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员罚球心理素质研究
2011-08-15新乡县技工学校柴森
新乡县技工学校 柴森
篮球运动员罚球心理素质研究
新乡县技工学校 柴森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本校图书馆和CNKI及查阅大量关于篮球运动员罚球时心理素质的相关书籍、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观察法。通过观察NBA、CBA、CUBA和河南师范大学校篮球联赛和体育学院篮球联赛等,为本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3.逻辑分析法。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理论研究成果,结合观察的结果,分析运动员罚球时的心理素质及其对比赛的重要性。
二、结果与分析
1.对罚球心理准备不足。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会由于心理准备不足,加之是在比赛条件下进行罚球而慌忙出手,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特别是在罚决定胜负的关键球时,尤为紧张。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一定的心理紧张,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比赛中创造好成绩,但心理过度紧张会使大脑皮层对自主神经系统和皮下中枢的调节活动减弱,心跳加快,使运动员心理活动失常,对动作知觉和表象理解不清,对教练员的布置与叮嘱听不进去,失去控制行动的能力等。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比赛的结果。
2.不会利用罚球时机进行心理调节。心理调节主要是依靠自我的一种行为反应去控制、改善另一种反应。篮球比赛中运动员长时间处在强度较大、变幻莫测的运动性活动中,连续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使得能量消耗多、机体易于疲劳。有经验的运动员会利用罚球的机会,用意念对自我心理进行控制,缓解肌肉的紧张,使全身处于平稳的状态,力争第一球就能罚中,所以一些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罚球命中率往往很高。
3.罚球时注意力分散。篮球比赛十分激烈,双方往往实力相当,场上拼劲十足,各种干扰也多,这对罚球队员的刺激性会很大。同时,责任感、比赛的性质等客观条件也无疑增加了罚球队员的心理负担,导致运动员在罚球时受其影响而注意力分散。这就大大降低了罚球的命中率。
4.罚球时盲目自信。当运动员罚球时的信心超过了他实际具有的能力时,便容易盲目自信。运动员产生盲目自信多是由于其对罚球的复杂性、困难情况和艰巨性估计不够,过高地估计自身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轻易进球所致。
5.罚球时心理焦虑。心理焦虑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对当前现状或是所预计的结果对自尊心有潜在的威胁的情境所具有的担忧倾向。适当的焦虑能够激起运动员改变自身现状的紧迫感,以达到进一步谋求某种目标的目的。但如果运动员对预计到的威胁产生过度担忧,往往会夸大比赛的困难因素,轻看自身的实际能力,担心比赛成绩不好,辜负了教练、家长及领导的期望而产生焦虑,这样会不利于其在比赛中的发挥。
6.罚球时情绪消极。紧张焦虑情绪是在实际或者想象中体会到危险或感受到威胁时由于缺乏应付相对情境的力量而引起行为失控的一种情绪体验。运动员的不安、恐惧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往往是由特定的思维定势或注意定向引起的。这种情绪往往是运动员由于担心比赛失败而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特别是在比赛中运动员在场上比分落后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而紧张焦虑会引发呼吸不均匀、手颤脚抖等负面现象,从而导致罚球失败。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心理素质训练是现代竞技体育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当今篮球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心理素质及心理调控能力对罚球命中率有直接影响,甚至有时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研究表明,心理素质越好罚球的命中率越高。
(2)运动员对罚球不好的心理表现及对临场客观因素引起的心理状态,如心理紧张,对情绪、注意力等主观控制能力,对场上观众、时间、比分、环境等客观因素所引起的心理起伏的调节能力,是运动员心理素质好坏的重要体现。运动员需要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调整好心态,尽力摆脱不良刺激的影响,用最好的心态完成每一次罚球。
2.建议。
(1)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提高运动员的思想认识,采用多种方法训练运动员在罚球时的心理素质,提高罚球时的抗干扰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使其主要注意力能够集中在技术动作上,保持稳定的情绪。
(2)教练员应在平时训练中注重对运动员心理紧张的思想根源进行探究,采取不同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指导帮助,分析并帮助其解决心理紧张。对过度紧张的运动员,指导其在赛前做一些缓和、有节奏的适应性活动,而对于情绪低落的球员则做一些活跃的、强度大且时间长的准备活动,以调节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此外,还应组织运动员多参加比赛,通过比赛积累经验,在训练过程中适当多增加一些心理训练的内容。
(3)球员自身可采用注意力转移法,用一些刺激物消除引起消极情绪的因素,从而减缓和排除消极情绪。在比赛中时常会出现运动员的某些“能量”在一定场合下释放得的恰到好处,但在另一种场合下适得其反的现象。运动员可通过自我暗示,运用指导语来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与抑制,从而形成一系列反射活动,使消极情绪得到控制。有消极情绪的运动员通过参加比赛去体验比赛,提高运动员对恐惧、紧张的免疫力,控制消极情绪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