产业结构与规模、实施流域区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强化节水与治污、充分利用雨洪和再生水的基础上进行连通。
2)生态修复价值远大于水量调整区生态损失价值的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通过河湖连通,保护修复生态廊道、实施人工补水,结合相应的生物措施,进行水生态环境修复。
3)对水污染负荷远大于水体纳污能力,通过严格的污染控制治理措施无法明显改善水质的水环境严重恶化区,通过生态调度,加速水体置换,提高自净能力,修复水生态环境。
4)根据河湖水系生态系统特征、水资源条件和环境状况,协调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合理确定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目标。
5)必须在相邻流域有丰富可靠的水源,充分利用对原有河道的恢复和已建工程的延伸进行连通,修复和保护水生态环境,在生态保护地位极其重要且工程量极少的前提下,通过建设必要工程措施实施连通。
6)缺水区以水资源总量控制为主,丰水区以流量过程调控为主,常态补水与非常态补水相结合,进行生态调度。常态补水需要建立相应的生态修复长效机制。
7)城市河湖水系连通,应依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和河湖特点,统筹兼顾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等的需求,并与城市供水排水、防洪排涝、水生态环境保护、水景观修复相协调。
8)河湖水系连通应与清污分流、生物措施等其他形式的水生态环境修复措施相结合,特别应注重再生水在保护城市湖泊湿地、城市绿化、修复水景观方面的重要作用。
9)尊重河湖水系的自然属性,按照水域的自然形态进行保护或整治,既要防止侵占水域、破坏水系,更要防止盲目建造人工水景观。
5 黑龙江省河湖水系连通总体战略构想
5.1 全省层面河湖水系连通总体构想
依据我省水资源时空分布、水土资源匹配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从确保全省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流域及重点地区的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以嫩江、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等重要江河及其主要支流骨干河道为基础,以引呼济嫩、引嫩扩建、黑松连通、引松补挠等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为手段,科学规划实施跨流域水资源配置,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全省江河湖库水网体系,实现“北水南调、边水济腹、东西兼顾”的水资源配置战略,全面提高水资源的调控和承载能力,满足松嫩、三江平原粮食生产综合试验区、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等用水要求,支撑“八大经济区”战略全面实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2 区域层面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构想[8-9]
以全省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建设特别是重要城市群为重点,在全省河湖水系连通总体框架下,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河流水系分布和工程布局特点,因地制宜实施区域水资源调配,以水库为调蓄中枢,以河道、渠系为主要输水载体,连通河流水系与沿途水库,城乡一体,河库联动,构建区域层面江河湖库水网体系。
5.2.1 松嫩平原江河湖库水网体系
我省水资源虽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尤以松嫩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松嫩平原(包含丘陵漫岗地区)集中了全省57%的耕地、63%的人口和75%的地区生产总值,但本地水资源仅占全省的28%,现状开发利用率高到达51%,乌裕尔河、呼兰河等部分河流由于过度开发已出现断流。松嫩平原仍是未来我省经济发展重中之重,随着工业基地建设和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建设,松嫩平原对水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连通通道建成后,松嫩平原水资源配置将形成以嫩江、松花江为基础,以尼尔基水利枢纽为核心,以嫩江、引讷、呼兰河为三纵和以讷谟尔河、乌裕尔河、松花江、引嫩为四横的“北水南调、三纵四横”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在满足松嫩平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的同时,实现地下水采补基本平衡。
5.2.2 三江平原江河湖库水网体系
三江平原周边过境水资源丰富,现状开发利用率低,具备以引提过境水为主要水源,发展大型水田灌区的条件。连通通道建成后,三江平原的水资源配置将实现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相互贯通,形成“三江贯通、边水济腹、水网纵横、河湖湿地联通”的骨干配水网络体系。依托松花江干流大顶子山、依兰、悦来等8座梯级航电枢纽建设,渠化松花江,实现松花江水量可控可调。通过构建上述骨干配水网络,在满足三江平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的同时,实现地下水采补基本平衡。
5.3 水生态修复江河湖库水系战略构想
根据我省河网密集、水源丰富、湿地广布等特点,以人水和谐为理念,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围绕生态省和滨水城市建设,以“保障水量,互联互通,人水和谐”为目标,通过生态补水工程、灌区湿地连通工程和滨水生态景观建设,合理配置、优化调度水资源满足生态用水,维护河湖湿地等水生态系统健康,实现山川秀美。
5.3.1 重要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嫩江中下游、三江平原湿地的修复和保护,恢复和建立河湖湿地水力联系,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和灌区退水等改善湿地水源条件。建设生态补水工程,对扎龙、三江和洪河等湿地核心区进行必要的补水,遏制湿地萎缩,维持湿地生态环境功能[8-9]。
