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混凝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11-08-15李建峰卜娜蕊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碳纤维光纤智能

李建峰 卜娜蕊

(1.张家口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河北 张家口075000;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075000)

0 概 述

智能混凝土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建筑物舒适性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而产生的.智能材料,指的是“能感知环境条件,做出相应行动”的材料.智能混凝土是在混凝土原有组分基础上复合智能型组分,使混凝土具有自感知和记忆,自适应,自修复特性的多功能材料.根据这些特性可以有效地预报混凝土材料内部的损伤,满足结构自我安全检测需要,防止混凝土结构潜在脆性破坏,并能根据检测结果自动进行修复,显著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当然,以当下的研究水平制备完善的智能混凝土还具有很大困难.但是近年来一系列单一功能智能混凝土的相继出现,为智能混凝土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智能混凝土定义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自从问世以来,得到广大专家的青睐.研究工作持续没有间断.但是截止到目前为止,智能混凝土尚处于一个研发阶段,在土木工程各领域中尚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只在少量有特别要求的建筑中有个别的应用.

1 智能混凝土的发展现状

现在,智能混凝土的研究还只是处在初期研究阶段,还无法同时具有智能混凝土的多项功能,大部分专家进行的仍然只是单一功能的智能混凝土,如自诊断混凝土(自感应混凝土),自调节混凝土,自修复混凝土.

1.1 损伤自诊断混凝土

自诊断混凝土具有压敏性和温敏性等自感应功能.普通的混凝土材料本身不具有自感应功能,但在混凝土基材中复合部分其它材料组分使混凝土本身具备本征自感应功能.目前常用的材料组分有:聚合类、碳类、金属类和光纤.其中最常用的是碳类、金属类和光纤.下面主要介绍2种当前研究比较热门的损伤自诊断混凝土.

1.1.1 碳纤维智能混凝土

碳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弹性且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掺入适量碳纤维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强度和韧性,而且其物理性能,尤其是电学性能也有明显的改善,可以作为传感器并以电信号输出的形式反映自身受力状况和内部的损伤程度.将一定形状、尺寸和掺量的短切碳纤维掺入到混凝土材料中,可以使混凝土具有自感知内部应力、应变和操作程度的功能.通过观测,发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电阻变化与其内部结构变化是相对应的.碳纤维水泥基材料在结构构件受力的弹性阶段,其电阻变化率随内部应力线性增加,当接近构件的极限荷载时,电阻逐渐增大,预示构件即将破坏.而基准水泥基材料的导电性几乎无变化,直到临近破坏时,电阻变化率剧烈增大,反映了混凝土内部的应力一应变关系.根据纤维混凝土的这一特性,通过测试碳纤维混凝土所处的工作状态,可以实现对结构工作状态的在线监测[2].在入碳纤维的损伤自诊断混凝土中,碳纤维混凝土本身就是传感器,可对混凝土内部在拉、压、弯静荷载和动荷载等外因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以及损伤开裂进行监测.试验发现,在水泥浆中掺加适量的碳纤维作为应变传感器,它的灵敏度远远高于一般的电阻应变片.在疲劳试验中还发现,无论在拉伸或是压缩状态下,碳纤维混凝土材料的体积电导率会随疲劳次数发生不可逆的降低.因此,可以应用这一现象对混凝土材料的疲劳损伤进行监测.通过标定这种自感应混凝土,研究人员决定阻抗和载重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确定以自感应混凝土修筑的公路上的车辆方位、载重和速度等参数,为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提供材料基础.

碳纤维混凝土除具有压敏性外,还具有温敏性,即温度变化引起电阻变化(温阻性)及碳纤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差会产生电位差的热电性(seebeck效应).试验表明,在最高温度为70℃,最大温差为15℃的范围内,温差电动势(e)与温差t之间具有良好稳定的线性关系.当碳纤维掺量达到一临界值时,其温差电动势率有极大值,且敏感性较高,因此可以利用这种材料实现对建筑物内部和周围环境变化的实时监控;也可以实现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自监控以及用于热敏元件和火警报警器等可望用于有温控和火灾预警要求的智能混凝土结构中.

碳纤维混凝土除自感应功能外,还可应用于工业防静电构造.公路路面、机场跑道等处的化雪除冰.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阴极保护.住宅及养殖场的电热结构等.

