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教学中的课题设计指导

2011-08-15云南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科学系赵文嘉唐承辉

河南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所学课题素质教育

云南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科学系 赵文嘉 唐承辉

计算机教学中的课题设计指导

云南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科学系 赵文嘉 唐承辉

以素质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的当务之急。新教学改革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追求人的素质提高和潜能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课题设计实际上就是对科技研发课题进行详细规划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而计算机课题设计是计算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课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研发目的是课题设计的核心,所有全部需要进行的研发工作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个核心。一个课题的研发目的可以多个,但最好不要超过两个,而且其中的一个应为主要目的。研发目的的表述要清晰明了,便于理解、掌握和操作。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发展很快的学科。笔者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以素质教育理念探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习惯的养成。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课题,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提高。 现以可视化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为基础谈谈怎样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课题设计,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课题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以素质教育理念培养人才,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开放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第二课堂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笔者在第二课堂可视化编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创设一种研究情境,通过确定研究主题,给学生布置一些开发项目,比如“汉字录入与检测系统”,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实验、操作、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等探索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其获得知识、技能以及个性的发展。

一、观察法(亲身感受)

观察法是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一定的环境里,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的方法。以“兴趣”为先导,计算机实践课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应让学生变主动为冲动。根据学生平时的积累,利用如教学常用的CAI系统(教师带动)及网络上各种在线或单机的模拟软件的操作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同学积累对“汉字录入与检测系统”初步的构想,初步设计界面、功能等。设计出一个像样的作品是次要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一种不断去探求未知的冲动和能力,学会规划与设计、素材的采集与加工,体验设计作品的过程和方法。

二、提示法(教师辅导)

根据学生和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在指导学生做“汉字录入与检测系统”时,将课程设计为以下几个主要教学环节:学生讨论并在教师指导下设计解决方案;将整个项目分解为几个主要功能模块:样文导入模块、录入过程中的检测及计时器模块、成绩报告的显示和导出模块;细化每一个模块,学生讨论并分析具体实现每一个模块的算法;在每一步算法确定之后,完成程序代码的编写;项目调试、处理错误;完善用户界面;组织项目的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又会发现新的问题,诸如“检测时颜色问题的实现”、“词组跨行问题的实现”、“最后不足一行的文字检测问题”等,不断修改、完善测试、再完善,直至用户比较满意;打包发布。

三、任务驱动法(问题反馈)

汉字录入检测系统——主窗体 ,其中测试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往往不知问题出在哪里,不知如何下手。在问题的关键点老师要给予指导,共同研究,找出问题的所在以及解决方法。这种时刻,学生的求知欲空前强烈,他们会主动、积极地去图书馆、书店、互联网上找资料,会废寝忘食地去上机实验,一次次失败也不在乎,会勇于探索。学生的这种积极性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调动的。能解决问题就是一种提高,就是一种进步,这不仅是知识性的提高,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逐步成熟。

四、问题讨论法

作品的评价可以采用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等方法,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有成就感。另外,可以鼓励学生在网上或指定地方发布自己的作品,通过交流和展示,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学生头脑中有创新的意识,有解决问题的主动积极性,他们发现问题后不是沮丧,而是沉下去积极探讨、思考、合作讨论,积极地去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创新的心态,团队协作的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是教改的目标之一。所以,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笔者认为学生最方便的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同学,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同学,从独立学习到同学间的互帮互学,同学既是学习的合作者,又是评价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通过整个项目从设计到完成的过程,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形成系统、深刻的理解,使学生获得再创造的喜悦。这是传统教学中教师讲一个知识点,做一个小例题的效果所不能比拟的。经过苦思冥想到茅塞顿开,复杂的情感历练和探索使所学的知识在他们头脑中鲜活而印象深刻。他们所学到的关于开发项目的一整套过程将使他们受益终身,这是“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将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竞争力的人才——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课题设计,从而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提高。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以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创新能力”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育思想,是教育教学中所不可缺少的教育观。只有真正确立了这种观念,才能使教学的质量有效地突破与提高,学生创新的习惯才得以形成,创新的能力才得以提高,“提高人的素质,使人得到充分的发展。”的教育目标才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所学课题素质教育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非所学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