5.3.2 河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通过江河湖库的连通和联合调度保护与修复河流生态,满足松花江河道内主要控制断面生态环境需水并兼顾航运等用水要求,满足乌裕尔河、双阳河、蚂蚁河和呼兰河等生态脆弱河流的生态环境用水要求[8-9]。
5.3.3 滨水城市生态景观建设
滨水城市生态景观建设以天然河道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沟渠、湿地,结合城市防洪工程,构建生态水网,打造哈尔滨、大庆等滨水城市和旅游名镇水利景观,提升城市品位。
5.3.3.1 哈尔滨江市水网体系及水生态工程
哈尔滨江市水网体系及水生态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为核心,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优化配置城乡土地资源要素,提高生态农业用水保证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打造现代田园城市,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以环境功能区全面达标和生物多样性恢复为目标,以污染控制和水系连通为重点,以截污、河道整治和水环境景观为重要手段,通过人工水系湖泊建设、水环境综合整治和修复、引清补源、沿岸绿化、面源污染控制、湿地保护和制度建设等措施,统筹协调城市与农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提高城市水系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保证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城市发展、生产、生活提供“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基础。
1)哈尔滨江北灌排体系及水生态工程[10]。
以松花江沿岸产业带开发为契机,以呼兰河、肇兰新河为综合治理重点,充分利用现有河、沟、渠、泡、湿地等水系,通过人工开挖、疏通河道等措施形成交错纵横、互连互通的“两纵、四横、十八湖”水系网络布局[10],形成水面面积26.73 km2。为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用水提供保障,使松北呈现出一派“星耀松北、鹤舞冰城”的诱人景象;进而展现哈尔滨市开埠初期风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欧陆风情,把松北水系建成集亲水、休闲、旅游、游览、运动健身、文化展示等为一体,四季皆游的景观长廊,为城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全面加强水系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重点保护好国家湿地珍稀物种和禽类繁殖和栖息环境,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系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保证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两纵”分别为金河和银河;“四横”分别为发生渠、长盈渠、白藏渠和玄英渠;十八湖分别为“天枢湖”、“天璇湖”、“天玑湖”、“天权湖”、“玉衡湖”、“开阳湖”、“摇光湖”、“紫微湖”、“福星湖”、“启明湖”、“荧惑湖”、“辰星湖”、“镇星湖”、“牛郎湖”、“织女湖”、“寿星湖”、“禄星湖”、景星湖”。
2)哈尔滨江南河湖连通水网体系规划设想[11]。
松花江南岸河湖连通水网体系涉及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阿城6个区和双城、五常两个县级市,既是实施哈尔滨市“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滨水生态城市建设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工程。水网建设将利用松花江水源,引提松花江水进入市区内河流上游,通过人工开挖、疏通河道等措施构建市区内纵横交错的河流水网,将形成“八纵、八横、八库、一湖”(简称“8881水网体系”)生态水网体系。
“八纵”为运粮河、何家沟、马家沟、信义沟、庙台沟、怀家沟、阿城区马家沟、阿什河八条近南北走向的纵贯河流;“八横”为引提松花江水分别通过管道补运粮河、马家沟、阿什河支流庙台沟、怀家沟、阿城区马家沟,并通过马家沟上的工农水库向何家沟补水、向信义沟补水以及西何家沟向东何家沟补水;“八库”为运粮河上的立功水库、八一水库、友谊水库、兴隆水库,马家沟上的工农水库,庙台沟上游的民丰水库,怀家沟上游的杨林水库,以及拟建的高位水库,这八座水库可以作为水系调节、雨水滞蓄和节点景观;“一湖”为哈市西郊的长岭湖。
“8881水网体系”的建成可以增加江南城区水资源供给,加速水体循环,提高城区河网水环境容量,改善内河环境,并在内河流经区域建设湾、滩、溪、湖、岛等五大景观,将沿河两岸逐步建成生态水岸和规模性绿色廊道,形成亲水、近绿、怡人的内河生态环境。“8881水网体系”同时可以为哈南工业新城提供工业用水以及为运粮河、阿什河农业补水,既解决哈南工业园区工业用水同时可以促进运粮河、阿什河两岸生态农业景观区的发展。
5.3.3.2 大庆市滨水城市建设水网规划设想
大庆市在‘三大引水工程’、‘四大水库’和“三大排干”的基础上,再从北向南建成西部之河、红旗渠、前进河、中央支河、黎明河及儒新河(六纵),从东向西连接主城的彩虹河(一横),沟通大庆的大小湖泡228个(其中市区内80个,主城区38个)和64万hm2湿地,构建“六纵一横”的百湖水系,从而形成“东西互济,南北畅通,一河一景,一湖一品”、河畅、水清、天蓝、景美的“天然百湖之城”、“北方水韵之城”。
三大引水工程指北引、中引和南引;四大水库指大庆、红旗、东城和龙虎泡;三大排干指北起春雷湖、南通北二十里泡的东二排干,连通果午湖、陈家大院湖等11个湖泡的中央排干和连接喇北湖、明湖等15个湖泡的西排干。
6 建议