1.1.2 光纤传感智能混凝土

光纤传感智能混凝土[3],即在混凝土结构的关键部位埋人入纤维传感器或其阵列,探测混凝土在碳化以及受载过程中内部应力、应变变化,并对由于外力、疲劳等产生的变形、裂纹及扩展等损伤进行实时监测.光在光纤的传输过程中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电场、磁场等的变化而引起光波量如光强度、相位、频率、偏振态的变化.因此人们发现,如果能测量出光波量的变化,就可以知道导致光波量变化的温度、压力、磁场等物理量的大小.于是,出现了光纤传感技术.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将光纤传感器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建筑检测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展了混凝土结构应力、应变及裂缝发生与发展等内部状态的光纤传感器技术的研究,这包括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进行监测和结构的长期监测.光纤在传感器中的应用,提供了对土建结构智能及内部状态进行实时、在线无损检测手段,有利于结构的安全监测和整体评价和维护.到目前为止,光纤传感器已用于许多工程,典型的工程有加拿大caleary建设的一座名为beddington tail的一双跨公路桥内部应变状态监测;美国winooski的一座水电大坝的振动监测;国内工程有重庆渝长高速公路上的红槽房大桥监测和芜湖长江大桥长期监测与安全评估系统等.

1.2 自调节智能混凝土

自调节智能混凝土具有电力效应和电热效应等性能.混凝土结构除了正常负荷外,人们还希望它在受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期间,能够调整承载能力和减缓结构振动,但因混凝土本身是惰性材料,要达到自调节的目的,必须复合具有驱动功能的组件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sma)和电流变体(er)等.形状记忆合金具有形状记忆效应(sme),若在室温下给以超过弹性范围的拉伸塑性变形,当加热至少许超过相变温度,即可使原先出现的残余变形消失,并恢复到原来的尺寸.在混凝土中埋入形状记忆合金,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对温度的敏感性和不同温度下恢复相应形状的功能,在混凝土结构受到异常荷载于扰时,通过记忆合金形状的变化,使混凝土结构内部应力重分布并产生一定的预应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

电流变体(er)是一种可通过外界电场作用来控制其粘性、弹性等流变性能双向变化的悬胶液.在外界电场的作用下,电流变体可于0.1ms级时间内组合成链状或网状结构的固凝胶,其初度随电场增加而变调到完全固化,当外界电场拆除时,仍可恢复其流变状态.在混凝土中复合电流变体,利用电流变体的这种流变作用,当混凝土结构受到台风,地震袭击时调整其内部的流变特性,改变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特性以达到减缓结构振动的目的.

有些建筑物对其室内的湿度有严格的要求,如各类展览馆、博物馆及美术馆等,为实现稳定的湿度控制,往往需要许多湿度传感器、控制系统及复杂的布线等,其成本和使用维持的费用都较高.日本学者研制的自动调节环境温度的混凝土材料自身即可完成对室内环境湿度的探测,并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调控.这种混凝土材料带来自动调节环境湿度功能的关键组分是沸石粉.其机理为:沸石中的硅酸钙含有(3-9)x10-10m的孔隙.这些孔隙可以对水分、n0x和s0x气体选择性的吸附.通过对沸石种类进行选择,可以制备符合实际应用需要的自动调节环境湿度的混凝土复合材料.它具有如下特点:优先吸附水分;水蒸气压力低的地方,其吸湿容量大;吸、放湿与温度相关,温度上升时放湿,温度下降时吸湿.

