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1-08-15沈阳化工大学王春雨
沈阳化工大学 王春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沈阳化工大学 王春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新时期心理健康既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品质,也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以完人为理念,搭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平台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不同于19世纪的“知识教育”,也有别于20世纪的“能力教育”,在顺应“综合素质”的教育要求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完人”的全面教育,这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目前,单独依靠“两课”教育和某门心理学课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要求。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彻底改变“两课”教育教学包办一切的旧教育思想观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搭建以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为指引的课程平台,保证“完人”的培养质量。
强调课程建设的系统化、多样化、人性化,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尤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依据和采用正确的心理学科学的内容及方法,借助专业环境来帮助解决学生个体身心方面的问题,以满足学生行为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二是注重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作用。在系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强烈关注有“特殊问题”的学生,主动给予帮助和咨询。针对大学生“人生迷茫”、“迷失”等问题,积极发挥对其人生的引导作用。从学生主观愿望讲,大学生都希望经过高等教育和努力学习与拼搏成为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从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然而,从心理学科学角度讲,成功的心理基础=认识能力(智力)×情绪能力×行为能力。专家研究也表明:学生人生“角色”转型后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中,智商的影响可能占到达20%~30%,情商要占到70%~80%,可见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以关怀为方法,发挥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
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中要求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德育工作计划,在思想道德修养中,科学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报告等;要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充分利用高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橱窗、壁报等宣传媒体,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统计资料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心理学的认识普遍欠缺,对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普遍缺乏了解。不少疾病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由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最终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应在大学生中开设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坚持“关怀”的教育方法指导以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以系统为原则,构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与组织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心理健康师资队伍中大部分是原来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学生自身来讲,其心理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处于萌芽时期时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为其所知,而且往往由于客观条件及其周围环境的影响,学生自己也不愿主动到心理咨询机构求助,除非到了无法再继续下去的地步。所以仅仅成立一个被动、单一的心理咨询机构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应选派有一定心理科学知识基础和思想政治素质好的人员,建立学生个体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保密编码档案,利用网络开展“档案袋”过程指导方法,以形成面对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的动态网络库。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校总览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掌握学生个体特别是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有利于学生在校园区域网分支档案资料库系统中查阅资料来自我对照检查与医治。这对于系统分析学生总体及特殊个体心理问题,研究学生总体与特殊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律,提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具体措施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四、以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阅历浅、经验少、适应能力差等问题,他们对社会生活既向往又担忧,而社会实践对锻炼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保持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作用。学校可通过组织假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系列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加他们的社会阅历,提高其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力。在开展活动时,要及时关注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并给予指导,提供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整理“人脉”,建立和优化自己的人际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必须教育大学生加强自我心理素质修养,养成体谅、尊重、理解别人的心态,克服刻薄、挑剔、怀疑、憎恶或仇视的消极心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才能使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坚定稳固的基础,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增进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
虽然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主要靠学校的正确教育与培养,但也离不开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学生家庭的支持与配合。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只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就能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