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要加速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使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 500亿斤和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的规划目标。为支撑上述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深入开展河湖连通战略研究,科学地编制黑龙江省河湖连通战略规划,根据规划成果,分阶段、有步骤推进河湖连通工程建设,使全省河湖水系尽早连网,尽快形成水资源优化配置各局,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增强水利防灾减灾和水资源配置能力,以应对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极端气候变化对水利带来的严峻挑战。
[1]陈雷.关于几个重大水利问题的思考—在全国水利规划计划会议上的讲话[J]. 中国水利,2010(4):1-7.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S].北京:中共中央国务院,2011.
[3]王光谦,欧阳琪,张远东,等.世界调水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王中根,李宗礼,刘昌明,等.河湖水系连通的理论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11(3):523-528.
[5]李宗礼,李原园,王中根,等.河湖水系连通研究:概念框架[J]. 自然资源学报,2011(3):513-522.
[6]李原园,郦建强,李宗礼,刘晓洁,田英,李爱花.河湖水系连通研究的若干问题与挑战[J].资源科学,2011(3):386-391.
[7]窦明,崔国韬,左其亭,王偲,毛翠翠,许云峰.河湖水系连通的特征分析[J].中国水利,2011(16) :16-19.
[8]黑龙江省水利厅,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现代水利发展战略研究[R].哈尔滨:黑龙江省水利厅,北京: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哈尔滨: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0.
[9]黑龙江省水利厅,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现代水利发展战略规划[R].哈尔滨:黑龙江省水利厅,北京: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哈尔滨: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0.
[10]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哈尔滨市松北灌排体系及水生态环境建设规划[R].长春: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2010.
[11]黑龙江省水利厅,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市松花江南岸河湖连通水网体系规划方案研究[R].哈尔滨:黑龙江省水利厅,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1.
Strategic Vision of Connecting River and Lake Syste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LIU Jia-hai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Harbin 150001,China)
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erious problem of water resources in some areas in China,the Communist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definitely put forward an idea to connect rivers with lakes a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promoting the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to realize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quantity,increase the reliability of water supply,promote the guarantee capability of flood control and to impro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allocation of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ing outline of economic society,in view of the functional position,resources patient and development requirement of different river basins and important areas,the author of the paper proposes a strategic vision of connecting rivers with lakes at the following three levels of the whole province,partial area and water ecology construc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water supply,grain,economy and ecology around the whole Heilongjiang province.
river and lake system;category of functions;connecting;strategic vision;technical requirements;Heilongjiang province
TV212
A
1007-7596(2011)06-0001-05
2011-11-04
刘加海(1968-),男,黑龙江富裕人,教授级高工,博士,总工程师,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首批部级人才,本刊编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