1.3 自修复智能混凝土

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数结构是带缝工作的.混凝土产生裂缝,不仅强度降低,而且空气中的CO2、酸雨和氯化物等极易通过裂缝侵人混凝土内部,使混凝土发生碳化,并腐蚀混凝土内的钢筋,这对地下结构物或盛有危险品的处理设施尤为不利,一旦混凝土发生裂缝,要想检查和维修都很困难.自修复混凝土就是应这方面的需要而产生的.在人类现实生活中可以见到人的皮肤划破后,经一段时间皮肤会自然长好,而且修补得天衣无缝;骨头折断后,只要接好骨缝,断骨就会自动愈合.自愈合混凝土[4]就是模仿生物组织,对受创伤部位自动分泌某种物质,而使创伤部位得到愈合的机能,在混凝土传统组分中复合特性组分(如含有粘结剂的液芯纤维或胶囊)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神经网络系统,模仿动物的这种骨组织结构和受创伤后的再生、恢复机理.采用粘结材料和基材相复合的方法,使材料损伤破坏后,具有自行愈合和再生功能,恢复甚至提高材料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在日本,以东北大学三桥博三教授为首的日本学者将内含粘结剂的胶囊或空心玻璃纤维掺入混凝土材料中,一旦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开裂,部分胶囊或空心玻璃纤维破裂,粘结液流出并深人裂缝.粘结液可使混凝土裂缝重新愈合.美国伊利诺伊斯大学的carolyn dry在1994年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在空心玻璃纤维中注人缩醛高分子溶液作为粘结剂埋人混凝土中使混凝土具有自愈合功能.在此基础上carolyn dry还根据动物骨骼的结构和形成机理,尝试制备仿生混凝土材料,其基本原理是采用磷酸钙水泥(含有单聚物)为基体材料,在其中加人多孔的编织纤维网.在水泥水化和硬化过程中,多孔纤维释放出聚合反应引发剂与单聚物聚合成高聚物,聚合反应留下的水分参与水泥水化.这样便在纤维网的表面形成大量有机与无机物,它们相互穿插粘结,最终形成的复合材料是与动物骨骼结构相似的无机与有机相结合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强度及延性等性能.而且在材料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损伤,多孔有机纤维会释放高聚物,愈合损伤.

2 智能混凝土研究现状和应注意的问题

前面所述的自诊断、自调节和自修复混凝土是智能混凝土研究的初级阶段,它们只具备了智能混凝土的某一基本特征,是一种智能混凝土的简化形式.因此有人也称之为机敏混凝土.然而这种功能单一的混凝土并不能发挥智能混凝土作用,目前人们正致力于将2种以上功能进行组装的所谓智能组装混凝土材料的研究.智能组装混凝土材料是将具有自感应、自凋节和自修复组件材料等与混凝土基材复合并按照结构的需要进行排列,以实现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损伤自诊断、自修复和抗震减振的智能化.

智能混凝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如果投入实际工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如碳纤维混凝土的电阻率稳定性、电极布置方式、耐久性等;光纤混凝土的光纤传感阵列的最优排布方式;自愈合混凝土的修复粘结剂的选择.封人的方法以及愈合后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改善等.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将对智能混凝土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促进智能混凝土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必要就以下几点形成共识:

(1)开发应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就是要针对混凝土性能发生恶化和结构发生破坏等现象,考虑不同的智能方法,如针对这些现象,设想开发出一种能应对所有这些情况的手段是很困难的,因此,缩小智能化范围,以某种功能为对象,从而开发出相对最适应的方法是必要的.

(2)实施中应具有可行性.浇注混凝土多在施工现场进行,因而作为智能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对其技术与工艺要求不能过高.应以原有工艺为基础开发相应的较为简单的方法.选用的材料应具有化学稳定性,要有利于安全使用,不挥发任何有刺激的气味和其它有害物质,并能大量应用而且成本较低.

(3)设计应具有综合性.采用智能化,虽然可以提高材料的耐久性,但也会带来负面作用.如由于使用了某种材料虽然能对某种恶化现象进行控制和改善,但是否会对强度等其它性能有所影响,所有这些正反两方面的问题都必须在判断和设计时进行综合考虑和权衡.

3 结 语

智能混凝土是智能化时代的产物,它在对重大土木基础设施应变的实量监测、损伤的无损评估、及时修复以及减轻台风、地震的冲击等诸多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对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长期的耐久性都具有重要性.而且在现代建筑向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对传统的建筑材料的研究、制造、缺陷预防和修复等都提出了强烈的挑战.智能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为传统建材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也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其发展必将使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具有更广阔的前景和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刘铁军,欧进萍.聚合物水泥砂浆阻尼性能的研究E33.新型建筑材料,2003

[2]Wairaven J.The evolution of concreteE.Structural concrete,1999,(01):3~11

[3]陈本沛.混凝土结构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理论与发展.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4]王社良.巨生国,苏三庆.形状记忆合金的动力响应特性及振动控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9r31(01):14~17

[5]王社良.薛凌云,苏三庆.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力学性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88.31(03):233836

猜你喜欢

碳纤维光纤智能
FIBBR King-A系列HDMI光纤线
一种碳纤维加固用浸渍胶的研究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一条光纤HDMI线的诞生长飞/长芯盛FIBBR工厂走访实录
HP-RTM碳纤维复合材料中通道加强板研究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及其在飞机上的应用